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世界近代现代史高考考点总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2544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世界近代现代史高考考点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甘肃世界近代现代史高考考点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甘肃世界近代现代史高考考点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甘肃世界近代现代史高考考点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甘肃世界近代现代史高考考点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世界近代现代史高考考点总复习.docx

《甘肃世界近代现代史高考考点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世界近代现代史高考考点总复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世界近代现代史高考考点总复习.docx

甘肃世界近代现代史高考考点总复习

甘肃世界近代现代史高考考点总复习

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1、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1)新航路的开辟

A、原因:

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根本原因)②欧洲人对黄金狂热追求(社会根源、动机)③商品不畅造成的商业危机(直接原因)④西、葡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B、条件:

①西欧生产力发展②知识进步③科技发展④葡、西王室支持。

C、经过:

①1488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②1498年达•伽玛开辟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的航路③1492年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④1519~1522年麦哲伦等完成环球航行。

D、影响:

①引起商业革命②引起价格革命③葡、西开始殖民扩张④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2)早期殖民活动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主要是美洲地区,其特点是占领全境,掠夺金银。

B、葡萄牙主要是向非洲和亚洲扩张,其特点是以侵占军事据点为主,垄断商路,建立商站,欺诈性贸易等方式掠取财富。

C、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影响:

①欧洲人开始对美、亚、非政治控制和渗透。

②对亚非拉美经济剥削和掠夺。

③殖民地区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渐变化。

④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

2、文艺复兴(14~17世纪)

A、实质: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B、人文主义: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影响、评价:

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将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当中解放出来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晚期个人私欲膨胀,社会混乱。

D、意大利文艺复兴原因:

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E、代表人物及成就

最早时期:

①诗人但丁《神曲》;②“欧洲绘画之父”乔托《哀悼基督》;

早期代表:

①彼特拉克以“人学”代替“神学”,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②文学家薄伽丘《十日谈》;

全盛时期:

①出现了“美术三杰”: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西斯廷教堂拱顶画》、拉斐尔温柔典雅的圣母像

②马基雅维里:

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最早阐述资产阶级国家学说

发展到西欧诸国:

代表人物及成就

①英国:

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反映了社会现实

②法国:

文学家拉伯雷的《巨人传》,鼓励人“全能全知”,战胜黑暗与愚昧

③德意志:

伊拉斯谟批判考订基督教经典,《愚人颂》辛辣讽刺教会与贵族

④西班牙:

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讽刺中世纪骑士制度

F、自然科学兴起的条件:

①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认识发生革命性变化②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精神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④生产经验积累,技术能力提高。

二、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革命的背景与进程

A、背景:

经济原因,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都铎王朝加强专制统治,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斯图亚特王朝厉行君主专制,实行宗教专制;议会斗争,反对派利用议会同国王进行斗争;导火线是苏格兰人民起义。

B、过程:

开始标志:

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

结束标志:

1688年政变。

“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C、历史意义:

①国内:

推翻了封建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确立开辟了道路。

②国际:

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趋势,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到来,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2)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2、欧洲启蒙运动

A、条件:

①西欧国家的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自然科学的发展。

B、内容:

①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②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③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指导思想:

理性主义。

性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英国最早兴起:

①霍布斯:

最早倡导社会契约论,代表作《利维坦》,不反对君主制

②洛克:

首次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赞成君主立宪制

法国掀起高潮:

①伏尔泰: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制,反对教权,倡导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通过“开明”君主的改革过渡到君主立宪制)

②孟德斯鸠:

发展了洛克的学说,著《论法的精神》,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原则,倡导天赋人权说

③卢梭:

提倡“社会契约”、“人民主权说”,否定封建王权,重视公共意志

④狄罗德:

主编《百科全书》,用它来宣扬科学和理性

C、启蒙运动影响:

①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②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③启迪着人们的思想,动摇着封建统治。

3、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1)三级会议和革命爆发起因: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启蒙思想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美国独立战争推动;严重的财政危机。

导火线:

三级会议的召开。

标志: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2)革命的进程:

A、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1789.7~1792.8),掌权机构为制宪议会。

政策:

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封建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取消关卡;发布《人权宣言》,颁布1791年宪法。

结果:

由于经济困难,政治斗争复杂,国外武装干涉,被巴黎人民起义推翻,结束了君主制度。

B、吉伦特派统治时期(1792.8~1793.6),掌权机构为立法议会。

措施:

扩大公民权,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颁布新土地法:

在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无偿废除其封建义务;。

结果:

被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推翻。

C、雅各宾派统治时期(1793.6~1794.7),掌权机构为国民公会。

措施:

颁布土地法令:

小块出售逃亡贵族的土地,分配公地,无条件地废除了一切封建权利,彻底摧毁封建制度,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全面限价法令,通过关于惩治嫌疑犯法令,发布总动员令。

结果:

由于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被热月政变推翻。

(3)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亡背景及建立:

A、背景:

①热月党人软弱统治②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③1804年建立第一帝国。

B、对内政策:

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经济实行财政改革;公布《民法典》等几部法典;建立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鼓励研究和技术教育。

C、对外政策———战争:

1810年前与反法联盟多次战争,维护法国的独立和大革命的成果;之后入侵西班牙和俄国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独立。

1813年莱比锡决战失败,第一帝国覆灭。

4、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美国独立战争

A、原因:

①美利坚民族形成:

共同的地域、经济生活、语言、文化及心理素质②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富兰克林、杰斐逊③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与英国殖民压制的矛盾尖锐(根本原因)④波士顿倾茶事件(直接原因)——导火线⑤第一届大陆会议——准备了领导机构

B、过程:

①1775年开始:

来克星顿枪声②1775年建军:

华盛顿任大陆军总司令③1776年建国:

《独立宣言》——杰斐逊等人起草(第一个关于人权的宣言)④1777年转折:

萨拉托加战役⑤1781年胜利:

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美国和法国军队并肩战斗)⑥1783年结束: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C、结果:

⑴1787年宪法:

①加强联邦政府权力;三权分立政体;共和国政体。

②保存黑人奴隶制⑵1789年第一届联邦政府(总统——华盛顿)

D、历史意义:

①性质:

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②国内:

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不久美国完成政治经济改革,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国际:

对法国和拉丁美洲革命产生积极影响。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A、历史条件: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受到西、葡殖民统治严重阻碍;②启蒙思想传播;③法国大革命,西、葡衰落提供客观条件;④美国独立鼓舞作用。

B、过程:

法属海地独立,1791年~1804年,揭开拉美独立运动序幕。

西属拉美独立,1810~1826年,分两个阶段,最终各地独立,结束了西班牙殖民统治。

葡属巴西独立,1822年。

C、历史意义:

①彻底推翻了西、葡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②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共和国,拉美进入新历史发展时期;③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英国工业革命

A、概念:

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史称“工业革命”。

B、过程及重大发明:

棉纺织部门首先开始发明使用机器;动力部门,瓦特改良蒸汽机引起动力和交通运输的变革;工厂出现。

到19世纪40年代完成。

(2)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影响

A、工业革命的扩展

法国工业革命:

⑴时间:

18世纪末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

⑵进程的特点:

起步早,但发展较慢

⑶阻碍因素:

①18世纪末以来,法国社会长期动荡不安,影响正常发展②小农经济、中小企业大量存在和高利贷资本发达,一定程度阻碍工业革命发展

美国工业革命:

⑴时间:

与法国同时开始⑵进程的特点:

发展迅速

⑶发展原因:

①国内资源韦富,市场广阔;②国际环境优越,少多战争破坏;③大量欧亚移民的涌入带来技术和增加廉价劳动力;)

采用和推广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作用:

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和推动了机器的普及。

德意志工业革命:

⑴时间:

19世纪早期⑵进程严重受阻的原因:

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

俄国、日本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前后开始

B、影响:

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变革。

①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②社会上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③改变了世界面貌,最终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统治。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意义:

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

(2)第一国际: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第一国际成立。

(3)巴黎公社(1871.3.18~1871.5.8)背景:

普法战争失败,梯也尔政府的卖国反动政策。

革命措施:

政权建设,废除旧军队、旧警察;民主选举公职人员,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经济上,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等,规定公社职员最高工资。

不足:

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联系外省革命者,没有发动广大农民。

意义:

无产阶级建立专政的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其经验和教训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财富;革命精神永存。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1)俄国1861年改革

