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中历史月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B.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1546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4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中历史月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B.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高中历史月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B.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高中历史月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B.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省高中历史月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B.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省高中历史月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B.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中历史月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B.docx

《浙江省高中历史月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B.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中历史月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B.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高中历史月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B.docx

浙江省高中历史月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B

浙江省2020年高中历史1月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B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70分。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

这一学派是

A.关注民生的儒家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

C.主张节俭的墨家D.“无为而治”的道家

1.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人民的忧愁,就是我想的,人民所想的,就是我应该去做的,这反映了一种关注民生的思想,这与儒家思想主张相符,故正确答案为A;改革在材料中没有具体的体现,故排除B;材料中未体现节俭的含义,故C错误;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材料中找不到对应点,故排除D。

2.关于“郡”字的解释,有说法是:

“郡之言君也。

改公侯之封而言君者,至尊也。

今郡字,‘君’在其左,‘邑’在其右,君为元首,邑以载民,故取名于君,谓之郡。

”按这一说法,“郡”字的出现反映出

A.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B.君主专制体制的建立

C.血缘宗法体系的完善D.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

2.D【解析】材料信息“改公侯之封而言君者,至尊也”说明“郡”的出现是相对于分封制而言的,突出了君主的权威,“君为元首,邑以载民,故取名于君,谓之郡”则说明,郡即君邑,表示君主直接管辖的领土,由此可知,“郡”字的出现,反映出国家结构形式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过渡的变化趋势,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出君主专制的特征,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血缘宗法的信息,故C项错误。

3.对下图所示的耕作技术的解读正确的是

A.这是东汉时期出现的一牛挽犁

B.这是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耧车

C.这是唐朝结构更完备的曲辕犁

D.这是汉代出现用于收获的大镰

3.B【解析】材料中的男子扶持的工具名称是耧车,是西汉时期赵过发明的播种工具,故B项正确。

4.“行尽势未尽,或烟收雾合,或电激星流,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

有类云蒸雾散,触遇成形;龙虎威神,飞动增势。

”下列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

①②③④

A.①B.②C.③D.④

4.D【解析】据材料“行尽势未尽,或烟收雾合,或电激星流,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

有类云蒸雾散,触遇成形;龙虎威神,飞动增势”信息或烟收雾合、有类云蒸雾散、飞动增势可判断,这是草书的特点,故D正确;A是隶书;B是楷书;C是行书。

5.唐初门下省“掌出纳帝命”,“佐天子而统大政”。

门下省官员如侍中、黄门侍郎等不仅审查百官奏章并向皇帝提出建议对策,甚至可以驳回皇帝诏书。

由此可见,唐初门下省官员

A.审核诏书建言献策B.起草诏书负责决策

C.统领行政分管六部D.擅权乱政专横跋扈

5.A【解析】根据材料中门下省“掌出纳帝命”,其官员负责审查百官奏章并向皇帝提出建议对策,甚至可以驳回皇帝诏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门下省官员的职责是审核诏书建言献策,A项正确;起草诏书是中书省官员的职责,B项错误;统领六部的是尚书省,C项错误;材料只交待了门下省官员的职责,并没有提及其擅权乱政专横跋扈,D项不符合题意。

6.据陆游《入蜀记》载“市区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

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

”这里的“南市”在宋代应该属于

A.晓市B.夜市C.村落D.草市

6.D【解析】根据材料“市区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市属于民间的定期集市,主要产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地方,因此“南市”指的是草市,D选项符合题意;晓市指的是拂晓前进行交易的市场,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夜市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继续延长到夜间贸易,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村落包括自然村落(自然村)、村庄区域,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7.《梦溪笔谈》记载: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材料反映的是活字印刷术

②印刷时采用转轮排字盘排版

③该技术发明者是北宋毕昇

④该技术在实际应用时有分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C【解析】由材料“《梦溪笔谈》”和“一板已自布字”可知是活字印刷,该技术发明者是北宋毕昇,故①③正确。

《梦溪笔谈》是宋代的作品,当时还没有转轮排字盘,故排除②。

由“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可知在印刷过程中已有分工,故④正确,选择C符合题意;A、B和D项排除。

