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27645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docx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docx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内容提要: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这既是考评人的生存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养成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渠道。

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如果光靠教科书知识的传授和课堂教学的组织建构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两年生物新课改的实践,在生物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同时参与区级课题《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各种活动,受益匪浅,本文重点通过在两年中出现的六个案例,讨论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

网络资源生物教学信息能力案例

一、以图为主,找出切入点,在实践过程中教会学生获取信息.

新教材在知识结构的设计上充分照顾了学生学习的习惯,知识、彩图、观察与思考融于一体,图文并茂,而且将大量教学内容融入插图,这些插图与文字同等重要,具有很好的直观效果,这是新教材的特点,鲜明的图像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找出切入点,七年级开始让学生收集的资料以图为主,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自己收集的知识与生物学习结合起来,能深入理解所学内容,增强对学习内容的体会。

案例一:

“老师,我能设计技能训练吗?

背景:

学习七年级上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课前将全班分成小组,教师将教学内容分成如下的任务交给同学:

研究沙漠和北极环境中的动植物、研究警戒色知识、研究拟态知识、研究保护色知识、研究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师做必要的提示后学生分组收集材料,教师随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师生共同将收集的资料整理为六个活动,课上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为主,让学生通过参与一系列的活动,逐渐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学生在多媒体教室学习七年级上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课程即将结束,教师正在指导学生完成课后技能训练:

观察兔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

学生刚刚热烈讨论完,觉得意犹未尽,有些同学在偷偷翻书找还有没有这样的训练。

突然一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张奇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能设计技能训练吗?

师:

“好啊,你想设计什么内容?

生:

“我在电视上看过我国海南的兔子、塔里木盆地的兔子、黑龙江的雪兔外行一点都不一样,我想收集它们的图片。

师:

“然后你准备怎么作成技能训练呢?

生:

“我让同学猜它们的家乡?

(同学们一下子很活跃,讨论决定题目就是“我的家乡在那里?

”)

师:

“还有其他动物具有这样的特征吗?

(同学们热情一下被调动起来,开始唧唧喳喳讨论,准备下课好好去收集资料)

课下教师不断指导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最后共同制作成我们的技能训练:

请同学给海南、塔里木、黑龙江的兔子找到家,给沙漠、北极、华北的狐狸找到家,给亚洲、非洲的大象找到家,体会不同环境下的同种动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特征,必须适应当地的环境才能生存。

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同种生物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形态结构上有了很大的不同,使生物要适应环境的知识得到创造性的拓展和升华,将学生收集到的信息补充于课堂教学,这比在课堂上单纯空洞的说教更有效果。

存在的现象:

一些学生不知道去哪儿查资料,不知道查哪些方面的资料。

问题:

1.如何使用信息工具?

包括会使用文字处理工具、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工具、网页制作工具等。

2.如何搜集信息?

掌握从图书资料的检索到计算机信息处理软件和网络浏览器、网络通讯工具软件的灵活使用。

能根据自己的目的,从多种信息载体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尤其是网络以外的途径。

3.如何将收集到的信息补充于课堂教学,为教学提供鲜活的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现实性和针对性?

问题的解决:

教师首先强调了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信息资料。

主要有

(1)翻阅家庭藏书;

(2)到图书馆查找;(3)到书店查阅;(4)从报刊杂志上了解;(5)从广播电视中收听收看;(6)上网查录;(7)向别人咨询;(8)参观展览馆

反思与讨论:

1.在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意识地把学生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对那些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有独到见解的同学给以及时的肯定表扬,并适时展示这些同学所收集的各种资料,这就为别的同学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激发了大多数学生自觉收集资料的兴趣。

2.学生的课堂学习中也时常出现特别表现。

如提出奇怪的问题,作出特别的举动,说出别样的观点,产生奇异的联想等,很多情况下,这些都是学生灵性的闪现,是课堂上最具有吸引力的东西,常常可以成为课堂的探究点。

然而,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灵感出现往往稍纵即逝,就像颗颗流星,虽然美丽却极易错过。

捕捉灵感并巧妙地转化为新的探究点,通过交流得以挖掘拓展,成为教学的生长点,需要教师有慧眼去识得真金,有妙手去点石成金。

3.给学生提供机会就是让学生有进行资料信息收集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方法就是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收集资料、信息和整理资料信息的方法,在实践中作到有章可循,而不是无头苍蝇,到处碰壁,增大成功的可能性。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继续探究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

设计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很容易完成的,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再逐渐加大探究的难度,使他们能循序渐进地提高探究能力。

二、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学会收集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

案例二:

“书上的玫瑰花图片错了!