A、背景:

农奴制度阻碍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克里米亚战争惨败加剧了国内经济危机。

目的:

挽救统治危机。

B、内容: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奴份地须赎买。

C、评价:

俄国历史转折点,加快资本主义发展步伐;但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2)德意志统一

A、条件: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资产阶级和人民要求统一;俾斯麦的内外政策。

B、经过:

普丹、普奥、普法三次王朝战争。

C、评价:

结束分裂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继承旧制度,尤其是军国主义传统,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国家。

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

(3)意大利统一

A、条件:

19世纪上半期,意大利分裂状态,大多数地区被外国势力控制;意大利各地要求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运动日益高涨;撒丁王国掌握领导权和加富尔的努力。

B、评价:

统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但封建残余势力顽固,资本主义发展困难重重。

(4)美国内战

A、背景:

领土扩张;西进运动;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矛盾;废奴运动高涨;1861年林肯当选总统,南方分裂挑起内战。

经过:

初期北方战备松懈,节节失利;通过《宅地法》,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扩充兵力调整军事部署,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北方取得主动权,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

B、评价:

美国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但未彻底消除种族歧视。

(5)日本明治维新

A、社会背景:

幕府统治危机严重,民族危机严重。

措施:

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体制;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军事改革;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B、成功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掌握较大实力;政府改革有效;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C、评价:

改革富有成效,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仍存在较强封建残余势力,日本成为新兴帝国主义国家。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A、原因:

①生产规模扩大需要更广阔市场及原料产地②经济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空前增强。

B、途径: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使落后地区成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C、影响:

①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破坏和建设使命)

D、形成标志:

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5、亚洲革命风暴

A、性质:

反对殖民主义封建主义。

B、事件:

爪哇人民反荷兰起义,阿富汗人民反英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后三次推向顶峰)

四、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

A、条件:

⑴政治前提:

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进一步确立⑵经济基础: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必要性)⑶市场条件:

资本主义列强的全球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⑷技术条件:

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可能性)⑸社会环境:

巴黎公社失败后,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稳定

B、时间:

1870年以后开始,20世纪初完成

C、主要成就:

⑴电力的广泛应用:

发电机问世,电力成为新能源,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⑵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作用①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汽车、飞机、轮船制造业迅速发展;②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业的产生

⑶电讯事业的发展:

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为快速地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⑷化学工业的建立:

①炸药、无烟火药的发明,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②氨、苯、燃料等化学产品的提取和塑料、人造纤维等投入生产和使用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新兴工业应包括:

电力工业,石油化工工业,电器制造业。

(2)垄断组织的出现根本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和影响

A、过程:

⑴垄断的产生:

生产和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产生了垄断⑵垄断组织的形成:

①时间:

19世纪晚期②组织形式:

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

B、影响:

⑴经济上:

①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③局部调整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⑵政治上:

垄断资本家更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成了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⑶对外关系上:

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扩张和瓜分世界的步伐

C、结果: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

经济状况:

高速发展但不平衡①美、德:

经济发展迅速②英、法:

经济发展缓慢③俄、日:

迅速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政治状况:

资本主义政党政治制度基本确立,但政治发展也不平衡①英、法、美:

民主色彩浓厚②德、日、俄:

专制色彩浓厚

A、美德经济迅速发展

美国原因:

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西部开发;欧亚移民迁入;政治稳定,欧洲资本涌入;南部结束了奴隶制经济,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

特征:

托拉斯帝国主义。

德国原因:

国家统一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提供发展资金;阿尔萨斯和洛林矿藏,补充了资源;后起帝国主义国家,更易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特征:

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B、英法经济缓慢发展

英国原因: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家不愿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有广大殖民地,把大量资本输入国外。

特征:

殖民帝国主义。

法国原因:

农业生产技术滞后,国内市场狭窄;小企业大量存在,限制了工业新装备新技术采用;普法战争失败,妨碍经济发展;资本家将资本投在信贷领域,投资国外远多于投资国内。

特征:

高利贷帝国主义。

C、俄日经济迅速发展,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俄国原因:

封建势力强大,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

特征:

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日本迅速发展原因:

明治维新为其创造条件;甲午战争产生影响;政府的鼓励与保护;1885年前后工业革命出现高潮。

阻碍因素:

大量封建残余存在;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军事侵略;垄断集团与军阀勾结,疯狂侵略扩张。

特征:

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2)亚洲的觉醒事件:

朝鲜人民反日斗争;中国义和团运动;20世纪初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与亚洲革命风暴相比的特点:

提出了反对专制,提倡民主的要求、民族资产阶级担任了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也参与其中根源:

亚洲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并发展)

3、列宁主义的诞生

A、条件:

①俄国无产阶级人数的增加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③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组建。

标志: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列宁主义诞生。

历史地位:

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4、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根源:

“二工”加剧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实质: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表现:

法德矛盾,争霸欧洲;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英德矛盾,争夺殖民地。

两大军事同盟: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第一次世界大战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性质:

帝国主义性质、非正义战争。

战场:

⑴欧洲战场:

①西线:

英国、法国、比利时对德②东线:

俄国同德国、奥匈帝国⑵亚洲:

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占领中国胶州湾和青岛

战争的三个阶段:

⑴第一阶段(1914年):

①西线:

马恩和战役,德军速战速决破产②东线:

俄军的进攻

⑵第二阶段(1915~1916年):

①西线:

A.凡尔登战役B.索姆河战役(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C.日德兰海战②东线:

俄军的夏季攻势

⑶第三阶段(1917~1918年):

①加速战争胜利的因素(A.美国1917年对德宣战B.中国等国的参战;c.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d.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

②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一战结速

结果及影响:

①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②俄国取得十月革命胜利③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④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潮。

五、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

1、近代数学的建立①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学,完成了数学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

②英国科学家牛顿和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分别独立地创建微积分学,数学开始进入以变数为主的“高等数学”阶段。

2、近代物理学的发展①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②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为电磁学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

③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确立了电磁感应定律,打开了电力时代的大门。

3、化学的进步①近代化学的奠基人英国科学家波义耳。

②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推翻燃素说,证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衡定律,使化学得到突破性发展。

③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科学的原子论,开创了人类在物质认识方面的新纪元。

④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周期律,是无机化学的系统化和大综合。

4、生物学的巨大进步①英国医生哈维创立血液循环学说,生理学从此确立为一门科学。

②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制定植物分类法,使植物方面的知识形成了完整的系统。

③德意志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细胞学说,揭示了所有生命现象之间本质的统一性。

④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推翻生物学研究的神创论”思想。

⑤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

5、物理学的新时代①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

②法国化学家皮埃尔•居里及其夫人玛丽•居里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③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六、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

(1)胜利的历史条件:

A、客观条件: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

②沙俄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农奴制残余浓厚,依赖外国资本,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

③沙俄参加一战,为革命提供了有利的形势(国内伤亡巨大,经济濒于崩溃,各种矛盾激化;国外各帝国主义正忙于厮杀)

B、主观条件: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革命性较强,有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广大的农民同盟军

(2)经过:

A、1917年二月资产阶级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两个政权并存(即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列宁《四月提纲》:

提出使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C、十月决议:

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通过了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成立起义领导机关

⑷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D、政权巩固措施:

①政治上:

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②经济上:

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③外交发面:

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条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其成效是巩固了新生政权)

军事方面:

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红军,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经济方面: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内容:

实行余粮收集制;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B.评价:

它的实施,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但是它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史实证明这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⑶结果:

全部击溃白军,把外国军队赶出俄国

C、意义:

⑴国内: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创造了重要前提⑵国际:

①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②大大增加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⑶人类社会:

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被看成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A、背景:

⑴经济:

七年战争使苏联经济濒于崩溃;1921年天灾造成饥荒,人民生活困苦

⑵政治:

①许多工人被迫改行,产业工人大减②农民对余粮收集制不满,发生暴动

B、措施:

实行新经济政策

⑴时间:

1921年,俄共(布)“十大”通过

⑵目的:

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⑶内容:

①农业: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工业:

重要工矿业国营;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③流通:

由实行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④分配:

实行按劳分配

⑷特点:

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⑸意义:

列宁找到了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这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C、结果:

⑴国民经济逐步恢复,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巩固⑵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性质——联邦制的社会主义国家)

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A.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总方针(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B.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

C.1928年,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1928——1941年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

D、成就:

A.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B.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