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32265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docx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docx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学院

 

《仓储与配送管理》

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信息工程系(物流管理)

编制单位:

信息工程系物流管理教研室

编制日期:

2014年2月17日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制定时间:

2014年2月17日续订2015年3月7日

课程代码:

所属系部:

信息管理系

学分:

4学时:

64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

一、课程名称

《仓储与配送管理》

二、课程性质与适用对象

仓储配送在物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切物流活动得以顺利执行的关键点,现代仓储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于优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统,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

《仓储与配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培养仓储专业一线的工作人员、作业班组负责人、部门主管及业务经理等仓储配送人才的必修技能课程。

它与《供应链管理》、《运输实务》、《货代与报关实务》等几门课程构成了物流管理人才必备的专业技能框架。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独立或与人合作完成合同签订、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响应客户投诉等作业任务,并能够以较强的成本意识、科学的评估手段来策划和优化仓储过程管理与控制。

本课程适用于全日制大学专科教育(。

三、课程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懂管理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作业流程,会选择使用各类设备,能指导他人进行物流作业活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四、参考课时

课程的周学时为4学时,共80学时;在实训阶段采取课堂与实训场所一体化的授课方式。

一、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课程定位

《仓储与配送管理》是物流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课程,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门课程前序课程为《现代物流概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仓储、仓储管理及物流配送的基本概念及功能,掌握仓储作业、配送中心运作的具体操作过程及现代化仓储管理技术,培养学生仓储具体作业的能力。

2.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仓储与配送管理业务流程、环节为切入点创设学习项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设定教学目标;以仓储与配送管理职业行动领域真实、典型的工作环境、工作环节构建教学内容;借助本校的物流系统软件为平台进行课程的开发。

二、课程目标

《仓储与配送管理》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完成本课程之时,掌握能胜任第三方物流企业或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中仓储、配送管理部门职业工作的专业能力---学生应当能够合作或独立地进行货物商品方面的收发货、出入库、集拼和分拨、盘点与保管、配送业务等工作。

最终养成胜任第三方物流企业或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中仓储部门职业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

1、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仓库的基本概念,掌握仓储的作用,仓储在物流中的地位,理解仓储的功能;

(2)了解仓库及其结构,掌握仓库的布局,了解仓库的基本设施,用途和适用原则;具有仓储经营的理念,掌握基本经营方法,了解仓储可开发的经营项目;

(3)了解仓储商务的内容,明确仓储上午工作的重要性,掌握仓储的合同业务和当事人的责任划分,掌握仓单的签发、功能及仓单业务;

(4)掌握仓库保管的入库、理货、堆存、保管、出库、装卸搬运等整个作业过程,熟悉仓库保管的操作方法、作业要求、管理方式和要求,以及所需办理的手续;

(5)了解仓储所能开展流通加工的项目,掌握库存的含义和分类,了解仓库的功能及库存合理化的内容,掌握库存控制的方法,熟悉现代物流管理技术;

(6)了解商品养护的方法,了解仓储配送的安全问题,掌握仓储配送中商品的养护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7)掌握配送的基本概念及配送业务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了解配送的要素和配送作业组织模式,能够对配送业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8)了解配送作业环节,熟悉配送作业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流程,重点掌握配送中的订单处理、拣选作业、补货作业、配货作业、送货作业等

(9)了解配送组织工作的内容、方法与模式,重点掌握配送线路设计的方法,配送服务于配送成本的关系,配送线路的确定于配送车辆的安排等问题;

2、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责任感和吃苦耐劳品质;

(2)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相关单据的生成与填写;

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实际操练能力,仓库保管作业的保管、仓储物的分类、库存控制的方法、仓库安全和质量管理、配送线路的相关设计的能力,切实结合实际,以社会需求作为教学出发点,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就业需求。

