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2420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凉州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凉州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凉州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凉州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凉州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凉州词.docx

《凉州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凉州词.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凉州词.docx

凉州词

 凉州词

课前准备:

   1、课件;

   2、在黑板上写好《凉州词》一诗。

   3、印有王之涣诗作的纸张。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凉州词》,就是这样一首。

出示古诗《凉州词》,课件自主朗诵。

   1、初读古诗。

     师:

这首诗的作者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登鹳雀楼》的作者――王之涣。

王之涣留下来的诗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一曲《登鹳雀楼》,一首《凉州词》,已足以使王之涣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

   2、朗读。

    

(1)这首诗有两个子难认,跟老师读一遍。

    

(2)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这首诗千古绝唱?

(指名二位学生读、然后齐读)

  二、感悟诗意

    过渡语:

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让我们先来看前面两句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黄河远上白云间

   1、读一读: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第一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

     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

     谁来读一下?

(指多个学生读)

     谁能读得气势更大一点。

     (师:

读得不够,我们仿佛觉得黄河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

师:

读得不错,黄河有上百里了;师:

哦,有千里之势了!

     师:

谁能读出黄河汹涌咆哮,奔腾万里的气势来!

     好!

让我们像这位同学那样读!

    

(二)、一片孤城万仞山

     过渡:

放眼望去,黄河奔流着,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

诗人将目光移到近处,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

“一片孤城万仞山”。

(出示图片)

   1、释“仞”:

仞是什么意思?

谁来念一下材料中的内容。

   2、理解:

“孤城”指哪座城?

(让学生知道玉门关的大概位置。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标明凉州、黄河、玉门关〗,这些地方在我国荒凉的西北地区。

     2、怨杨柳,即埋怨。

埋怨杨柳什么?

(不发芽)

   3、为什么没有必要(不要去)埋怨杨柳不发芽呢?

――“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风不到,这里就没有春天,杨柳自然不会发芽。

(如果学生一时难以回答,两句诗连起来读一遍)

   4、为什么战士们如此盼望杨柳发芽,春天的到来呢?

(春天早点到来,跟战士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是久处荒凉,盼望充满生机的春天;二是杨柳发芽了,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回家的希望又增加了。

   5、过渡:

回家真的有希望吗?

出示征戍资料:

   6、感受征戍之苦。

     师:

他们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望着朝廷早点让他们回家,可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似乎忘记了戍边战士的存在,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

      7、感悟“杨柳”的另一种含义。

     如果诗歌仅止于此,就没有多大特色。

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还有它的特别之处,那就是一语双关。

杨柳,在这里又指《折杨柳》曲子。

     8、整体读古诗。

    师:

茫茫的戈壁,孤独的边塞,凄切的羌笛,无穷的痛苦。

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诗人发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喊――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四):

两地亲情笛声传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1、征人思亲人(配悲伤的乐曲):

      如果他是已经结婚的战士,他有什么心里话要对妻子倾诉?

如果他家有老母,他将如何对母亲说?

如果他已经有了孩子,他又会对孩子怎么说?

请你任选一种角色,说说战士的心里话。

      亲人们能听到他的诉说吗?

只好把滔滔的思念寄托在凄切的羌笛声里,回忆那依依惜别的情景!

    2、亲人思征人(配伤感的乐曲):

     课件出示:

明月千里寄相思。

远在家乡的亲人也一定在思念着长年在外的战士。

此刻,他的妻子遥望着远方,会怎样思念着他?

年迈的母亲坐在昏黄的油灯下又怎样惦记着他?

他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牵着父亲的手,又有什么话想对爸爸说?

请你任选一种或几种角色,写下来。

     (如果此刻,你就是那小男孩,你最想对爸爸说些什么?

     依次交流妻子思念丈夫,老母惦记儿子,孩子相信父亲的情景。

     (适时穿插: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

     年轻的妻子因思念丈夫而伤心欲绝,丈夫却只能在边关频频回头望着家乡而不能回家!

