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职业资格考试《交通工程》交通安全设施重要试验性能参数知识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3227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职业资格考试《交通工程》交通安全设施重要试验性能参数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职业资格考试《交通工程》交通安全设施重要试验性能参数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职业资格考试《交通工程》交通安全设施重要试验性能参数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职业资格考试《交通工程》交通安全设施重要试验性能参数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职业资格考试《交通工程》交通安全设施重要试验性能参数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职业资格考试《交通工程》交通安全设施重要试验性能参数知识点.docx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职业资格考试《交通工程》交通安全设施重要试验性能参数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职业资格考试《交通工程》交通安全设施重要试验性能参数知识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职业资格考试《交通工程》交通安全设施重要试验性能参数知识点.docx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职业资格考试《交通工程》交通安全设施重要试验性能参数知识点

耐候性能

1、交通标志反光膜

1、自然暴露试验试样尺寸不小于150mm×250mm。

安装在至少高于地面0.8m的暴晒架面上。

试样面朝正南方,与水平面成当地的纬度角为45°±1°。

试样开始暴晒后,每一个月作一次表面检查,半年后,每三个月检查一次,直至达到规定的暴晒期限。

按耐候性要求用四倍放大镜作一最终检查。

2.人工气候加速老化试验试样不小于70×120mm。

老化箱可采用疝灯做光源,光谱波长300~800mm,辐射强度1000W/m2;光谱波长低于300mm光线的辐射强度不应大于1W/m2;整个试样面积内,辐射强度的偏差不应大于±10%。

试验过程中,应连续光照,周期性喷水。

箱内黑板温度为63°C±3°C。

喷水周期为每120min为一周期,其中18min喷水。

当试验时间规定为1200h,所受累积辐射能量小于4.32×106kJ/m2或试验时间规定为600h,所受累积辐射能量小于0.54×106Kj/m2时,应延长试验时间。

→规定试验时间后的试样,用浓度5%的盐酸溶液清洗表面45S→用水彻底清洗→干净软布擦干→四倍放大镜检测。

2、轮廓标1自然暴露试验同上2.人工气候加速老化试验老化箱可采用疝灯或碳弧灯做光源,光谱波长300~800mm,辐射强度500W/m2±50W/m2,光谱波长低于300mm光线的辐射强度不应大于1W/m2;整个试样面积内,辐射强度的偏差不应大于±10%。

试验过程中,应连续光照,周期性喷水。

箱内黑板温度为63°C±3°C。

喷水周期为每120min为一周期,其中18min喷水。

当试验时间规定为1200h,所受累积辐射能量小于2.16×106kJ/m2时,应延长试验时间。

→规定试验时间后的试样,用浓度5%的盐酸溶液清洗表面45S→用水彻底清洗→干净软布擦干→四倍放大镜检测。

3、突起路标1自然暴露试验至少取样40个。

除去做自然暴露和人工老化试验的样品外,其余样本作为参照样放置于暗室中保存。

按照轮廓标的方法进行自然暴露试验。

在每一次测量试样的同时,取出暗室中的参比样,依同样的条件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若试验中某次测量的样品已达不到规定,则可不继续试验,记录此时结果,作为不合格产品。

2.人工气候加速老化试验试验条件同轮廓标,只需把辐射强度改为255W/m2±45W/m2,并要求每组样品不少于6个,至少测试3组。

当试验时间规定为1200h,所受累积辐射能量小于8×105kJ/m2时,应延长试验时间。

在测量试样的同时,取出暗室中的参比样,依同样的条件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盐雾腐蚀试验

1、交通标志反光膜、轮廓标把化学纯的氯化钠溶于蒸馏水,配制成5%±0.1%(质量比)的盐溶液。

→使该溶液在盐雾箱里连续雾化,箱内温度保持35±2°C。

试样受试面与垂直方向成30°角,相邻两样板保持一定的间隙,行间距不少于7.5cm→试样在盐雾空间连续暴露22h为一个周期→共试验5个周期(共120h)。

每两个周期允许恢复1~2h,并检查一次→试验结束后,用流动水轻轻洗掉表面的盐沉积物→蒸馏水漂洗→标准环境条件下恢复2h→四倍放大镜检测。

要求反射器不应出现渗入的痕迹,反光膜不应出现边缘被剥离的现象。

2、突起路标同轮廓标,只是把连续暴露周期改为24h。

要求突起路标不应有任何变色或被侵蚀的痕迹。

轮廓标微棱镜型反射器——密封性能:

