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法国单独停战与英国的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2221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40年法国单独停战与英国的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940年法国单独停战与英国的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940年法国单独停战与英国的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940年法国单独停战与英国的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940年法国单独停战与英国的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40年法国单独停战与英国的对策研究.docx

《1940年法国单独停战与英国的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40年法国单独停战与英国的对策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40年法国单独停战与英国的对策研究.docx

1940年法国单独停战与英国的对策研究

1940年法国单独停战与英国的对策研究

梁占军

【作者简介】梁占军,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北京 100089)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英法关系/弩炮计划/法德停战协定

   “弩炮计划”是英国战时内阁在法国败降后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旨在消除法国舰队的潜在威胁。

作为对法国单独停战的回应,该计划不仅是一个预防性的军事行动计划,同时也是英国政府在国家存亡的危机关头决意单独对德作战的外交活动中的重要一环。

其决策过程实际上是英国在战与和的战略问题上进行抉择的一个缩影。

世界现代史研究

   1940年6月27日,英国战时内阁制定了“夺取、控制乃至消灭法国舰队”的计划,即“弩炮计划”。

这是英国政府在法德停战协定签字后做出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决策。

该计划于7月3日开始实施,历时11天,结果法国本土以外的舰队的绝大部分均被英军控制或摧毁(注:

“弩炮计划”包括针对法国舰队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其中以1940年7月3日英国特遣舰队炮击停泊在奥兰湾米尔斯克比尔港的法国舰队最有代表性。

该行动击沉了港内法国舰队的绝大部分,包括四艘战列舰中的三艘,并导致1297名法国海军官兵丧生。

英国人称这次袭击为奥兰事件,法国人则称为米尔斯克比尔事件。

)。

表面上看,“弩炮计划”不过是法国败降后英国政府为消除德国利用法国舰队的潜在威胁而采取的一次预防性的军事行动,但事实上,“弩炮计划”的酝酿和制定决非仅限于军事层面,其中蕴涵的政治、外交等多重因素同样不容忽视。

鉴于二战后西方学者、特别是英法等国学者对“弩炮计划”的研究多侧重于计划的实施过程及其对英法关系的影响,而鲜有从外交决策角度深入探讨该计划者(注:

西方学者关于“弩炮计划”的研究多见于探讨法国停战前后英法关系或米尔斯克比尔事件的二战史专题著作中,目前尚无有关“弩炮计划”的决策研究专著。

关于法国停战前后英法关系的著作中涉及“弩炮计划”较多的有P.M.H.Bell,ACertainEventuality:

BritainandtheFallofFrance,SaxonHouse,1974;EleanorM.Gates,EndoftheAffair:

theCollapseoftheAnglo-FrenchAlliance,1939—1940,Berkerley,1981;R.T.Thomas,BritainandVichy:

TheDilemmaofAnglo-FrenchRelations1940—1942,NewYork,1979;RoyDouglas,NewAlliance1940—1941,London,1982等。

而有关米尔斯克比尔事件的个案研究则以法国学者的著作为多,有代表性的有JulesRoy,UneAffaired'honneur:

Mers-el-Kébir,3juillet1940,Paris,1983;JeanJacquesAntier,LedramedeMers-el-Kébir:

1940,Paris,1990;HerveCoutau-Bégarie;ClaudeHuan,Mers-el-Kébir,1940:

laRuptureFranco-Britannique,Paris1994;FrancoisBeltjens,MerselKébir:

3juillet1940:

Exécution,ouBataillePerdue,Paris:

GodefroydeBouillon,2000.关于“弩炮计划”的制定,英国学者阿瑟·马德1974年的著作:

《从达达尼尔到奥兰:

1915—1940年战争与和平时期的皇家海军研究》(ArthurJ.Marder,FromtheDardanellestoOran:

StudiesoftheRoyalNavyinWarandPeace1915—1940,London,1974)的最后一章虽有涉及,但是该书主要从军事角度进行分析,且成书较早又受资料局限,其研究并不深入。

),因此本文希望从考察“弩炮计划”制定的背景和过程入手,深入分析英国政府此举在政治、军事和外交等多个层面的动机及其内在联系,以此揭示战时英国政府在危机关头的外交取向及其影响。

