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最新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2851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菇最新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平菇最新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平菇最新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平菇最新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平菇最新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菇最新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doc.docx

《平菇最新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菇最新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doc.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菇最新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doc.docx

平菇最新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doc

平菇最新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食用菌

一、平菇品种的分类

平菇品种不同,其子实体正常发育时所需适温范围也不相同,生产上常用平菇品种,按温型分类,详细可分为高温型、中高温型、广温偏低型、中低温型。

按固体色泽分类,可分为乳白色、纯白色、灰白色、浅白色、深灰色、灰黑色、黑色。

而气温的变化又决定着品种的色泽,一般来说,气温越高,色泽越浅;气温缺低,色泽约深。

(1)高温型高温型品种按色泽可分为两大类:

①乳白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15—34℃。

最适出菇温度为22—28℃,这类品种大多安排在春季3—6月投料播种,4—9月高温季节出菇,但因高温白色品种春夏栽培病虫发生频繁,杂菌污染率高,如经验不足,管理不善易发生黄菇病。

夏季种植尽管卖价高,但产生的效益并不高。

因此,乳白色高温型品种总投料量并不多,销售竞争者也少。

②灰褐色类,菇体与凤尾菇相似,出菇温度12—36℃,单生型,鲜菇肉质细嫩、口感好,市场较抢手。

实践证明,这类品种,尤其抗杂菌、抗黄菇病能力特强,长势长相突出,后劲足,最多可出8潮菇。

(2)中高温型子实体发育温度12—30℃,适温20—26℃,菇体色泽灰褐色,单生型多,这类品种大多安排在春季5—6月和秋季9—10月上市,因出菇周期短,产量偏低,只有少数南方地区种植。

(3)广温偏高型按色泽可分为两大类:

①灰白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34℃,最适温度10—29℃,这类品种从早秋出菇至次年6月结束,因生长周期长,产量能完全发挥出来,又因早秋菇价高,头潮菇就能收回成本,避开了“烂市”风险。

缺陷是,抗黄菇病能力较差,如管理不善,头潮菇后易生黄菇病,冬季虽能出菇,但出菇量及菇形美观度均稍次。

②灰黑色类,出菇温度为6—33℃,其共同特点,抗黄菇病能力特强,属硬柄,菌袋发菌结实,不生菌皮。

突出优点:

早秋8月底产菇到11月底,春季产菇可持续到6月。

当中不发生黄菇、死菇。

(4)广温偏低型①黑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32℃,适温10—26℃,黑色品种因韧性强、味鲜、菇质厚,已被众多消费者所喜爱,但这类品种出菇温度不能太高或太低,温度过高,易产生菌皮,菌袋不现蕾;温度过低,虽然出菇,但柄长、盖小、高品价值降低。

②深灰色类,出菇温度2—32℃,均属硬柄,子实体丛生柄短,菇色随气温变化而变化,15℃以下色浅,12℃以下色深,这类品种抗黄菇病能力特强,能稳出6—7潮菇,加之菇形好,菌褶纹细、产量又高,所以深受消费者喜爱。

③浅白色类,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30℃,适温8—25℃,这类品种产菇适温范围广,种植时间回旋余地大,华东地区最早出菇时间为9月上旬,出菇期历经秋、冬、春三季,且每个季节的菇质、菇型均优,虫害少。

又因浅白色品种在自然生态条件下具有极强抗病和适应性,因此是目前使用最普遍或最有发展前途的菌种。

(5)中低温型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26℃。

26℃以上菇体发生量少,优点是特耐低温,0℃以上菇体均可生长,且肉厚、质佳、尤其在北方地区更为适应。

要获得高产,选准当家品种很重要,在引种时,必须根据市场菇色需要和当地气候而定,以市民喜爱白色菇的上海地区为例,必须选择浅白色类型的高产菌株;以市民喜爱黑色菇的青岛地区为例,必须选择灰黑色类高产菌株;以市民喜爱的灰色菇的保定地区为例,应选择深灰色高产品种。

