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种植30万亩甘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2341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6.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种植30万亩甘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高效种植30万亩甘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高效种植30万亩甘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高效种植30万亩甘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高效种植30万亩甘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效种植30万亩甘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高效种植30万亩甘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种植30万亩甘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效种植30万亩甘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高效种植30万亩甘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

高效种植30万亩甘蔗项目。

二、项目概要

####颐亨隆投资有限公司秉持####人敢为天下先的品格,顺应现代农业发展大势,抢抓发展机遇,抢占科技制高点,利用三年时间,到巴西,澳大利亚、泰国、中国####、####、云南考察,经过周详考察和缜密论证,确定依靠外国专家团队,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甘蔗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计划投入巨资在####种植30万亩甘蔗,提高甘蔗产量和经济效益;并以技术和管理优势创造投资洼地,吸引银行资本和民间资本,推动####甘蔗种植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为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做出积极贡献。

三.项目建设目标

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利化、智能化、精细化、标准化糖蔗基地,降低成本,增加产出,实现甘蔗种植效益最大化。

四、项目建设地点

####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柳州市、贵港市、南宁市。

五、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制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3.####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工业原料基地建设的意见》、《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新型####的若干意见》。

4.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5.建设部颁发的有关规划,标准、定额。

六、项目计划书编制内容

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行业规范,国家农业部有关规章、政策,####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地方性政策规章、政策,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以及项目建设的规模和内容,项目选址、种植技术方案、建设方案、环境保护、项目风险评估、项目实施进度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对项目的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论证和研究。

七、项目建议书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与实际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为了搞清####甘蔗种植情况,从理论研究入手,同时,十分注重对####甘蔗产区的实地调查,利用两年时间,分赴甘蔗主产区崇左市,来宾市、南宁市、柳州市、次产区的贵港市进行调查研究,取得较为详实的实地资料。

2、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团队到世界甘蔗种植强国巴西,澳大利亚、泰国、印度,国内甘蔗产区####湛江市,云南省玉溪市考察,从宏观大环境中与####具体情况相联系进行深入研究。

3、系统分析法

把####甘蔗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分析,对产业中的政府领导体系,甘蔗糖业协会、技术推广体系、市场运作体系、金融体系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进行系统分析评估。

4、SWOT分析法(态势分析法)

分析在####建设甘蔗种植基地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借鉴规避风险的措施。

SWOT分析法示意图

优势(S)

劣势(W)

机会(O)

SO

WO

威胁(T)

ST

WT

八、项目建议书建设方案和研究结论

1、建设内容及规模

公司化经营,建设机械化耕作、测土测汁配肥、水肥一体化滴灌、全程管理甘蔗种植基地30万亩,项目建设期5年,平均每年种植60000亩。

2、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本项目采取分期建设,滚动发展方式。

项目总投资112941万元,其中固定资金投入50211万元,流动资金投入62730万元。

自筹资金61858万元,对外融资51083万元。

3、财务评价

本项目在达产期,年平均收入为135000万元,年平均利润总额为68460万元。

生产期,财务内部收益率为68%,财务净现值为178690万元,净态投资回收期为2.35年,以年产甘蔗表示的盈亏平衡点为年产304720吨。

以上数据说明,本项目具有很好的财务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项目经济上可行。

4、结论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投资方向,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建设条件具备,工艺技术方案切实可行,项目前景广阔,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建设必要可行。

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投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数据(达产期)

序号

名称

计量单位

数据与指标

备 注

1

设计规模

300,000.00

1.1

种植规模

300,000.00

1.2

产量

吨/年

3,000,000.00

2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12,941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50,211

2.2

流动资金

万元

62,730

3

资金筹措

万元

112,941

3.1

自筹资金

万元

61,858

3.2

对外融资

万元

51,083

4

销售收入

万元/年

135,000

计算期平均值

5

税金及附加

万元/年

0

计算期平均值

6

总成本费用

万元/年

66,540

计算期平均值

7

销售利润

万元/年

68,460

计算期平均值

8

所得税

万元/年

0

9

税后利润

万元/年

68,460

10

财务盈利能力

10.1

财务内部收益率

%

68

10.2

财务净现值(I=15%)

万元

178,690

10.3

投资回收期

2.35

10.4

投资利润率

%

90.9

11

清偿能力分析

11.1

固定资产借款偿还期

3年

12

盈亏平衡点

304720

第二章项目承办单位介绍

一、承办公司简介

本项目由####颐亨隆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实施。

####颐亨隆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千万元,董事长叶弘。

####颐亨隆投资有限公司是颐亨隆集团属下成员公司,负责农业项目的投资与运作。

公司致力于科技与农业的有机结合,对甘蔗种植拥有专业的技术管理经验以及专家团队。

与公司关联的中国凯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弘,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作为一家涉足多个领域的产业基金管理公司,拥有完善的农业科技、农业物流、农业发展业务布局。