       一、“法国舰队问题”的提出

   “法国舰队问题”是随着法国战场形势恶化以及法国开始寻求单方面停战而逐渐成为英国政府关注焦点的。

   1940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随着马其诺防线失守以及英国远征军撤离,法国面临着战败投降的命运。

6月10日法国政府被迫从巴黎迁往图尔,14日巴黎沦陷后再迁往波尔多,这期间法国政府内部主张停战谈判的呼声日渐高涨。

15日,在抵达波尔多的当天,法国内阁举行会议,正式决定向德国人问询停战的条件。

会后,法国总理雷诺将内阁的决定照会英国政府并征求其认可,行文中第一次正式提及法国舰队问题:

“为了确知德国和意大利的和平条件,内阁决定请求英国政府同意,通过美国政府探询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将对法国提出什么样的停战条件。

如果英国政府同意法国政府采取这一步骤,法国总理受权向英国政府声明,把法国舰队交给德国将被认为是一个不能接受的条件。

”[1](p.1060)

   法国政府在照会中率先提及舰队问题并表明立场,主要是担心英国人会因法国舰队归属问题而反对法国单独与德国媾和。

当时法国海军是欧洲大陆诸国中实力最强的,其规模在欧洲仅次于英国。

具体来讲,1940年法国海军拥有2艘战列巡洋舰,7艘战列舰,7艘装备8英寸口径舰炮的巡洋舰和11艘装备6英寸口径舰炮的巡洋舰,外加27艘轻型巡洋舰,26艘驱逐舰,27艘潜艇和一艘航母以及大量小型舰只[2](p.137)。

与英国数量庞大但多已老旧的海军舰只不同,法国海军的舰只绝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年代建造的新型战舰。

如两艘战列巡洋舰“敦刻尔克号”和“斯特拉斯堡号”就是1937年和1938年刚刚建造的,各自装备有8门13英寸口径舰炮,火力强大。

另外7艘战列舰中的“黎塞留号”和“让·巴尔号”是两艘即将完工的最新型战舰,装备的舰炮都是15英寸口径的。

更重要的是,如此强大而现代的一支舰队的归属对于交战双方的海军力量对比来说必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以当时的海军主力舰只为例,1940年6月英国海军拥有战列舰14艘(均为1927年以前建造的,其中一艘还在修理),法国9艘,意大利6艘,而德国只有1~2艘。

在这种情况下,英法联手,其实力会远远超过德意;但若法国舰队易手,则上述力量对比将被彻底改变,英国将丧失原有的海上优势[3](p.17)。

所以,为打消英国人的顾虑,法国率先在舰队问题上表态,目的就是换取英国对法国单独停战的认可。

   6月16日英国政府的答复印证了法国人的担心。

在这份由英国首相丘吉尔亲自拟订的照会中,舰队问题成了英国政府同意法国停战的必要条件。

该照会写道:

“关于禁止单独进行停战或媾和谈判的协定,是我国与法兰西共和国,而不是与法国某届政府或个别政治家缔结的。

因此,它关系到法国的荣誉。

尽管如此,假定,也只是假定,法国舰队在谈判期间立即驶往英国港口,则英王陛下的政府完全同意法国政府就停战条件而进行探询。

”[4](p.346)英国方面如此反应是事出有因的。

事实上,自法国战局恶化以来,英国人就料到法国有可能单独停战,并开始担心法国舰队会因此而对英国构成威胁。

早在6月3日英国驻法大使坎贝尔就曾提醒政府:

一旦法国停战,德国必然会要求法国交出舰队,而他估计法国会做出让步,所以他建议政府提前考虑法国舰队问题[5](p.59)。

坎贝尔的报告引起了英国外交部和军方的重视。

6月7日,在外交部建议下,第一海务大臣达德利·庞德海军上将、汉基勋爵和卡多根爵士专门开会研究这一问题。

他们一致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让法国舰队沉在海底而不是投降。

他们甚至提出:

“如果法国人不愿意沉没自己的舰队,作为最后一招,我们可以替他们做。

”[6](p.342)总之,“我们的目标是消灭这只舰队”[5](p.59)。

6月11日英国三军参谋长向内阁正式提交报告,其结论是:

“我们不能坐视法国的舰只和潜艇编入德国和意大利的海军,因此,对我们来说只有两个选择:

A,努力劝说尽可能多的法国舰只加入我们的舰队——我们并不认为这种努力会很成功;B,如果A失败,迫使法国人凿沉其全部的舰队。

”[7](p.218)同日,英国外交部也提出了同样的建议:

“如果法国政府请求停战,德国肯定会要求法国舰队投降。

因此,最好的做法是要求法国在停战之前把舰队凿沉。

”[5](p.59,注1)英国首相丘吉尔在6月15日召开的内阁会议上将确保法国舰队不落入德国人手中称为“首要问题”,并表示一旦法国政府在波尔多建立,他将亲自前往商谈这一极端重要的问题[4](p.335)。

   在这种背景下,英国对于法国请求停战的回应自然会集中在舰队问题上。

在6月16日上午召开的英国内阁会议上,丘吉尔一再强调:

“在法国舰队问题没有确切落实前,同意法国的请求是非常危险的”;他建议:

为了消除隐患,“我们应该以此作为同意(法国停战)的一项绝对条件,即在讨论任何停战条款期间法国舰队应驶向英国港口”[4](p.344)。

内阁接受了丘吉尔的主张,并责成他拟订了上述答复照会。

   然而,法国人对于英国的要求不以为然。

法国总理雷诺评价说:

“正当需要法国舰队来对付意大利人以保卫地中海和北非的时候,要求法国舰队驶进英国海港真是太愚蠢了。

”[1](pp.1067~1068)雷诺的反应预示着法国舰队问题将成为妨碍英法两国未来相互信任与合作的“金苹果”。

       二、法国停战与“弩炮计划”的制定

   “弩炮计划”是英国政府在法国单方面与德意缔结停战协定后,为消除德国利用法国舰队进攻英国的潜在威胁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

   6月16日,德军攻破了在法国人眼中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法国内阁决定立即寻求停战并组建了以贝当为首的新政府。

6月17日凌晨1点,法国外长博杜安通知英国大使坎贝尔,法国政府已通过西班牙政府向德国询问停战条件。

当天中午贝当发表广播讲话,宣布法国停止战斗。

对于法国的单方面行动,英国政府做出了迅速反应:

一方面在17日训令驻法大使坎贝尔向法国政府重申英国政府同意法国停战的前提条件,并要求法国政府立即命令其舰队开往英国港口[4](pp.356~357);另一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军事方面的准备。

第一海务大臣庞德当天给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海军上将的命令是:

“如果法国单独媾和,应尽全力使法国舰队归我方指挥,否则就击沉它。

”[1](p.1109)同一天,丘吉尔还批准了庞德要求加派战列舰“胡德号”、航母“皇家方舟号”以及“解决号”等舰只到直布罗陀以监视法国舰队的计划,这些舰只构成了日后执行“弩炮计划”的H舰队的核心[6](p.343)。

6月18日英国海军大臣A.V.亚历山大和第一海务大臣庞德奉命亲赴法国,与统帅法国海军的达尔朗上将进行直接会晤。

后者承诺,决不会让法国舰队落入德国人手中,宁肯自己毁掉它们。

这让英国人暂时松了口气。

   然而,形势的发展使法国来不及履行自己对英国的承诺。

6月19~20日夜里,德军逼近波尔多,法国政府决定在波尔多接受德国的停战条件。

次日夜里,法国政府收到了德国的停战条件,其中第8款涉及法国舰队:

“除法国保卫帝国利益的船只外,都要集中到指定港口在德国监督下解除武装。

德国同时宣布无意使用这些船只为自己服务。

”[8](p.40)法国外长博杜安随即向坎贝尔通报了情况。

当后者询问法国对舰队问题的态度时,博杜安表示,法国将建议把舰队派往北非,如果有危险将自沉。

其后,法国内阁举行会议,采纳了博杜安的建议。

6月22日上午在贡比涅森林,法国与德国签署了停战协定。

   英国政府事后才得知法德停战协定的具体内容,其中第8款让英国人极为不安。

丘吉尔认为该款意味着要法国交出舰队,他抱怨说:

“曾经给我们的郑重承诺是,在任何情况下舰队都不会落入德国手中……但从这项条款(第8款)看,很明显,法国的舰只将全副武装地移交德国或意大利的控制之下。

”[9](p.220)在22日当晚的内阁会议上,丘吉尔点名强调法国几艘主要战列舰决不能落入德国人手中。

但由于对达尔朗的保证还存在幻想,内阁最终决定由海军大臣和第一海务大臣通过私人信笺的形式向达尔朗以及其他法国海军将领进一步发出呼吁。

英国政府当天下午指示坎贝尔:

“法国政府显然无能为力,我们只能指望达尔朗海军上将。

提出的条件使舰队完全由德方支配,德国的许诺决不可靠。

坎贝尔必须向达尔朗上将坚决表示,如果不能把舰队交给英国或美国,就必须把它凿沉。

”[10](p.458)

   但是达尔朗并不愿意配合英国人,他怀疑英国正试图借机“把法国舰队和法国殖民地弄到手中”。

他在7月1日同美国大使布利特的谈话中表示:

“法国决不会把舰队派往英国,因为他有把握地认为,英国人决不会归还法国舰队的任何一艘舰只。

如果英国打赢这场战争,它将给予法国的待遇不会比德国所给予的更慷慨。

”[10](p.462)因此,达尔朗虽然表面上多次向英国保证法国舰队绝不会落入德国人手中,但实际上从未打算满足英国人的要求。

6月24日达尔朗向全体海军舰队下达的最后密码命令是:

“秘密进行准备,在敌人或前盟国试图接管并使用舰只时将舰只凿沉……在任何情况下,舰只不得完整无损地落入敌人手中。

”[1](p.1152)次日,达尔朗又请求英国允许停泊在英国港口的法国舰队返回本土,这反过来加剧了英国人的不安。

   鉴于法国的立场,英国内阁在24日中午12点、下午6点和晚上10点半连续三次召开会议,讨论法国舰队问题。

丘吉尔在会上评价法国停战造成的后果时指出:

“他们破坏了他们与我们之间达成的郑重的条约义务,而且目前完全处于德国的控制下;他们将允许他们的全部资源落入敌人手中,并被用来对付他们先前的盟友。

”[11](p.41)24日下午6点的内阁会议决定,禁止法国舰只驶离英国港口;公海上的法国船只全部都要被引导到英国港口。

晚上10点半的内阁会议探讨了摧毁法国舰队计划的可行性。

丘吉尔一再强调不要看重那些私下的保证,他指出:

“不能指望有关法国当局可以凿沉舰队这种暗含的建议……一旦德国完成对法国的占领,法国政府将完全处于被支配地位,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德国提出比法国人为停战而接受的条款更严厉的条款。

”[4](p.408,p.411)最后内阁得出结论:

“无论法国人可能从德国人那里得到什么样的保证,我们都无法防止敌人获取这些船只,除非它们都被凿沉或为我所控制……如果我们决心阻止这些舰只易手,我们就应该赶快行动。

”[12](p.202)

   6月25日,停泊在喀尔港的法国军舰黎塞留号突然驶离港口不知去向,这加剧了英国人的恐惧,英国内阁当即命令海军部,无论采取任何手段都要拦截或俘获该舰。

尽管该舰在27日返回了原锚地,但英国海军部担心停泊在奥兰湾的法国分舰队驶回法国港口,所以要求政府尽快采取措施。

在这种背景下,英国战时内阁在6月27日中午召开会议,正式决定对法国舰队采取军事行动,目标是“夺取、控制所有英国人能接近的法国舰队,或有效地使之失去作用,或予以击毁”。

时间暂定在7月3日,具体行动方案由海军方面拟订。

该方案后来被命名为“弩炮计划”。

为实施该计划,特别是针对停泊在奥兰湾的法国“突击舰队”,英国特意组建了“H舰队”(注:

“H舰队”规模庞大,包括“胡德号”、“勇敢号”和“坚毅号”三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和一艘“皇家方舟号”航母。

),其使命是“确保在奥兰和米尔斯克比尔的法舰移交、投降或摧毁,以保证这些舰只不落入德国人或意大利人手中”[6](p.348)。

   6月29日,英国第一海务大臣庞德在海军部会议上明确阐述了解决法国舰队问题的必要性:

“根据法国与意大利停战协定的条款,法国舰队要驶回本土港口。

这样的话,他们将完全处于德国和意大利控制之下……法国人说他们将凿沉舰只,但是在德国和意大利的控制下这将是不可能的。

此外,联系到已经宣布的对法国的封锁,德国人将会对法国人说,英国人现在已经是敌人了,并鼓动法国人对我们宣战。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舰队将被调动来对付我们。

