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docx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位置与方向
(一)(例1)》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2页例1。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辨认方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学习难点:
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描述方向。
学习准备: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天安门广场主题图及示意图。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吗?
谁愿意来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周围的着名建筑物?
2、设疑,引出左右矛盾。
听完他们的描述,你有什么感想?
如果我们要组织一次“天安门广场一日游”的活动,约定在广场的右侧集合,你知道具体的集合地点在哪里吗?
学生回答,答案不一。
3、引入新课。
为什么大家理解的“右侧”位置各不同?
怎样才能不出现这种误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位置与方向》。
4、提问:
你们谁认得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用教材的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兴趣。
提出问题后回答不统一,出现矛盾,刺激学习新知的需求。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
傍晚,太阳在什么地方落山?
引出东、西。
2、组织全班活动:
起立,请同学们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3、和同桌说一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4、讲述前、后、左、右和东、西、南、北的关系。
5、观察例1示意图,完成课本填空。
问:
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院馆在校园的()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
学生跟随老师的指导配合完成教与学的活动。
由身边事物引发东和西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体会南北;根据已有的上下左右的认知,体会东西南北,便于理解和记忆东西南北的分辨方法。
●指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
1、说一说我们学校的校门朝什么方向?
教室的门朝什么方向?
2、操场在教室的什么方向?
办公楼在教室的什么方向?
学生积极回答。
学习过东西南北后,以身边的例子和数学知识相联系,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两组相对的方向。
1、演示家和学校的图片(家在学校的东边),教师说出家在学校的东边,提问,学校在家的什么方向?
2、演示图书馆和学校的图片(图书馆在学校的北边),教师说出图书馆在学校的北边,提问,学校在图书馆的什么方向?
3、关于东和西,南和北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
东和西是相对的,南和北是相对的。
学生配合教师提问,进行回答。
通过例子来说明东和西的相对性,南和北的相对性。
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指一指,教室的东边是哪边?
教室的东边有什么?
教室的西边、北边、南边有什么?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1)先观察,你从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可以确定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一说哪边是北?
哪边是南吗?
(2)说一说,你的房间是怎么布置的。
3、指一名同学起立,让其他同学说出站立同学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分别是谁,并说一说谁和谁是相对的。
4、读儿歌。
早晨,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学生练习。
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还知道了东与西、南与北是相对的,同学们还以教室为参照物找到了自己家的位置。
请同学们课下思考下现在的问题:
(1)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
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2)你怎样记住××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总结、归纳、将本节课所学知识系统的表述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位置与方向
(一)(例2)》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页例2。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平面示意图上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看平面示意图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根据描述的物体的方向,确定物体的位置。
2、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辨认方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认识平面图上的东、西、南、北。
学习难点:
运用指向“北”发现信息,解决问题。
学习准备: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学校示意图主题图。
师:
同学们,这是我们的学校,你能在纸上画一画教学楼、体院馆、图书馆、大门分别在哪里吗?
学生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画图。
根据学生的描述,课件展示平面图。
3、引导学生注意平面示意图的“北”。
提问:
教学楼在操场的哪个方向?
生:
北。
问:
你怎么知道?
生:
太阳在东边,然后就判断出教学楼在操场的北面。
4、总结。
平面示意图上一般都标志“北”,这里指向北边。
根据北的方向?
怎么确定其他方向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学生动手画图,体验学习的乐趣
通过学生生活的校园,来引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充分展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确定平面示意图上的其他方向。
1、出示带有“北”的平面示意图
师: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我们一起来说说其他方向在哪里好不好?
学生回答。
2、制定空间中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让学生判断方向。
师:
我指其中一个方向,请同学们快速说出是东西南北哪个方向,好不好。
教师指,学生答。
学生跟随老师的问题配合完成教与学的活动。
师生活动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在平面示意图上辨认其他方向的能力。
●根据平面示意图,描述位置。
1、教师提问。
教学楼在操场的哪面?