公司投资建设的农业项目有梅州沙田柚基地、####宾阳和吉苦练甘蔗种植示范基地,以及正在计划投资的云南烟草基地。

二、公司投资宗旨

坚信“待农民兄弟要厚道”经营哲学,用精确数据和精细管理创造财富与经营伙伴共赢。

三、项目公司组织机构示意图

四、项目公司管理团队

1、工程部

耕种收农业机械操作,管理与维护,定员120人,农忙时临时聘请人员。

2、技术信息部

测土、测水、测肥、测蔗叶、甘蔗生长现场监控与数据采集﹑滴灌系统操作与维护,技术指导与培训,甘蔗病虫害防治,定员30人。

3、经营管理部

甘蔗基地日常管理、看护,生产资料采购,产品销售,定员150人。

4、财务部

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定期编制财务报表,资金计划与安排;融资事务,定员15人

6、行政部

宣传和策划公司文化,负责办公室、人事、后勤工作,定员30人。

根据公司种植规模设立多家分公司进行日常经营管理。

以上人员为项目达产期所需人员(包括分公司人员)。

 

第三章:

项目技术方案以及工艺

一、技术方案目标

基地甘蔗平均亩产达到10吨以上,甘蔗年总产3000万吨以上,甘蔗糖分达到16%-17%。

二、技术方案主要内容

项目依据的外国公司和专家,技术工艺流程,专利技术推广和保护,种植工艺,标准化全程管理,项目设备采购。

三、技术工艺流程

生产管理流程每15天循环一次。

四、技术依托公司及专家组

1、泰国CTA公司

泰国CTA公司实施甘蔗标准化全程管理6年来,总计发展到了16万亩规模,亩产达10吨以上(泰国甘蔗传统种植亩产只有4-5吨),而且品质好,含糖量高。

CTA公司经多年研究与实践,已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甘蔗全程管理软件和标准,包括整套作物农艺管理软件包、作物电子监测系统、综合虫害管理软件、电子土壤数据采集系统,水质、土壤、叶汁、果实测试等。

2、####颐亨隆检测中心

####颐亨隆投资有限公司积极参与CTA公司标准化全程管理种植甘蔗实践,已投资600多万元人民币,在####梅州市建设了检测中心,中心购买的法国检测设备,具有当今世界最先进水平;聘请德国土壤分析和灌溉专家安吉拉.约翰克进行业务培训,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的技术队伍;中心经过综合考核合格后,具备德国实验室准入资格,共享实验室最新信息资源。

 

附图一:

水质分析实验室

 

附图二:

根茎叶分析实验室

 

附图三:

土壤分析实验室

 

附图四:

肥料分析实验室

3、Johnlesliehall博士

Johnlesliehall博士,澳大利亚农学家,是植物营养管理、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领域的专家。

曾任亚洲、北美和欧洲12个国家的顾问,创立了独特的作物营养和数据处理系统,灌溉检测系统,在甘蔗、柑橘、西红柿、木薯、草莓种植方面有独特的经验。

4、Lopphavaphutanon博士

Lopphavaphutanon先生,美国texusA&M大学园艺博士,越南河内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和环境研究生院主任,研究领域:

果实营养成分分析和中微量元素对果实的影响。

5、德国土壤和灌溉专家安吉拉约翰克,土壤分析和灌溉专家。

6、泰国甘蔗专家瓦瑞瓦特.茯洳宏,泰国甘蔗种植和病虫害防治专家。

五、种植工艺

1、土地整理,合理布局。

平整土地,成块连片,使之适于机械化耕作。

根据滴灌技术要求,水资源条件,规划管网布局并制图。

2、安装主次管网、地表或地下布置滴灌带。

附图五:

主次管线

附图六:

地下滴灌系统

附图七:

地表滴灌系统

附图八:

控制阀

 

附图九:

现场数据站

3、选择正确的滴灌间距和种植间距

根据不同的土壤确定滴灌间距,如附图十。

附图十:

正确的间距

 

4、双行种植,间距1.6米-1.8米,如附图十一。

附图十一:

双行种植

附图十二:

双排车轮轨道

5、机械化种植,开行、播种、施底肥、洒药、履盖一次性完成,如附图十三。

附图十三:

机械种植甘蔗

附图十四:

甘蔗种植机

6、甘蔗品种选择

按比例选种台糖22号,桂糖29号,桂糖33号,桂糖03-2287号,桂糖02-1156号中晚熟品种搭配,形成合理收割批次。

7、行距标准及蔗苗指标

为实行机械化种收,便于甘蔗通风吸光,实行双行种植,间距1.6-1.8m;每亩445米/行,每米/行平均蔗苗20根,每亩有效蔗达到8900株,每株蔗重达1.5公斤以上。

8、病虫害生物防治方案

精选蔗种,剔除虫害部分,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运用赤眼蜂,古巴蝇等生物防治,逐渐减少虫害,经3-4年虫害的综合防治,可以基本实现没虫害,提高甘蔗产量和糖的品质。

六、标准化全程管理

甘蔗种植全程管理包括整地、种苗选择和处理、种植、苗期管理、生长前期管理、生长后期至成熟期管理、收割等。

在传统的甘蔗种植技术领域,往往只着重于某一、两阶段的管理,由于甘蔗生长期长,环节多,甘蔗生产一直难于高效。

利用CTA公司甘蔗全程管理软件和标准,包括整套作物农艺管理软件、作物电子监测系统、综合虫害管理软件、电子土壤数据采集系统,水质、土壤、叶汁、果实测试标准等,对甘蔗各个生长期进行监控测试,根据生长需要,灌溉,配肥,不仅可使甘蔗品质好,产量高,还可以节水节肥,大幅提高生产效益。

第四章市场分析

一、国际甘蔗糖业形势

食糖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目前世界上生产白糖的原料主要有甘蔗和甜菜两种,甘蔗糖与甜菜糖的比例约为7:

3。

目前,世界上产糖国家和地区有107个(欧盟15国作为一个地区统计),其中产糖在50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31个。

食糖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包括巴西、印度、中国、澳大利亚、欧盟、美国、墨西哥、泰国、菲律宾、古巴、南非。

这些国家的食糖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

巴西作为世界第一产糖国,预计2011/12榨季甘蔗产量为5.95亿吨,糖产量预估3600万吨,是我国产量的3倍。

巴西是左右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巴西的生产能力的扩张、乙醇与食糖的利润比、生产食糖和乙醇的比例、其它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以及新老糖厂的制糖成本与国际糖价的价差等。

印度作为全球第二大产糖国,在连续两年迎来高产后,11/12榨季国内食糖产量有望增至2500万吨。

印度估计将有300-400万吨的剩余糖。

印度食糖的增产对国际市场的供给产生很大压力,对传统的出口国家如巴西、泰国等构成威胁。

今后,印度食糖产量、出口政策及出口量将对国际糖价产生较大影响。

泰国2011/12榨季甘蔗产量将减少3.5%,糖产量为964万吨。

美国新榨季甜菜种植面积为121.66万英亩,产量3039.3万吨;甘蔗种植面积为88.90万英亩,产量2868.9万吨。

墨西哥2011/12榨季糖产量预计减少5.45%至520万吨左右,低于2010/11榨季的550万吨。

南非估计2011/12榨季食糖产量将从前期预测的192.3万吨增加到193.2万吨,甘蔗入榨量有望从1653.7万吨增加到1698.2万吨。

俄罗斯食糖生产联盟称,2011年的甜菜种植面积达到129万公顷,高于去年的109万公顷,预计新榨季甜菜糖产量有望达到420万吨。

二、中国蔗糖产业形势

从2010/2011榨季国内食糖市场消费情况以及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来看,预计2011/2012榨季国内食糖产量有望达到1200万吨,其中####预计产糖量为700万吨,云南预计产糖量为210万吨以上,####预计产糖量在100万吨左右,海南省预计产糖量为30万吨左右,内蒙古预计产量14万吨,黑龙江预估量为30万吨左右,新疆预估量为53万吨左右。

表一2011年糖料播种情况及2011/12年制糖期产量预计

(单位:

万亩、万吨)

省区

2011年糖料播种情况

2011/12年制糖期预计

面积

同比增减(%)

收购糖料量

产糖量

全国合计

2716.39

7.28

10008

1200

甘蔗糖小计

2379.32

6.13

9050

1090

广东

220

6.28

1040

105

其中:

湛江

193

10.29

976

95

####

1560

2.63

5860

720

云南

498.71

13.86

1800

225

海南

82.95

37.15

250

30

福建

4.86

2.10

30

3

四川

4

33.33

20

2

湖南

3.5

2.94

20

2

其他

5.3

2.51

30

3

甜菜糖小计

337.07

16.11

958

110

黑龙江

115

18.40

285

30

新疆

131

11.64

467

53

内蒙古

50

7.30

110

14

河北

18.07

9.52

38.5

6

其他

23

80.68

57.5

7

十几年来,中国糖总消费量逐步增加:

年份总消费量增长率(%)

1999/20008001.3

2000/20018202.5

2001/200291011

2002/2003102012

2003/200410603.9

2004/20051030-2.8

2005/200610501.9

2006/2007125019

2007/200813508

2008/200913903

2009/20101379-0.8

2010/2011平均增长率5.3

中国是食糖生产大国,而在食糖消费方面虽然总量较大。

但我国人均年消费食糖量(包括各种加工食品用糖)约10.3公斤,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量23公斤左右的水平,是世界人均白糖消费最少的国家之一。

食糖是我国的大宗农产品之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食糖消费国,年消费量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0%。

2010年及2011年受到干旱、霜冻等不利气候的影响,国内甘蔗产量不断减产。

我国食糖产需缺口扩大到了将近300万吨左右,食糖消费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期。

2011年庞大的国内供需缺口使国内市场价格不断攀升,出现食糖价格国内国际市场倒挂的现象,推动国内企业大量进口。

我国的食糖主要进口国有巴西、古巴、泰国。

并且进口配额使用率大幅提高。

食糖业的发展有一个"三年一循环"的规律,因此在连续三年减产之后,2012年榨季,世界及国内食糖生产都将进入一个增产周期,国内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得到缓解。

伴随着2012年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落实,我国食糖消费量可能有所上升,国内供给还将需要进口糖和国储糖的补充。

2009、2010、2011两个榨季我国食糖自给率只有78%和82%,离我国入世之初设定的90%自给率存在很大差距。

中国食糖进口近些年增速较快,净进口量从2007、2008榨季年的70万吨增加到2010、2011榨季的200万吨,对国际食糖市场和价格的影响力迅猛增加。

国际糖业组织(ISO)最近甚至预计2012榨季中国将进口300万吨食糖,超过欧盟和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食糖进口国。

《制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制糖行业发展要以保障食糖基本自给为目标,坚持内涵发展,促进区域协调,逐步改善产业配套环境,维护食糖生产和市场供给的基本稳定。

“十二五”制糖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食糖年产量1600万吨左右;食糖年生产能力达到1800万吨;日处理糖料能力达到121万吨,其中,日处理甘蔗糖料能力105万吨,日处理甜菜糖料能力16万吨;厂均日处理糖料能力提高到4500吨。

“十一五”期间,年均产糖量1176.4万吨;“十二五”期间要达到年产糖量1600万吨的目标,按照蔗糖占90%,7.5吨甘蔗产一吨糖计算,每年需要增加甘蔗供给2859.3万吨。

可以预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制糖工业的发展,食糖应用领域的拓宽,食糖需求将不断增长,对甘蔗的需求将长期保持旺盛的局面。

三、阻碍食糖消费增加的不利因素

(一)替代品种类不断增加

1、果葡糖浆的使用比例进一步增加

淀粉糖作为我国食糖消费的一个有力补充,其产量也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不断增加。

山东淀粉糖产量占全国总量比例很大,消费领域广,消费数量大。

其中的果葡糖浆和葡萄糖在某些领域常用来替代食糖,或者在生产中占据一定的比例。

2、淀粉糖替代100-140万吨食糖的可能性存在生产一些柔软和热的食品如月饼,糕点等需要使用具有吸湿性的淀粉糖为糖料更好,但当生产较干且松脆的食品,像饼干时,那就必须使用食糖。

从用糖行业角度来看,二者的交市场覆盖糕点、含糖饮料、速冻主食、乳制品、冷冻饮品、糖果等行业。

从交叉市场的地域分布来看,由于淀粉糖运输的局限性,生产厂商能够覆盖的市场距离大概在直径500公里的范围。

目前国内淀粉糖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吉林,西王糖业、保龄宝、鲁洲生物科技等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淀粉糖产量约占国内产量80%,参考这些厂家的地域分布,我们大致可以认为淀粉糖与食糖的主要交叉市场区域为山东、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北京、天津、江苏、河南等九省市。