三、课程内容

项目1仓储与配送系统规划设计 

任务1.1仓储与配送调研 

任务1.2仓储与配送系统规划设计概述 

任务1.3仓储与配送设施设备选择 

任务1.4仓库布局设计 

项目小结 

复习思考题 

项目2仓储与配送商务管理 

任务2.1仓储与配送成本分析与报价 

任务2.2拟定合同 

任务2.3签订仓储与配送合同 

任务2.4设计与签发仓单 

项目小结 

复习思考题 

项目3仓储与配送质量管理 

任务3.1制定仓储与配送质量管理规范 

任务3.2ABC管理方法 

项目小结 

复习思考题 

项目4入库作业 

任务4.1常用工具使用 

任务4.2搬运装卸 

任务4.3拟定商品储存方案 

任务4.4执行商品储存方案 

项目小结 

复习思考题 

项目5信息技术应用 

任务5.1仓储信息技术 

任务5.2仓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项目小结 

复习思考题 

项目6在库管理 

任务6.1仓库保卫与安全 

任务6.2货物护养 

任务6.3建账和立卡 

项目小结 

复习思考题 

项目7出库与盘点作业 

任务7.1出库操作 

任务7.2盘点操作 

项目小结 

复习思考题 

项目8拣货方案设计与执行 

任务8.1配送中心规划设计 

任务8.2拣货方案设计与执行概述 

任务8.3商品包装 

项目小结 

复习思考题 

项目9配送运输管理 

任务9.1配送线路设计 

任务9.2配送车辆调度 

任务9.3车辆配装与运行 

任务9.4货物卸车与交接 

项目小结 

复习思考题 

项目10退货管理 

任务10.1退货管理概述 

项目小结 

复习思考题 

项目11特种货物的仓储管理 

任务11.1危险品库管理 

任务11.2冷库管理 

任务11.3粮库管理 

项目小结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四、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建议

牢固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教为学服务。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相长”的原则。

突破以往“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该课程运用了讲授法、案例讨论法、视频资料观摩法、体验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方法。

比较特色的方法有项目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

(1)体验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情景剧、模拟场景等将学生置身于各种相关仓储与配送情景之中,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2)项目教学法

设计了13个项目来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教师的组织方式变为教师团队或专家工作室,教学场所融实践与理论学习于一体。

2.教材编写或选用建议

(1)《仓储与配送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吉亮主编。

(2)《仓储管理实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黄静主编。

(3)《仓储与配送管理》,中国铁道出版社,周盛世主编。

(4)《物流仓储管理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薛威主编。

4.教学条件建议

设备、场地:

多媒体课室,相应的影视音像资料、物流仓储仿真系统。

5.师资条件建议

本课程的主讲教师要求不仅具有比较深厚的物流理论功底,善于学习和掌握物流仓储与配送部分的最新成果,充分了解当前的物流现状、仓储、配送现状,而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强烈的结合社会教学的意识,具有现代职业教育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的先进理念。

本课程的教学团队要求经常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团队建设中,要强化培训,尤其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钻研相结合,提高教师素质。

不断完善教师科研和教学相促进的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教师队伍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1.考核原则

(1)评、考结合,以评为主原则。

(2)伴随教学过程的动态考评原则。

(3)“四结合”原则,即课程学习与自主实践相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学习考核相结合;

2.评价和考核体系构建

(1)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兼顾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培养两个方面,形成了全程化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充分反应了重视学生学习态度能力培养的思想。

(2)本考核方案采用定性和定量标准,并尽可能将定性指标定量化。

具体见下表

 

考核方式

考核项目

鉴定标准

形成性考核(60%)

平时表现(70分)

1课堂表现

⏹上课讲话、不按要求练习、睡觉、玩电脑等每发现一次扣3分;

⏹课堂上举手主动回答问题每次加2分

⏹每节课积极问答者课酌情加2-4分

⏹课堂小组项目方案评价(50分)

A:

5分B:

3分C:

1分

报告者:

加1分

作业(30分)

知识分享(15分)

A.认真准备分享ppt(10分)

B.分享表现(5分)

作业及实验报告(15分)

⏹依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学生相应的

分数:

A+3分B+2分C+1分D0分

⏹不交作业扣4分,发现抄袭扣3分。

期末考核(40%)

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的考核

 

六、其他说明

1、本课程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对教材作了适当的取舍处理和主题分类,自编实训指导书。

教师可以根据学期教学时数和研究特长,在设定主题中有所侧重。

2、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主题安排项目设置,要求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观察、调查、分析,并对观察结果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或者布置主题组织学生课后进行讨论分析并记录。

要求把项目作业报告或者小组讨论稿作为作业上交。

每堂课前组织一至二个小组进行课堂发言,准备课前讨论发言的小组要求把讨论内容写成书面稿,在课前的讨论派代表上台发言。

分组一般由教师在第一次课时划分,每一个活动或者课题要求小组不同成员轮流担任课题负责人,并进行分工,各司其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