体育馆在操场的哪面?
操场在图书馆的哪面?
图书馆在体育馆的哪面?
教学楼在大门的哪面?
大门在教学楼的哪面?
学生回答。
2、同学之间相互提问。
师:
你和同桌合作,你问××在○○的哪面?
你的同桌回答,然后角色互换。
学生相互交流。
根据教师的问题,学生回答。
同学间相互提问。
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教材中的问题。
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建议合作的意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
●根据方向,判断位置。
出示没有标出楼名字的平面示意图,提问。
师:
教学楼在操场的北面,教学楼在哪里?
学生回答。
师:
大门在教学楼的南面,大门在哪里?
学生回答。
师: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院馆在操场的西面。
图书馆和体育馆分别在哪里?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补充平面示意图。
通过根据描述物体的方向,让学生说出物体的位置练习,巩固对东、西、南、北的认识。
三、巩固应用
做一做
1、出示天安门广场完整示意图。
师:
小组之间相互说一说,什么在什么的哪面。
2、出示天安门广场不完整示意图。
教师描述空缺部分的事物的方向,学生填写。
配合教师完成练习
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怎么在平面示意图上的如何分辨东西南北;还知道了如何根据描述的方向,确定物体的位置。
你是怎样根据平面图上的“北”。
确定其他方向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总结、归纳、将本节课所学知识系统的表述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位置与方向
(一)(例3)》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7页例3。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学习准备: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师生谈话。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你还记得它们在图上的方位吗?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小明的学校去参观一下。
(出示情境图)
2、引导观察,复习旧知。
(1)请大家观察这张学校示意图,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在哪里?
你是怎么判断的?
(2)谁能说一说教学楼、图书馆和体育馆分别在学校的位置?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用教材的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兴趣。
提出已学过的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的自信。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例4。
1、刚才大家能够正确找到教学楼、图书馆和体育馆所在的方位,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多功能厅在学校的什么方位呢?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2、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汇报:
①我觉得是东北方向;②我觉得是右上方;③我觉得是北东方向。
3、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丰富啊,这个方向既不是北方,也不是东方,到底是什么方向呢?
我们请指南针来帮助我们吧!
(出示指南针,并简单介绍指南针)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
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多盘。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①大家看看,在北方和东方之间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东北)
②看看指南针的西方和北方之间是什么?
(生回答:
西北)
那你知道餐厅在校园的哪个方向吗?
③看看指南针的西方和南方之间是什么?
(生回答:
西南)
那你知道科技楼在校园的哪个方向吗?
④看看指南针的东方和南方之间是什么?
(生回答:
东南)
那你知道存车处在校园的哪个方向吗?
4、引导学生归纳。
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叫“东北”方向,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叫“东南”方向,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叫“西南”方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叫“西北”方向。
5、观察这四个方向有什么特点?
6、引导学生回到校园平面图,说一说建筑之间的位置。
7、方向的相对性。
科技楼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操场在科技楼的什么方向?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西南和东北相对;西北和东南相对。
根据教师的提问,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围绕校园示意图,展开新知的学习。
让学生参与其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规律,总结知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制定方位图。
练习二的第3题。
给出北,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完成填空。
2、完成做一做的练习。
教师说××家在学校的什么方位,由学生讨论××家的位置。
学生练习。
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还知道了东北与西南、西北和东南是相对的,请同学们课下思考下现在的问题:
(1)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学习的快乐吗?
(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遇到用方位的情况?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总结、归纳、将本节课所学知识系统的表述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2页例2、例3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经历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2.掌握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可转化为表内除法的)、几十几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除尽)的口算方法,能准确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一定的解题策略。
学习重点:
掌握口算方法,能准确口算。
学习难点:
理解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和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算理。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先算一算,再说一说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是怎样计算的。
80÷2=90÷3=
800÷2=900÷3=
8000÷2=9000÷3=
学生思考
回顾知识,将相关知识点链接出来,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引导作用。
二、合作探究
1.探究120÷3的口算方法。
(1)独立学习。
指名读例2。
说一说:
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应该写什么算式?