拆除微棱镜型反射器上所有可卸部分,并将表面擦净,→将试样放入50±3°C、深度为200mm±10mm的水中,使逆反射表面朝上→浸泡15min→在5S内迅速将试样取出并立即放入5±3°C、深度为200mm±10mm的水中,再浸泡15min→重复上述试验3次,使试样总共经受四个循环的浸泡→取出,四倍放大镜检测。

要求轮廓标用微棱镜反射器不应出现被水或雾气渗入的现象。

镀锌层附着量测试

1、波形梁板、缆索护栏

锌附着量测试可采用三氯化锑法或镀层测厚仪测试。

如对测试结果有争论,以三氯化锑法为仲裁试验方法。

三氯化锑法基本原理:

由于锌能够完全溶解于三氯化锑的浓盐酸溶液中,通过溶解前后两次称重,计算出其单位面积锌附着量。

构件镀锌附着量采用三点法计算。

镀锌层近似厚度计算公式:

注意单位δ=A/ρδ——镀锌层厚度,μmρ——镀锌层密度,g/cm3,ρ近似取值为7g/cm3

2、隔离设施

试样的准备:

用钢丝直径与网片厚度或网片钢丝直径数值相同的低碳钢丝,与网片在同一工艺条件下镀锌,同时镀3根,每根长度300~600mm。

用纯净的溶剂洗净表面,再用乙醇淋洗,清水洗净,并在截取试样两端的端面上涂上清漆,然后很好地干燥。

试验溶液的配制将三氯化锑32g溶于1000ml相对密度为1.18以上的盐酸中配制成原液。

试验前将5ml原液加到100ml比重为1.18以上的盐酸里,作为试验溶液。

试验方法:

用天平称量已除污的试样质量,将称量后的试样浸人试验溶液中,每次浸人一个试样,液面须高于试样。

网片试样比容器长时,可将试样做适当弯曲或卷起来,在测定过程中溶液温度不得超过38oC。

当试样浸于溶液中,氢的发生变得很少,镀锌层已消失时,取出试样。

在清水中冲洗并用棉花或净布擦干,待干燥后再在天平上称重。

对于钢丝试样,测量去掉锌层后的直径,两个相互垂直的部位各测一次,取其平均值。

对于钢管试样,测三个壁厚,取平均值。

对于钢板试样,测三个板厚;取平均值。

试验溶液只要在能容易地除去锌层的情况下,可以重复使用。

镀铝层附着量测试(波形梁板、缆索护栏、隔离设施)可采用采用氢氧化钠法和镀层测厚仪测试。

氢氧化钠法基本原理:

由于铝能够完全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中,通过溶解前后两次称重,计算出其单位面积铝附着量。

但是试验操作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试样干燥后再发热,将其重新浸入测试溶液中,溶解残留于金属板上的铝,重复试验过程,直至不再引起发热。

2连续的气体发生微弱时,试样留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时间不应超过10min。

如果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除去铝层,则需要更新氢氧化钠溶液。

镀铝层附着性1、波形梁板、缆索护栏采用弯曲法。

将按规定制好的试样分别向任何方向弯曲180°,弯曲内径等于试样厚度的2倍,检查弯曲部分外表面是否有镀层剥离。

应当注意,距离试样边缘6mm以内的剥落不计。

2、隔离设施采用缠绕法。

试验要求截取200~300mm钢丝试样,以小于15圈/min的速率缠绕在芯棒上,芯棒直径是被试验钢丝直径的3倍,至少缠两圈,然后检查镀层是否起皮或剥落到可用手指擦去。

镀锌层均匀性测试

1、波形梁板、缆索护栏镀锌层均匀性试验一般采用硫酸铜法。

原理:

通过使用硫酸铜溶液浸蚀试样,置换出锌金属的时间及程度,判断其镀层均匀性。

试样配制:

将36g化学纯硫酸铜溶于1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加入氢氧化铜或碳酸铜(每1L硫酸铜溶液加入1g),搅拌混合均匀后,静止24h以上,过滤后的清液则为所需的试样。

试验方法:

取三块试样进行浸蚀试验,每次置于18°C±2°C的溶液中静止浸泡1min,不能搅动及移动试样,试样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后进行下一次侵蚀。

