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施工组织设计A3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1833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施工组织设计A3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施工组织设计A3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施工组织设计A3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施工组织设计A3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施工组织设计A3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施工组织设计A3标.docx

《2施工组织设计A3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施工组织设计A3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施工组织设计A3标.docx

2施工组织设计A3标

六、施工组织设计

附表一施工总体计划表42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1工程概况

1.1.1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1)编制依据

(1)厦门至成都国家高速公路赣州至崇义(赣湘界)**合同段施工招标文件、图纸及补遗书。

(2)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年版)。

(3)国家和省部现行公路工程技术规范、验收标准、行业标准。

(4)现场踏勘调查资料及我单位从事过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2)编制范围

厦门至成都国家高速公路赣州至崇义(赣湘界)**合同段范围内的隧道工程。

1.1.2工程概述

本合同段起讫里程为K467+203~K467+480,全长0.277Km,位于江西省上犹县,线路自起点(K467+203),从小感坑进入感坑隧道范围,终点位于感坑隧道出口(K467+480)。

本隧道设计速度80km/h,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1.1.3地形、地貌

本合同段位于赣州市西部,以丘陵及河谷地貌为主。

总体地势东高西低,地形起伏较大,海拔在109.75~256.5米间。

地貌类型有:

高岗低丘、丘陵、河谷冲积平原及丘间盆地地貌。

1.1.4地质和地震情况

沿线地质构造为东西向构造,主要分布一般性断裂,未见有区域性深大断裂。

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小于0.05g。

1.1.5不良地质情况

主要不良地质为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

变质岩组成的深路堑、高边坡、节理发育,全强风化层在雨季洪水冲刷下极易引起崩塌、滑坡。

1.1.6气象及水文特征

1)气象

本区地处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3.9℃。

年均降水量1496.4mm,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雨季集中在4至6月份。

2)水文

区内河流属赣江流域,线路穿越的常年溪流有:

上犹江支流。

地下水以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为主,水量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和基岩裂隙的径流补给,对隧道等构造物影响不大。

1.1.7交通、电力、筑路材料供应与其他服务

沿线主要公路有赣丰公路S339及唐江至隆木三级公路,沿线交通较方便,新建或整修便道后可到达工地,在便道施工后可作为工程机具设备和建筑材料的运输通道。

工程用电及通讯沿线都能得到解决。

砂、碎石、片石等从标段附近合格的料场购买。

水泥、钢材采用业主认可的大型水泥厂及钢铁厂所生产合格产品,由汽车运至工地。

其他服务设施均能满足本工程的施工需要。

1.1.8主要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隧道

m/座

277/1

按双洞计

1.2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现场的方法

1.2.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

接到中标通知后,首批设备、人员接到中标通知后7天进场,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等主要人员在3天内到位。

主要设备在业主规定的时间内进场。

1.2.2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人员及设备采用铁路与公路相结合的方法运至现场。

1)所有台座机械和部分行走机械采用火车运至赣州火车站,再用拖车运输至施工现场;行走机械直接开至施工现场。

2)人员分批乘坐火车至赣州,再转乘汽车至施工现场。

3)钢材、水泥等主材从附近市县购买,地材料从附近业主指定的合格料场购买,汽车运输。

1.3施工组织机构

本标段拟组建一个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法管理。

经理部设项目经理一名,项目副经理二名、总工程师一名,下设六部二室,即工程技术部、安全环保部、物资设备部、计划合同部、财务部、综合管理部、工地试验室及农民工管理办公室。

调集曾经担负过重、难点工程建设的高素质队伍,配备一个隧道工程队,以确保本工程优质快速地完成。

施工组织机构见“四、项目管理机构”。

1.4施工总体布署

1.4.1工期、质量、安全及环保文明施工目标

1)工期目标

计划总工期15个月,2008年11月1日开工,2009年12月31日竣工,比业主要求的工期(2010年01月31日)提前一个月完工。

2)质量目标

合同段工程交工验收的质量评定:

合格。

竣工验收的质量评定:

优良。

3)安全目标

杜绝重大交通、爆炸、坠落、火灾、溺水等伤亡事故,消灭因工死亡事故,使职工受伤率降低至2‰以下。

4)环保文明施工目标

达到国家、地方环保施工要求,争创环保、文明施工先进单位。

1.4.2总体施工方案

本标段主要为隧道工程,总体施工布署为“重点安排、动态平衡、减少干扰、加强协调”。

总体施工安排为:

以隧道施工为主,采用平行、流水作业,综合考虑不同项目的工序制约因素,合理组织。

根据工程内容及特点,共安排一个队伍进行全面施工,具体分工见下表。

1.4.3施工队伍布置

本合同段项目经理部设K467+000左侧,共设一个施工队,本施工队伍布置如下:

工程队名称

驻地

计划编制人数

工作内容

隧道工程队

K467+100右侧

100

感坑隧道的施工

1.5施工工期安排及施工顺序

1.5.1施工工期安排

根据本投标人承建类似工程的经验和资源配置情况,计划总工期为15个月,即2008年11月1日开工,2010年12月31日交工,比业主要求工期(2010年01月31日)提前一个月完工,各主要工程施工计划安排详见下表所示:

主要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序号

工程项目

工期(天)

开工时间

完工时间

备注

1

施工准备

30

2008.11.01

2008.11.31

3

隧道

365

2008.12.01

2009.11.30

4

场地清理交工验收

31

2009.12.01

2009.12.31

1.5.2施工顺序

由于本标段无路基、涵洞、桥梁工程施工,因此首先对隧道工程进行合理安排施工,最后是排水和防护工程。

4)隧道工程施工顺序

根据现场的地形情况,尽早修筑完成通往隧道口的施工便道。

根据工程特点,采用先进、成熟的施工工艺,实行样板引路、试验先行、全过程监控、信息化施工。

5)防护及排水工程施工顺序

对于隧道出口附近的排水水沟先进行修复建设及防护,以防止在雨季来临前确保有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1.6临时工程规划

1.6.1施工便道

S339省道从本合同段通过,交通较为便利,新建或整修便道后可到达工地,需新修便道0.513Km,整修便道0.2Km。

施工便道沿线路附近贯通整个标段,便道里面宽3.5m,新修便道采用20cm厚的片(碎)石垫层,面层为5cm的泥结碎石面层,专人养护管理,确保施工临时道路畅通。

1.6.2临时房屋

项目经理部设在K467+000左侧,租用土地800m2,新建活动板房800m2。

一个工程队伍计划100人(其中劳动力人数94人),需修建临时房屋2000m2,其中生产房屋1850m2、生活房屋150m2;生活房屋采用彩钢房,消防、安全设施齐全,并设置临时排污系统。

1.6.3临时供电、供水

1)临时供电

因业主现正架设施工用电线路,开工后用电以架设动力线路电为主。

施工前期主要考虑自发电为主,因标附近有高压电力线通过,也可与当地供电部门协商暂用。

2)临时供水

本标段内水资源丰富,施工用水取自沿线河沟或打井取水,生活用水采用临近村镇的井水或打井取水。

1.6.4临时通讯

项目经理部设2部程控电话并接入宽带网,工程队设1部程控电话,主要管理人员配备移动电话。

1.6.5砼拌和站

本标段设1座砼拌和站。

根据本合同段的特点,具体见施工平面图所示。

1.6.6其他临时设施

1)污水与垃圾处理

设置临时排污、净化系统,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垃圾集中堆放,运弃于垃圾场填埋。

2)临时用地数量

临时用地计划详见“附表六临时占地计划表”。

2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尤其对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2.1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1)工程特点

(1)沿线地形起伏较大,施工用地紧张,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场地、拌合站、施工便道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2)工程机械化施工程度高,隧道施工均采用大型施工机械作业。

(3)工程所在地气候特点鲜明,雨季较长,施工安排中应考虑抓住有利气候条件组织相应项目的施工。

2)工程重点、难点分析

(1)感坑隧道为双连供隧道,工艺复杂,且地质情况较差,如何保证隧道施工安全、进度以及质量,也是本标段施工的重、难点之一。

3)相应的施工对策

(1)进洞前根据地质情况,采取恰当、有效措施做好边仰坡的加固处理,确保洞口围岩的稳定。

针对隧道岩体破碎等不良地质状况,采取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提前探明地质状况,做到未雨绸缪。

施工中根据地质情况变化及时调整隧道爆破及初期支护方案。

2.2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2.2.1施工测量方案

接到中标通知书和设计资料后,我公司测量队对管段内全线进行施工复测。

2.2.1.1隧道施工测量方案

1)洞口联系测量

为保证地面控制测量精度很好传递到洞内控制点,洞口控制点与地表控制点组成边角网进行联测,其布网如下图:

 

2)洞内施工测量

洞内导线的布设按主附导线的形式进行敷设,并在适当地段进行闭合检查。

每导线环闭合边一般不大于6条,其布网形式如下页图:

 

2.2.2隧道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2.2.2.1隧道施工概况

感坑隧道起讫里程为K467+203~K467+480,全长277m,围岩类别为Ⅴ级197米;Ⅳ级100米,赣州端有明洞5m,崇义端有明洞1.3m,其余段为复合式衬砌,为整体式(双跨连拱)隧道。

2.2.2.2隧道施工方案

本标段共安排一个隧道工程队施工,隧道为整体式双跨连拱隧道,施工工艺复杂,分三个导洞开挖作业,合理控制三个导洞开挖作业之间的距离,中导洞先行,系隧道开挖的关键,外侧导洞滞后中导洞7~10米,内侧导洞滞后外侧导洞7~10米,导洞均采用正台阶法施工,台阶长度5~7米,开挖进尺按2榀钢架间距进行,采用湿喷技术喷射砼,二次衬砌采用泵送砼和整体式模板台车机械化配套衬砌施工。

双跨连拱隧道Ⅴ级、Ⅳ级围岩施工顺序见下图。

2.2.3.3隧道施工方法及工艺

2.2.3.3.1洞口施工方法

1)洞口开挖

洞口段采用分层开挖,先将洞门及明洞位置挖出。

开挖时,采用挖掘机按设计尺寸位置挖出洞门及明洞位置,避免对洞门仰坡及边坡的扰动。

2)边仰坡施工

边仰坡防护、边仰坡开挖按设计坡度一次整修到位,并分层进行边仰坡防护,以防围岩风化,雨水渗透而坍塌。

洞顶松散体挖除后,必要时采用喷、锚及挂网防护,确保仰坡稳定。

2.2.3.3.2明洞施工

1)施工方法

(1)明洞边墙基础必须置在稳固地基上。

遇有地下水时,须将地下水引离边墙基础。

(2)边墙基础挖至设计标高后核对地质承载力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3)基底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仰拱及墙基现浇施工。

仰拱及墙基应一次现浇成形,工作缝置于检修道下50cm。

(4)边墙、拱圈及中隔墙采用模板衬砌台车现浇一次成形,砼采用砼拌和站拌和、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灌注时其模板支撑必须牢靠,防止跑模造成砌衬侵入限界。

(5)防水层、回填

a)防水层:

本隧道明洞防水层采用PVC防水板。

b)墙背与拱顶回填:

回填采用碎石土回填,拱部回填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宜大于0.3m,拱背需作粘土隔水层并保证与边坡、仰坡搭接良好、封闭紧实。

2.2.3.3.3中导洞施工

由于围岩软弱,地质条件复杂,为了探明地质情况,在连拱隧道施工中采用三导洞先墙后拱法施工,中导洞先行,这样可为正洞开挖做好超前地质预报。

中导洞施工采用正台阶法施工,台阶长度为5~7米,开挖进尺按两榀钢架间距进行,开挖采用掘进机开挖,轮式侧卸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作无轨运输,砼采用在砼搅拌站集中搅拌,泵送入模,曲墙式模板衬砌台车模筑。

由于该隧道地质较差,为确保施工安全,必须遵循“早进洞、少扰动、强支护”的方针,先进行洞口防排水处理,再在出口端衬砌5m长套拱进洞;边仰坡尽量不扰动,既保护环境又确保了施工安全;进洞口拱部打设超前小导管注浆,先开挖中导洞上半断面进洞。

(1)中导洞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中导洞掘进开挖→临时支护→中导洞贯通→中隔墙灌注→中导洞顶部防水处理、回填→中导洞临时支护拆除→进行正洞施工。

(2)中导洞洞身开挖及支护

a)开挖断面设计:

依据中隔墙设计尺寸,开挖时应考虑施工中隔墙时的作业空间。

b)开挖:

为防止中导洞洞身积水软化中隔墙基础及施工作业方便,掘进时先开挖上半断面,底部预留0.5~1m高;中导洞贯通后,再跳槽开挖下半断面,支护紧跟;因隧道不长,出碴采用装载机装运出碴,通风利用自然通风;施工中严格遵循“弱爆破、短进尺、少扰动、紧封闭”等技术措施。

c)支护:

由于隧道地质条件较差,Ⅴ级围岩地段采用Φ42×3.5mm热轧无缝钢管超前支护,Ⅳ级围岩采用超前锚杆支护,施工中支护紧跟,勤量测。

因支护为临时支护,拱架需拆除,施工中以确保安全为原则,视监控量测分析结果,可恰当调整其支护参数。

支护施工采用喷锚支护,系统锚杆,钢筋网喷混凝土结合工字钢钢拱架组成支护系统。

(3)中隔墙衬砌混凝土施工

a)施工步骤

测量放线→清理中导洞基底→高标号砂浆找平基底→测量定位放线→绑扎钢筋、预埋排水管、止水带→立基础模板→中隔墙基础砼灌注→绑扎钢筋、立墙身模板、预埋止水带→中隔墙墙身砼灌注→下一循环。

b)钢筋绑扎及立模板

中隔墙内部钢筋设计较密,施工作业空间较小,模板采用钢模。

与仰拱及正洞拱脚连接部位,钢筋应露出砼外,并按设计要求弯成弧形,焊接位置错开;墙身混凝土灌注时,受力较大,支撑必须要牢固,且泵送系统支撑与模板支撑系统分离,模板设横向对拉筋。

c)混凝土灌注

中隔墙混凝土灌注施工,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10m一个循环,先施工中隔墙基础,达到强度后做施工作业平台,再施工墙身;施工缝是中隔墙受力的软弱面,每次均必须凿毛处理,预埋的连接钢筋严格按要求焊接牢固;墙顶施工至设计标高时,中部留成凹形以利排水;混凝土灌注完毕后,由于中导洞已贯通,风力较大,必须按要求进行混凝土养护。

(4)中隔墙顶部回填

在上、下行线正洞拱部初期支护施工后,中隔墙顶部防水层先铺设好,再在钢架之间立模板,用同级混凝土回填密实。

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才能拆除中导洞内的边墙及部分拱部临时支护。

(5)中隔墙防偏压处理

双跨连拱隧道施工由于存在对围岩的多次扰动,围岩内部应力经多次重新分布,防止中隔墙侧移、倾覆、下沉,在此情况下为保证中隔墙受力平衡,施工前中隔墙两侧采用φ25实圆木对撑,以抵抗施工中的不平衡推力。

待正洞衬砌完毕后再拆除。

上、下线初期支护对称作用于中隔墙顶面时方可拆除中导洞临时支护。

(6)中隔墙顶部防水处理

上、下行线正洞拱部初期支护施工时,在中隔墙顶部铺设PVC防水板加土工布组成的防水层,上放φ50mm软式弹簧透水管与预埋的中隔墙引水管相连,在中墙顶部两侧环向盲管与此处纵向盲管采用三通接头连接。

防水层从预埋钢垫板和拱架垫板间穿过,预留出20cm与正洞拱部防水层粘成一个整体好,正洞喷射砼时注意保护好防水层。

2.2.3.3.4外、内侧导洞开挖、支护

外、内侧导洞开挖与支护

外侧导洞滞后中导洞7~10米,内侧导洞滞后外导洞7~10米,导洞均采用正台阶法施工,台阶长度5~7米,开挖进尺按2榀钢架间距进行。

开挖采用掘进机开挖,轮式侧卸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作无轨运输。

外、内侧导洞支护施工采用喷锚支护,系统锚杆,钢筋网喷混凝土结合工字钢钢拱架组成支护系统。

2.2.3.3.5正洞开挖施工

1)主洞开挖亦采用台阶法,上台阶分部开挖留核心土,进尺控制同导洞开挖,然后进行初期支护施工及防排水施工。

采用掘进机开挖,循环进尺为2榀钢架间距。

出碴采用侧卸轮式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

2)控制正洞开挖作业面与二次衬砌作业面之间的距离,正洞隧道开挖作业面与衬砌作业面之间距离不得大于一倍洞径。

3)开挖时应严格控制超欠挖,开挖轮廓要圆顺,避免因开挖轮廓凹凸不平出现应力集中影响结构和施工安全。

上部开挖达到设计尺寸后应及时施作喷锚初期支护。

开挖出来以后要及时施工仰拱形成闭合环,以免中边墙因受挤压变形造成破坏。

4)正洞开挖应在中墙达到设计强度后用弃碴回填中墙与中导右侧空隙,并用砼杆件和用钢管支撑后方可进行。

5)正洞开挖应在洞口长管棚施工完后,在管棚支护的保护下进行。

6)及时安装型钢钢架,四周用砼楔块与围岩抵紧。

2.2.3.3.6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

Ⅴ级围岩段超前支护采用Φ108×6mm超前管棚支护,在洞内段采用小导管超前注浆导管支护。

开挖后易发生塌方,及时喷射砼,尽早封闭成环,形成以喷射砼、锚杆、钢筋网、钢架联合支护的严密支护体系,以防止出现“落拱”现象。

1)管棚施工

管棚主要施工工序:

①开挖边仰坡并作好防护,并预埋型钢和管棚导向管,平整工作平台;②通过管棚导向管按设计钻孔;③向管棚内注浆。

2)超前注浆导管施工方法

Ⅴ级围岩段采用超前注浆导管加固,超前小导管长5m,于拱部环形部置,外插角17°,环向间距50cm。

钢管上每隔15cm交错布眼,眼孔直径6mm,采用高压注浆。

(1)注浆导管施工工艺

A)钻孔:

采用风钻钻孔,钻孔深度应大于钢管长度。

B)安装:

导管安装应在安设钢架后进行。

加工好的导管插入已钻好的眼孔,为充分发挥小导管的支护作用,宜将导管尾部焊接在已架好的钢架上。

C)注浆:

注浆采用1:

1的水泥浆,注浆压力0.5~1.0MPa。

(2)注浆工艺流程

注浆工艺流程见下图。

 

Ⅳ级围岩段采用超前锚杆支护,超前锚杆采用长3.5米的Ф22mm的砂浆锚杆,锚杆与衬砌中线平行以17度仰角打入拱部围岩,锚杆环向间距50cm,超前锚杆隔2米再打另一排锚杆,超前锚杆保持1米以上的搭接长度。

3)喷射砼

喷射砼采用湿喷工艺。

喷射砼的作业气温不应低于+5℃,当温度低于喷射砼施工要求时,应采取搭建暖棚等取暖措施。

喷射砼顺序应先墙后拱,岩面不平时,应先喷凹处找平。

 

当岩层松软易坍方时,喷射作业应紧跟作业面,初喷应先拱后墙,复喷应先墙后拱。

喷射砼时,其喷射砼速度不宜太慢或太快,适时加以调整。

4)锚杆施工

Ф22mm早强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为:

钻孔→清孔→注浆→插入杆体。

砂浆锚杆预先在洞外按设计要求加工制作,施工时锚杆钻孔位置及孔深必须精确。

用高压风清除孔内岩屑,用注浆泵将水泥砂浆注入孔内,然后将加工好的锚杆插入孔内,并将锚杆与钢筋网焊为整体。

5)钢筋网安设

钢筋网在系统锚杆施作后全断面布设,钢筋类型及网格间距按设计要求施作。

钢筋网随被支护岩体的起伏状铺设,并在初喷砼后进行,与被支护岩面间隙约3cm,钢筋网与钢筋网连接处、钢筋网与锚杆连接处点焊在一起形成整体。

6)工字钢架、格栅钢架

钢架在洞外按设计加工成型,洞内安装在初喷砼之后进行,与定位筋焊接。

钢筋格栅间设纵向连接筋,钢筋格栅间以喷砼填平。

钢格栅拱脚必须放在牢固的基础上,架立时垂直隧道中线,钢格栅和围岩之间间隙过大时设置砼垫块,用喷砼喷填。

2.2.3.3.7隧道衬砌

隧道衬砌采用整体衬砌台车、厂制大模板、泵送砼施工,计划隧道每个洞口各配置1台台车。

隧道下半断面落底时仰拱必须及时封闭,仰拱和掌子面的距离不能超过30m,洞口段15m,使初期支护及早封闭成环;二次衬砌应尽快全断面施作,二衬距离仰拱不宜超过30m,施工时根据监控量测的结果及时修正。

当温度低于衬砌施工要求时,应搭建暖棚采取取暖措施。

2.2.3.3.8隧道防排水

隧道的防排水遵循“排防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形成完整的防排水体系。

隧道一般段防排水主要技术措施为:

1)洞口排水

根据洞口地形条件,隧道洞口仰坡和地面交接线5m以外设置洞口顶截水沟,并顺接洞外路基天沟。

2)明洞防、排水

明洞洞身采用C25防水砼,回填地表设置粘土防水层,明洞衬砌外侧铺设两层防水土工膜等措施进行防水;芯墙和明洞衬砌外两侧设纵向排水盲管,并与洞外的清水沟连接。

3)暗洞防、排水

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托之间敷设防水层,二次衬托用C25防水砼,隧道施工缝采用带注浆管的膨胀橡胶止水条、沉降缝采用橡胶止水带等措施方水。

在初期支护与防水板之间布设纵、环向系统排水盲沟,并通过横向排水管与中心水沟相连,将地下水排出洞外。

4)路面排水

在隧道路面两侧设置排水沟排除路面污水,使路面污水和基岩裂隙水分开排放,实现“洁污分排”。

排水边沟排出污水,经净化处理后排放。

隧道防排水的施工为:

(1)洞身防水层施工

A)防水层铺设工艺

基面修整→安装环向排水管→铺设土工布→铺挂防水板→防水板接缝焊接→焊缝检查(合格)→下道工序。

B)土工布及防水板施工

在初期支护与二次模筑层之间隧道铺满防水层。

防水层采用无纺土工布+1.2mm厚PVC防水板组成复合防水层。

PVC防水板施工:

喷射砼表面应平整,对钢筋等尖锐的突出物磨平,以免扎破防水层。

PVC防水卷材采用吊环法或其他铺挂方法施工。

PVC防水卷材之间搭接采用自动行走式热合机进行双缝焊接,并进行气密性检查。

(2)施工缝、变形缝防水施工

施工缝采用带注浆管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进行止水;变形缝采用背贴式橡胶止水带进行止水。

A)施工缝带注浆管止水条

止水条宜先施工预留槽,然后固定。

在安装时以及在砼振捣作业过程中应注意对止水条的保护,防止止水条偏移,防止止水条和砼不能紧密结合,如出现被割断、错断时必须及时修补。

B)变形缝

采用背贴式橡胶止水带,为防止变形,在变形缝端增设定位钢筋卡予以固定。

2.2.3.3.9隧道地质超前预测及监控量测

1)地质超前预报:

施工中采用地震法超前预报仪TSP203、地质超前钻孔、地质雷达的综合手段进行地质预测预报,以准确判定开挖前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指导下一步隧道施工。

2)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按新奥法施工的重要部分,通过现场量测掌握围岩和支护动态,指导施工,及时预报险情,确保施工安全,为修正初期支护参数及二次衬砌施作时间提供参考依据。

必测项目为:

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或锚索内力及抗拔力量测,选测项目为:

地表下沉量测、围岩内部变形量测、围岩压力量测、支护及衬砌应力量测、钢架内力及所承受的荷载量测、围岩压力量测围岩弹性波速度测试等。

2.2.3.3.10洞内辅助设施布置

1)洞内施工通风及防尘:

采用轴流式通风机压入式通风,掌子面增设水幕降尘器扑尘,喷雾洒水,改善洞内工作环境。

加强劳动者个人防护。

 

压入式通风平面示意图

2)洞内供电:

三相五线供电,成洞段电线路固定于边墙上部,电压220V,每10米设灯照明;作业段电线路悬挂于指定高度和位置处,额定电压36V,每10米设一盏高压钠灯。

3)施工供水:

在隧道左右线进口附近山顶各修建1个蓄水池,以提供施工用水。

4)洞内管、线路布置见下图:

 

5)施工排水:

顺坡施工段利用侧沟排水、局部基坑用3kW潜水泵抽水。

反坡施工段,洞内设φ150mm的排水管,每300m设集水井,掌子面的水通过3Kw潜水泵抽至集水井。

见下页图:

 

2.2.3.2.11洞内路面施工

洞内砼路面采用人工摊铺施工。

砼路面施工顺序:

安装模板→安设拉杆和传力杆→砼的拌和与运输→砼的摊铺与振捣→表面修整→刻纹→养生→锯缝→填缝→养生。

1)立模

根据设计的施工缝、缩缝、胀缝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用槽钢作钢模,内涂脱模剂,用钢钎定位。

2)浇筑砼

集中拌制砼,砼搅拌输送车运到现场进行浇筑。

3)做面、刻纹、割缝

做面前进行清边整缝,清除粘浆,修补残缺角,再用悬轨式多用切割机进行表面磨平、刻纹、割缝。

4)养生

铺筑后加强养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