因此,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控制法国的舰只或击沉它们。

”[6](p.554,注25)6月30日,英国三军参谋长向内阁提交了一份《筹划中针对某些法国舰只的行动的意义》的报告,着重强调尽早实施针对法国舰队的突袭行动的必要性。

其结论是:

“经过全面权衡行动的利弊,从军事观点来看,‘弩炮计划’应尽可能快地实施”;因为“最近的事态表明,我们不能再相信法国人的保证,也不能肯定任何有关移交法国舰队到本土港口之前使之失去作用的保证在事实上可以实施。

一旦这些舰只抵达法国本土港口,我们就别无指望,能够肯定的就是德国迟早将用它们来对付我们。

”[11](pp.43~44)军方的意见对于内阁决策来说无疑是决定性的。

当晚7点英国内阁作出决定:

“针对奥兰的法国舰队的行动应在7月3日实施。

”[4](p.448)虽然6月29日和7月1日达尔朗曾先后两次致信英国海军部,重申法国的保证,但是已经于事无补。

   1940年7月3日“弩炮计划”开始按计划实施,到7月11日行动结束时,法国本土以外的舰只大部分被英国人控制或摧毁,其中最令英国政府担心的9艘战列舰被击沉或摧毁了7艘。

“弩炮计划”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法国舰队的潜在威胁。

       三、“弩炮计划”决策分析

   “弩炮计划”是英国政府在极端严峻的形势下,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意义深刻的决定。

表面上看,“弩炮计划”是针对法国舰队的一项具体的军事行动计划,其直接目的在于消除未来可能的潜在威胁。

但是倘若把“弩炮计划”的制定与当时的历史大背景联系起来分析,就会发现,“弩炮计划”的内涵决非如此简单。

事实上,“弩炮计划”的制定是一个直接关系到英国战略决策的重要事件,是与英国政府决心排除动摇、坚持对德国作战并争取外援的努力密不可分的。

   1940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英法联军在法国战场的溃败以及法国准备停战的动向使英国面临着有可能单独面对德国入侵的严峻形势。

由于英国远征军撤退时将大批辎重和装备丢弃在敦刻尔克海滩,致使英国本土防御装备严重匮乏:

可用于实战的重炮不超过500门,其中还包括陈列在博物馆里的;空军的装备也供不应求,如5月下旬生产的喷火式战斗机只有39架,而同期损失的就有75架,以至于英国空军司令道丁曾无奈地声称,如果德国人立即进攻英国,他无法保证超过48小时的空中优势。

这一切使英国能否单独抵抗德国入侵成了未知数。

为此,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在5月26日的内阁会议上曾沮丧地承认:

“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目前的问题已不是彻底击败德国的问题,而是如何保卫我们帝国的独立,如果可能的话,还有法国的独立的问题了。

”[13](p.156)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内部对于是否应该坚持对德作战出现分歧,甚至出现了倾向停战的苗头。

5月17日,英国内阁组成了以前首相张伯伦为首的特别委员会,研究法国投降对英国的影响。

两天后张伯伦在日记中写到:

“我们应该继续战斗,但只是为了更好的(停战)条件,而不是为了胜利。

”[13](p.154)5月25日,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甚至对意大利驻英大使明确表示:

“英王陛下政府并不排除在适当的机会就有关欧洲的广泛问题进行讨论的可能性。

”[13](p.159)显而易见,严峻的形势需要英国的决策者尽快在战与和的问题上做出抉择。

   当时英国能否继续对德作战主要取决于两点:

一个是英国能否凭借英吉利海峡这个天然屏障使自己的本土免遭德国的直接军事入侵;另一个就是能否得到美国充分有力的支持与援助。

很明显,在英国远征军一败涂地、英国空军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能否保住英国的海上优势,直接关系到英国本土能否免遭德国的军事入侵,而本土免遭直接入侵是英国克服国内已经出现的投降倾向、坚持对德作战的必要条件之一。

从这点看来,法国舰队的归属问题自然至关重要。

因为如果庞大的法国舰队落入德国手中,英国就会失去海上优势,凭借英吉利海峡继续抵抗的希望就会落空。

所以,在法国提出停战请求后,英国的决策者一直对法国舰队问题忧心忡忡。

同时,由于事关重大,对于德国和法国的保证均不敢相信。

6月25日丘吉尔在下院演讲时,对德国表示的不利用法国舰队的承诺嗤之以鼻:

“从该条款行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法国战舰要全副武装地移交德国和意大利的控制之下。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德国政府在同一条款中庄重地保证在战争期间不打算为自己的目的而去利用它们。

这有什么价值?

