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指导文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30895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08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指导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1208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指导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1208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指导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1208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指导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1208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指导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08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指导文本.docx

《1208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指导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08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指导文本.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08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指导文本.docx

1208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指导文本

(2010.12.08)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指导(文本)

熊应进:

2010-12-08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实时在线教学活动,今天是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活动

孙万萍:

熊老师好!

熊应进:

本次考试时间为:

卷考:

2011年1月8日,8:

30-10:

00;

熊应进:

孙老师好,路老师好!

今天是文本活动。

欢迎两位老师参加,好像没有同学来啊。

一、试题类型及其结构。

1、卷考题型

 

(1)单项选择:

在列出的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占全部试题的30%。

 

(2)多项选择:

在给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考核学生在对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知识记忆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和运用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核算方法。

占全部试题的15%。

 (3)判断并说明理由:

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原则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的程度,以及学生对重要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占全部试题的25%。

 (4)计算分析题;考核学生对国民经济核算基本公式的记忆、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初步统计分析的能力。

占全部试题的30%。

(5)网考试点题型:

单选 40%;多选 30%;判断 30%。

网考时间:

2011年1月,具体时间见学校的通知,答题时限为60分钟,开卷;

卷考时间:

2011年1月8日上午:

8:

30-10:

00,答题时限为90分钟,闭卷。

本课程期末考试可以携带计算工具。

路志乔:

熊老师:

形成性考核的5次任务,都有岂止时间,能否可以调整(如:

只有开始的时间,取消结束的时间)?

因为有个别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在规定的时间段及时完成各次作业。

熊应进:

路老师,形考时间的起止时间是可以调整的,您要是天津电大的管理员,您就有调整时间的权限,我反而不能调。

熊应进:

卷面考试中计算题的比重较大,主要侧重于对核算体系中流量账户的编制和分析,还有重点指标的计算,比如国内生产总值等,总的计算分析题复习要求如下:

1.掌握生产法、收入法及支出法三种公式的内容及计算,根据资料分别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等公式中涉及的指标;

2.根据核算资料:

(1)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增加值、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初次分配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总储蓄、资本形成总额、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金余缺、净金融投资额、金融负债额等指标;

(2)编制生产账户、原始收入分配账户、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账户;

孙万萍:

是否半开卷?

路志乔:

谢谢熊老师!

因为有学习周期30天的制约,还是有个别的同学到了最后的时候不好办。

熊应进:

孙老师,卷考是闭卷,网考是开卷。

孙万萍:

好的。

熊应进:

参加本课程考核的为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本科)、经济学专业(本科)的学生。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本课程部分学习单位参加中央电大网络考试试点改革,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均在网络上进行,下简称网考。

  两种形式的形成性考核均包括4次平时作业及一次期中测验,形成性考核成绩,卷考的占学期总成绩的30%,参加网考试点的占50%。

按中央电大考试中心的规定,形成性考核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

  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70%,参加网考试点的占50%。

  课程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

国民经济核算是专业必修课。

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计算的基本含义及基本知识,能够根据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计算一些基本统计指标,并具有对所学的国民经济知识进行现实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初步统计分析的能力。

据此,本课程终结性考核着重于基本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分析能力两个方面。

在各章的考核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核算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应用分析能力的内容按“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要求。

  识记:

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

包括概念、意义与作用、各种核算原则和核算方法。

  理解:

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和把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核算方法。

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简单应用:

指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些基本问题。

这是考察学生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

  综合应用:

指能够运用学习过的知识,分析、解决涉及几个知识点的比较综合性的国民经济核算问题。

这是考察应用能力的较高要求。

各章的复习范围如下: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1、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

理解:

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及发布。

2、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

理解: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要求,以基层单位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逐级核算成反映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数量特征。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不同。

3、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理解:

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

国民经济核算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

理解: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5.国民经济活动单位和部门

识记:

机构单位的概念。

经济领土和经济利益中心的含义。

国民经济机构部门的概念。

基层单位的含义。

基层单位的特征。

产业部门的含义。

三次产业的划分。

理解:

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市场特征分两类:

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从一国或地区国民经济核算出发,机构单位可以区分为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

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机构部门的分类。

6.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识记:

经济交易概念。

经济交易的种类。

货物和服务交易。

分配交易。

金融交易。

内部交易。

货币交易和非货币交易。

8、经济流量和存量

理解:

经济流量的含义、特点及分类;经济存量的概念和种类。

9、市场价格

识记:

价格形式的含义。

要素价格。

基本价格。

生产者价格。

购买者价格。

1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理解:

国民经济核算的总量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原始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收入、居民个人的最终消费支出、为居民服务非营利机构部门的最终消费支出和政府部门最终消费支出

  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基本结构:

国民经济产业(行业)部门分类和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

  生产领域、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领域、最终使用领域,包括消费领域和积累领域

11、国民经济核算原则:

识记:

市场原则。

所有权原则。

三等价原则。

核算统计原则。

12、国民经济帐户体系方法和其他核算方法。

理解:

国民经济帐户方法特点、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机构部门帐户、产业部门帐户、国民经济综合帐户

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

1、生产核算的基本数据

理解:

我国生产核算的实际内容;我国生产核算的基本数据;我国生产核算主要指标的实际应用。

2、生产核算的基本数据

识记:

生产活动和范围。

理解:

总产值(总产出)的概念及内容;总产出的分类:

市场产出和非市场产出的概念及价值测度。

增加值的概念及内容。

3、国内生产总值

识记: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理解: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理解;最终产品的概念

4、机构单位总产出核算

理解:

机构单位总产出:

5、机构单位增加值核算

识记:

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概念。

理解:

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等指标概念。

简单应用:

机构单位增加值核算方法:

生产法。

收入法。

综合应用:

增加值计算。

6、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

简单应用:

工业部门总产出的计算:

特点、计算公式

    农业部门总产出的计算:

特点

    建筑业总产出的计算

     

7、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核算

识记:

中间消耗的含义。

理解:

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

8、产业部门增加值核算

综合应用:

产业部门增加值的生产法核算

     产业部门增加值的分配法(收入法)核算

9、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综合应用: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方法:

生产法。

收入法。

支出法。

10、生产核算帐户

理解:

生产核算帐户的内容及基本形式、平衡关系。

综合应用:

生产帐户编制及分析。

11、国内生产总值的分析应用

理解:

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经济含义;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1、投入产出帐户与投入产出表

识记:

投入的概念。

中间投入。

最初投入。

中间产出。

最终产出。

2、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理解:

第I象限的含义。

第Ⅱ象限的含义。

第Ⅲ象限的含义。

3、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

识记: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式

4、直接消耗系数

识记:

直接消耗系数的概念。

理解:

影响直接消耗系数的因素。

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1、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基本数据

识记:

收入分配概念。

收入分配的过程。

收入使用的概念。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

理解: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基本数据及应用。

我国可支配收入指标分城镇和农村分别进行统计的内容。

2、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识记:

收入初次分配的概念。

收入形成分配的含义。

原始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的含义。

收入初次分配帐户的基本形式。

理解:

收入初次分配流量的种类。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包括两个层次,即收入形成核算和原始收入核算。

不同部门收入形成帐户的不同特点。

简单应用:

收入形成帐户及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编制。

 

3、财产收入、原始收入和国民收入

识记:

财产收入的概念。

财产收入的类别

   原始收入的概念及构成。

原始收入总额和净额的区别。

   国民收入的概念:

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

理解:

各部门初次分配收入构成的不同。

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简单应用:

国民总收入的计算。

综合应用:

收入形成帐户、原始收入账户中主要指标的计算、帐户的编制及分析。

4、收入再分配核算

识记:

收入再分配的概念。

转移的概念和种类。

资本转移的概念。

经常转移的概念

理解:

经常转移与资本转移的不同。

转移的形式:

现金转移和实物转移。

简单应用:

经常转移的内容:

收入税收支(现期所得税财产税)、社会缴款与社会福利、其他经常转移三大类

5、可支配收入

识记:

可支配收入的概念。

各部门可支配收入的计算。

理解:

各部门可支配收入的结构变化。

综合应用:

可支配收入核算。

按总额和净额计算的可支配收入。

 国民可支配收入与国民总收入的关系。

6、收入再分配帐户

识记:

收入再分配帐户的基本形式。

综合应用:

收入再分配帐户的编制及分析

7、收入使用核算

识记:

收入使用核算概念。

居民消费、政府消费的概念。

理解:

最终消费的定义及核算原则。

简单应用:

最终消费支出种类:

居民消费、政府消费。

8、收入使用帐户

识记:

储蓄的定义。

收入使用帐户的基本形式。

综合应用:

收入使用帐户的编制及分析

9、居民消费支出核算

识记:

居民消费支出的概念。

理解:

居民消费支出分类。

 

10、政府消费支出核算

理解:

政府消费支出的含义和分类。

11、资金流量核算

理解:

资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

12、收入与消费核算应用分析

理解: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和运用。

第五章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

1.非金融资产概念和分类

识记:

经济资产概念及条件。

非金融资产概念及分类。

生产资产的概念。

非生产资产的概念。

理解:

生产资产的种类:

固定资产。

存货。

贵重物品。

2.资本形成核算

识记:

资本形成的概念及具体项目。

理解:

资本形成的交易种类。

资本形成特性。

资本核算的原则。

3.储蓄与资本转移核算

识记:

储蓄的概念。

资本转移的概念。

理解:

现金转移与实物转移。

资本转移的内容。

综合应用:

资本转移与现期转移的区别。

4.资本帐户和应用

识记:

资本帐户概念。

理解:

资本帐户的基本表式。

资本帐户与其他帐户的关系。

综合应用:

资本账户的编制与分析。

5.金融资产概念和分类

识记:

金融资产的概念。

金融资产的分类。

几种主要的金融手段。

6.金融交易核算

理解:

金融交易及其特点。

金融交易核算的原则。

金融交易内容的核算。

7.金融帐户

理解;金融帐户基本结构。

金融帐户的作用。

综合应用:

金融账户的编制与分析。

8.积累核算

识记:

积累核算的概念。

理解:

积累的性质。

积累的来源。

积累核算的内容。

第六章国民资产负债核算

1。

国民经济流量与存量

理解:

流量核算与存量核算。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原理。

2、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概念

识记: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主体。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对象。

3.资产负债的估价核算 

识记:

资产负债估价方法。

   

4.资产负债的变动核算

识记:

资产负债的变动内容。

5.资产负债账户

识记:

资产负债账户的概念。

理解:

期初、期末国民资产负债帐户的基本形式。

第七章对外经济核算

1.对外经济核算理论

识记:

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概念。

国外概念。

对外交易概念。

理解:

对外经济活动。

2.对外经济核算的方法

理解:

对外经济核算的方法:

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帐户二者的区别。

3.国际收支平衡表

识记:

国际收支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

理解: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结构。

经常项目的核算内容。

资本和金融项目的核算内容。

储备资产的内容。

净误差与遗漏的内容。

4.国际收支平衡关系

理解:

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的构成及计算。

5.国外帐户的特点

理解:

国外帐户的特点。

第八章国民经济帐户的综合及其关系

1、国民经济总量帐户体系

识记:

国民经济总量帐户体系概念。

理解:

国民经济总量帐户体系的内容。

综合应用: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中各账户的主要关系及特点。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中前后账户之间的关系。

2、国民经济总量核算图

理解:

国民经济总量核算图示基本关系。

3、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及关系

简单应用:

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关系。

第九章国民经济其他核算

1、国民经济其他核算内容

识记:

国民经济其他核算的目的和内容。

2.国民经济短期核算

理解: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的目的、特点。

3.人口与劳动力核算

识记:

确定劳动力的年龄标准

4.人口核算的内容与方法 

识记:

人口总量统计中的基本总量指标。

5.劳动力核算的内容和方法 

识记:

社会劳动力资源、社会劳动者的概念。

第十章国民经济指数核算

1、经济指数核算目的

识记:

经济指数核算目的 

2、物价和物量的概念 

识记:

国民经济核算中物价的概念。

物量的概念。

3、指数方法和应用 

理解:

综合指数。

 

4、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等指数的基本内容

识记:

投入产出的物价指数、最终需求的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我国国民经济综合价格指数、国民财富物价指数

以上是各章的复习内容,请同学们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复习。

  复习中可以参考本论坛中提供的更新的学习指导书答案,

以下是计算题部分的复习,

  1、复习本部分内容请参阅教材及学习指导书的相关部分;

  2、复习本部分内容的参考资料请看:

  

课程辅导栏目中提供的IP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第五讲第一单元辅导

国民经济核算第八讲第二单元辅导

国民经济核算第十二讲第三单元辅导

(一)