(板书:
120÷3=)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
想一想:
应该怎样口算?
可以自己小声说一说,如果不会算,还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
(2)交流探讨。
先让学生四人小组内交流,再全班汇报。
师: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1:
我这样想的,100张是10沓,加上20张的2沓,一共是12沓。
将它们分成3份,每份里4沓,就是40张。
(课件演示。
)
生2:
我是这样想的:
120是12个十,12个十除以3等于4个十,所以120除以3等于40。
(板书:
12÷3=4,120÷3=40)
生3:
我是先不看120末尾的那个“O”,先算12除以3等于4,再在4的末尾添上一个“O”,所以120除以3等于40。
师:
为什么计算了12除以3等于4后,你要在“4”的末尾添上一个“o”呢?
生3:
因为120是12个十,12个十除以3,得到的是4个十,所以“4”的后面要添上一个“O”。
生4:
我是想的40乘3等于120,所以120除以3等于40。
(3)算法优化。
师:
口算方法多种多样,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
你觉得哪种方法最适合你,你用起来最简单?
生:
先算12除以3等于4,再在4的末尾添上一个“0”,比较简便。
师:
在用这种方法口算时,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的吗?
生:
不要忘记加上0呀。
(4)专题练习,巩固方法。
15÷5=24÷6=18÷3=56÷7=150÷5=240÷6=
指名学生分别口算前两组题。
后面的两组题让学生猜一猜每组下一个算式,出示后计算再说说有什么规律。
同桌同学两人一组,互编一组这样的口算题,再交换做题。
2.探究66÷3的口算方法。
(1)读题审题。
学生自由读例3,再指名大声读题。
说一说:
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怎样写算式?
(板书:
66÷3=)
(2)独立学习。
想一想:
66÷3应该怎样口算呢?
先自己独立想想,可以小声说一说,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
(3)合作交流。
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4)小组汇报。
师:
哪组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生1:
我是这样想的,66张就是6沓加6张。
将6沓分成3份,每份里2沓,再将6张分成3份,每份里2张,合起来就是22张。
(课件演示。
)
师:
请大家按他说的方法,摆一摆、分一分。
生2:
我是想22乘3等于66,所以66除以3等于22。
生3:
先把66分成60和6,分别除以3后,得20和2,再相加得22。
(板书:
60÷3=20,6÷3=2,20+2=22)
(5)引导小结。
师:
仔细观察第三种方法,想想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你能发现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试一试。
90÷3=40÷2=80÷4=30÷3=
96÷3=46÷2=84÷4=36÷3=
师:
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第二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应该怎样口算?
小结:
都是“先分后合”把几十几分成两部分:
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除以几再相加。
将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解决。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一定的解题策略和推理能力
三、巩固应用
1.红红苹果谁来摘。
以学生抢答形式完成,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2.小小羊儿快快跑。
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通过习题的演练,让学生将知识点进一步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当中。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5~16页例1、例2。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
2.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和竖式的书写方法和格式。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重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竖式的书写格式。
学习难点:
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
学习准备:
课件等。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情境图,问题: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学生用口算方法计算,引出问题:
“应该怎样笔算呢?
”
学生思考
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对引入本节课学习知识有重要作用。
二、合作探究
1.出示笔算方法。
左边出示小棒示意图,右边出示笔算竖式,每一步都相对应,让学生理解到真正的结合,要清楚知识到底是怎样来的。
2.提出问题“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
左边出示小棒示意图,右边出示笔算竖式,每一步都相对应,每一步的数字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代表的是什么。
3、验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当没有余数时,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来验算。
让学生进行验算,验算后可与原题进行对比,检验结果。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三、巩固应用
1.算一算,想一想。
2.数学小诊所。
判断笔算竖式是否计算正确。
3.解决问题。
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通过习题的演练,让学生将知识点进一步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当中。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整理和复习》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1)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二是用除法解决问题。
(2)在计算的整理部分,以师生对话的形式提示教师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进行总结概括,整体把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3)解决问题的整理部分,提供了三个数据特点和解答需求各不相同的实际问题,在学生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笔算和估算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用关键词进行提炼概括。
在学生回顾、总结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用关键词进行提炼概括,使计算方法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关键“触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生讨论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计算法则概括为从“高位除”“商对正”“余数小”三条。
通过简练的词语,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是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的方面。
教材提供了可应用不同方法解决的问题,在学生独立解答后,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反思“在解答以上问题的过程中,你选择了什么样的计算方法?
