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图解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2257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背图解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推背图解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推背图解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推背图解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推背图解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背图解密.docx

《推背图解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背图解密.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背图解密.docx

推背图解密

前言

《推背图》在民间广泛流传,甚为神秘,甚至被吹为《绝密天机》,是中国大预言家的先知生觉,又由于《推背图》印刷甚少,多数人不能相见,即使有藏者,也视为奇宝,轻不外传,再加上其图文难懂,这就更增加它的神秘性。

《推背图》究竟是什么书,鉴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封建社会,那它的指导思想即是统治阶级利用《天命论》来愚弄迷骗劳动人民的舆论工具,这是毫无疑问的。

《推背图》名字的由来,具传说隋未唐初,著名星命学家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人要好,经常在一起谈论《易经》八卦,对天地人间种种事情进行推算,也试想对国家和人类的发展做一下预测,这种预测不能用文字表达,只能用图暗示,有一天,李淳风正在画图,当李淳风画完最后一页时,袁天罡站其身后用手推了一下李淳风的背李淳风说道:

别推了,随后吟诗一首:

茫茫天数此中求,世道兴衰不自由,

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

于是后来李淳风便把这部预测本取名为《推背图》。

《推背图》是封建社会政治斗争的历史产物,原本是劳动人民为推翻封建统治所制造的舆论工具,但却被统治者利用了。

《推背图》的产生,最初可能产生于隋朝未年,由于隋炀帝的花淫,引起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和瓦岗起义,太原留守李渊,拉垄收买起义军,打起了反隋的旗号,为了达到目的,制造了《上合天意,下达民心》的舆论,李渊让当时有名的星命学家袁天罡和李淳风伪造由周姜太公、汉严子陵先生续解的《乾坤预知歌》,为他们夺取天下大造舆论,在《预知歌》里直白的写道《二年宗年九番换,天下都无真主管,且系八国又离乱,南隔长江北隔关,水龙木易承天命,十八鲤鱼跳出来,唐得江山为一统》,并让李淳风画图进一步作证,为推翻隋朝,建立《李唐天下》大作舆论,这一点足以证明《推背图》是袁天罡、李淳风创作的。

简而言之,《推背图》经过历朝历代统治者组织文人的更改,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作,所以流传下来的《推背图》绝不会是原样式的版本,随着统治政权的兴衰,朝代的更替而不断变化。

它不是什么《天书》,也不能完全预测未来,但它从《周易》演化出来的一种预测学说,也不能否定它,要用科学的观点研究和掌握它。

《推背图》之所以不好理解,是因为它的语言形式大部分采用的是隐语,就是用字迷,指示会意;引伸语义,易经八卦,天干地支所属意思进行暗示和谐音等形式表达的,这就是它的神秘所在。

《推背图》解密

第一象甲子,乾为天。

图象显示:

一男子身披桷叶,两手托日月,坐于石上,一侧竹萎上站一女人。

谶(chen)曰:

(注:

谶音趁,谶纬是预测吉凶的宗教语言,纬是指天象,意思利用天上星象变化来附会人事,预卜吉凶)。

初劫世千变,

战争无了时。

遇着秋兰草,

方是迨成时。

诗曰:

自从盘古分希夷,

虎斗龙争事是悲。

万代兴亡谁能记,

试从唐后定兴衰。

这一象可以说是《推背图》的总纲和红线。

隋未唐初,天干地支学说已经广泛流传,所以袁天罡、李淳风用甲子、乾为天作为第一象,甲为天干之首,子为地支之首。

《推背图》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共六十象,也就是六十花甲子。

乾为天,是《易经》六十四卦的首卦,孔子在《系辞传》中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乾为天,坤为地,乾为父,地为母。

在《周易》之前的《归藏》中是以坤卦为六十四卦之首,这表明殷人重视母系氏族的思想意识。

《周易》把《坤乾》的首坤次乾排列颠倒过来,变成首乾次坤,这是意识形态的一次重大变化。

这变化改变了当时人们整个思想模式,影响了中国数千年,以及至今人们的思想。

虽然《推背图》的作者,也受其影响,是以《易经》的认识观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他们同样认为人类社会的开始是从父系社会开始的。