背景:

同学们在十一长假期间调查过身边的植物,对二宫,水上公园的树木尝试过去认识它们,了解它们。

完成了《我认识的植物》的调查报告。

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种子植物》时,教师指导学生看书上的图片,熟悉常见的种子植物,学生们正看地津津有味,突然张璇同学举手“书上玫瑰花的图片错了!

”同学们迅速抬起头,大家开始是愕然,随后开始了议论,一部分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出风头!

”“就你能!

”“书还会有错!

”,最后同学把目光全集中在老师身上,想听听老师怎么回答。

师:

“书也会有错的,咱们还是请张璇说说,为什么错了?

生:

“我觉的书上的玫瑰花是月季,和花店的不一样”

师:

“你会区别玫瑰和月季吗?

生:

“太像了,不太清楚”

(教师正想给学生讲讲月季玫瑰和蔷薇的区别,转念一想校园中还有正在怒放的一池月季,学校附近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花店,这是多好的机会,于是决定让学生自己先观察月季和玫瑰,寻找不同点,锻炼观察力,再去查找资料解决问题。

师:

“咱们学校就有月季,附近的花店有玫瑰,大家先观察观察,看看怎么区别它们,然后我们一起查资料,看看是不是书上的图片错了”

(又有学生举手“老师我在二宫就发现槐树有两种,国槐和刺槐,它们也不好分,我研究它们行吗?

(教师心理一阵窃喜,掩饰着内心的喜悦,这正好是教会学生如何区分植物,是锻炼它们观察力的大好机会。

师:

“同学们还发现我们周围有容易混的植物吗?

生:

“公园里有很多松树和柏树就不好分,我们就研究苍松翠柏吧”

(又有几个同学发言)

师:

“大家课下先去看看楼下的月季,好好观察观察,好吗?

(课后同学多次观察实物并查找资料,除了网络,还有一部分同学走进了图书大厦找书,最后成功找出月季玫瑰和蔷薇的区别,证明书上的图片不错,但不典型,同时学会区分国槐和刺槐,尝试区别常见的苍松翠柏)

存在现象:

生物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实际问题布置如何下手收集资料,解决问题。

问题:

1.如何使教学不局限于书本的内容、教师的传授,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分运用信息资源,解决遇到的实际问提?

在实际应用中锻炼他们收集信息能力?

问题的解决:

1.具有敏感的主动的信息意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发现信息,搜集整理必要的信息,充分利用图书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途径进行信息的收集不能一收集信息就上网。

2.指导学生整理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并进行分析,对照实物去观察,得出结论。

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工具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做到收集信息能够为生物课服务。

反思与讨论:

1.尊重学生已知,引导学生无知,正确对待和解决学生疑问。

学生一开始提问题可能会出现所提问题漫无边际,没有真对性,提不到点子上或者是问题太多,难度太大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正是学生思维不断活跃的结果,是一件好事,我们就应该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或是用自己独特的思想个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认真对待,要肯定学生的每一个“问题”,绝对不能嘲笑,杜绝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因为学生的“问匣子”一旦打开,所展现出来的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对学习的兴趣有时是教师所无法预料和无法估计的。

2.对于提出的这些问题,学生有能力自己解决的,教师就不能一个劲地“竹筒倒豆子”讲个没完,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思维上的惰性。

教师要进行合理、恰当的指导,掌握好度,不能越俎代庖,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鼓励他们自己去查资料,从资料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结论,倍感成功的喜悦,也自然而然的促使学生进入一个“主动学习→产生疑问→努力解疑”的良性循环中。

但是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的经验,教师要充分做好学生的助手,为学生出谋划策,给学生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等,学生随时可以得到老师的指导。

3.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

“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质疑是学生有了新的发现后的猜想,是学生进一步探究的驱动力,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对学生来说,因为是自己有疑问的问题,他们更乐于去探究,想“弄个明白”也是儿童的天性。

另一方面,质疑能大大的激活学生深层次的思维。

因为质疑会打破原来的思维的平衡状态,出现了活跃的不平衡,激发求得新的平衡。

随着经常质疑,学生的求知欲望会更强烈,质疑情趣会更浓。

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资源,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质疑,因为研究学生有疑问的问题,会更有价值,更能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以整理资料为基础,抓住根本点,教会学生处理信息得出创造新结论.

