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学上册预习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2760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23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预习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预习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预习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预习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预习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预习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预习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学上册预习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预习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预习MicrosoftWord文档2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预习卡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

达标检测

1.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

我们来练习一下。

教师打出图片,让学生指出图中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为什么?

2.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

3.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B.应激性C.繁殖D.呼吸

4.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5.珊瑚是由什么形成的:

(           )

A、珊瑚虫的尸体 B、珊瑚虫分泌的外壳 C、珊瑚虫体内的矿物质 D、珊瑚虫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一项是:

(           )

A、青霉   B、机器人   C、蘑菇   D、绿苔

7.(判断)植物不进行呼吸,动物进行呼吸。

()

8.人出汗、呼气和排尿,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9.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

动物的取食            应激性

向日葵朝向太阳           生 长

植物的开花结果           营 养

人体的排汗               繁 殖

蘑菇由小长大             排 泄

学习目标

一.科学的观察()

二.1、生物的生活需要()(例如:

2、生物能()(例如:

3、生物能()(例如:

4、生物能()(例如:

5、生物能()(例如:

6、生物具有()(例如:

7、生物还有()(例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达标检测:

1.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都是科学探究的方法。

()

1.这些是小明在校园调查时记录的生物名称:

狗尾草、火炬红、红蜘蛛、松树、榆树、蚯蚓、小鸟、马齿笕、一串红、丁香、柳树、山桃、苍耳、蜡蜒、蚂蚁、蚊子、鼠妇、万寿菊,请你帮他分成两类(动物与植物),并说明理由。

 

2.对调查到的生物,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类可分为(           )

A、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B、植物、人、其他生物

C、动物、人、其他生物   D、动物、人、植物

学习目标:

一.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

明确调查()、确定调查()、制定合理的调查()、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撰写调查报告

二、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

按照生活环境分:

按照用途分: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达标检测: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2.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

3.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

   ①营养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适宜的温度 ⑤一定的生存空间 ⑥水

   A.①③②⑤⑥④ B.⑥①②③④⑤ C.④⑤③⑥①② D.③⑥④⑤②①

4.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是()

   A.一只  B.两只C.三只D.十只以上

5.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

  A.蛾类夜间活动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候鸟的迁徙    D.山顶的旗形树

6、你会探究

A.请你根据进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的体会,认真回答下列问题(9分〉

⑴实验中,鼠妇的数量不宜过少,而且最后要统汁,取全班的平均值,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你们小组是在_________的场所中,才能采集到鼠妇;

⑶探究过程中,实验变量应该始终保持有_____个,是_______

⑷如果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是否影响鼠妇的生活”,则应该设计出______和_______的对照实验,这时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

⑸实验完成后,你们小组是如何处理鼠妇的?

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生物与环境会。

2..环境中能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A.非生物因素包括等

B.生物因素:

(1)同种:

(2)不同种:

,构成食物关系

3.这说明生物要生存,必须环境。

4.初中最常用的实验法是控制法。

A.最关键的是只能有变量,且要分组,和,对照组的作用是。

B.基本步骤:

(1)(5)

(2)(6)

(3)(7)

(4)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达标检测:

1.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

  A.蛾类夜间活动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候鸟的迁徙    D.山顶的旗形树

2.连线题

老虎吃野猪      合作关系

许多蜜蜂在酿蜜     竞争关系

田里的水稻与杂草    捕食关系

3.白天,穴居在洞中的蜓蚓遇大雨,常常会爬出洞口,其主要原因(           )

A、洞内缺少氧气  B、洞外有食物  C、洞内温度高  D、洞内光线太强

4.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最可能是的是(           )

A、缺少水分  B、缺少肥料  C、温度过高  D、上述三项

5.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一项是(           )

A、鱼儿生活在水中          B、蚯蚓疏松土壤

C、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D、葵花朵朵向太阳

6、在下列条件下,湿度最高的一项是(           )

A、草地  B、稀灌木丛中  C、茂密的灌木丛中  D、裸地

7、你会探究

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为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回答问题:

三种不同的空气湿度的平均值

1次

2次

3次

平均

1次

2次

3次

平均

1次

2次

3次

平均

裸地

58%

56%

57%

51%

50%

49%

53%

54%

52%

草地

68%

69%

67%

62%

64%

63%

65%

64%

66%

灌木丛

75%

74%

76%

73%

72%

74%

75%

73%

74%

⑴测量裸地、草地和灌术丛三处的空气湿度,能说明植物对空气温度的影响,这是由于这三处能在哪两方面进行对照(           )

A、植物大小 B、植物类型 C、不同时间和地点 D、植物分布

⑵小组内的四个同学,在测量过程中的不同做法,哪个是正确的(           )