图象《一男子身被桷叶,两手托日月,坐于石上,一旁站一女人》其意是在原始社会的发展中,父系氏族形成了,两手托日月,说明阴阳分明,乾坤已定,男女对偶婚配的制度已初定下来。

谶曰《初却世千秋,战争无了时,遇着秋兰草,方是迨成时》“却”是我国古代易命学家对历史阶段的称谓。

这些人认为人类社会分三元,即上元、中元、下元、一元又分三却,即上上元,中上元、下上元,一却为一万五千元。

这个三元和现在的三元概念不一样。

《初却》在这里是一个概数,是说在人类社会处于愚昧时代,即父亲社会以前的时代,战争是接连不断的,给人们带来无穷的灾难,只有到了父系社会的对偶婚配时期—秋兰草象征对偶婚配,才是《元、享、利、贞》的时代,即《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时代。

诗曰《自从盘古分希夷、虎斗龙争事是悲,万代兴亡谁能记,试从唐后定兴衰》此诗的意思是说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历代帝王,争权夺位,战争频繁,给人类带来可悲的灾难,兴盛衰兴之事,谁还难记清楚呢?

我们对唐朝以后的兴亡作了预测,人们可根据我们的预测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这再次说明《推背图》是唐代袁天罡李淳风作著。

从象解有三点:

第一点说明袁天罡、李淳风所著《推背图》的理论根据《是为月泽也,离为日火也,泽火相息,君子治历以明时,益言古今之有,治乱兴亡,反复相因。

即日,月相推而明生,寒署相移而岁成,历数在躬之》这就是袁、李二人所著《推背图》的理论根据。

是用阴阳学说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

《易经》中对兑、离是这样说的:

“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离,丽也,明离乎天,万谷草木丽乎,重明以利乎正,乃化成天下”。

就是说治理人类社会,必须顺应天而应乎人,重明以丽乎正,只有这样才能《化成天下》,否则,就会出现乱子。

第二点“君子所以承天命,授人时,贯古今,立人界者,不外乎易道之阴阳,所以为此书者,乃扶阳抑阴,而为长君子,消小人之具也”这就是作者所著《推背图》的目的,向往和平,反对战争,崇尚良善,拼击邪害的。

第三点“擎日月者,天之道也;坐盘石者,地之理也;中古氏者,人之紀也;往古夜也,来今昼也。

毋变,天之道也,毋绝地之理,毋度人之论,三界昼夜之道,端在是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自从女娲补天,日、月生辉,盘古治世,万物始生,父系社会以来,人类开始文明,天地人三界的形式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这是作者告诫人们承天命,授人时,贯古今,主人界的基本法则和原理,从这里不难看出作者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天命观。

第二象乙丑天风姤

图象显示:

鲤鱼十八头,一头在剑之前,二头在剑间,有血伤,其余在剑之后。

谶曰:

枝叶方生根,

东风起复翻。

将不磨二剑,

十八子称尊。

诗曰:

江中鲤鱼三六子,

重重源源泉渊起。

子子孙孙二九人,

三百年中少一纪。

《天山姤》是《易经》乾卦为上卦的第五卦《姤》卦,这一卦意思是邂逅相遇,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大唐李渊,李世民起义反隋与瓦岗军邂逅相遇,共创天下。

按象和诗意是预测唐室姓氏,传位之数和统治年代之数。

“枝叶方生根”是说树木长子,就是个李字;“东风起复翻”是指太原留守李渊,李世民父子在隋末农民起义的战争里,打起反隋的旗号;“将石磨二剑”是指李氏父子南征北战收复起义军,战败隋军,夺取天下,这就是《姤》卦用在此象的含义;“十八子称尊”十八子乃李字,说明了建立了李氏天下。

后边的四句诗,鲤鱼、离渊、谐音暗指李渊;三六子仍是十八字李字;“子子孙孙二九人,三百年中少一记”是说唐朝李氏天下共传二十九帝,事实上共传二十帝,除去武则天共十九帝,将近三百年----从公元618年到907年共289年,少一纪,其意可能是少十年。

