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届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2599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届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届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届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届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届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届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docx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届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届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届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docx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届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

广东省2015届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

历史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D.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答案】D

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设刺史)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豪强大族是被政府抑制的对象,说明其对汉政权统治的稳定起阻碍作用,所以不可能是汉政权的政治和经济支柱,故A项错误;由题意可知,材料并没有说明经济势力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应当属于一种政治手段,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豪强大族“田宅逾制”可知豪强在地方兼并土地的现象严重,汉武帝设置刺史将豪强迁徙到长安,方便了中央政府对豪强的管理,从而使豪强不能再在地方继续兼并土地,故D项正确。

2.《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重农”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

【答案】D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

【解析】材料中没有提到农业的地位,不能体现“重农”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也没有提到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能体现“靠天吃饭”的观念,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应当按时进行农业生产,不能体现“不误农时”的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中“深耕细锄,厚加粪壤”是指通过深耕细作来增加土壤的肥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是指增加肥力的土地产量更高,这些都是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属于“精耕细作”范围,故D项正确。

3.唐太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

“商人乘马,前代所禁。

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鉴,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

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

”这表明(  )

A.商人的经济地位优越B.商人的行为违反社会良俗

C.抑商观念仍未得到改观D.商人仍未获得自由民的政治地位

【答案】C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因为整个中国封建王朝时期都推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所以材料中提到商人可以骑马,只能说明此时商人的地位是有所提高,不算是地位优越,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唐太宗时期出现商人骑马,雕鞍银鉴,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的现象,宰相对其加以批判,只能代表其个人的见解,不能代表整个社会对商人地位有所提高的态度,所以不能以点盖全,认为其是一种违背社会良俗的行为,故B项错误;材料中宰相王涯认为商人乘马是一种僭越行为,说明部分人的抑商观念依然存在,故C项正确;材料中商人可恣其乘骑,雕鞍银鉴,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说明其人身自由并有受到限制,故D项错误。

【特别提醒】重农抑商政策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

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

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

A.封建经济的衰退B.专制集权的巩固

C.理学思想的影响D.审美意识的觉醒

【答案】C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解析】唐宋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繁荣,故A项错误;专制集权的巩固主有利于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与审美观念的改变无关,故B项错误;宋代程朱理学的兴起,在思想上对封建伦理纲常的强调,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时的审美和意识形态,使当时的服饰变得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故C项正确;唐宋只是审美观念不同,所以说宋代审美意识才觉醒是错误的,故D项错误。

5.据考证,从公元994年起,成都的铁钱监铸钱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1005年,成都没有再铸过钱,但成都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白银成为主流货币B.铜钱取代铁钱

C.民间发行交子,对铁钱的依赖降低D.经济萧条,对铁钱的需求减少

【答案】C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白银成为主流货币应当是在明朝才出现的现象,与题干中宋代不符,故A项错误;铜钱早于铁钱一直就是主要的基本货币,不存在铜钱取代铁钱的可能,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材料反映的是公元996——1005年成都地区的现象,这恰好是北宋初期,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故D项错误。

6.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

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据此可知,他主张(  )

A.废除宰相B.削弱相权C.君相并立D.限制君权

【答案】D

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材料之意:

宰相制度条件下,宰相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权,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7.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

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  )

A.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C.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D.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答案】D

本题考查明代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解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应当是雇佣关系的出现,而题干只表现出农民将农产品带到市场区销售的现象,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没有提到租佃方式在当时全国的规模如何,不能体现出租佃经营是否是主流,故B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提到农民所交地租数额的变化,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夕贸市廛”“上米贸银”等关键词可知,这一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D项正确。

8.某历史读物写道:

“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

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

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

”该观点是(  )

A.正确,因为它符合全球史观

B.正确,因为它符合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C.错误,因为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

D.错误,因为它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

【答案】D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史学理论

【解析】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明朝的腐败、黑暗统治,玉米、甘薯的传入与否和明朝的灭亡无直接的关系,材料夸大了历史偶然事件的作用,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9.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的解说词中这样说道:

“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

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这说明(  )

