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2616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4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

单元教学目标

1.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增进对家庭爱的情感。

2.了解本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校园文化及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绩,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

3.了解都市型社区和乡村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体验社区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公共设施,尊敬社区中为人们服务的人

4.学习从多侧面、多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

单元教学重点

1.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

2.了解本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校园文化及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绩。

3.体验社区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公共设施,尊敬社区中为人们服务的人。

单元教学难点

学习从多侧面、多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

教学时数

六课时

第一课 我爱我的家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

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

1.可开展的教学活动。

A.收集一张自己家居的照片或画一幅自己家居的图画,把它介绍给大家,再贴在教材上。

 B.讲一个自己家庭中人员(包括自己)特别想家的事例或自己家庭生活中的故事。

C.小组讨论:

怎样做个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D.做一个家庭小调查。

把调查的内容写下来,并交流调查后的感想:

自己从中知道了什么?

发现了什么?

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

A.教材中的范例都是理想化的较完美的家庭,但现实生活中有家庭缺陷的孩子可能会在别的孩子在感受家人的温馨和快乐时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关怀。

B.由于受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有些女孩在家地位低,受到父母的虐待,教学时她们对家、对父母的情感会有些偏激。

同样,教材在这方面涉及内容较少,对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跳出教材,教会孩子学会应对困境,同时,要向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多与家长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教师的爱打动其父母开导其父母。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

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

教学准备

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曲《可爱的家》,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曲子,会唱的一起唱。

2.听教师朗诵一首诗歌:

《我爱我家》

3.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家,你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关心照顾下健康成长,你们爱自己的家吗?

现在请我们的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二、认识自己的家庭

1.让两名同学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

2.询问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在什么时候最想家。

3.搜集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图片。

问一问、想一想,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点,每个家庭也各有特点,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和生活习惯也各有不同。

三、课堂学习汇报活动

1.我们每天生活在哪里

1)老师出示一位学生一天生活中的三张照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后,总结出自己每天在家庭、学校、社区这三个场所中的生活、学习。

明确它们是我们生活的舞台。

2)看图说说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

说说他们为什么想家。

2.有家感觉真好

1)出示一张爸爸、妈妈和小孩在家庭中亲昵的照片,请学生看照片评价照片中的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请学生汇报自己在调查中了解到的爸爸和妈妈特别想家的事例,并说说他们为什么想家。

3.请学生谈自己在什么情况下,特别想家的事例。

4)教师给学生介绍自己也有一个温馨的家,以及家庭的基本情况,谈谈自己对家庭爱的一些体会和具体事例。

让学生感受到孩子是在家人的关爱下成长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页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

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

彩笔

教学过程

一、我爱我家

1.请学生用彩笔在教材上画自己家居的外观或内景,或者把家居的特点和自己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动。

2.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怎样美化自己的家居。

比如,自制一张剪贴画,贴在墙上;将零乱地房间收拾干净、整齐。

3.同学们各抒己见:

我们应该用什么行动去爱我们的家?

二、讲讲我家历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师先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或自己父母小时候的故事。

2让学生将自己的调查情况在小组或班级中汇报,也可以将找到的照片和实物向大家做介绍。

3.交流一下调查后的感想。

谈一谈,自己从中知道了什么?

发现了什么?

4.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三、谈我的烦恼。

1.教师:

家庭是温暖的,是我们快乐成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但是在现实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学也会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烦恼”,现在,请我们的同学说说心里话。

2.让学生自己谈谈与父母发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决的。

大家互相交流解决矛盾的经验。

3.教师设置三种选择,学生先选其一,并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他们;爸爸妈妈有时对我不好,我还是爱他们;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们。

4.选读一位学生的习作,宣读。

四、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爱我们的家和我们的家人吧,愿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加温馨、更加美满!