  三、结课升华――拥抱和平。

    连年的战争,长年的戍边,毁掉了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

战争带给人们多少苦难啊!

让我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让天下所有的家庭拥有幸福的生活!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出示课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有谁能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句的出处?

——对了,它出自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唐代的大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吟咏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作者介绍

投影:

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

曾两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罢官,欲归故乡时,客死成都旅舍,史称“岑嘉州”,有《岑嘉州集》传世。

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三、诗文赏析

(一)聆听感受

1、播放录音,聆听感受。

请同学们注意字的读音。

2、读准字音

岑参cénshēn散入sàn

狐裘qiú锦衾薄qīnbó

瀚海hàn阑干lán

羌笛qiāng风掣红旗chè

(二)整体把握

1、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

2、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咏雪、送别。

(板书)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

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3、诗歌是从哪里开始着重写送别的?

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

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三)赏析咏雪部分

1、齐读咏雪部分——思考:

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北风席卷着大地,把强韧的白草都折断了。

塞北的天空,农历八月就飞起了雪花。

就像是忽然刮了一夜春风,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

大风把雪吹进了珠帘里,沾湿了罗幕,就连狐裘、锦衾这样高级的御寒品也挡不住严寒;将军的角弓被冻得拉都拉不开了,都护的铁衣冰冷得难以着身。

 

水调歌头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3.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配乐范读、打拍朗诵、足踏朗诵,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2.利用“主题”来建构以中秋月亮为题材的诗词从而学会对诗词的对比、区分与整合。

3.古诗四步教学法:

知诗-诵诗-析诗-品诗。

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最终背诵。

教学重点:

领会诗意,体会诗意,并积累名句。

重点突破:

多形式反复诵读,情景教学,名句赏析。

教学难点:

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体味作品所蕴涵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豁达乐观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词)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勾新月会让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上,文人们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学们能调动积累,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关明月的诗句吗?

(学生回答)那么苏轼仰望明月,他会联想到什么呢?

二.初步感知:

教师播放《明月几时有》歌曲,多媒体配以优美画面

三.指导学生朗读:

(诵词)

(1.)教师范读全词(配以《春江花月夜》),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

提示重点字读音(多媒体出字)

阙(que)琼(qiong)绮(qi)胜(sheng)

(2.)手打拍朗读、足踏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要求:

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3.)抽生读,配乐。

要求:

字正腔圆,正确断句

(4.)分男女生分上下阙读

要求:

抑扬顿挫,略带感情

四.整体把握诗意(析词)

(1.)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教师提供背景,学生参考助读资料

(2.)教师设计相关问题,知道学生解读诗意

a.词的上下两阙主要写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意

b.上阙中哪两个字最能体会作者对明月的向往?

哪两个字又最能体现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又是哪两个字把苏轼带回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

体会作者感情起伏

c.下阙中由中秋圆月联想到什么?

哪两个字最能突出月圆人不圆的忧伤情怀?

又是哪两个字把笔锋一转,聊以宽慰,富有哲理?

哪两个字又最能体现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怀?

 

《晚春》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3、由诗文拓展延伸,合作交流,积累经典古诗名句,传承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背诵、积累古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描写四季的古诗。

五、学习过程:

课前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师板书5晚春齐读课题,从诗题,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又会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交流,推词敲句,读懂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4页,老师先来读一遍,请大家认真听。

下面请大家自己试着把这首诗读五遍,要求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出示课件:

《晚春》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指名读诗,注意节奏。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件: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河阳(今孟县)人,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其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颇大。

有《昌黎先生集》。

《晚春》是《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时49岁,终年57岁)。

3、借助注释自学,理解诗意。

4、合作交流,理解诗人描绘的内容。

哪位同学愿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所描绘的内容?

诗中描写哪些景物?

板书:

草树知春斗芳菲杨花榆荚作雪飞

还有不理解的词句吗?

(三)抓住意象,感悟情志

1、请同学们再次大声读一读这首诗,借助文后“赏析”,展开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又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A、看到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色,柳絮纷飞、榆荚飘落的画面。

B、想到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板书:

珍惜时间

C、想到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如: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好,同学们的想象真是合理又丰富,棒极了!