第三象,丙寅,天山遁。

图象显示:

一妇人戴金冠,左手托鹦鹉,右手托金锤击鼓。

谶曰:

两相逢金印,

情知不奈何。

中原还扰扰,

万国蚁虫多。

诗曰:

有一女子身姓武,

手执金符生中土。

身披霞光五色棠,

自握金锤打金鼓。

《天山遁》是《易经》乾卦为上卦的第七卦《遁》卦,这一卦的意思是退避,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是说明《武则天》退避而能亨通的道理,按照象及诗是指武后僭(jian)位乱唐之兆。

武则天原是宫中才女,因其才华出众,受得唐太宗李世民宠爱,又与其子李志关系暧昧。

当时李世民问李淳风大唐江山丧于何人之手时,李淳风说:

“其为人止戈不离身”(这是指武姓)两目长在空(这是指瞾字,是武则天给自己起的名字)按说李世民为了李氏天下,本应将武则天斩首,但其怜香惜玉,把武则天贬入空门为尼,武则天临行时与太子李志泪别,为赠标记,订下万年之好。

李世民死,李志继位后,便立即把武召入宫中,并封为西宫,李志死后,武则天把大唐改为大周。

图中妇人戴金冠,说明武则天在宫中受庞,其地位居上。

手握鹦鹉,比喻武则天能言善辩;金锤击鼓,象征武则天大权在握,发号使令,“有一女身姓武”这一句道破。

谶语四句可能是作者对武称帝历史的不正常理解;“两相逢金印”,可能是说唐高宗李志的八字与武则天的八字是卯酉相冲,而是武一定克死李治;“情知不奈何”这一句是作者自叹:

命数无理无可奈何;“中原还扰扰,万国蚁虫多”是说武宫接连政变,杀害李氏家族,重用武氏兄弟“蚁虫”指武氏家族成员。

第四象丁卯天地否

图像显示:

一人手执火把,一手持金钟,前有一犬张口。

谶曰:

戌群武花子,

家于文泰乡。

止约二月后,

复见龙之阳。

诗曰:

拟将社稷乱分离,

怎奈天公十八技,

赖得忠臣犬边火,

方能扶正旧唐基。

《天地否》是《易经》乾为上卦的第八卦《否》卦,这一卦,乾上坤下,应当吉祥,但实际上是天地背离,不能相交,阴阳闭塞,万物不能生长。

此卦用在这一象上,形容武则天当政时的政治形势,是君臣上下隔离,政治混乱,国家有等于无的现象。

按象与诗是指狄仁杰匡扶唐社稷之事。

四句谶语是说,武氏家族,终于没有称帝,又恢复了《男人》李氏天下。

“复见龙之阳”四句诗,是说武氏虽然想扭转乾坤,但“怎奈十八枝”,唐朝所数未尽,所以依靠狄仁杰----犬边火即狄字,终于又恢复了唐朝李氏天之,所以诗曰:

“赖得忠臣犬边火,方能扶正旧唐基。

根据历史记载,唐高宗在位,立第三子李显为太子,638年高宗去世,李显继位为唐中宗,684年武则天废中唐为庐陵王,690年武称帝,改唐为周。

武在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也陷入困境,武承恩、武三思也想做武的继承人,武也有此意,但经大臣狄仁杰的陈述,李、武的利害,698年武采纳了狄仁杰的意见,立中宗李显为太子,705年武病重,宰相张柬之等大臣拥中宗为皇位恢复唐号。

第五象戊辰风地观

图象显示:

山上有一鹿,负鞍,下有一女卧地死。

谶日:

春色正依依,

荣华只两枝,

又逢木易坏,

惊起太原尘。

诗曰:

渔阳击鼓过潼关,

此曰君王华剑山,

木易岩逢山下鬼,

定于此处丧金环。

《风地观》是《易经》巽为上卦的第八卦《观》卦,这一卦,是说要将道义展示于众人之前,众人必然也对自己瞻仰的道理。

“九五”在尊位,被四个阴爻瞻仰,“九五”也以中正的德性,展示于天下,此卦用在这一象上,喻意安禄山之乱,唐玄宗李隆基觉醒之事。

按象和诗是指安禄山之乱,杨贵妃死马嵬坡,明皇之幸蜀。

唐玄宗李隆基,开始重用贤相宋景,使唐朝走向开元盛世,但后来重用小人李林甫和杨国忠宠爱杨贵妃,并用胡人安禄山为其干儿子,结果造成安禄山与杨贵妃二人的暧昧关系,被玄宗发现,把安禄山贬到渔阳为节度使,后安禄山叛乱,攻入长安,迫使唐玄宗他惶逃至马嵬坡,在众大臣的呼声下,玄宗不得不斩了杨国忠,用白绫绞死了杨贵妃,这就是谶语和诗中所说:

“又逢木、易坏(木、易乃杨字)惊起太原尘”“木、易岩逢山下鬼,定于此处丧金环”---杨贵妃名杨玉环。

第六象已巳山地剥

图象显示:

一黄色鸱鸮(chixiao)立于树上,下横无数尸骸。

谶曰:

芬芬一李树,

九叶十三花,

南春花正放,

野鹿逃出花。

诗曰:

草头人起反中国,

非青非赤非黑白,

川田十人没人耕,

处处父南又子北。

《山地剥》是《易经》艮卦为上卦的第三卦《剥》卦,这一卦是阴盛阳衰,也就是小人得志,君子困顿的时刻。

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暗示唐黄巢农民起义动摇了唐王朝。

按象及诗是指黄巢起义。

图中的黄色鸱鸮象征黄巢,李树象征李唐天下,树下死尸象征战争伤亡。

谶语的意思是,李唐正在蓬勃发展之际,北方王仙芝,黄巢在山东,河南领导农民起义了。

诗语是字迷,“草头人反中国,非青非赤非黑白”暗指“黄”字;“川田十人没人耕”是把巢字拆形,“处处父南又子北”是指黄巢起义给人带来妻离子散,这是作者带着历史偏见,对农民起义的误解。

第七象庚午无雷无妄

图象显示:

一人顶冠,执圭坐于桶中,外立四人皆金甲。

谶曰:

不是地享泰,

而是久久安,

日光明枝叶,

荣复又凋残。

诗曰:

当时天子当蒙尘,

金舆玉格弃西秦,

黄茑奋翅登金殿,

鸟兽豺狼作近臣。

《无雷无妄》是《易经》乾卦为上卦的第四卦《无妄》卦,这一卦外卦“乾”是健,内卦“震”是动。

此卦用在这一象上,喻意唐僖宗时的政治形势,“九五”昏庸无道,妄臣乱政。

按象和诗是指唐僖宗时的祸乱象,宦官田令孜等弄权欺主而言。

“当时天子尚蒙尘”是指唐僖宗昏庸无道,受左右妄臣蒙蔽;“金舆王格弃西秦”是指唐僖宗整日玩游水,潘镇割据势力强大,唐政权日益消弱;“黄茑奋翅登金殿,鸟兽豺狼作近臣”是指唐僖宗近小人无贤臣,其结果田令孜等夺权欺主,朝庭上下一片混乱,终于导致了黄巢起义。

第八象辛末火地晋

图象显示:

一棠树作十段,一僧匿身树后,

谶曰:

火焰须成龙,

普赵太风烟,

霞光数大战,

唯有怕中天。

诗曰:

此人不久又分张,

却象天使作颠狂,

九州鼎涕愁无主

大道兴兵共灭亡。

《火地晋》是《易经》离卦为上卦的第八卦《晋》卦,这一卦上卦《离》是太阳,下卦坤是地,其意是太阳普照大地,就人事来讲,是比喻诸侯恭顺的依附君子,社会要前进,不破不立。

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暗示旧朝不破,新朝不立。

按象和诗是指唐未,昭宗时政局内外交困,唐朝象树被拆十截,摇摇欲坠即将灭亡。

黄巢起义失败后,唐朝已是四分五裂的政局,公元888年,唐昭宗在这样的形势下上台的,当时李克用,朱全忠(朱温)这两股最大的割据势力,904年唐昭宗被朱温杀死,唐面临死亡了。