 

 

第二课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

2.通过观看学校的橱窗、展板、专栏、校园特色角等,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种成绩,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产生“我也要为校争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憧憬。

教学重点

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

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

教学难点

从校园文化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产生为校争光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收集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的照片,学校的展板、专栏、文化墙、校园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及过去和现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图片。

2.收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学校的照片。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

2.通过观看学校的橱窗、展板、专栏、校园特色角等,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

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

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

教学难点

从校园文化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产生为校争光的愿望。

活动准备

收集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的照片,学校的展板、专栏、文化墙、校园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及过去和现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图片。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播放歌曲《校园中的喜悦》

2.提问:

听了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吗?

你们喜欢学校的生活吗?

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1.看一看学校的宣传窗,了解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

2.说说自己参加学校活动的纪念品,回忆自己参加的学校活动。

3.我们的学校生活

1)展示反映学校生活的纪念物,如入队时的照片,参加活动时的照片,比赛中获的奖,春游时买的小纪念品,活动后写的日记,上课时画的图画,制作的美术作品。

大家一起回忆这两年的学校生活。

2)讲一讲对自己印象最深的学校活动。

三、校园文化探秘

1.学生实地观察一下本校的校园文化,如:

壁报栏、名人画像、格言、校园里的塑像,也可以搜集反映校园文化的照片或图片。

2.将学生实地了解到的本校的校园文化写成一个小报告。

内容可以为“校园文化面面观”、“我最感兴趣的一角”、“我给校园文化的寄语、“我最感兴趣的一角”等几方面展开,或选择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画一画。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讨论一下,学校设计这样的校园文化的用意是什么。

4.开展我们的小设计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班和本校的实际,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学校文化环境,并交流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种成绩,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产生“我也要为校争光”的愿望。

2.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憧憬。

教学重点

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

教学难点

从校园文化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产生为校争光的愿望。

活动准备

收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学校的照片。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我给学校写历史

1.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分别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调查、访问。

如:

1)向校长了解学校成立的时间、毕业生人数,过去学校的情况,现在学校的发展情况。

2)向老教师了解他们教过的学生的事例,工作在各行各业的校友们所做出的贡献。

3)向班主任、各科老师了解学校历年来取得的成绩,优秀学生、模范教师的事例。

4)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学校从成立到发展至今的历程。

2.多种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各组收集的资料。

3.大家谈谈自己调查后的感想,畅想学校的未来可以是怎样的,并动手画一画。

二、学习研究活动

1.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提出三个出研究课题:

不同地区的学校;不同时期的学校;不同类型的学校。

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个学习小组,开展研究学习。

2.教师对学生的研究学习进行具体指导。

1)教师就每一个课题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搜集信息的要求。

2)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获取资料的途径,使其知道可以从书报、杂志、互联网、电视、广播,以及向家长、老师询问等获取所需的信息。

3)师了解学生提出研究学习的情况,指导、帮助各组学生选择、处理信息。

4)给学生提出汇报交流的要求:

A.选择各自认为最精彩、最有说服力、最能吸引同伴的汇报形式;紧扣研究课题,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汇报;语言表达流畅、精练,重点突出。

三、课堂汇报交流

1.请学生分组依次上台进行汇报交流,介绍自己小组的研究课题:

不同地区的学校、不同时期的学校、不同类型的学校。

2.教师分别对各组内容进行补充、讲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生。

3.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为了实现当教师的理想,曾经就读了哪些类型的学校。

学生谈谈自己的父母或周围的人曾经上过哪些学校。

 

 

第三课我生活的社区

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以及社区里的设施和机构。

知道城市社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2.体验社区里的功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

3.初步了解社区的一些机构,以及村镇,街道干部为搞好社区建设所做的努力,懂得要尊重他们。

4.了解社区的发展,感受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

教学重点

了解城市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以及社区里的设施和机构。

知道城市社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

了解社区的发展,体验社区里的功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21页

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以及社区里的设施和机构。

知道城市社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2.体验社区里的功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

教学重点

了解城市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以及社区里的设施和机构。

知道城市社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

体验社区里的功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大家都有一个可亲可爱的家,今天我们来说我们的家住在哪里?