A、甲在裸地看到一个小水洼,非常高兴地把干湿计放在小水洼边测量空气温度

B、乙在裸地、草地和灌木丛三个不同地点,早、中、晚各分别测量了一次,并认真记录

C、丙坚持每次都用同一个干湿汁来测量三个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

D、为了更方便稳妥地测量,在灌丛中把干湿计放在地上进行测量

⑶请你根据给出的数据,画出一天内,裸地、草地和灌木丛三处空气湿度变化的曲线(三条)                                         相对湿度(%)

                                                                时间

                                            早晨    中午    晚上

   ⑷根据数据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_____,而湿度最小的是_____,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则是:

在不同地点,植物的_____和_____是不同的;而早、中、晚不同的时间里,空气湿度最大的时间是_____,最小的时间是_____。

学习目标:

1.科学活动包括、、、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等。

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和。

3.初中最常用的实验法是控制法。

C.最关键的是只能有变量,且要分组,和,对照组的作用是。

D.基本步骤:

(1)(5)

(2)(6)

(3)(7)

(4)

4.生物在环境的同时,也会(改变)着环境。

A.有利影响:

例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等。

B.不利影响:

例如,蝗灾,鼠害。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达标检测:

1.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2.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水稻和稗草B.猫和老鼠C.人和猪D.蚂蚁和蚱蜢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农田  B.一块草地  C.生物圈D.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

4.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草  B.食虫鸟C.细菌D.猪

5.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撞击事件”,自此次恐怖活动之后,美国国会议员又遭遇了“炭疽热”的侵扰。

请分析“炭疽热”的病原体属于生态系统的()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不是

6.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

   A.能量输入 B.能量输出 C.能量流动D.能量交换

7.蛇类经常袭击人类,所以我们大量地捕捉蛇,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 )

8.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的。

()

9.你能解释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吗?

  英格兰西北部的曼彻斯特村,山清水秀,绿树成荫。

那里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桦尺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

1850年,一些生物学家在这一地区采集了数百只桦尺蛾标本,发现大多数桦尺蛾的体色是浅色的,只有少数是深色的。

100年以后,曼彻斯特已经变成一个工业城市。

这里工厂林立,烟雾弥漫,层层煤炭把树干染成黑色。

这时候,又有一些生物学家来此地采集桦尺蛾标本。

他们惊讶地发现,在这次采集的标本中,深色桦尺蛾成了多数,浅色成了少数,这是什么原因呢?

  后来,一些生物学家来此地考察,他们先把数量相等的浅色和深色的桦尺蛾同时放到树干上,然后用望远镜观察发生的情况。

一群爱吃桦尺蛾的鸟儿飞过之后,他们发现浅色的桦尺蛾所剩无几,而大多数深色桦尺蛾却逃过了灾难,你能解释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吗?

 

10.下列哪一生物,不属于消费者(           )

A、水稻    B、老鹰    C、小鸟    D、人

11.下列生活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

A、水稻和棉花  B、树和草  C、细菌和真菌  D、蛇和青蛙

1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

A、生产者、分解者、非生物     B、生物、非生物

C、生物、阳光、空气        D、非生物、消费者、分解者

13.下列哪一项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           )

A、草→昆虫→细菌        B、蜘蛛→青蛙→蛇

C、昆虫→鸟→猫头鹰       D、草→小鸟→猫头鹰

14.苹果放久了会腐烂,其主要原因是(           )

A、真菌的分解作用     B、病毒的分解作用

C、细菌的分解作用     D、A、C两项

15.一块农田中有水稻、蚜虫、老鼠、蛇、青蛙,如大量捕杀蛇和青蛙会出现什么情况(           )

A、水稻减产    B、水稻产量不变   C、水稻增产    D、都不是

16.猫看见老鼠就去追赶,老鼠立即逃走,猫与老鼠这种关系是(           )

A、游戏  B、竞争  C、追逃  D、捕食关系

17.生态系统是指在_______内,______与_______形成的统一整体,前者又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

其中能制造有机物的是_______,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需利用其他植物直接或间接为食的是_________,最终他们都会被_________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

18.据图回答:

                       鹰      

            兔

                      狐

                                             草

                                                           鼠                  蛇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图中____是生产者,兔、蛇等是_______

(2)在该生态系统中,如大量捕杀蛇、狐和鹰,那么数量会明显增加的生物是____和_______,而_______明显减少,这将会使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和所占的______发生变化,从而破坏它们之间__________。

(3)请你举出图中一条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并指出图中有几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不使这个生态系统消失,我们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

3、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

4、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5、物质和能量沿着()和()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积累(富集)。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的。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则会遭到破坏。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

达标检测:

1、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是(           )

A、海洋中  B、大气中  C、生物圈  D、陆地上

2、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           )

A、水圈的大部  B、大气圈  C、岩石圈  D、各个圈层

3、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生物圈I号  C、森林生态系统  D、生物圈Ⅱ号

学习目标:

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海平面以上约()的高空,海平面以下约(),即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

可飞翔的()、()、()等

水圈的大部:

距海平面()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

是(“”)

2、生态系统多样性:

包括陆地、海洋和湿地生态系统。

具体如:

()、()、()、()、()

()、()等。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和(),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生物圈是()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5、生物圈是一个():

如DDT(富集)的例子。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

达标检测:

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农田  B.一块草地  C.生物圈D.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

2.美、日等发达国家在本国禁止使用含磷的洗涤剂,而他们的“宝洁”、“汉高”、“花王”等公司却在中国大量推销、制造含磷洗涤剂,这给我们环境带来的危害是(           )

A、地沙化  B、河湖水质恶化  C、空气污染  D、垃圾增多

3.下列能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块农田中的所有生物     B、一片草原中的牧草

C、一个湖泊            D、一片树林中的阳光、空气、水

4.下列关于各大小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相关联  B、都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C、相关联  D、都有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5.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6.生物圈中的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指(           )

A、水圈的大部  B、岩石圈的表面  C、生物圈  D、大气圈的底部

7.(判断)

(1)人类已能够模拟一个与生物圈类似、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系统。

( )

(2).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水受到污染,对其他生态系统没有什么影响。

( )

(3).生物圈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学习目标:

1、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教材P37)

镜座:

稳定镜身;

镜柱:

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

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

放置玻片标本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

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用来调节光线强弱。

反光镜:

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

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

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

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显微镜的使用:

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

对光时,应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观察显微镜时,一般应该用左眼注视目镜内。

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注视物镜,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2-3mm为止。

3.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①倍数计算=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②物、像特点:

上、下、左、右全颠倒

③污点判别:

可能在物镜、目镜、玻片上操作方法(略)

④使用规则:

先低后高,先粗后细

⑤步骤:

A.取镜安放识图P37

B.对光:

视野呈雪白色为止。

C.放置玻片标本:

正对通光孔中心

D.观察:

眼睛两次不同位置,先粗后细。

E.E.收放

⑥注意事例

A.

低倍镜看完换高倍镜

只需调整细准焦螺旋

B.甲同学看完换乙同学

C.换玻片,重新操作

D.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达标检测:

1、要将显微镜视野中右上方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应向什么方向移动装片或切片

A、右下方B、左下方C、右上方D、左下方

2、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A、用手擦B、用餐巾纸擦C、用擦镜纸擦D、用纱布擦

3、使用显微镜中,对光时如果外界光线强时,应选用

A、大光圈和凹面镜B、小光圈和平面镜C、小光圈和凹面镜D、大光圈和平面镜

4、一台显微镜有5×、10×、15×三个目镜,有10×、45×两个物镜,这台显微镜的最低放大倍数和最高放大偌数分别是(     )。

    A.50倍、225倍  B.100倍、450倍 C.50倍、675倍 D.150倍、675倍

5、识图作答题(共24分)

1.仔细辨认下面图中的操作,指出错误的原因并说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12分)

错误的原因:

 

正确的操作方法:

错误的原因:

 

正确的操作方法:

第二节植物细胞

学习目标:

1.临时装片的制作:

一擦二滴三取四浸五盖六染七吸2、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3、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保护细胞质:

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细胞质里有(),液泡内()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细胞核:

()液泡:

细胞液

液泡判别细胞:

液泡小而多:

刚形成的植物细胞;

液泡大而少:

成熟的植物细胞。

达标检测:

1.已知四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倍数如下,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可能是( )

  A.5X、10X  B.10X、40X  C.15X、10X  D.20X、35X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        ,以防镜头压坏      ,划伤          。

3.为了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实验课上我们通常要制作临时__________(填切片、涂片或装片)

4.“酷儿”的主要成分是鲜果汁,这些果汁主要来源于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__。

第三节动物细胞 

1.学习目标: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

2、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①相同点:

都有、、、。

②不同点:

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

达标检测:

1.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     含有大量的糖分( )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液D.细胞核

2.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

  A.液泡 B.染色体C.线粒体D.叶绿体

3、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细胞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液泡D、叶绿体

4.19世纪3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      ,恩格斯将它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5.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将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

( )

6.试分析一棵桃树和一头牛在身体结构层次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0分)

 

桃树

不同点

 

 

相同点

 

 

7、你会制作:

事先准备豆浆、煮熟的蛋黄、小塑料袋、线等物品,然后将豆浆倒入塑料袋,再放入煮熟的蛋黄,用线扎好袋口,这样一个细胞膜型就做好了。

⑴你所做的模型中,塑料袋相当于               ,蛋黄相当于                 ,豆浆相当于               ,此模型相当于              (动物或植物)细胞。

⑵细胞是平面还是立体的?

                      

8.请绘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简图并注出各部分名称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

学习目标:

细胞的生活:

①与外界进行,由控制,它属于选择透过性膜,起保护作用

②能量转换器,叶绿体。

植物叶片细胞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

叶绿体可将转变成,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糖类等中

③能量转换器,线粒体。

细胞生活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动力工厂)提供。

它将分解,释放出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控制着生物的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达标检测:

1.克隆羊多莉长得像()

   A.供细胞核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