图象和诗均暗示唐朝天下四分五裂,昭宗无力支持残局,“九州鼎涕愁无主,十道天兵共灭亡”这句诗的意思唐朝即将灭亡,五代十国的混战局面来临了。

第九象壬申火天大有

图象显示:

三颗明珠如品字形,上有一颗有光三千道,下有一猴子在焉。

谶曰:

二帝多灾难,

中兴号止戈,

无人定女子,

独处怕如何。

诗曰:

其中有一赤猿猴,

闹乱寰尘作祸头,

才是征南又征北,

目光闪烁上金楼。

《火天大有》是《易经》离卦为上卦的第三卦《大有》卦,这一卦离上乾下,大有元享。

此卦用在这一象上,喻意唐朝皇上无权,地方割据,人民总希望有一人领导人民完成伟大的事业,所以占断是“元”,大“享”,“享”是无往不利。

按象和诗《三棵明珠》的珠是谐音为朱文生,指朱温篡唐,权作五代之祸首。

谶语中的二帝是指唐昭京李晔和袁帝李柷,女子指朱温,因古时称女子为红颜,红颜也为朱色,“无人定女子”是指无人管辖朱温。

《其中有一猿猴,闹乱寰尘作祸首》指朱温杀死昭宗,废除哀帝,907年建立梁朝,史称为后梁。

自从朱温建立后梁之后,在以后的五十多年里相继出现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史称《五代》,当时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还先后出现了《前蜀,吴、吴赿、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各政权彼此争战,人民生活十分痛苦,这样人民总希望有一个人领导人民完成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

第十象癸酉坎为水

图象显示:

一胡人坐云中,前有一木履

谶曰:

荡僭祸乱,

整顿新乾坤,

日光自复见,

干戈人不闻。

诗曰:

中原坐得何曾静,

河朔十兄用武盛,

呼得天子作吾宗,

剑戟相待几时定。

《坎为水》是《易经》坎卦为上卦的第一卦《坎》卦,这卦上下都是坎卦,一阳陷在二阴中,而且两个重叠,象征重重的险难。

此卦用在这一象上喻意《五代》《十国》时期,要想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必是困难重重。

按象和诗是指晋公李克用兴兵复唐之事。

谶语中“荡涤僭祸礼,整顿新乾坤”是指李克用联合北方少数民族,灭掉后梁未帝朱瑱,建立《后唐》,按作者谶语所说:

“日光自复见,干戈人不闻”,天下似乎太平了,人民重见光明了,殊不知中原坐得何曾静,河朔十兄用武盛”,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十国》各自呼天称帝,“剑戟相持几时定”,想达到天下统一仍为困难重重,所以到公元934年汉贼石敬唐勾结契丹,灭掉《后唐》建立《后晋》,所以作者感叹“几时定”。

第十一象甲戌水泽节

图像显示:

一人顶巾菐冠,穿红袍玉带。

谶曰:

李树得根茅,

石榴慢放花,

枯荣只一荣,

赵子呈荣华。

诗曰:

龙蛇相斗三十年,

一日同光直上天,

上得天堂好游戏,

东兵百万入秦川。

《水泽节》是《易经》坎卦为上卦的第五卦《节》卦,这一卦,下卦兑是泽,上卦坎是水,水流入泽中,过度就会溢出,应加以节制,卦意是凡事要节制,否则会物极必反,泰极否来。

此卦用在这一象上,喻意是后唐庄宗李存勖从唐朝灭亡到李存勖称帝,建年号为《同光》,这个靠武力夺得天下的武皇帝,不注意节制自己,最后被自己的干儿子郭从谦射死的惨重教训。