2.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都有些什么?

二、看看我们的社区

1.调查活动

1)观察自己家庭所在的社区里人们一天的生活情况,社区有些什么设施和景观,了解这些设施与社区中人们生活的关系。

2)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有些什么活动场所和服务机构,这些活动场所和服务机构与社区人们的生活有些什么关系。

3)了解不同地区的社区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搜集相关资料和图片。

2.课堂汇报活动

1)学生谈自己居住的社区在哪里,自己所生活的社区里人们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

2)请学生归纳自己生活的社区属于哪种类型的社区。

(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或其他类型的社区)。

3)学生说自己生活的社区有些什么服务和管理机构,它们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哪些服务和方便,这些服务和管理机构里有些什么人,学生印象最深刻的人或喜欢的人是谁。

4)说说字家附近除了商店,邮局,派出所还有些什么?

5)谈谈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地方?

为什么?

引导学生尊敬,感谢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24页

教学目标

1.体验社区里的功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

2.初步了解社区的一些机构,以及村镇,街道干部为搞好社区建设所做的努力,懂得要尊重他们。

3.了解社区的发展,感受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

教学重点

了解社区的一些机构,以及村镇,街道干部为搞好社区建设所做的努力,懂得要尊重他们。

教学难点

了解社区的发展,体验社区里的功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社区里的公用设施

1.学生实地观察本社区里有些什么设施,新增添了哪些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使用情况。

亲身感受一下这些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结合学生的实际,研讨如何使用和保护公用设施。

3.学生说说社区有哪些设施?

感受这些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小小聪明泉:

我们应该这样保护使用这些设施呢?

二、社区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1.比一比:

社区里多了什么变化?

2.你喜欢这些变化吗?

为什么?

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变化

三、社区的日常生活

1.说一说:

自己平时都在干些什么?

早上,中午和晚上。

你的邻居们在干些什么?

2.你觉得生活得开心吗?

为什么?

感受社区带来给我们的快乐。

四、归纳总结

1.说说自己的家是在哪种社区?

2.你眼中的城市社区是怎样的?

农村社区呢?

3.比一比:

城市社区和农村的不同之处。

4.城市社区和农村的相同之处。

小结:

社区虽然不同,但生活环境都不断改善,这里共同的我们的生活必定会更加幸福电脑播放轻松的背景音乐再展开谈话,引入话题

 

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

单元教学目标

1.看到自己两年来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为自己在学习中所取得的进步感到高兴和自豪。

2.探讨学习方法,感受学习方法和途径的多样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3.知道学习要不怕困难、善于思考;知道要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

在交流学习经验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初步感受我们的社会是个学习化的社会,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终身的事情。

理解社会给人们提出的新要求,并从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习不止”中获得鼓励和动力。

单元教学重点

1.探讨学习方法,感受学习方法和途径的多样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2.知道学习要不怕困难、善于思考;知道要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

3.感受我们的社会是个学习化的社会,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终身的事情。

单元教学难点

探讨学习方法,感受学习方法和途径的多样性。

教学时数

八课时

第一课我学会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2.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

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

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学习。

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学习有苦也有乐,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成功了不要骄傲,失败了不要放弃的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关键点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制作成就窗和荣誉窗。

(每个同学找出这两年做过的手工或画的图画;这两年获得的奖状或奖品,布置成长回顾。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我展示,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2.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为自己的进步高兴和自豪。

2.学习搜集、整理自己学过的知识,懂得把自己学过的本领展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课前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学生把在学校、家庭、社会上的学习生活的照片向同学们展示。

1.在两年多的学习生活中,在学校里,在课堂上,你学会了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自己两年来的学习收获,并写在自己制作的各式各样的卡片上。

二、活动展示

活动一:

词语接龙

1.成语接龙游戏:

每人一句成语,一人接一人传接下去。

2.你们是怎样学会的?