若锌层均匀,试样经硫酸铜侵蚀五次后不变红(未镀上铜)。

试验溶液只能浸蚀15次。

浸蚀终点的判断:

试样上出现红色的金属铜时为达到浸蚀终点。

出现金属铜的那次浸蚀不计入试验次数。

以下情形不作为浸蚀终点:

a、试样端部25mm内出现红色金属铜时;b、试样的棱角出现红色金属铜时;c、镀锌后损伤的部位及其周围出现红色金属铜时。

2、隔离设施试样的准备:

从检验的每批镀锌网片中,任取一张,在不同部位共剪取三根(包括结点在内),每根长度不小于150mm。

从检验的每批立柱中,任取3根,每根长度不小于150mm。

试验前试样应先用乙醇、汽油、乙醚或石油醚等擦洗(必要时再用氯化镁糊剂轻擦),除去所粘脏物及油脂,再用净水冲洗井用脱脂棉花或净布擦干。

试验溶液的配制:

用36g工业硫酸铜溶解在100ml的蒸馏水中制成。

再加过量的粉状氢氧化铜(每1L硫酸铜溶液加入1g),搅拌混合均匀后,静止24h以上,过滤后的清液则为所需的试样。

试验用容器:

试验用容器的材料对硫酸铜必须是惰性的。

容器的内部尺寸必须使试样浸入溶液后与容器的任何一壁至少保持有2mm的间隙。

溶液高度不小于100mm,溶液内溶解的锌达到5g/L时应更换溶液。

试验步骤:

将清洁的试样轻轻地浸置在静止的温度为18OC士2OC的试验溶液中央,此时不得搅拌溶液,试样不得互相接触。

每次试样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后进行下一次侵蚀。

终点的判断:

试样的钢基上析出有光亮的附着牢固的金属铜时为达到终点。

下列情况为未达到终点:

I、析出有光亮的附着牢固的铜,但其面积不大于5mm2仅适用于网片试样)。

II、用钝的器件(如刀背等)能将析出的铜除去且在铜下显现出锌层(为判断铜下面是否有锌层,前在此处滴上数滴含有0.16%氯化锑的稀盐酸,有锌层时有活泼的氢气产生)。

III、在距试样端部25mm以内及离溶液面10mm的部位有铜析出。

镀铝层均匀性测试(波形梁板、缆索护栏、隔离设施)一般采用自来水测试;将处理清洁后的试样缓慢地插入自来水中,放置24h或更厂的时间,静置期间不得搅动溶液,也不能注入新的自来水或倒出自来水。

放置规定时间后,观察其表面产生的红褐色氢氧化铁沉积物的情况。

应当注意,试样截面处周围10mm以内产生的沉淀物不计。

镀锌层附着性

1、波形梁板、缆索护栏采用锤击法:

试件水平放置,锤头面向台架中心,锤柄与底座平面垂直后自由落下,以4mm间隔平行打击五点,通过检查锌层表面状态,是否出现锌层剥离、凸起现象,而判断其附着性。

打击点应离试样端部10mm以外,同一点不得打击两次。

2、隔离设施网片结构部分镀层附着性检测采用缠绕法。

其他用锤击法。

1锤击法:

同上

2.缠绕法:

用钢丝直径与网片厚度或网片钢丝直径相同的钢丝,与网片在同一工艺条件下镀锌,同时镀3根。

将试样沿螺旋方向以紧密的螺旋圈缠绕在直径为口的芯棒上。

在10°C~35°C的室温下进行。

缠绕、松解的速度应均匀一致,一般应≮60圈/min;缠绕圈数为5~10圈/min。

为确保缠绕紧密,缠绕时应在试样自由端施加不大干线材公称抗拉强度相应试验力的5%。

试验后,镀锌层不开裂或起层到用裸手指能够擦掉的程度为合格。

逆反射性能、光度性能

1、交通标志反光膜——逆反射性能150mm×150mm单色光膜试样。

实验方法分绝对测量法(仲裁方法)和相对试验法。

1绝对测量法暗室中进行、试样整个受照区域的垂直照度的不均匀性不大于5%、光探测器前表面至试样表面的距离不小于15m、试样安装在可转动样品架上→放置光探测器在试样的参考中心位置,测量出垂直于试样表面的照度值→移动光探测器使观测角为0.2°;转动试样,测出每个入射角时试样反射光所产生的照度值→改变观测角,重复上述测量过程→计算发光强度系数R和逆反射系数R′。