A.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B.罗马法导致公司组织的诞生

C.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答案】A

本题考查罗马法

【解析】在材料中提出“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表明罗马法具有进步性,“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说明该法律有时代的局限性,故A项正确,根据题意罗马法只是为公司的诞生奠定了法律基础,故B项错误;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题干中并未提到,故C项错误;材料中提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说明罗马法没有直接导致自由市场的形成,故D项错误。

【特别提醒】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0.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约束的国家最高统治者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推动中国现代化,就是众多先贤的“中国梦”。

为此他们(  )

A.颁布《资政新篇》B.发布《钦定宪法大纲》

C.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制定《中华民国约法》

【答案】C

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没有推动法制化,故A项错误;《钦定宪法大纲》清末新政时期颁布的法律,有名无实,故B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民国建立时期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法律文件,故C项正确;《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统治的北洋政府时期,为维护袁世凯独裁统治而颁布的法律,故D项错误。

11.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

“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

”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  )

A.结束专制统治B.引发军阀割据C.强化中央集权D.实现民族独立

【答案】B

本题考查北洋军阀割据

【解析】辛亥革命后,经历了袁世凯独裁专制统治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革命的主要目标是推翻中央集权,各省纷纷宣布独立”符合革命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格局的历史事实,故B项正确;强化中央集权与材料表达意思相反,故C项错误;实现民族独立与材料所表达意思无关,故D项错误。

12.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

这表明(  )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D

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析】材料中的厘金和关税收入上升是诸多因素的结果,并不能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故A项错误;田赋的下降也不能说明清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提到税收田赋下降,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上升,说明这一时期的自然经济不断瓦解,近代工业和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

13.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

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

《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晴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晴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

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

A.社会生活的角度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D.社会群体的角度

【答案】D

本题考查史学理论

【解析】社会生活是指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组织的公共活动领域以外的社会日常生活方面,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现代化主要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社会思潮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具备某种相应的理论形态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社会群体泛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题干中知识分子、近代绅商、学堂学生、军人集团都应当属于社会的不同群体,故D项正确。

14.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鸦片战争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

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

B

江南制造总局和发昌机器厂

都是官办企业

C

二战期间,我国工业快速发展

重工业暂时摆脱了列强控制

D

《民报》和《新学伪经考》

对封建文化进行了系统批判

【答案】A

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维新思想;辛亥革命

【解析】鸦片战争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从而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故A项正确;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由李鸿章创办的军工企业,属于官办,发昌机器厂是中国近代第一家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属于民办企业,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以轻工业发展为主,重工业几乎没有发展,故C项错误;《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主要宣传革命思想,对封建文化进行了深刻批判,《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打着公羊派的旗号,宣扬托古改制思想的重要著作,是在封建文化的基础上宣扬改革思想,故D项错误。

15.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陆省份。

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

这些举措(  )

A.从经济方面为抗日战争做了准备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C.提高了中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D.打破了我国工业的合理布局

【答案】A

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解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1935年提出,在抗日战争发生之前,且大多数经济建设都设立在了内陆省份,保证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这些经济建设成果没有被日军占领,故A项正确;这些经济建设布局的改变并不能缓解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故B项错误;在当时开展此运动的具体目的是为了“自救救国”,对民生改善的作用有限,故C项错误;国民政府时期我国工业布局一直都处于不合理的状态,故D项错误。

16.《吕正操(原东北军将领,后为八路军高级将领)回忆录》记载:

“我第一次出席这样庄严、隆重的大会。

……听了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听了朱德同志《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周恩来同志《论统一战线》的报告、刘少奇同志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以及彭德怀、陈毅、聂荣臻、陈云、刘伯承、李富春、叶剑英等同志的发言,深受教益。

”文中的“大会”是指(  )

A.中共瓦窑堡会议B.中共洛川会议

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C

本题考查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瓦窑堡会议主要内容是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策,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洛川会议是决定建立全面抗战路线,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七大在抗战胜利前夕召开,主要围绕党的任务、党的指导思想等展开,毛泽东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故C项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17.1952年我国高等学校开始院系调整,撤销合并了大部分院校的英语科系,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3—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语系人数却大幅增加到12477人。