3.师小结:

同学们真能干,通过那么多途径去学习和掌握词汇。

活动二:

赛歌会

1.唱一首不是在学校学的歌,看谁唱得多。

2.你从哪里学到的?

活动三:

擂台赛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擂台赛。

学生出数学题考考其他组的人。

看谁知道得多。

2.师小结:

同学们真行,生活中很多的地方都会用到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是我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学好数学。

三、才艺展示

1.请同学们把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学到的才艺展示出来,让大家分享一下。

(1)才艺展示活动。

(2)小记者采访活动。

2.师小结

今天许多同学都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这些都遇不们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结果。

四、技能展示

1.钉扣子比赛:

每组派一个进行钉扣子比赛

2.系红领巾比赛:

每组派一个进行比赛

五、成长回顾展示

1.每个同学事先找出自己做过的手工、图画、自己获得的奖状或奖品布置一个“成长回顾展”。

2.师小结

看见这累累硕果,你们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学生自由发言)

这累累的硕果象征着同学们两年多来学习上取得的成功和进步,这些丰收果实中蕴含着同学们的劳动,同学们的付出。

未来还有许多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同学们今后还想学些什么呢?

(1)学生自由发言。

(2)课件出示:

课堂学习、课余生活、课外实践的画面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只要你们继续努力,你们一定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本领。

等到小学毕业时,我们再来开一次这样的展示会,那一定会更加的多姿多彩;老师期待着那一天再和你们分享更多喜悦。

好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2.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

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

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学习。

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学习有苦也有乐,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成功了不要骄傲,失败了不要放弃的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关键点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课前准备

制作成就窗和荣誉窗。

(每个同学找出这两年做过的手工或画的图画;这两年获得的奖状或奖品,布置成长回顾。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非常聪明能干,昨天,我就看见某某同学会做栩栩如生的燕子,某某同学做了很漂亮的书签,还有没有同学比她们更厉害的?

(二)学文明理

1.请同学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板书课题:

我学会了

A.出示课文26-27插图,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重点请同学说说做凉拌菜的过程。

表演一下买文具。

B.为了能更好地表现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我们进行“成语接龙”比赛,看谁接得最快最好?

C.太精彩太紧张了,我们唱一首歌来轻松一下。

D.教师小结:

我们学到的东西真不少。

知识增多了,本领增长了,比过去更懂事了。

2.逐一出示课文P26-27的插图,学生介绍:

A.在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中你遇到哪些挫折?

B.你是怎样坚持学会的?

C.你认为是什么使你成功的?

把你学习成功的经验介绍给我们,让我们学习学习。

(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D.成功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E.功的快乐只有谁才能得到?

F.教师小结:

学习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苦也有乐。

只有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三)教学延伸

1.我们来看王楠、马琳、李菊、白杨等等乒乓球名将登台领奖的图片。

2.我们当中也有许多同学是练乒乓球的,讨论一下:

谁能说说这些名将为什么能夺冠?

(勤奋、不怕艰苦、不怕失败等)

3.大家谈谈:

他们是怎样使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全世界的面前的?

(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等)

(四)深化导行

1.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2.交流交流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乐趣。

3.教师深化教育:

学习有苦也有乐。

成功只属于不怕困难,热爱学习的人。

(五)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把你第一次做成功的一件事的过程写下来,让同学们学习。

板书设计

学习有苦有乐

}成功

不怕困难

 

第二课向“谁”学

教学目标

1.体会生活处处有学问,只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学到很多东西;

2.感受学习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愿意学习别人的好经验。

3.懂得在学习中谈讨学习方法,感受学习方法和途径的多样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

懂得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学习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关键

培养学生愿意学习别人的好经验。

课前准备

“学一学”“做一做”所需的材料。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生活处处有学问,只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学到很多东西;

2.感受学习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愿意学习别人的好经验。

3.懂得在学习中谈讨学习方法,感受学习方法和途径的多样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

懂得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学习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对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