3、淀粉糖产量或增加150万吨

淀粉糖生产企业受益于糖价上涨。

当糖价高于5700元/吨以上,蔗糖与淀粉糖价差高于1500元/吨时,终端企业更多地使用的是淀粉糖而非蔗糖。

这时淀粉糖的替代效应明显,作为糖的主要替代品,以果葡糖浆为主的淀粉糖步入高速增长期。

估计2011年淀粉糖产量及需求有望提升150万吨,总产量将接近1000万吨左右。

(二)中国高倍甜味剂使用量增加

据有关机构的预测,亚太区高倍甜味剂的产量在过去的两年遭受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下半年亚太区的生产逐渐恢复,2010年产量达到10.11%的增长速度,从2009年的99,035吨到2010年的109,044吨。

各种各样的高倍甜味剂产品在亚太区广泛应用,其中七个品种大规模生产,即糖精,甜蜜素,安赛蜜,甜菊糖,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甘草甜素。

阿力甜和纽甜的生产专利是由两个美国公司所拥有,所以很少国家生产的两种产品。

倍甜味剂主要的消费领域是食品和饮料、还可应用于制药、个人护理品、饲料、酿酒等。

(三)国内甜菊种植与生产日益扩大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甜菊生产国,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甜菊种植面积为24,633公顷,干叶产量55,425吨,占世界产量的80%,目前,中国主要有三个甜菊种类,包括普通型,高RA型(Shoutian系列,新光系列)和杂交型。

2009年,中国最流行的甜菊种植品种是Shoutian2号和Shoutian3号,这两种甜菊种植面积达到16,470公顷,占中国总甜菊种植面积的66.86%,甜菊种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安徽,江苏,山东,黑龙江,江西等省。

江西,山东和江苏是中国甜菊糖生产最大的前三个省份,甜菊糖总产量占据全国产量80%左右。

 

 

保护国内糖业是各国通用的做法。

目前全世界食糖总产量大约1.3亿吨,但国际贸易量仅4000万吨,各国基本将食糖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严格分开,国内市场价格大大高于国际市场价。

从近20多年的世界食粮贸易情况看,世界市场的食糖平均价格只相当于平均生产成本的一半。

因此,为保护国内生产,我们也必须在不违反WTO规则的条件下从严控制进口,千方百计堵住可能给国内市场造成损害的食糖流入。

我国食糖以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一直靠进口来弥补缺口,是世界食糖进口大国。

为稳定供应,我国与古巴签订有长期进口原糖协议,每年从古巴进口原糖40万吨。

进口原糖大都直接转入国家储备。

近几年来,我国食糖进口基本保持在100万吨以上,其中一般贸易的比例在70%-80%之间。

近两年随着我国国内食糖产量的大幅提高,食糖生产出现供大与求的局面,其与国际白糖市场供应充足的情况相结合,令我国目前进出口量都有所减少,2008年我国食糖进口主要来自:

印度、古巴、泰国、韩国等国;出口目的地主要是:

香港、蒙古、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第五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蔗糖业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

食糖是人们喜爱的副食品之一,食糖的吸收消化率高,能及时提供热量。

甘蔗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量和产值仅次于粮食,油料和棉花,居第四位。

甘蔗是我国的主要糖料作物,其种植面积与我国常年糖料种植面积85%以上,产糖量占食用糖总产量的90%以上,甘蔗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主产区支柱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甘蔗是一种高光效的碳四植物,并是最高产的大田作物。

据粗略计算,理论数最高每公顷产蔗茎,春植蔗可达375吨,秋植蔗(16-17个月生长期)可达495吨,而双季稻的最高产量不超过60吨。

甘蔗的这个特性,使之成为当今世界上制糖的主要原料。

而制糖工业是食品行业的基础工业,又是造纸、化工、发酵、医药、建材、家具等多种产品的原料工业,蔗糖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

国家把糖业发展上升到粮食安全战略高度,投入巨资改善生产条件,大量收贮食糖,并出台相应政策措施,支持和促进我国糖业发展。

二、能源甘蔗发展影响到国家能源战略安全

甘蔗是高产的生物能源作物,可直接生产酒精与汽油混合配制成混合汽油燃料,应用于汽车燃料减少污染,被称为绿色汽油。

与各种能源作物比较,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以甘蔗最高,加工费用也是甘蔗原料最低,我国汽车业发展迅速,汽车已走入平常百姓家,对石油需求巨大,国家已成为石油进口大国。

当前石油受地缘政治影响大,石油价格高居不下,寻找新能源是必由之路。

能源甘蔗是取之不尽的生物能源,巴西是全世界生产酒精燃料的国家,每年生产乙醇230-290亿升,出口30亿升,有三分之一以上汽车完全使用乙醇汽油,2008年巴西利用甘蔗以及副产品发电超过了水力发电总和,成为巴西第二大能源来源。

我国现阶段食糖的缺口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