二、平菇栽培料的种类

一、主要原料又称主料,是指以粗纤维为主要成分,能为平菇菌丝生长提供碳素营养和能量,且在培养料所占数量比较大的营养物质。

⑴棉子壳棉子壳是脱绒棉籽的棉皮,为油料加工厂的下脚料。

棉壳占棉籽总重量35%左右,我国年产棉壳约1200万吨以下,绝大部分用于食用菌生产。

据研究,棉籽壳不仅营养丰富,且质地疏松,吸水性强,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加水浸透或加压时,不板结,透气性好,含有一定的空气,可提供菌丝生长所需要的氧气,是适宜平菇栽培的最理想的原料。

棉壳也是多种,有粗壳、中粗壳、细壳之分,有绒多、少之分,有含棉籽仁多、少之分。

一般粗壳、绒少壳、仁少壳发菌好于细壳、绒多壳、仁多壳,但细壳、绒多壳、仁多壳产量又高于粗壳、绒少壳、仁少壳。

建议用户在购壳时要两者兼顾,灵活机动。

⑵玉米芯脱去玉米粒的玉米棒称玉米芯,也称穗轴。

干玉米芯含水分8.7%,有机质91.3%,其中粗蛋白2.0%,粗脂肪0.7%,粗纤维28.2%,可溶性碳水化合物58.4%,粗灰分2.0%,钙0.1%,磷0.08%。

经粉碎发酵,加其他氮源和辅料,可袋栽平菇。

⑶木屑锯木加工厂产生的下脚料称木屑,也可用树枝加工粉碎而成。

适合平菇生产的阔叶树木屑为佳。

⑷其他、稻草、甘蔗渣、黄豆秸花生壳经粉碎成小颗粒状作为碳源,添加氮源等,也是栽培平菇的好原料,但这类原料种植产量不高,本资料不作详细介绍其栽培方法。

二、辅助原料

辅助原料又称辅料,是指能补充培养料中的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且在培养料中比例较少的营养物质。

敷料除能补充营养外,还可改善培养料的理化性状。

常用的辅料可分两大类:

一是天然有机物质,如麸皮、玉米粉等。

主要用于补充主料中的有机态氮、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以及其他营养成分的不足。

另一类是化学物质,以补充营养为主,如尿素、复合肥等。

(1)麦麸麦麸是小麦加工面粉时的副产品。

含有16种氨基酸,尤以谷氨基酸含量最高(占46%),营养十分丰富,而且质地疏松,透气良好。

但易滋生霉菌,故用作培养料,需严格挑选,变质发霉不宜采用。

(2)玉米粉玉米粉又称玉米面,是玉米籽粒的粉碎物。

一般含水分12.2%。

有机质87.8%,由于营养丰富,维生素B2含量又高于其它谷类作物。

在食用菌栽培料中,加入5%—10%,可以增加菌丝活力并显著提高产量。

⑶尿素尿素是一种有机氮素化学肥料,白色晶体,含氮量为46%,在食用菌生产中,常用作菌体培养料的补充氮素营养,其用量一般为0.1%—0.5%,添加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氮气对菌丝的毒害。

⑷石灰在平菇生产中,培养料中添加适量的石灰,主要作用是提高培养料的酸碱度,杀死杂菌或抑制杂菌的生长,防止杂菌的污染。

其次是增加培养料中的钙质,改善培养料的营养状况,促进平菇菌丝的旺盛生长,对提高产量有一定的作用。

一般用量为1—4%。

⑸复合肥复合肥是指氮、磷、钾三种元素高含量的复合肥,呈灰色颗粒状,增产潜力大,一般进口复

合肥比国产复合肥营养含量高,如进口复合肥磷酸二铵,用于平菇培养料配制,使用量为0.6%,国产复合肥品种很多,因含量低,用平菇培养料配制使用量可加大到1—1.5%,本资料配方中涉及到的复合肥是指国产复合肥。

⑹克霉灵或克霉增产灵,因长期使用一种杀菌剂,杂菌易产生抗药性,有个别用户反映因使用多菌灵作抗菌剂,现在无论发酵还是熟料栽培,杂菌总是控制不住。

因此,在此情况下,建议改用克霉灵或克霉增产灵;克霉灵和克霉增产灵两种产品防霉剂药效成份作用基理均相似,按0.1%的用量拌入培养料中,对绿霉、黄曲霉、链孢霉等有极强的预防和消杀功能,且高温消毒不分解。