为什么?
”使学生发现:
第
(1)题根据数据特点,用口算就可以解决;第
(2)题根据问题需求,用估算解决就可以;第(3)题则需要通过笔算得出精确的结果。
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需求和数据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写意图
(1)练习七共安排了7道习题,是配合整理和复习的内容,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第1~4题是巩固计算知识;第5~7题是灵活应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2)第1题是计算练习。
在表格中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要求:
通过观察先估计出商的位数,再进行估算,最后精算。
复习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3)第2题,通过新颖的形式训练学生估算的技能。
(4)第3题和第4题,采用学生熟悉的形式,进行相应的一步、两步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建议
(1)注意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本单元结束前,通过复习和练习,一方面要使口算和笔算达到熟练,另一方要结合学情找出平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加以补充训练,达到课程标准正确率和运算速度的要求。
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到出错的原因,并加以辅导,力求让全部学生达标,为今后的学习作好准备。
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
一位除两位数口算,3~4题/分;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三位数笔算1~2题/分。
应把握好评价的尺度,不作过高要求。
(2)善于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完成第1题、第3题和第4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对能又对又快完成的学生予以鼓励,通过颁发“红花”等形式,激励学生正确、迅速地完成计算任务。
(3)对学生推理能力的要求要适度。
第1题中求“商的位数”及第2题都不是要求学生计算,而是通过推理得出结论。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练习估算。
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帮助,如做完第2题后,可让做完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同时板书出商的首位,对首位相同的可进一步板书出个位,帮助学生理解和判断。
编写意图
(1)第5题,通过对话和插图呈现了丰富的信息,提出了需要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第6题与例9相似,都是求“够不够”的问题。
解题策略十分多样,在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多样化的解题策略。
(3)第7题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条件,让学生解决“求平均”及“比多少”的问题。
在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建议
本页的练习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比较多样,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重点应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及不同的思维方法。
例如,在完成第5题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第
(1)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问题的。
有的学生可能采用的“分析法”,从问题“4天卖了多少钱?
”人手思考,根据已有的经验想到:
“卖的总钱数=每根的价钱×卖的根数”这一数量关系;然后去找相关的信息,“每根的价钱”在题目中能够直接找到,但是“根数”没有直接给出,只有“8箱”的数据,还要再去图中找到“每箱30根”的条件。
还有的学生可能采用的是“综合法”,看到条件“8箱”“每箱30根”就想到可以求出“一共卖了多少根”,又根据“每根3元”可以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分析问题的思路。
又如,第6题学生可能用乘法估算出一个月大约要多少粒药,再与125粒比较;也可用除法估算出这瓶药大约可以吃多少天,再与1个月的天数比较。
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6~37页例1。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地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2.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
对复式统计表结构的认识,数据的填写及分析。
学习难点:
对复式统计表结构的认识,数据的填写及分析。
学习准备:
课件等。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出示情境图,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爱好。
师:
我们班男、女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哪一项呢?
学生猜测,意见不一,引出主题——用统计解决问题。
学生思考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自由发散思维,提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
1.复习与铺垫。
(1)选择适当的方式收集数据。
师:
这里有6项活动,现在想又快又清楚地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最喜欢哪项活动,我们该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每位同学只能选一项活动。
预设1:
全班一同举手表决。
预设2:
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同,喜欢的活动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