相对测量法用试样与标准样本对比的测量方法进行测试。

其标准样板应定期到计量检定单位标定。

试样安装在一垂直平板上→喷嘴喷水,在试样表面形成连续移动的水膜→按绝对测量的方法测试在观测角为0.2°、入射角为-4°时的逆反射系数R′。

要求不低于规定值的80%。

2、轮廓标——光度性能

反射器用发光强度系数R来衡量。

反光膜用逆反射系数R′来衡量。

测量原理:

利用逆反射材料(反射器)将人射光以锥体分布形式反射回到光源外的性质来测试反射器的光度性能。

试验步骤:

试样尺寸不应小于150mmxl50mm。

光源应采用GB3978一83规定的标准A光源,试样参考中心对光源孔径张角应不大于12’,光探测器应能上下自由移动,以保证观测角从12’至10或更大范围的变化。

试样整个受照区域的垂直照度的不均匀性不大于5%、光探测器前表面至试样表面的距离不小于15mm→试样安装在可转动样品架上→放置光探测器在试样的参考中心位置,测量出垂直于试样表面的照度值→移动光探测器使观测角为12’;转动试样,测出每个入射角时试样反射光所产生的照度值→改变观测角,重复上述测量过程→计算发光强度系数R和逆反射系数R′。

3、突起标志——光度性能试样安装于可在水平及垂直方向转动的支架上,当它沿垂直轴旋转时,试样能获得各个水平方向的入射角,当它沿水平轴旋转时,试样能获得各个垂直方向的入射角→放置光探测器在试样的参考中心位置,测量出垂直于试样表面的照度值→采用GB3978一83规定的标准A光源,将照度计安装在光源的正上方,A光源中心与试样中心应处于同一水平面和同一垂直面上→移动光探测器使观测角为0.2°;试样沿垂直轴转动,水平轴静止,测出每个入射角时试样反射光所产生的照度值→改变观测角,重复上述测量过程→计算发光强度系数R和逆反射系数R′。

弯曲试验

1、交通标志反光膜试样尺寸230mm×70mm,温度23±2°C。

→撕去防粘纸,在背衬粘结剂表面撒上足够的滑石粉。

→在5s内将试样沿长度方向围绕在一直径为3.2mm的圆棒下,使试样粘结剂面与圆棒外表面接触→放开试样→四倍放大镜检测。

要求反光膜表面不应出现裂缝、剥落或层间分离的痕迹。

2、波形梁板可用压力机、特殊试验机、万能试验机或圆口老虎钳等设备进行。

试验在室温或热状态下进行。

试验过程中应平稳地对试样施加压力和加热。

3、缆索材料本试验用于检验直径或厚度为0.3~10.0mm的金属线材在反复弯曲中承受塑性变形的性能。

试验原理:

反复弯曲试验是将试样一端夹紧,然后绕着规定半径的圆柱形表面使试样弯曲90°,并按相反方向反复弯曲,直至折断后承受的弯曲次数。

试样规定:

试样应从外观检查合格线材的任一部位截取,试样长度为150~250mm,试样尽可能是直的。

试验步骤:

在10~35°C的室温下进行,将试样从其始位置向右(左)弯曲90°后返回至其始位置,作为一次弯曲→再从其始位置向左(右)弯曲90°,试样再返回其始位置为第二次弯曲→依次连续反复进行弯曲,试样折断时的最后一次弯曲不计。

高低温试验

1、交通标志反光膜试样尺寸150mm×150mm放入试验箱→开动冷源将温度降至-40±3°C,使试样在该温度下保持72h→关闭电源,使温度自然升至室温→约12h后,升温至70±3°C,保持24h→关闭电源,使温度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试样,在标准条件下放置2h→四倍放大镜检测。

要求反光膜表面不应出现裂缝、软化、剥落、皱纹、起泡、翘曲或外观不均匀的痕迹。

3、轮廓标高温试验;先将试验箱升温至70°C,恒温后,立即将试样放入,使试样在70±3°C下保持24h→取出试样,在标准条件下放置2h→四倍放大镜检测。

低温试验:

将试样放入试验箱,开动冷源将温度降至-40±3°C,使试样在该温度下保持72h→取出试样,在标准条件下放置2h→四倍放大镜检测。

要求轮廓标不应有裂缝、剥落、碎裂或翘曲等损坏痕迹。

冲击试验

1、交通标志反光膜试样尺寸150mm×150mm,标志面朝上,水平放置在厚度为20mm的钢板上→试样上方250mm处,质量为0.45Kg的实心钢球自由落下,撞击试样中心部位→四倍放大镜按抗冲击性能检测。

要求反光膜在受到冲击的表面以外,不应出现裂缝、层间脱离或其他损坏。

2、突起路标将突起路标放置在一个平面上,试样上方1m处,质量为1Kg的实心钢球自由落下,撞击试样中心部位→四倍放大镜按抗冲击性能检测。

要求以冲击点为圆心,直径12mm的圆外不得有任何形式的破损。

拉伸试验、抗拉试验

1、波形梁板、缆索护栏——拉伸试验试验设备为各种类型的试验机及引伸计,要求试验机应备有调速指示装置,具有记录装置或显示装置,其范围满足测试要求。

其引伸计的等级应满足测试项目规定伸长率的要求。

需测定的性能参数有:

屈服点、屈服点伸长率、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2、交通标志反光膜准备三条25mm×150mm的反光膜,撕去中间100mm防沾纸,装入精度为0.5级的万能材料试验机夹紧装置中,在试样宽度上负载应均匀分布→开启机器,以300mm/min→的速度拉伸,分别记录断裂时的抗拉荷载值。

要求每25mm宽度反光膜的抗拉荷载值不应小于24N。

交通标志反光膜

1、收缩试验试样尺寸230mm×25mm,放置在标准测试条件下至少1h→撕去防粘纸,把试样放在一平滑的表面上,粘结剂面朝上→在防粘纸撕去10min和24h分别测出试样的尺寸变化。

要求反光膜样品任何一边的尺寸,在10min内,其收缩不应超过0.8mm;在24h内,其收缩不超过3.2mm。

2、附着性能裁取尺寸150mm×25mm的反光膜,从一端撕去100mm长的防沾纸,粘贴在厚度为2mm的铝合金板上制成试样→在标准条件下放置24h→把式样水平悬持,反光膜面朝下→在反光膜的自由端上用夹具悬挂一重0.8Kg的重物(包括夹具的重量),使其与试样板面成90°角下垂→5min后测出反光膜剥离的长度。

要求不大于20mm。

3、防粘纸的可剥离试验试样尺寸25mm×150mm,其上放置一个6.6Kg的重物,使反光膜受到0.176Kg/cm2的压力→置于70±2°C的空间里放置4h→取出试样,在标准条件下冷却至室温→用手剥去防沾纸,要求防沾纸无需用水或其他溶剂浸湿,即可方便地手工剥下防沾纸。

防沾纸也不应有破损、撕裂或从反光膜上沾下粘合剂的痕迹。

缆索材料——扭转试验

本试验用于检验直径不大于10mm的金属线材在单向或交变方向扭转时承受塑性变形的性能。

试验原理:

金属线材扭转是以试样自身为轴线,沿单向或交变方向均匀扭转,直至试样断裂所达到规定的扭转次数,或达到规定扭转次数时无裂纹。

试样规定:

试样要求同弯曲试验。

试验仪器:

采用万用试验机,试验机夹头应具有足够硬度,试验步骤:

将试样置于试验机上,使它的轴线与夹头轴线相重合。

在试验期间为使试样保持平直,可以施加某种形式的拉紧力,但施加的力不得大于线材抗拉强度相应拉力负荷的2%,试样置于试验机后,其中一个夹头以一个合适的恒定速度旋转,直至试样断裂,通过旋转夹头计算出扭转次数。

单向扭转是以试样旋转的一端向固定方向转动一整圈(360°)作为扭转一次;交变方向扭转是以试样向任一方向转动一整圈(360°)作为扭转一次。

突起路标反射器——耐压试验:

将突起路标平放在压力试验机平台上(压力头面积大于试验突起路标受压面的面积),突起路标上覆盖8~15mm的软橡胶片→逐步加载,加载速度为20~30KN/mm→加载至160KN检查,要求不得有任何破损开裂现象。