按象和诗皆指后唐庄宗李自勖之事而言。

《同光》即其年号。

谶语中“李树得根荣,石榴慢放花,枯荣只一枝,赵子呈荣华。

这四句诗概括总结了从残唐五代到北宋建立这一段历史。

“李树得根荣”指后唐李克用;“石榴慢放花”是指后晋石敬唐和后汉刘知远二人;“枯荣只一荣”指的是后周柴荣;“赵子逞荣华”指的是赵匡胤建立宋朝之事。

“龙蛇相斗三十年,一日同光直上天,上得天堂好游戏,东兵百万入秦川”这四句诗的意思从唐朝灭亡到李存勖这三十多年间,军阀混战,李存勖称帝,年号为《同光》,这位靠武力得天下的武皇帝,不能富国强兵,而是沉迷酒色,宠爱刘夫人和宫中郭从谦等人,听信谗言杀死老将郭从韬,激起民愤,结果李存勖的干儿子郭从谦乘机反抗,带领乱兵杀进皇宫,用箭射死了李存勖,这便应了“上得天堂好游戏,东兵百万入秦川”的诗意。

第十二象乙亥水雷屯

图象显示:

一王者卧入地上,一人骑马领兵过桥,后一人拉弓射之。

诗曰:

入得秦川几时坐,

父子兄弟皆受祸,

都缘大臣一二人,

致使父子相弃随。

《水雷屯》是《易经》坎卦为上卦的第三卦《屯卦》,是《易经》乾、坤二卦之后,接着是这一卦,屯卦的下卦震是雷,作用是动,上卦坎是水、雨、云,作用是陷险,全卦象征朝代的变更,必然艰难而且危险。

此卦用在这一象上,喻意唐庄宗李存勖被杀李嗣原篡位是也。

按象和诗是指唐庄宗李存勖被杀,李嗣原篡位是也。

唐庄宗在位三年,丙戌年四月被郭从谦杀之,李嗣原立为唐。

卧入地者,庄宗被射也;一官骑马领兵,李嗣源是也;李嗣原篡位后,又被石敬唐灭之。

第十三象丙子水火既济

图象显示:

有城楼一座,城外射出火光

谶曰:

六龙俱怒,

战于陵下,

苍穹不胜,

旅人辛苦。

诗曰:

有一真人受天纪,

总领群胡来即位,

子嚎母哭丧雄威,

猛火光中方弃祀。

《水火既济》是《易经》坎为上卦的第四卦《既济》卦,这一卦的含义,凡事成功之后,跟着来的必然是颓废松懈,趋向没落。

此卦用在这象上,喻意唐朝彻底覆灭,中国的封建社会由昌盛开始走向衰落。

按象和诗是对唐朝灭亡的总结。

煨煨之火毁也,是指自黄巢起义与诸割据势力兵戒相见,直到韩金海威逼皇城搬迁,火焚长安已有三次,致使长安西北大好山河变为一空,实在唐朝已毁灭也。

“有一真人受天纪,总领群胡来即位”是指晋公李克用联合少数民族后梁朱温恢复后唐之事。

但是正如象解和谶语中所说的,自从黄巢起义后,唐王室已是摇摇欲坠,长安城如火中之狐城,将被烧为灰烬;“六龙俱怒,战于陵下”是说反唐势力日益加俱,尽管与克用“才自精明志自高”,却是“生于未世运偏消”“苍黄不胜”,他又如何?

国家腐败,民不聊生,长安城这座八卦中的开门—风水宝地,也将烧为灰烬,毁于一旦。

《推背图》的作者发出如此感叹,这也是天之数理。

第十四象:

丁丑,泽火萃

图象显示:

大小碑二座,(在前)有二女子(在后)前一女子头上插树枝。

谶曰:

抱壁怀玉,

与乐不伤,

绌而不伸,

道无良人。

诗曰:

且问和尚过河无,

河南拱手待姑夫,

待得姑父至中士,

嫔妃作卿作贼奴。

《泽火萃》是《易经》兑卦为上卦的第三卦《萃》卦,这一卦,上卦是泽,下卦离是火,兽皮在水中浸,在火上烤,又下卦的形状象灶,上卦的形状象是被火烤的皮,两个阳爻是皮的坚实部分,上面的一个阳爻象是除去的毛及松软的实质,却没有改革。

