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考试说明及命名规律解题技巧三合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31721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8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考试说明及命名规律解题技巧三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化学考试说明及命名规律解题技巧三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化学考试说明及命名规律解题技巧三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化学考试说明及命名规律解题技巧三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化学考试说明及命名规律解题技巧三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考试说明及命名规律解题技巧三合一.docx

《化学考试说明及命名规律解题技巧三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考试说明及命名规律解题技巧三合一.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考试说明及命名规律解题技巧三合一.docx

化学考试说明及命名规律解题技巧三合一

高考化学考纲点击与复习【一】

❤❤❤❤❤❤❤❤❤❤❤❤❤❤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认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合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论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撮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4.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1.了解:

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2.理解(掌握):

领会所不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3.综合应有:

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和内容

考试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

必考为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选考为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三个选考模块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的内容。

✪必考内容

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

根据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具体内容包括:

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1.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理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的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组成、性质和分类

①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②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③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④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量

①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②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③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④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是行有关计算。

⑤理解质量守情理定律的含义。

⑥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⑦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⑧能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

①了解溶液的含义。

②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③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④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⑤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了解原子构成。

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⑤以第3周期为例。

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弯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⑥以I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⑦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⑧了解化学键的定义。

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化学反应与能量

①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③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④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⑤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⑥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庆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⑦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很需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

①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②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③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④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⑤了解溶液pH的定义。

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⑥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⑦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⑧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不要求计算)。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①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②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③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①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②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4.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6)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7)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5.化学实验基础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途径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6)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①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②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③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④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为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考生从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的内容。

(一)化学与技术

1.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1)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的意义

(2)了解我国无机化工的生产资源和产品的主要种类。

(3)了解海水的综合利用。

了解化学科学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作用。

(4)了解化学对废旧物资再生与综合利用的作用。

2.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

(1)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材料的要求。

了解化学对材料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离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其它新材料的特点,了解有关的生产原理。

(3)了解用化学方法进行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原理。

(4)了解我国现代材料研究和材料工业的发展情况。

了解新材料的发展方向。

3.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1)了解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2)了解合成氮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认识催化剂的研制对促进化学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3)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特点、精细化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了解化学肥料、农药等在生产中的作用。

(二)物质结构与性质

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形成,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质性质。

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3)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三)有机化学基础

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力,能正确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贩有机化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能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并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糠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

㈠【考纲点击】

1.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

3.掌握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

【命题规律】

高考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常是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涉及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以具体物质的性质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得失电子数目的简单计算,以及强弱规律的应用等。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面广,解题规律性强,有一定的技巧,预计在今后的高考试题中会推出新的设问方式、新的题型,特别是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日常生活等紧密结合的试题。

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中要把握一个实质(电子的转移);抓住两条主线(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被还原→对应还原产物;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表现还原性→被氧化→对应氧化产物);利用三个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数目守恒);掌握四条规律(强弱规律、归中规律、先后规律、表现性质规律)。

【重点知识梳理】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有关概念

⑴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⑵氧化剂和还原剂

还原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氧化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氧化反应反应得到的产物;

还原产物:

还原反应反应得到的产物。

⑷氧化性和还原性

氧化性:

物质得到电子的能力;

还原性:

物质失去电子的能力。

2.概念之间的关系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得到电子,越容易得电子,氧化性越强,常见的氧化剂单质有F2.O2等非金属单质,化合物有KMnO4.KClO3等。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越容易失电子,还原性越强,常见的还原剂单质有金属单质,化合物有K2S、NaBr等。

所以化合价最高元素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元素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3.表现特征: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实质是电子转移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二、化学反应的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成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初中阶段根据化学反应中物质得到氧还是失去氧,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高中阶段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依据是元素化合价是否升降。

3.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三、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点拨: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容易,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难,氧化性越弱;反之,越不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难,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非金属,得到电子还原成非金属阴离子越容易,其阴离子失电子氧化成单质越难,还原性越弱。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来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如下式子表示:

 

规律:

反应物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生成物中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物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生成物中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

    如:

Mn02+4HCl(浓)   MnCl2+C12↑+2H20

        2KMn04+16HCl(浓)=2MnCl2+5C12↑+8H2O

  后者比前者容易(不需要加热),可判断氧化性KMn04>Mn02

5.根据反应速率的大小来判断:

如:

2Na2SO3+O2=2Na2SO4(快),2H2SO3+O2=2H2SO4(慢),  ,

其还原性:

Na2SO4>H2SO3>SO2

6.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来判断:

如:

,,     即氧化性:

又如:

,,

即有还原性:

7.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来判断:

在原电池中,作负极的金属的还原性一般比作正极金属的还原性强。

8.根据电解池中溶液里阴、阳离子在两极放电顺序来判断。

如:

Cl-失去电子的能力强于OH-,还原性:

9.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判断:

(1)对同一周期金属而言,从左到右其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

如Na、Mg、A1金属性依次减弱,其还原性也依次减弱。

(2)对同主族的金属而言,从上到下其金属活泼性依次增强。

如Li、Na、K、Rb、Cs金属活泼性依次增强,其还原性也依次增强。

(3)对同主族的非金属而言,从上到下其非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

如F、Cl、Br、I非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其氧化性也依次减弱。

10.根据(氧化剂、还原剂)元素的价态进行判断: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又有还原性。

一般来说,同种元素价越高,氧化性越强;价越低还原性越强。

如氧化性:

Fe3+>Fe2+>Fe,S(+6价)>S(+4价)等,还原性:

H2S>S>SO2,但是,氧化性:

HClO4

注意:

①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不是一成不变的。

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其氧化能力或还原能力会有所不同。

如:

氧化性:

HNO3(浓)>HNO3(稀);Cu与浓H2SO4常温下不反应,加热条件下反应;KMnO4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比在中性、碱性条件下强。

②原子的氧化性一般都强于分子的氧化性。

如:

氧化性等。

【要点归纳探究】

一、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之间的关系图

 

【自主探究1】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还原剂的是(    )

A.3Fe+4H2OFe3O4+4H2

B.Cl2+H2O=HClO+HCl

C.CO2+H2O=4H2CO3↑

D.2F2+2H2O=4HF+O2

【解析】A项H2O中H的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B、C项,H2O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项H2O中O的化合价升高,所以为还原剂。

【答案】D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表示法:

双线桥用箭头表示出同一元素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同时双线桥法还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的关系。

在用双线桥表示电子得失时,应注明“得(或+)”、“失(或-)”字样,因为此时的箭头不具有得失的意义,而得失电子的数目,则等于反应中相应元素的化合价的升高或降低的总数。

 

2.单线桥法能很明了地表示出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方向与数目。

单线桥的箭头自失电子的元素开始,指向得电子的元素,由于箭头的方向已表达了得失电子的含义,线桥上不再标出“得”“失”字样。

例:

 

【特别提醒】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首先要正确判断元素的化合价,依据化合价升降作出判断,一定要注意得失电子守恒。

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以及综合计算

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常规配平

其关键是确定还原剂(或氧化剂)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总数,这就必须弄清还原剂(或氧化剂)中有几种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每一种元素有几个变价原子。

配平的原则是:

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下面以NH3+O2—NO+H2O为例例来说明配平的步骤: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步骤:

①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标出反应前后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N(-3)H3+O(0)2—N(+2)O(-2)+H2O(-2)  

②列出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值

N:

-3→+2升高5

O:

0→-2 降低2,O2中含有2个氧原子,则降低2×2=4

③求出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总价数相等

5与4的最小公倍数为20,则

N:

-3→+2升高5×4

O:

0→-2 降低2,O2中含有2个氧原子,则降低2×2=4×5

则4和5即是NH3与O2前的系数,但不一定是最终系数。

即4NH3+5O2—NO+H2O

④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系数

由NH3的系数可以确定NO的系数为4,H2O的系数为6,检查O的原子数,反应物中为5×2=10,生成物中O原子个数为4+6=10。

4NH3+5O2—4NO+6H2O

⑤.将“—”写为“=”,给定条件的写明条件

4NH3+5O2=4NO+6H2O

(2)缺项配平:

一般先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再通过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确定缺项。

缺项的物质一般为H2O、酸或碱,然后用观察法配平。

2.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计算:

(1)依据守恒:

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得失电子守恒

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相等——质量守恒;

若同时属于离子反应,还可以利用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电荷守恒。

(2)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种类:

①求氧化剂与还原剂、或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量之间的关系

②题目给定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求求出氧化剂与还原剂或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量的关系。

③题目给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求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的化合价。

④某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或还原剂不止一种,求某一部分氧化剂(或还原剂)氧化(或还原)还原剂(或氧化剂)的物质的量。

【特别提醒】守恒思想是中学化学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利用得失电子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的思想解题,可以事半功倍。

【自主探究2】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

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还原产物为 (    )

A.NO2      B.NO       C.N2O       D.N2 

【解析】硝酸在与金属单质发生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作为氧化剂的硝酸得到的电子数与金属单质失去电子的数目相同,设金属被氧化为+x价,则金属得失去电子为2x,若得到的还原产物的化合价为y,所以硝酸得电子为5-y,所以2x=5–y;当x=1时,y=3;当x=2时,y=1;当x=3时,y=-1

【答案】C。

四、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规律

1.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规律

⑴氧化性是指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是指失电子的能力。

⑵氧化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