三配套材料

⑴筒膜平菇原种和栽培种的容器可选用高压聚丙稀袋,规格为14cm28cm5丝或17cm5丝聚丙烯筒膜,裁成40cm左右长度,用于平菇生产出菇的容器是低压聚乙烯筒膜,规格为:

18—25cm,单面厚度1.5—3丝不等。

⑵气雾消毒剂该产品对食用菌中各种杂菌和病原菌,杀伤率达100%,且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

气雾剂用于接种箱消毒,每立方米2—4克熏蒸半小时,即可杀死箱内全部杂菌,无气味和刺激性,是替代甲醛和高锰酸钾消毒最理想的药剂,且操作方便,用火柴点燃即可,就可喷出大量气雾,从而达到杀菌目的。

⑶万消灵出菇后防止黄菇病必须药品。

强力快速杀灭各类细菌、芽孢,治疗平菇因各种病原引起的发黄、发软褐斑病等现象,效果奇特。

⑷细菌杀和黄斑消本品是针对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发生的黄菇病褐斑病研制开发的一种专用杀菌剂。

具有无公害、无残留、对病菌、细菌有强大的渗透力和杀伤力等优点,同时对食用菌有防病治病并有增产作用。

⑸菇大壮本品为浓缩、高效复合营养素,每袋135克,内含食用菌生长各类微量元素,能促进平菇菌丝生长,并使菌丝粗壮、浓白、提早现蕾,适合半生料、发酵料、熟料栽培,每吨干料添加5—6袋,增产幅度最高可达20%。

菇大壮是所有拌料型增产素中,增产效果较奇特的一种。

⑹菇虫净或敌菇虫菇虫净是结合食用菌害虫的科目类型和为害规律而研制的食用菌专用杀虫剂。

本品活性高、穿透力强、广谱高效,同时对菌蚊、菇蝇、瘿蚊、螨类、跳去、活喻、线虫等害虫都有极强地杀灭效果。

使用后不影响出菇,菇体不畸形,不卷边等特点。

⑺补水针系采用铜管制成,不易弯曲,可重复使用,铜管一头是尖端,便于插入袋料内,管身洞眼分布均匀,有利于营养水从这里输出,铜管另一头固定螺帽,可和农用喷雾器龙头连接。

⑻水幕喷带引进韩国技术生产的最新喷雾工具,将水幕喷带直接和潜水泵相连,布置在大棚中央人行道上,也可吊在棚内顶部。

开动电机,因水幕佩带上布有许多规则的特制缝眼(肉眼不易看出),有水压后,水从特制缝眼内射出。

整个大棚内可形成毛毛雨水雾,空气相对湿度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95%,一个750W的潜水泵可带50——150米水幕带喷雾,如水泵功率增大或水幕带长度减小,形成的水幕宽度将变大。

利用水幕带进行湿度管理,具有节水保湿、省时省力、降温防病、节支高效、增产增收等五大特点。

三、平菇菌种的生产技术

菌种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

㈠母种制作

配方①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配方②小麦500克、蛋白胨2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3片,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以上配方均适应平菇菌丝生长,现介绍配方②制作方法:

选择质量好的小麦500克,放进锅内,加水1500毫升,水烧开后,煮沸10分钟,然后用千层纱布过滤,取其汁液,若滤汁不足1000毫升,则加水补足,然后将琼脂、蛋白胨、糖等全部加入,加热至全部溶化后,分装试管,装量为试管长度的1/4,分装时,注意勿使试管口沾附培养基,装好后,立即用棉花塞口,用绳子每10支一捆缚好。

然后竖直放入高压锅内消毒,在1.2公斤/米3压力下,维持40分钟,灭菌后的培养基要趁热把试管倾斜,使之凝固成斜面,倾斜度以斜面达到管长1/2长度为宜,冷却后即成试管斜面培养基。

母种转扩必须在无菌条件下操作,以保证继代母种的纯正,一般科研单位出售的均为一级母种,它可以进行再次转管扩接以满足原种生产的要求,每支可扩接20—40支,但转管次数不宜过多,最多不能超过2次,以免削弱菌丝生活力和减低出菇率,无条件转扩的,也可引进一级母种直接转扩原种,则效果更好。