案例三:

一棵树的价值是这样计算的

背景:

八年级上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课前将全班分成小组,教师将教学内容分成如下的任务交给同学:

研究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研究基因的多样性,研究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大组。

研究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同学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但同学们普遍感觉从小学进行环保教育开始就不断接触这些资料,相当一部分知识已经耳熟能详。

怎么找到让其他同学们有新鲜感的资料,使他们有新的收获。

师生讨论后决定让学生介绍最新的生物学观点,树立新的生态学观点。

保护生态系统方面决定寻找以小见大的事例,对其他同学们具有震撼力。

存在现象:

一些学生查到资料后上交完事,不进行分析整理,从大量材料中找到最具说服力的东西。

问题:

1.如何具有信息的创新能力?

围绕某一问题的解决,能够从丰富的信息中选择和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找出相关关系、因果关系等规律,得出创新的结论。

问题的解决:

1.具有新型的协作意识和现代观念,能够通过校园网和Internet大大扩展协作的范围,面向世界,学习最新的生物学观点,采用以小见大的观念从众多资料中找到最具有震撼力的例子,让学生参加生物小侦探活动,亲自破案,体会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性。

找到资料如下:

资料一:

1株50年龄的树木,1年产生的氧气价值3.2万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3.25万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万美元,各种生态效益达19.695万美元,而该树被砍伐后的木材价值却只有几千元。

资料二:

我国今年长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灾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长江上游近年来掠夺式的砍伐树木,有些县财政收入的90%来源于木材,昔日的青山绿水,变成荒山秃岭,水土流失,河床升高,这次特大洪灾给国家造成几千亿的损失。

资料三:

美国波士顿城外的一个巨大的湿地的沼泽保护区,该区域密布多样化的植被,在每年汛期到来时,大量的洪水注入该湿地,使下游的水得以缓解,据当地的专家估计,该湿地节约的防洪开支至少有1700万美元。

资料四:

20世纪末,美国西部的一个州,突然爆发了一场森林大火,上万亩森林遭受了灭顶之灾。

事后,人们对火灾原因进行了调查,发现罪魁祸首是森林中的那些枯枝朽叶,它们即使只遇到星星之火,也会很容易地燃烧起来,并迅速蔓延,酿成一场生态灾难。

人们痛定思痛,决心亡羊补牢。

州政府责令全州的森林管理部门和人员,并发动全社会的环保主义者,对森林中衰萎干枯的树木、草叶进行及时清理,以消除火灾发生的隐患。

命令执行后,果然大见成效,在随后的两年里,再没有大的火灾发生。

正当人们暗自得意时,另一种始料未及的生态灾难,使他们目瞪口呆!

一种由云杉卷叶蛾引起的虫害,大面积地爆发了。

这种害虫在毛虫阶段危害树木,专门吞噬树木的嫩叶嫩芽。

在很短的时间里,几万亩珍贵的树木被吞食掉,成片成片地枯萎、死亡。

眼看着虫害在迅速蔓延,更多的森林将遭受侵害,束手无策的州政府赶紧向联邦政府求 援。

美国农业部的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令许多人大吃一惊:

原来,造成云杉卷叶蛾大量繁殖和严重虫害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无知地把森林中枯死的树木、草叶清理掉了!

森林中的枯木为害虫的天敌——鸟儿、蚂蚁提供了筑巢、栖居、休息、觅食和避难的重要场所,而它们的存在又有力地遏制了害虫的繁衍。

当人们为了防止火灾而把这些枯木清除掉的同时,也就毁掉了鸟类和蚁类赖以安身立命的家园。

它们失去了栖息、繁衍的场所之后,数量急剧地减少,于是害虫就会乘虚而入,有了作孽和繁殖的机会。

  以上这些发现,让人们明白了一条真理:

自然界中哪怕是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

大自然总会用一只无形的手,去巧妙地调节和平衡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反思与讨论:

1.获取信息是手段,不是目的。

合理利用各种信息,在分析处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围绕某一问题的解决,创造出新的信息,这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核心。

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自主创造信息的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对所掌握的信息,从更新的角度、更深的层次进行加工处理,再分析、再综合,抽象升华为自己的观点,从而产生新的信息的能力。

2.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应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社会问题,促使其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亲身去感受、去体验,获得直接经验。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其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同时,不仅使自己所学得到应用,获得深刻体验,而且还教育了他人,从而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以交流展示成果为契机,教会学生处理信息,表达研究成果

案例四:

“动物大比拼”

背景:

学习过八年级上册动物行为后,教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其他行为,布置了“了解我的动物朋友”的活动,发现在上交的报告中六位男同学对动物的攻击行为特别感兴趣,收集的资料丰富生动,教师想让他们进一步整理,向大家展示。

师:

“有六位同学们收集的动物攻击行为的资料特别生动,你们能不能好好整理一下,向其他同学们介绍动物的攻击行为?