下面请大家一起把这首诗大声读一遍。

(四)吟唱诗文,入情入境

1、同学们读的真好。

古人作诗通常用场“吟唱”的方式表达出来,老师就来唱一唱这首诗。

2、大家想学吗?

下面老师一句一句教给大家,请大家仔细听,认真唱。

(3——5遍)

3、师生齐唱。

同学们唱得真好,老师推荐给大家一个网站,那上面有几百首小学生古诗文新唱。

(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1、学了《晚春》这首诗,老师想到了韩愈的《早春》,那位同学能和大家分享一下?

课件出示《早春》

2、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春日》《江南春》《游园不值》《村居》

3、谁还能想到描写其它季节的古诗?

夏天:

《小池》《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秋天:

《山行》《暮江吟》《夜书所见》《题菊花》

冬天:

《江雪》《梅花》

(六)布置作业:

继续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做一张《春天诗词荟萃》的手抄报。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

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

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3.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四时田园杂兴”的“兴”,去声,即兴。

《现代汉语词典》“即兴”解释道:

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

即兴之作/即兴表演。

这里的“兴”,兴致,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这里指即兴创作的作品。

“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

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

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

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 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有什么要求?

   ⑵ 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

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 听范读

   ⑷ 个人自由朗读。

   ⑸ 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

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季节:

从哪个词读到的?

理解“桑阴”师:

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客中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课后练习,结合图画展开联想,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感情。

   3、以李白的思乡之情作为主题进行归类积累。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客中作》。

    2、板书课题,齐读。

    3、释题:

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

    4、过度:

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诗人的另一种感受。

究竟是一种什么感受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诗歌吧!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指名读全诗,师生共同正音。

  三、精读品味,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1、生反馈:

你读懂了哪句,还有什么地方不太明白?

   2、四人小组合作互学。

   3、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兰陵,点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便一扫令人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了。

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带着醇浓的香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犹如琥珀般的光艳。

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自可想见了。

    

(2)“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

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作”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

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

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

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

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

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4、回归整体(生自读全诗-----指名赛读-----指导背诵:

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四、总结全诗:

  

    李白天宝初年长安之行以后,移家东鲁。

这首诗作于东鲁的兰陵,而以兰陵为“客中”,显然应为开元年间亦即入京前的作品。

这时社会呈现着财阜物美的繁荣景象,人们的精神状态一般也比较昂扬振奋,而李白更是重友情,嗜美酒,爱游历,祖国山川风物,在他的心目中是无处不美的。

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作业设计:

   1、背诵古诗。

   2、将这首诗改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二、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

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注释

1、王昌龄:

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

贬谪,降职。

龙标:

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

2、左迁:

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3、杨花:

柳絮。

子规:

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4、子规:

即杜鹃鸟。

5、龙标:

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6、五溪:

指沅溪、武溪、西溪、巫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7、随风:

一作“随君”。

8、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四、译文

树上杨花落尽,子规鸟儿在不住地啼叫,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滁州西涧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4、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2、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

比如:

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

  二、师范读《滁州西涧》请学生朗读,再齐读。

  三、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

   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

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

   1、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

(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

(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

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

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2、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

(鸟鸣、潮急、舟横)急、

   3、分别对各个文眼进行分析。

    鸟鸣——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怀。

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

    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

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

(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意呢我们呆会儿再来分析。

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

    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

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

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

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

此时,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急于归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

(舟自横)为什么会横着呢?

(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

  四、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内容,概括出来就是——春涧寻幽

  五、进入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赏析图景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卷呢?

请发言。

  六、体会作者的情感

   1、怜——喜爱,怜惜。

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

     韦应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

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

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

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

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七、请同学们评论此诗,谈谈自己的收获。

  八、背诵诗歌

 

夜上受降城闻笛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教学内容】

  一、简介作者:

  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广德二年(764)随家迁居洛阳。

大历四年(769)进士,授华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