㈡原种制作

⑴棉籽壳培养基棉籽壳100公斤、麸皮5—8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0.5公斤、25%多菌灵,水135公斤由于棉籽壳吸水较慢,拌料后须整理成小堆,待4小时充分吸湿后,再进行瓶装,装好瓶后,在料中央打一个直径2cm、深3cm的洞穴,有利于接入的母种块加快萌发、生长,以棉籽壳为主培养基原种菌龄约为25天左右。

⑵小麦、棉籽壳培养基小麦40公斤、棉籽壳60公斤、石膏粉1公斤、水适量制种用的小麦要干燥、色鲜、无霉变,先将麦粒浸入1—2%的石灰水和0.2%多菌灵混合水溶液中,浸泡时,水面要高出麦粒10—15cm,浸泡时间大约需浸18—20小时,15℃左右时需浸30—36小时,将浸好的麦粒捞出,倒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吹凉,待麦粒表面水分适度干后,可与棉籽壳、石膏粉等混合拌匀,接着装入瓶中。

麦粒培养基分装时,要上下震动,以利基质结物,塞上棉塞,然后进行消毒灭菌。

由于麦粒培养基透气性好,营养足,菌丝17—22天即可发满,且质量也最好。

⑶棉籽壳木屑培养基棉籽壳30公斤、木屑55公斤、麸皮15公斤、复合肥1公斤、水135公斤,该培养基因木屑成份比例大,制作好的菌种虽不够洁白,但含水量足,菌种质量好,且不易老化,笔者建议原种容器可以是900ml专用菌种瓶,也可以用500ml医院用盐水瓶代替。

无玻璃瓶的,可以用14280.05的丙烯袋,袋口系无棉盖体,也可用颈圈加盖棉塞,原种栽培料的灭菌要同母种培养基灭菌同样严格,不同的培养基,其灭菌程度和时间亦有差异,棉籽壳或木屑培养基在高压1.5公斤/厘米2压力下保持2小时,常压灭菌100℃保持14—15小时即可;麦粒培养基在高压1.5公斤/厘米2压力下保持2.5小时,麦粒培养基不要常压灭菌,否则菌丝生长细弱、无力。

因为小麦内部有一种酶的营养物质,必须在高压下才能释放出来。

母种接入原种要在接种箱内进行,消毒药剂采用气雾消毒剂熏蒸。

接种时,在无菌条件下将母种斜面培养基横割成4—5块,第一块要割长一些,因为培养基较薄、易干燥而影响发菌,然后连同培养基一起移入原种瓶内培养基中央洞穴内,每瓶接种一块,麦粒培养基没有洞穴,接种后最好抖动瓶身,使少量麦粒盖住种块,这样,菌种块在空穴内或培养基下,由于湿度高,能很快萌发,并吃料生长。

原种培养温度以20—26℃为宜,培养室的窗户要用黑布遮光,以免菌丝受光照的影响,造成原基过早出现老化。

发现杂菌感染,就要及时淘汰。

经过严格筛选,平菇菌丝延伸过程中,色白、粗壮、富有弹性、并布满全瓶,即为合格原种。

㈢栽培种制作

栽培种制作容器最好用高压聚丙烯塑料袋,因高压丙烯袋较透明,能明显观察内部菌丝生长情况,如果用一头接种法,就选用17cm33cm5丝丙烯折角袋,如果采用两头接种法,就选用17cm5丝丙烯筒料,栽培种配方主要有:

棉籽壳、玉米芯、木屑培养基。

⑴木屑、棉籽壳培养基木屑40公斤、棉籽壳40公斤、麸皮10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0.5公斤、多菌灵0.2公斤木屑最好选用相隔半年以上的陈木屑,麸皮要新鲜、无霉变、无虫害,此配方培养的菌丝虽不如纯棉籽壳培养基洁白,但菌丝生长结合力强、紧密度高、耐老化,且不易出菇,存放时间长,1740袋两头接种制作的菌种,菌龄为35—40天。