此卦用在这一象上,喻意在唐未内忧外患,人民极须改革,按现在的说法须要革命,光复中国。

按象,契丹是辽国之祖,中国辱于辽国,以胡僧为姑父,其辱可知。

大碑是痕德荣,少碑是可许钦德,父子具葬于中国;二女是虞霄,女真的妃嫔,当臣妾于德,钦德是也。

此象实际是指契丹兴起,建立辽国之事。

唐朝末年,契丹的努力发展起来,十世纪初契丹族的领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916年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定都在上京,后来其儿子耶律德光,从后晋皇帝石敬唐手中幽云十六卅,契丹改国号为辽。

作者带着封建正新统思想和民族偏见在诗中感叹“待得姑夫至中土,嫔妃作卿作贼奴”,当然,也评击了晋皇帝石敬唐投敌卖国的可耻行为。

第十五象戊寅需火丰

图象显示:

一胡人冠坐于石上,一王者冕旒下拜。

(旒,音留,liu,古时帝王帽子前的玉串)。

谶曰:

牧羊稻围,

闻虎呻喧,

畏惧怵惕,

终不为患。

诗曰:

赤猴年中胡乱汉,

汉似胡儿胡似汉,

改头换面总一般,

尽被晋阳沙水畔。

《雷火丰》是《易经》震卦为上卦的第二卦《丰》卦,这一卦阐述了盛衰无常的道理。

虽然卦名是盛大的《丰》,但全卦都暗无天日,告诫人们盛极必衰。

此卦用在这一象上,喻意石敬唐认胡人为父,祸乱中国时的后晋暗无天日。

石敬唐作皇帝的好景不会长久,终被晋阳刘知远灰掉,这就是盛极必衰的道理。

此象和诗俱言石敬唐认贼作父甘当儿皇帝之事。

公元936年,李克用招契丹阿保机,本来是为了借其兵力来消灭后梁朱温的,可是石敬唐于936年把比他小十一岁的阿保机认作父亲,共同灭掉后梁。

这就照应了“一朝人冠生于石上,一王者冕旒下拜”的象意。

以下四句诗的意思是,公元936(赤猴年即丙申年)石敬唐认胡为父,祸乱中国,真可谓“汉似胡儿胡似汉,尽管石敬唐为了私欲,丧尽廉耻,不择手段,可是好象不长,终被晋阳刘知远灭掉。

第十六象已卯地火明夷

图象显示:

一大树上结石榴一个,有皮无子。

诗曰:

亲族杀尽尚存疑,

岂识河东赤地儿,

矫沼一军人尽哭,

国中惟有石榴枝。

《地火明夷》是《易经》坤卦为上卦的第四卦《明夷》卦,这一卦,上卦坤是地,下卦离是太阳,太阳沉没地下。

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是暗示后晋这个傀儡政权的真实写照。

按象和诗是指契丹携持后晋政权时石敬唐的宗族被诛戮殆尽,中原无主,河东节制使北平王刘知远称帝于晋阳,改国号为“汉”。

象解中说:

“一个大树结石榴一个,有皮无子”,榴与刘谐音,指刘知远,“有皮无子”是说他没有后辈。

刘知远在位不到三年,就呜呼哀哉了。

隐帝刘承佑即位后就改“元”了。

可是作者带着偏见对这位短命皇帝进行了热情赞扬,诗中说:

“亲族杀尽尚存疑,岂识河东赤帝儿,矫沼一年人尽哭,国中唯有石榴枝”,这意思是说后晋政权对汉族臣民进行大加杀戮,激起民族的反抗。

作者在这里大声疾呼:

“你们胡人能杀尽汉人吗?

你们想不到先皇子弟刘知远会推翻你们的!

公元947年,刘知远在晋阳起兵,灭掉后晋这个傀儡政权,建立后汉。

第十七象庚辰地水师

图象显示:

一雀立于城上,众雀飞向水波上。

谶曰:

汉水竭,

雀尚飞,

飞来飞去何止,

高上不及城郭低。

诗曰:

百个雀儿水上飞,

九十九个过山西,

惟有一个踏破足,

高栖独自理毛衣。

《地水师》是《易经》坤卦为上卦的第三卦《师》卦,这一卦上卦坤是顺与地,下卦坎是险与水,这一卦的形象,是顺与地的下面有险与水,意味着在农民中隐藏着兵帅与领袖。

军队的应用原则,必经“贞”,以坚持正义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