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题集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22873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题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题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题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题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题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题集锦.docx

《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题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题集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题集锦.docx

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题集锦

2020-2021年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题集锦

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将充满CO2并附有干燥石蕊小花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试管内溶液变红色

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并且与水反应,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试管中水面上升,选项A正确;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试管内的液体变红,选项B正确;

C、试管中干燥石蕊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试管内的液体变红,说明石蕊变色是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选项C正确;

D、该实验中实验现象与二氧化碳的密度无关,该实验不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选项D错误。

故选D。

2.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答案】B

【解析】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正确;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错误;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正确;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正确。

故选B。

3.某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B.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取出,再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

C.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在水下用玻璃片光滑面盖上,取出

D.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不易(或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答案】D

【解析】

A.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错误;B.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集气瓶,然后将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取出,错误;C.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在水下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取出,错误;D.由于该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则该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其密度与空气接近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正确。

故选D。

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答案】C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A正确;

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大量热,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B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实验现象描述不与事实符合,应为“有无色气体生成”,故C错误;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说法正确,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D正确.

故选C.

5.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具有可燃性B.均具有导电性

C.均由碳原子构成D.均为无色透明的固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的单质,都具有可燃性,故正确;

B、三种物质中只有石墨具有导电性,故错误;

C、C60是由分子构成,故错误;

D、石墨是黑色固体,故错误。

故选A。

6.诺贝尔物理学奖曾表彰了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者。

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四种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B.石墨烯与C60是同一单质

C.石墨与金刚石一样硬度很大

D.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四种物质的结构不同,结构决定性质,所以这四种物质的性质不完全相同,如石墨是灰黑的,金刚石是无色的,故错误;

B.石墨烯与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错误;

C.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金刚石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矿物,故错误;

D.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完全燃烧时都只生成二氧化碳,故正确。

故选D。

7.已知,甲和乙是家庭常用的两种调料,它们的气味完全不同。

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判断,下列有关两种调料的说法,肯定正确的是

A.构成的原子完全不同B.构成的分子一定不同

C.组成元素完全不同D.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不同物质的原子构成可能相同,如水和过氧化氢,故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决定其化学性质,不同物质的分子构成一定不同,故正确;

C、不同物质的元素组成可能相同,如水和过氧化氢,故错误;

D、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可能相同,如食盐和蔗糖均能溶于水,故错误;

故选B。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盐酸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膜”

B.将块状石灰石垂直投入竖直放置的试管中

C.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D.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所以用盐酸可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膜”,实验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实验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约45度角,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才需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实验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要等到气泡冒出均匀后再收集,实验操作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D.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可以导致酸雨的产生

【答案】A

【解析】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不同,正确;B、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不能还原氧化铜,错误;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错误;D、CO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温室效应,其溶于水,pH≈5.6,而导致酸雨的产生是二氧化硫的过多排放,酸雨的pH<5.6,错误。

故选A。

10.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备、干燥、收集,验满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制取。

B.生石灰不仅吸收水分,还与二氧化碳反应。

C.收集。

D.验满。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备、干燥、收集,验满等实验操作。

1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D.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答案】C

【解析】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墨汁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故选项说法正确.C、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气体燃料;CO2可用于灭火,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12.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化合物甲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B.I、II、Ⅲ中都消耗了二氧化碳

C.循环过程中不需要吸收能量D.涉及的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化合物甲由氢气(含有氢元素)和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化合生成,那么甲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正确;B、二氧化碳是循环使用的,那么就有消耗和生成,错误;C、光为能量,要吸收,错误;D、氢元素在氢气中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甲中一定不为0,化合价是改变的,错误。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化合价

13.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某同学设计的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烧瓶中的压强减小,烧瓶中形成喷泉,正确;

B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瓶中的压强减小,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正确;

C中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任何现象,不能证明它们发生了化学反应,错误;

D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把二氧化碳吸收了,澄清的石灰水不会变浑浊,正确;

故选C。

14.竹炭制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竹炭不具有的性质是

A.黑色固体B.易溶于水C.有吸附性D.能够燃烧

【答案】B

【解析】

此题是有关碳的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有关碳的性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由于竹炭是竹子经过碳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所以其颜色为黑色,主要成分是碳所以可燃烧,多孔性说明竹炭具有吸附性,由于碳不易溶于水,所以竹炭也不例外,故选B。

1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B.用煤火取暖时应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古代字画长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导致酸雨的原因是二氧化硫的排放,而不是二氧化碳,错误,B、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用煤火取暖时应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正确,C、古代字画长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正确,D、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正确,故选A

考点:

酸雨的形成,单质碳的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6.如图所示,集气瓶中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和一氧化碳,当插入灼热的薄铜片,一会后再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剩余气体。

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验证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B.图B的现象是:

受热部分的铜片由亮红色变为黑色

C.图C实验一段时间后振荡,只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D.图D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瓶中的剩余气体,瓶口可能出现蓝色火焰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集气瓶中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和一氧化碳,当插入灼热的薄铜片,铜片上的氧化铜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观察到铜片由黑变红,振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接近瓶中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这是一氧化碳燃烧形成的,所以该实验可验证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选项正确;

B、图中的铜片受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所以受热部分的铜片由亮红色变为黑色,选项正确;

C、集气瓶中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和一氧化碳,当插入灼热的薄铜片,铜片上的氧化铜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观察到铜片由黑变红,振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选项错误;

D、实验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接近瓶中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这是一氧化碳燃烧形成的,选项正确,故选C。

17.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冰与干冰B.汞与水银C.氧气与液氧D.金刚石与石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样的单一化学元素组成,因排列方式不同,而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

【详解】

A、冰是水,干冰是二氧化碳,都是化合物,错误;

B、汞和水银是同一种单质,错误;

C、氧气和液氧是同一种单质,错误;

D、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都是碳的单质,正确。

故选D。

考点:

基本概念

18.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蜡烛熄灭是因为与空气或氧气隔绝,就是说因缺氧而熄灭;

B、人吹灭蜡烛是因为火焰周围的温度降低,达到蜡烛燃烧的着火点以下,就是说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稀盐酸与石灰石粉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蜡烛熄灭,就是说蜡烛因缺氧而熄灭;

D、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倒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可使蜡烛熄灭,就是说蜡烛因缺氧而熄灭.

故选B

19.“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

A

组成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B

性质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与碱反应;都能燃烧等.

C

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

D

危害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等.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不能与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用于灭火;故B错误。

选B。

考点: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20.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B.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气体之一

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所以都具有毒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此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此选项错误;

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应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此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一氧化碳有毒,此选项错误。

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