⑵棉籽壳培养基棉籽壳100公斤、麸皮5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0.5公斤、多菌灵0.2公斤先将棉籽壳预湿,然后把麸皮、复合肥(事先压成粉状)混入料内,加水拌匀,棉籽壳培养基1745袋两头接种,菌龄为25—30天。

⑶玉米芯培养基玉米芯80公斤、麸皮10公斤、玉米面8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0.5公斤、多菌灵0.2公斤玉米芯要粉碎成大豆大小的颗粒,在用1%生石灰水拌好,堆闷24小时后,拌入各种辅料,玉米芯培养基与棉籽壳培养基菌龄大致相同。

制作栽培种除掌握以上配方外,还要使拌料水份恰到好处,含水量偏低,菌丝生长缓慢、纤弱;含水量偏高,料温随之上升,易酸败,菌丝生长受阻。

常用感观测定,即装袋前手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溢出,但不下滴为宜,也可按照伸开手指,料在掌中能成团或掷进堆四分五裂或落地即散为标准,其含水量较为适中。

配制好的培养料,有条件的可用装袋机装袋,每小时200袋以上,使用机器装袋,松紧均匀,省工省时,效率高。

但劳力不缺的地方,也可用手工装袋,人工装袋应边装边压实,用力要均匀,要做到袋壁光滑、而无空隙,装好后,两头直接用扎线扎紧即可,常压灭菌时,锅内温度达到100℃要维持12—15小时再停火,等温度自然下降到60℃时,才能打开蒸锅取出料袋。

待袋料温度降到25℃左右时,即可接种,转接栽培种按严格要求,仍要在接种箱内进行,有条件的也可采用离子风接种进行无菌接种。

接种箱消毒一般用气雾消毒剂(每立方米2克)熏蒸半小时,在箱内先将原种用长柄镊子搅碎,在无菌条件下,打开栽培种袋口,均匀倒入原种块,尔后,用塑料袋扎绳扎好。

注意,扎线不要扎得太紧,防止菌种不透气、难发菌,也不要太松,以防袋口落入杂菌孢子,引起杂菌感染,松劲度掌握在“肉眼能看到缝隙或能吹得进气流为佳”,接入的菌种块要正好处于扎口中心位置,这样可有利于种块尽早封面,此种接种方法为线绳扎口法。

也可用塑料袋+无棉盖体法培养栽培种,也可用塑料袋+套环塞棉花法培养栽培种,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四川菇农常用的,将袋口系上出菇套环接入原种后,再盖上二层报纸,笔者认为以套环塞棉花法培养的栽培种,污染率最低,且质量最好。