出现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

A.工业化建设基础薄弱,人才需求增加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独立

D.“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答案】D

本题考查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解析】工业化建设基础薄弱,增加人才需求,就应当是调整增加各大院校工科专业,与题中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双百”方针,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于1956年正式提出,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与材料中的院系调整无关,故B项错误;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独立,与院系调整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提到20世纪50年代各大院校撤销合并了英语科系,缩减德语、法语等语种,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语系人数增加,说明这一时期的院系调整主要减弱了同英法德等西方国家的联系,有利于加强了与俄国之间交往,与外交关系有关,故D项正确。

18.201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这将是中共历史上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

事实上,“依法治国”作为党的基本方略确立于(  )

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

【答案】C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解析】中共十三大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与“依法治国”内容无关,故A项错误;中共十四大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与题干内容无关,故B项错误;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故C项正确;中共十六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19.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

这段叙述从“因为……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下面哪项叙述,才能使前因后果关系完整起来(  )

A.工人运动的兴起B.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

C.新型工厂制度的逐步建立D.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指引

【答案】C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解析】工人运动的兴起属于工业革命在政治方面的影响,与人口向城市集中这种经济现象没有联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都不属于精密仪器,故B项错误;“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新型工厂制度产生”——“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符合史实和逻辑,故C项正确;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是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指导思想,但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20.牛顿说:

“企图仅以祷告祈求上帝的祝福,取代自己所该付出的努力,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是出于人性的懦弱”。

材料反映了牛顿(  )

A.强调对上帝要诚实B.思考人生的价值

C.质疑上帝的作用D.洋溢着人文主义光芒

【答案】D

本题考查经典力学

【解析】材料并未体现对上帝要诚实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人用祈祷代替自身的努力是人性的懦弱,更多的是强调人而不是思考人生的价值,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不要依靠上帝,而是要依靠自己,并非否定上帝的作用,故C项错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主张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幸福,这与牛顿的说法内涵一致,故D项正确。

21.《美国宪政里程》指出:

“美国法治的中心内容是政府是自由的,是具有道德的人们自愿同意的人为产物,不存在天然的政治权威。

”这一思想源于(  )

A.卢梭的社会契约论B.伏尔泰的天赋人权

C.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D.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

【答案】A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

【解析】社会契约论认为人民根据个人意志投票产生公共意志,如果主权者走向公共意志的反面,那么社会契约就遭到破坏,人民有权决定和变更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力,与材料中“政府是具有道德的人们自愿同意的人为产物”这一观点相同,故A项正确;天赋人权思想认为人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每一个存在物都有自身的价值,同时都有自己的权利,这种权利不是上帝赋予的,也不是国王赐予的,而是与生俱来的,材料中并未体现这一思想,故B项错误;三权分立是指司法权、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相对独立,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自然法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制定法制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22.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

“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为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

”他强调历史研究应(  )

A.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历史D.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答案】C

本题考查史学理论

【解析】“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为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说明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反对单一的价值判断,强调多角度的认识和考察历史,材料与正确的价值判断、历史的主次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无关,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

23.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

他论述的是(  )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成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积极作用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答案】D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1917年俄国“取代了专制……第一次成为共和国”指的是俄国的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政权,无产阶级没有取得政权,更与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无关,材料只是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进步性的肯定,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24.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  )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C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

【解析】古典主义强调理性至上,主张不着重抒写个人的思想情绪,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现实主义注重关注现实和实际而排斥理想主义,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浪漫主义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与材料强调的“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一致,故C项正确;现代主义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5题26分,第26题26分,共52分)

25.(26分)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

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

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

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

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

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

(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经济目的。

(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面临怎样的问题。

(2分)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分析其原因。

(8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改变传统家庭生活模式的主要因素,(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家庭观念在近代发生了哪些积极的变化?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4分)并扼要说明家庭变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分)

【答案】

(1)特征:

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共同生产,共同享有财产;家庭关系和睦。

(每点1分,共3分)

目的:

稳定农业经济和税收。

(2分,表述合理即可)

(2)问题:

传统家庭制度遭到批判(2分,其它表述也可)

原因: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民主政治运动对封建大家庭观念的冲击;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动摇了传统大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