可以去找半打国家问一问,这种庄严的保证有什么价值?

”[4](p.415)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曾清楚地解释了当时他对法德停战协定的不信任,他写道:

“揆之希特勒过去毫无信义的言行和当时的事实,有头脑的人谁能相信他的话呢?

”因为“停战协定可以在任何时候、根据任何不遵守协定的借口而予以废除”,所以“我们要不惜任何牺牲,甘冒任何风险,想尽一切办法,绝对不让法国舰队落入敌人之手,否则也许会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遭到毁灭”[14](p.342)

   丘吉尔对德国不信任,对法国的承诺同样放心不下。

当一些内阁成员对达尔朗的承诺还抱有希望时,丘吉尔回答:

“在事关整个英帝国安全的重大问题上,我们不能把一切只寄托在达尔朗的诺言上。

”[4](p.395)6月25日的“黎塞留号事件”对英国内阁最终下决心采取行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外交部官员卡多根在26日的日记中写到:

英国一直对使用武力解决法国舰队迟疑不决,“然而当黎塞留号起航后,我们感到不能再完全相信达尔朗海军上将的保证了,于是下达了行动命令”[15](p.307)。

由此可见,担心法国舰队成为英国坚持对德作战的障碍是促使英国政府最终实施“弩炮计划”的根本原因,而“弩炮计划”实施的结果也确实有效地消除了英国人的后顾之忧。

   除此之外,英国决心实施“弩炮计划”也有争取美国援助的考虑。

法国战场形势恶化后,英国决策者普遍认为,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英国是不可能单独坚持下去的。

5月25日,三军参谋长在向内阁提交的报告中甚至明确表示:

英国单独坚持战斗的基础是美国“给予我们全面的经济和财政支持”;并且断言:

“没有这些援助,我们不可能继续这场战争,也不可能有任何胜利的机会。

”[6](p.128)而丘吉尔相信,英国的艰苦抵抗有助于美国克服孤立主义的束缚,提前介入战争。

他曾明确表示:

“一个有关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将坚持继续战斗的声明,将会被证明是对美国给予我们支持的最好的邀请。

”[13](p.168)从这个角度看,实施“弩炮计划”不但是英国本土防御的需要,也是向美国展示英国抗战决心的绝好机会。

丘吉尔曾在对美国国务卿赫尔谈及自己坚持实施“弩炮计划”的目的时说:

“全世界很多人都相信英国即将投降,而他想利用这次行动来表明,英国将坚持战斗。

”[16](p.799)7月1日,罗斯福总统在获悉“弩炮计划”后,对英国驻美大使洛西恩表示:

美国支持英国夺取法国舰队,因为美国希望法国舰队由英国人控制而不是落入德国人手中。

他还表示,他本人愿意尽力在他权力允许的范围内帮助促成此事[2](p.159)。

8月13日,即“弩炮计划”实施一个多月后,罗斯福又致信丘吉尔,表示美国可以考虑满足英国5月中旬提出的援助请求,立即向英国提供至少50艘急需的驱逐舰[17](pp.58~59)。

此举揭开了战时英美结盟的序幕。

由此可见,“弩炮计划”的实施,在增强美国的信心,从而进一步争取获得美国援助方面,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

   还需要强调的是,在法国先行败降的特定环境下,“弩炮计划”的制定也含有抑制国内投降倾向的意图。

7月4日,即“弩炮计划”实施次日,丘吉尔在下院的演说中明确表达了这层意思。

他说:

“我们采取的行动本身应该足以一举消除那些由德国的宣传和第五纵队到处传播的、关于我们有准备……谈判的打算的全部谎言和谣言。

”[4](p.475)事实上,随着“弩炮计划”的制定和成功实施,英国政府内部的投降倾向基本得到抑制。

7月22日,曾一度动摇的哈利法克斯在回应德国的和平建议时发表广播讲话,声明“我们在获得自由之前决不停止战斗”,从而正式拒绝了德国的劝降。

这表明,英国最终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