(一听老师对自己的报告大加赞扬,几位同学很高兴,低头想怎么才能做的更好,教师里同学们纷纷献计献策,一位爱玩游戏的同学举手。

生:

“老师我觉得他们可以设计成动物大比拼,象我们玩的游戏那样”

师:

“你的想法很新颖,具体说说”

生:

“就是让同学比比猎豹和狼谁厉害?

师:

“有意思啊,那怎么比啊?

生:

“分析它们的攻击力、防御力、耐力、灵敏程度这些方面”

师:

“想法真好,那你怎么分析猎豹的攻击力?

(大部分男同学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迫不及待地讨论起来)

生:

“攻击力就考虑猎豹的嘴、牙齿、爪子这些方面的特点,灵敏程度可以考虑奔跑速度、体重。

结果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很快确定了动物大对决的方案,栏目包括:

在动物选手栏目,从外形方面(眼睛、耳朵、爪子、牙齿、四肢方面)分析动物的攻击力、防御力、耐力、灵敏程度;在战场模拟栏目,分析它们对决的环境;在生死大比拼栏目,从动物行为方面分析双方的优劣;战后分析栏目中预测大战结果。

对决的动物选择为:

非洲狮对尼罗河鳄鱼,老虎对棕熊,大猩猩对花豹,河马对牛鲨等。

存在现象:

课堂交流时,学生拿出自己查到的资料照本宣科地机械宣读,学生对收集的资料不加筛选,海阔天空越说越远,或者能够选相应的资料,却不会针对资料谈自己的理解等等。

问题:

1.如何分析表达信息?

学生对无边无际的信息进行分析、鉴别,剔除无用、无关信息,寻找有用、相关信息,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能够明白易懂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传递给他人。

问题的解决:

1.通过"主题搜索,归纳整理,展示观点,深入认识"这样一个学习流程,鼓励学生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了将自己的观点能更好地被别人理解,深入加工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学会交流表达。

学生不仅增加了信息量、拓宽了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更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一定的改变。

反思与讨论:

1.信息的内化是指把来自多种信息来源的信息组织起来,把组织整理好的信息资源有效的利用,充分表达和展示出来。

这是个关键环节,是检验学生处理信息能力的最好体现。

让学生内化信息,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主体充分参与,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的过程给了学生很大的空间,他们学思并用,手脑结合,不断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重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持续高涨,学生在自己探究和内化的过程中,创新精神大大增强。

学生的积极性转化为对生物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2.自己研究成果是要进行交流表达的,如何找到正确、实用、能让别人理解表达的方法是一个难题。

老师唯一要做的是为他铺路架桥,允许他们的创造,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甚至为他们提供好点子和好思路。

教师尤其在注意结合生物知识的讲授进行技能和思维的训练,适时向学生传授整理生物资料的方法,传授一些归纳、比较、分析和判断等逻辑推理的常识。

同时要给学生充分发展个人见解的机会,把组织整理好的信息资源有效的利用,充分表达和展示出来

五、与考试相结合,利用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提高会考成绩

案例五:

“老师,我找到试题他们都不会!

背景:

初中阶段生物有会考,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同学很努力复习,因为是第一次会考,没有现成资料,同学们自己找来大量试题,每复习一个知识点时同学交换做过的试题,互为考官,争取考倒对方。

经常有同学高兴说“老师,我找到试题他们都不会!

存在现象:

学生准备考试时等老师现成资料,学习方式很被动。

问题:

如何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能力与学生考试结合,用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问题的解决:

指导学生收集各种提纲,以及大量的试题,逐一解决各个主要知识点,提高复习效果,提高成绩。

反思与讨论:

1.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适应考试的要求。

学生在信息的搜索、处理、运用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2.在教学中经常地进行知识间的分析比较,可使学生不仅在信息量上添加,更可在质上提高对信息的理解,从而纳入学生自身的知识系统。

在分析比较中由于学生积极地参与信息获得的过程,认知的积极性高,意向性强,可有效地提高信息接受的在学习知识过程中,重视对信息的分析比较,促进知识内化,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这一切主要取决于信息接受的水平和效率。

3.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并能应用于学习当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真正做到“润五细无声”。

只要老师把握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充分挖掘创新教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便被动接受为主动体验和探索,就一定能培养出具备创信息处理能力的人才。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案例

 

天津市第二十八中学

徐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