接种后的种袋要及时移入培养室内培养,用线绳扎口法的还要用菇虫净粉剂将每个袋口进行喷施一下,其目的是让药粉吸收附在袋口,以防止菌袋培养过程中虫从口入。

在培养过程中,还要防止塑料袋被硬物刺破,应经常检查杂菌污染和鼠害。

特别是老菇场,为达到万无一失,防止菌螨、菌蝇进入袋口内部产卵,必须每隔7天对地面、窗户、周围环境用敌杀死或氧化乐果农药液进行喷雾一次。

在菌丝生长后期,采用线绳扎口法的如果发现菌丝生长特别慢,可用手拉一下拉袋口,使袋口空隙加大,让更多的氧气进入袋内,以加速菌丝生长。

栽培种的质量鉴别菌种质量的好坏,目前还没有准确的方法,主要靠外观鉴定,一看长势,二看纯度,三看菌龄,菌丝长势要旺盛、浓密、洁白。

菌丝纯度主要看无红、绿、黑等杂色斑点,菌丝上下一体,无抑制线。

菌龄主要看菌丝无萎缩老化现象。

所谓合格平菇菌种,其主要标准是,菌丝体纯白健壮,粗细均匀,菌落延伸整齐一致,尖端部位分枝清晰,不杂乱。

成熟的菌种,菌丝浓密、具有光泽,有“回菌”或生出菌皮现象,有时还有水珠分泌,但基质清楚可辨,不收缩、不干涸。

栽培种菌龄以菌丝发到底后5后至原基形成之前使用最好(出现少量原基也没有多大关系),这时挖出的菌种成块,菌丝量大,有弹性,移植后,菌丝萌发快,定植早。

一般来说,低温下培养的菌种,只要不出菇时间延长一些,对菌种质量不明显影响。

但在高温下培养,即使菌种不出菇,也不能随意延长时间,因在高温下,菌丝体生理代谢活动旺盛,它不但要大量消耗培养料中的养份,同时还会加快自身的衰老速度。

凡菌皮过厚、老化干缩、菌丝生长稀疏或培养料结合松散,菇体已长出袋外的菌种,以及带有虫卵或杂菌的菌种,都不能当作菌种栽培。

否则,应用到生产中,轻者减产,重者无收。

四、室外大棚的搭制

菌种接入袋后,从菌丝萌发到现蕾,这个阶段叫发菌,发菌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在室外大棚进行。

室内发菌,各方面管理工作易于掌握,室外大棚发菌,由于太阳辐射热的作用,尤其要注意袋温升高,防止烧菌现象。

但出菇场所,最好选在室外塑料大棚内,因大棚保温保湿好,又易于管理。

因此,是最好的场所。

㈠建造塑料大棚,具有造价低廉、温度稳定、保湿性好、冬暖夏凉,便于调节光照等优点。

适宜大多数地区菇农使用。

生产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栽培季节及场地内的温度等变化状况,本着“经济、方便、有效”的原则,因地制宜,自主选择。

⑴半拱圆温室主要适用于东北地区秋冬季平菇栽培,北侧是一通土墙,跨度4.5—5.0cm,墙高1.2—1.3cm,厚0.5cm。

后屋面有檀、柁支撑,进关面用竹竿或毛竹片拱架,形成半拱圆面,拱佳间距约30cm,拉立柱支撑拱架。

立柱与拱杆间用CP6的钢筋或8号铁作拉线,拉线与立柱顶紧紧固定,后墙每隔几米留风孔,出菇管理时,只要将南边薄膜支起,即可和后墙风孔形成空气对流。

⑵大拱棚直接在平地上用竹木搭制的大棚,棚外加盖塑料薄膜和草帘为模型图,出菇管理时,通风主要是通过大棚两边薄膜支开的大小而调节的。

⑶拱顶形半地下菇棚施工时,在地面挖深40cm,把土填于两旁,拍实沟壁,筑成一个宽3.4米、沟壁高0.8米、长度不限的半地下大棚,再在地沟两边土墙上(地平面向上),每隔数米开一个通气孔,通气孔以3020cm为佳,这样每两排袋墙之间都能使空气对流,畦底整成龟背形,并开好水沟。

在地沟上架设竹木弓架,用线绳、铁丝固定横梁,然后覆盖薄膜,再在拱棚顶部覆盖草帘或稻草。

建造半地下菇棚要注意三点:

一是造棚场地的土质必须是黏土或壤土,二是菇棚四周必须挖排水沟,以防积水灌入棚内,三是菇棚宽度不可过大,以免造成坍塌。

㈡场地消毒

菇棚搭制好后,要在进袋前20天对发菌场所彻底杀菌、灭虫。

可在地面和四周撒上石灰粉,用2000倍万消灵水液和1000倍万菌消水溶液交替喷湿2—3次,再用2000倍敌敌畏药液喷洒1—2次。

在发菌或出菇场地进行定期消毒非常重要,尽量使环境杂菌及虫害降到最低点,以减少后患。

五、平菇棉籽壳半生料栽培菌袋制作

棉籽壳半生料栽培平菇就是不经过完全发酵或高温灭菌直接进行生料栽培的方法,次方法在我地已大面积推广多年,江苏省射阳县通洋乡、阜余乡、藕耕乡、四明乡、千秋乡平菇生产,从开始100多户发展到现在4000多户。

2005年这些乡农民种菇户平均纯收入在一万元以上,其生产技术全部采用半生料栽培,优点是方便、快捷、操作简单,菇农易接受,缺点是每年或最多两年要更换场地一次,但对于广大菇农利用秋冬两季到大城市郊区租地种菇来说,再好不过了。

