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专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3161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9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格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表格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表格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表格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表格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表格专题.docx

《表格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格专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表格专题.docx

表格专题

2010年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

表格专题(2009年)

1.(嘉定区)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用若干个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压力(牛)

3.0

3.0

3.0

4.5

4.5

4.5

6.0

6.0

6.0

受力面积(厘米2)

5

10

20

10

20

30

10

20

40

下陷深度(厘米)

2

1

0.5

1.5

0.75

0.5

2

1

0.5

(1)小明从观察测量来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否相同,他在实验中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法。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4)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的结论是:

①当时,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②当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2.(金山区)表一是某同学为测电阻实验时,设计的表格和记录的有关数据。

表一

导体一

R1=  欧姆

电压U(伏特)

2

4

6

8

电流I(安培)

0.2

0.4

0.6

0.8

导体二

R2=  欧姆

电压U(伏特)

2

4

6

8

电流I(安培)

0.1

0.2

0.3

0.4

导体三

R3=  欧姆

电压U(伏特)

2

4

6

8

电流I(安培)

0.05

0.1

0.15

0.2

(1)该同学完成上述实验之后,发现能利用这实验数据可以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该同学设计了表二、表三,请你帮他把原来测得的数据有选择地填入下列相应表格内。

表二表三

电阻(欧)

电压(伏)

电流(安)

电压(伏)

电阻(欧)

/

电流(安)

/

(2)分析比较表二中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表三中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安区)为了研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不同的金属块分别进行实验。

表二

实验序号

4

5

6

7

8

金属种类

体积(厘米3)

10

10

20

20

30

质量(克)

27

89

226

54

81

⑴甲同学根据“小铁钉和大铁锤的质量不同”的事实,认为“物体的质量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于是就利用仪器测得不同铁块的体积和质量,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则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和2和3中质量与体积的倍数关系,可初步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一

实验

序号

物质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1

5

39

2

15

117

3

30

234

⑵乙同学根据“家里同样的维纳斯塑像,玻璃制品和石膏制品的质量不同”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合理的假设,你认为乙同学的假设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乙同学选用了一些金属块,并测得它们各自的体积和质量,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就表二所列的实验数据中,你认为可用的是______________。

(选填实验序号)

⑶为了进一步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请你综合分析比较两表中的相关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卢湾区)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用若干个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实验时,他们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7、5与8,6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该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4)甲、乙、丙三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甲同学计算了每次实验中受力面积与压力的比值,由此得出结论:

当受力面积与压力的比值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相同,比值不同时,压力作用效果不同;乙同学计算了实验序号1、4、7三次实验中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差值,由此得出结论:

当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差值越大时,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丙同学计算了每一组中任意两次实验的压力变化量与受力面积变化量的比值,由此得出结论:

当压力变化量与受力面积变化量的比值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请判断,甲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丙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错误”、“不完整”或“正确”)

5.(普陀区)某一个登月宇航员为探究不同星球对物体吸引作用的大小关系,他用弹簧测力计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测出质量分别为0.5千克、1千克、2千克的三个物体所受到重力的大小,他测得的数据如表一和表二所示:

 

(1)分析比较1、2、3或4、5、6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在不同星球上受到的重力是不同的,在地球上比月球上要大。

(3)该宇航员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有关数据得出结论是:

在同一星球的同一地点,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定值,在不同星球上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不同的。

请判断,该宇航员的分析结论__________________(选填“错误”、“合理且结论完整”或“合理但结论不完整”)。

(4)该宇航员发现了在不同星球上G/m的大小不同,这一比值的大小反映了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松江区)小明和小芳路过河边时看到河面上漂浮着一些木块,小明说:

“大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一定比小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大”。

小芳说:

“同一木块漂浮在不同液体的液面上时,露出液面的体积应该相等”。

为了对“木块露出液面的体积”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他们把同种木料切割成大小不同(体积已知)的几个木块,在甲乙两个量筒中分别放入适量的水和盐水,再把木块放入两个量筒中,木块都能漂浮在液面上。

他们测量和计算出有关数据并记录在下面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甲量筒)

实验

序号

量筒中水的体积

(厘米3)

木块的体积

(厘米3)

放入木块后,量筒中

水面的刻度(毫升)

木块露出水面

的体积(厘米3)

1

80

10

86

4

2

80

15

89

6

3

80

20

92

8

4

80

30

98

12

表二(乙量筒)

实验

序号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厘米3)

木块的体积

(厘米3)

放入木块后,量筒中

盐水面的刻度(毫升)

木块露出盐水面

的体积(厘米3)

5

80

10

85

5

6

80

12

86

6

7

80

20

90

10

8

80

30

95

15

(1)表一的栏目中,____________________体积的数据是通过计算得到的;

(2)当同种木料切割成的大小不同的木块漂浮在同种液体的液面上时,小明的说法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3)通过分析实验序号1与5;3与7;4与8的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判断出小芳的说法是_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4)进一步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并结合所学的浮力知识可得,木块露出液面的体积

与木块的体积

之比是个定值,这比值可用木块的密度

与液体的密度

来表示,即

7.(杨浦区)某同学在做电学实验(如图1)时发现不同材料导体(导体甲、导体乙、导体丙、导体丁)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发现同一盏灯分别与导体甲、导体丁串联时,灯的亮暗是相同的;与导体乙串联时灯较亮;与导体丙串联时灯最亮。

接着,该同学想进一步研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该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电路,分别将导体甲、乙、丙、丁接入电路的M、N两端进行研究,用改变串联电池节数的办法改变导体两端电压,进行了四组实验,并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表四所示。

 

图1图2

表一:

导体甲表二:

导体乙表三:

导体丙表四:

导体丁

序号

电压

(V)

电流

(A)

4

2

0.2

5

4

0.4

6

6

0.6

序号

电压

(V)

电流

(A)

7

2

0.4

8

4

0.8

9

6

1.2

序号

电压

(V)

电流

(A)

10

2

0.1

11

4

0.2

12

6

0.3

序号

电压

(V)

电流

(A)

1

2

0.1

2

4

0.2

3

6

0.3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表三、表四中的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四中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长宁区)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小王同学提出猜想:

对于某导体来说,导体两端所加的电压越大,导体中的电流可能越大。

为验证小王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并得出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某小组同学利用A、B、C三个不同的导体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

表一、表二和表三为该小组同学的实验记录表。

(1)小王同学提出猜想的依据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同一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一小题的实验结论与小王同学的猜想有无差异?