国民经济核算第十三讲第三单元辅导

(二)

国民经济核算第十八讲第四单元辅导

3、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可结合平时作业相关题目来掌握:

4、如果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有疑问或建议,请进入本课程论坛进行讨论。

1.已知某地区如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单位:

亿元):

(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解:

用生产法计算该地区GDP为

GDP=Σ(各部门增加值)

=Σ(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投入)

=(280-62)+(960-340)+(326-83)+(188-35)+(237-68)

+(452-85)+(530+53010%-76)=2277(亿元)

用支出法计算该地区GDP为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

   =1686+548+(75-32)=2277(亿元)

这是有关复习计算题的例题

计算题复习举例

1.已知某地区如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单位:

亿元):

(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解:

用生产法计算该地区GDP为

GDP=Σ(各部门增加值)

=Σ(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投入)

=(280-62)+(960-340)+(326-83)+(188-35)+(237-68)

+(452-85)+(530+530

10%-76)=2277(亿元)

用支出法计算该地区GDP为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

=1686+548+(75-32)=2277(亿元)

2.已知某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

亿元):

(1)总产出8673亿元;

(2)中间消耗4124亿元;

(3)最终消费3658亿元;

(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

(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

(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解:

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673-4124=4549(亿元)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4549-259=4290(亿元)

货物和服务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

=4549-3658-898+86=79(亿元)

3.假设某地区企业部门有关资料:

(1)当期增加值为2800亿元,其中劳动报酬1300亿元,生产税净额30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

(2)当期利息收入10亿元,利息支出35亿元,对股东发放红利共800亿元,来自其它单位的投资收益200亿元,土地租金净支出5亿元,无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8亿元,外商企业中的留存收益15亿元。

要求:

据此计算企业部门财产收入净额,并编制企业部门的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解:

(1)该企业部门财产收入净额

=当期利息收入-当期利息支出+投资收益-地租净支出-红利支出-无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外商企业收益留存

=10-35+200-5-800-8-15=-653(亿元)

(2)该企业部门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编制步骤如下:

第一步:

根据已知资料,计算该部门总营业盈余和净营业盈余。

总营业盈余=总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2800-1300-300=1200(亿元)

净营业盈余=总营业盈余-固定资本消耗=1200-200=1000(亿元)

第二步:

将已知和计算的有关资料编入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单位:

亿元

使用

来源

财产收入863

 

原始总收入547

固定资本消耗

(一)200

原始净收入347

总营业盈余1200

固定资本消耗

(一)200

净营业盈余1000

财产收入210

合计1410

合计1410

4.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1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800亿元,上缴生产税15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50亿元,支付无形资产使用费等财产收入1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138亿元,支付职工社会保险金17亿元,为灾区及希望工程捐款8亿元,上缴现期所得税45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500亿元,其中库存减少108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150亿元。

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

解: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680-800-(150-50)=780(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780+(138-142)=776(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776+(0-17-8-450)=301(亿元)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帐户如下(单位:

亿元):

收入形成帐户单位:

亿元

使用

来源

劳动报酬800

生产税净额100

总营业盈余780

总增加值1680

合计1680

合计1680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单位:

亿元

使用

来源

财产收入142

总营业盈余780

原始收入总额776

财产收入138

合计918

合计918

收入再分配帐户单位:

亿元

使用

来源

经常转移支出475

所得税450

社会福利17

捐款8

可支配总收入301

原始收入总额776

合计776

合计776

5.某地区某年核算资料如下:

(1)总产出800亿元,中间消耗500亿元;

(2)付劳动报酬200亿元,缴纳生产税净额70亿元;

(3)财产收入6亿元,财产支出1亿元;

(4)经常转移收入3亿元,经常转移支出2亿元;

(5)资本转移净额10亿元;

(6)资本形成总额50亿元(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增加)

要求:

(1)编制生产账户、收入形成账户、初次分配收入账户、再分配收入账户、可支配总收入使用账户、资本账户;

(2)计算各账户的平衡项;资本账户中,是资金剩余还是资金短缺,数额是多少?

解:

(1)账户如下:

(单位:

亿元)

生产账户

使用

来源

中间消耗500

总产出800

增加值300

 

合计800

合计800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00-500=300

收入形成账户

使用

来源

劳动报酬200

增加值300

生产税净额70

总营业盈余30

 

合计300

合计300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