半生料栽培要求华东地区播期为8—10月,早于8月或迟于10月均不适合搞半生料栽培。

研究发现,玉米芯因材质不同而不适宜采用半生料栽培,因此,本章重点介绍用棉籽壳进行半生料培养方式。

采用半生料栽培可选用广温偏高和广温偏低型平菇品种。

生产配方(本资料配方中的复合肥均指国产复合肥,如用进口复合肥,则用量减半):

①棉籽壳100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粉1公斤,石膏1.5公斤,克霉灵0.12%

②棉籽壳1000公斤,菇大壮5—6袋,复合肥10公斤,石灰粉10公斤,石膏15公斤,克霉灵0.12%

③建堆、半生料处理将棉籽壳和其它辅助物加水搅匀后建堆,要求堆高1.5米、堆宽1.5—2米,长不限,在料堆上打上洞眼,盖上草帘。

如发现蝇虫较多,可在草帘上喷湿敌敌畏药液。

本技术要求堆闷12—18小时,达到原料半软化程度、含水适中,即可拆堆袋装。

此种方法,由于不受发酵时间限制,头天下午搅拌,第二天上午即可装袋,较为实用,被大多数菇农所接受,需要指出的是,堆闷12—18小时后,一定要将料堆翻堆一次,并摊开冷却进行装袋,当天装不完的,还要重新建堆打洞,等第2天再进行装袋。

否则,由于料堆缺氧,培养料的理化形状和营养条件不但未能得到改善提高,长时间会发生腐烂、劣化,严重的还会变酸、发臭。

变质的培养料接种后,菌种只萌发,但不能吃料生长。

相比而言,生料栽培其花工量及成本大大低于熟料栽培,技术性难度也低于发酵料栽培和熟料栽培。

实践证明,在气温20—30℃之间,只要在发菌过程管理中,不发生烧菌,生料栽培成功率最高,可达100%,因为平菇菌丝危害大敌“绿霉菌”其孢子及菌丝的萌发生长力在15—23℃时较为活跃,一旦产生,平菇菌丝无法抗衡。

而在25℃以上,绿霉菌活力明显下降,即使有少量发生,因平菇菌丝生长迅速、活动旺盛,也能将之吃透。

因此,华东地区9—10月是平菇半生料栽培最佳安全期。

笔者建议,假如你计划将培养料全部进行半生料栽培,请在9—10月这两个月内,发动一切人力、物力将培养料全部播完,一旦错过了最佳安全期必是危险期,如迟于10月底播种,成功率将大打折扣。

⑵装袋接种装袋前料的含水量以手握紧料有水印但不能渗出为宜,如指缝内有水渗出就偏多了,刚开始拌料时即建堆前,水份可偏大一点,掌握在手握紧料有水渗出,并往下滴了3—4滴,经15小时左右预热、挥发、下沉后,水份会自动减少。

袋膜选用宽22cm、厚1.5丝聚乙烯塑料袋,可事先栽成45cm长,一头用线绳扎紧。

装料时,先抓一把棉籽壳放在袋底部,然后放一层菌种,再装料,边装边压实,装至近袋口时,放一层菌种,再抓一把棉壳封面,用种量为15%,扎好袋口后,在2小时内用筷子粗的铁丝在袋两头各打4—6个透气孔,也可在自制一个多齿钉,直接在料袋两头整体打眼,更为方便,洞眼深度为5—8cm。

培养料水份和透气孔是决定生料栽培的成功关键,装料前培养料的水份过大,日后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减慢,杂菌感染几率也大大增加。

另外袋两头菌种就是通过透气孔吸取氧气而萌发生长的,没有透气孔,菌种层由于缺氧而闷死。

透气孔少回过小,有两个缺点:

一是发菌中期,菌丝生长速度滞缓,甚至停止,严重时还会感染杂菌。

二是不利于菇蕾形成或生长;透气孔多或过大也不行,也会带来两个缺点:

一是易引起虫害和杂菌浸染,二是形成菇蕾基数过多,给管理带来麻烦。

另外,菌袋两头各放一把棉籽壳,是让菌种在适温环境下,迅速萌发吃料,早早封面,起到一种保护层作用,保护层厚度以1cm左右为宜。

要使半生料栽培发菌成功率达到100%,每年换一个地方是重中之重,且新场地和旧场地要相隔3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