公路地下通信管道——用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JTJ496-2004)内容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23°C±2°C条件下进行状态调节24h,并且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

检验所用的万能材料试验机负荷传感器准确度不低于1级,长度计量器具精度登记:

钢卷尺不低于2级,其他不低于1级。

硅芯管物理化学性能指标

1、 外壁硬度:

将长度100mm的试样紧密套在外径适当的金属棒上,放置在D型邵氏硬度计正下方,按GB/T2411-1980规定的方法,读取试验的瞬时硬度为测量结果,共读取5次,取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2、 内壁摩擦系数:

静态摩擦系数试验方法。

将长度50m的硅芯管放置在测试斜面上,硅芯管的母线与斜面中心线平行并与斜面紧固,将标准试棒放置在硅芯管内,长度方向与硅芯管轴线平行,试棒露出硅芯管的距离大于20mm。

用升降装置将斜面缓慢升起,直到试棒向下滑动为止,记下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的数值,计算出摩擦系数。

试验9次,每次都应将硅芯管旋转一个角度,取9次的算术平均值。

3、 拉伸强度:

按GB/T8804.2-1988规定的方法,取5个冲裁试样,分别夹持在试验机上,拉伸速度为100mm/min,直至将试样拉断,记下拉伸过程中的最大拉伸值为试验结果,取5次有效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为测试结果。

4、 断裂伸长率:

按GB/T8804.2-1988规定的方法,取5个冲裁试样,分别夹持在试验机上,拉伸速度为100mm/min,取5次有效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为测试结果。

该试验数据可与拉伸强度同时获得。

5、 最大牵引负荷:

取三段长度为200mm的完整硅芯管试样,试样两端应垂直切平。

用专用夹具将试样夹持在试验机上,拉伸速度为450mm/min,直至试样屈服时,读取试验的屈服负荷为试验结果。

若试样在夹具边缘断裂,则试验无效,应重新更换试样。

取3个有效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为测试结果。

6、 冷弯曲半径:

取3根1.5m(当外径大于40mm时,为2.0m)长的硅芯管试样,放置在-20°C±2°C温度下保持2h。

从低温箱中取出1根试样,迅速在四个不同方向上进行弯曲试验,每个方向上至少应该弯

曲90°。

第一次弯曲后,转动180°进行弯曲,然后转动90°进行第三次弯曲,再转动180°进行第四次弯曲。

从冷柜取出试样开始,四次弯曲试验的时间间隔不能超过20S,四次弯曲试验的总时间不能超过40S。

从低温箱中取出另外两跟样管,依此步骤进行弯曲,三个试样都合格为合格,否则应将试样数量加倍进行试验。

试样经过弯曲试验后,应不出现开裂、裂纹或明显应力发白现象。

7、 环刚度:

按YD/T841-1996规定执行。

取a、b、c3个试样,在规定温度条件下进行状态调节和试验。

如果能确定试样在某位置的环刚度最小,把试样a的该位置和压力机上板相接触,或把第一个试样放置时,把另两个试样b、c的放置位置依次相对于第一个试样转120°和240°放置。

对于每一个试样,放置好变形测量仪并检查试样的角度位置。

放置于试验机的中央位置。

使上压板和试样恰好接触且能夹持住试样,根据规定以恒定的速度压缩试样直到至少达到0.03di的变形,正确记录力值和变形量。

通常,变形量是通过测量一个压板的位置得到的,但如果在试验的过程中,管壁厚度的变化超过10%,则应通过直接测量试样内径的变化来得到。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试样的环刚度。

取3个试样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8、 扁平试验:

按YD/T841-1996规定执行。

试验速度为10±5mm/min。

当试样在垂直方向外径变形量为原外径的40%时,立即卸载,试样不破裂、不分层为合格。

9、 复原率:

在试样直径两端做好标记,并量取标记处的外径为初始外径,按规定的试验速度沿标记方向加压至外径变形量为初始外径的50%时,立即卸载,在标准状态下恢复10min后,再次量取标记处的外径为终了外径,计算复原率。

取3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试结果。

10、耐落锤性能:

取20段长度为150mm的完整硅芯管试样,试样两端应垂直切平,无破裂、无裂缝等缺陷,每次试验取一个试样放在试验机冲击平台上。

常温冲击试验——在温度23°C±2°C,落锤高度2m,锤头直径50mm,质量15.3Kg的条件下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