若有差异,写出差异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虹口区)小明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他把高为0.2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入A、B、C三种液体中(ρA<ρB<ρC),改变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利用仪器测得圆柱体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表中,F1为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2为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2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5或3、6与7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1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深度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结论:

(a)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相同的。

(b)浸没在不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不同的。

请判断,小明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的(选填“错误”、“合理但结论不完整”或“正确”)。

若小明同学的结论“错误”,请写出正确的结论;若小明同学的结论“合理但结论不完整”,请将其补充完整。

10.(黄浦区)小李和小王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他们用弹簧测力计、一块长木板、及若干块大小和形状都相同的长方体金属块和木块做实验。

金属块和木块的长、宽、高分别为10厘米、3厘米和2厘米,它们各自各个面的光滑程度均相同,但金属块表面较光滑,木块表面较粗糙,每块金属块和木块的重力分别为3牛和0.4牛。

实验时,他们用不同的放置方法把金属块(或木块)放在长木板上,并用弹簧秤拉动它在长木板上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实验过程及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和表三所示。

(1)根据小李和小王的实验设计,可判断他们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

(2)小李根据表一中的实验次数1、2、3,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接触面积和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你认为小李的结论是

(选填“错误”、“合理但结论不完整”或“合理且结论完整”)。

(3)小李和小王根据表二或表三中的实验数据分别得出初步结论:

小王认为根据表二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而小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

你认为(选填“小王”或“小李”)的初步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各表中弹簧秤示数和压力的比值关系,可初步得出结论:

(a);

(b)。

11.(浦东新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制作能够方便鉴别液体种类的仪器,他们猜测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液体的种类存在着某种关系。

实验时,该小组同学选用一个圆柱形的瓶子,内装不同质量的细沙,先后漂浮在甲、乙和丙三种液体中(已知ρ甲<ρ乙<ρ丙),并用仪器测出每一次实验时瓶和细沙的总质量及圆柱形的瓶子底部所处的深度h,如图15所示。

记录的数据如表一、表二与表三所示。

表一液体甲

表二液体乙

表三液体丙

实验

序号

瓶和沙质量

(千克)

深度

(米)

实验

序号

瓶和沙质量

(千克)

深度

(米)

实验

序号

瓶和沙质量

(千克)

深度

(米)

1

0.2

0.18

4

0.2

0.15

7

0.2

0.13

2

0.4

0.36

5

0.4

0.30

8

0.4

0.26

3

0.6

0.54

6

0.6

0.45

9

0.6

0.39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结论:

漂浮在同种液体中的不同圆柱体,它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与7或2、5与8(或3、6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得出了以上的结论后,又对表中的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综合运算和分析,发现了新的规律:

A、分析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

当圆柱体漂浮在______________。

B、分析表一和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

当圆柱体漂浮在__________________。

12.(青浦区)为了探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不同的圆柱体竖直放置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表一(ρ铜=8.9×103千克/米3)表二(ρ铁=7.8×l03千克/米3)表三(ρ铜=8.9×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材料

高度(cm)

底面积(cm2)

4

20

10

5

20

20

6

20

30

实验序号

材料

高度

(cm)

底面积(cm2)

7

10

10

8

10

20

9

10

30

实验序号

材料

高度(cm)

底面积(cm2)

1

20

10

2

20

20

3

20

3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7(或2与8、或3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表三的数据和相关条件,甲同学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由此得出结论:

当圆柱体材料的密度和高度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底面积无关;乙同学计算了三个表中的数据及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

当圆柱体的密度和高度的乘积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当圆柱体的密度和高度的乘积越大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请判断,甲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的,乙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_的。

13.(徐汇区)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他们把高为0.2米的实心长方体先后浸入A、B两种液体中(ρA<ρB),并用力F1改变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如图所示。

他们利用仪器测得力F1和长方体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液体A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液面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牛)

4.0

6.0

8.0

8.0

8.0

8.0

上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2(牛)

0

0

0

2.0

4.0

6.0

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3(牛)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表二液体B

实验序号

7

8

9

10

11

12

液面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牛)

5.6

7.8

10.0

10.0

10.0

10.0

上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2(牛)

0

0

0

2.2

4.4

6.6

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3(牛)

17.6

19.8

22.0

24.2

26.4

28.6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3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在同种液体中,长方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10、5与11或6与12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2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中后三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结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闸北区)星期日,小刚同学帮助母亲烧菜做饭,发现母亲用不同的菜刀切蔬菜、剁骨头。

为了进一步探究其中的物理原理,该同学仔细观察和分析了不同的菜刀,并获得了一份比较详尽的资料,如下表所示。

名称

外观

外观

刀口特点

刀口厚度(毫米)

重力(牛)

用途

普通刀

大致呈直角梯形状

刀口前部呈弧形,后部平直,较锋利

0.1

3.5

切削各种蔬菜、瓜果、鱼肉

水果刀

呈长方形,细长轻便

刀口平直且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