8.雍正时,军机处在职军机大臣始终没有超过3人,其下所设的军机章京也一直维持在10人左右。

乾隆时,政务繁忙,于是扩大了军机大臣人数,一度有10人。

这突出反映军机处的特点是

A.机构健全B.保密性强

C.精干高效D.职能转变

8.C【解析】据材料“雍正时,军机处在职军机大臣始终没有超过3人,其下所设的军机章京也一直维持在10人左右”可推知军机处人员较少而处理全国政务,体现的是精干高效,故C项符合题意;军机处有官无吏,机构简单,故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未提及保密性,故B项不符合题意;军机处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材料未涉及职能的转变,故D项不符合题意。

9.王夫之提出:

“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

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而已矣。

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实行民主共和制B.实行君主专制

C.建立君主立宪制D.天下为公

9.D【解析】王夫之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秦试图永久维系自己的统治,不符合公义,所以失败。

这表明他主张天下为公,选项D正确;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是近代西方代议制,王夫之并未提出这类主张,选项A、C排除;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排除选项B。

10.“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卷土重来未可知,江山亦要传人持。

成名竖子知多少,海上谁来建义旗?

”这是台湾近代爱国士绅丘逢甲《离台诗》中的一首,其中“宰相有权能割地”是指

A.《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B.《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辽东半岛、澎湖列岛

C.《辛丑条约》割让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D.割让澳门给葡萄牙

10.B【解析】1895年初,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失败告终。

4月,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表达了作者对清政府割让台湾的痛心,故B符合题意;丘逢甲是反割台斗争的著名人物,而《南京条约》、《辛丑条约》和割让澳门给葡萄牙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

11.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之一是

A.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B.促进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移风易俗,改善社会风气

11.C【解析】材料“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体现的是封建忠君思想,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体现的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复辟封建帝制的行为不得人心,故C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打击帝国主义势力,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封建帝制观念的变化,与社会移风易俗、改善社会风气无关,D项错误。

12.如图为中国近代漫画家沈伯尘于民国二年画的一张女子风情画,图中下边文字为“豆蔻春枝二月生,自由车子试郊晴。

虽然谢尽闲蜂蝶,尚有飞尘逐我行。

”对该画理解正确的是

A.旗袍成为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B.此时女子已获得受教育的权利

C.继承了中国文人画的写意风格

D.这一时期自行车已在中国出现

12.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行车于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因此民国二年的时候自行车已在中国出现,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良后的旗袍成为新潮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并且材料内容也没有体现旗袍相关的信息,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二年是1913年,这时期女子没有获得受教育的权利,故B选项不符合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文人画的写意风格有以形写神,以神写意,用色彩表情达意等,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中国文人画的写意风格,故C选项错误。

13.据统计,整个《新青年》中,有关“科学”一词出现了1913次,而“民主”一词只出现305次,加上“德先生”之类的提法,也只有513次,由此体现新文化运动

A.崇拜西方文明的科学性

B.科学已成为文化斗争的武器

C.宣传社会科学普及的重要性

D.树立自然科学的权威性

13.B【解析】根据材料“‘科学’一词出现1913次,而‘民主’仅305次”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更认可科学而非民主共和,反映出在当时中国思想界认为急需科学扫荡封建保守愚昧的落后思想,科学已成为文化斗争的武器,故B项正确;A项,材料没有体现崇拜西方文明,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较为看重社会科学的价值,并非注重科学的普及,排除;D项,材料没有体现树立自然科学的权威性,排除。

14.当照片中人们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另一场击溃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战役刚刚结束。

“另一场战役”是

A.辽沈战役B.准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4.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华北解放是在平津战役之后,时间为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同时期淮海战役正在进行,时间是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区域正是长江以北,选项B正确;辽沈战役地区在东北,排除A;平津战役地区在华北,排除C;渡江战役区域在长江流域,而且时间在1949年4月,是在平津战役之后,排除D。

15.《人民日报》社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指出:

“他们(山东省寿张县农民)的庄稼真长得好,一片黑乎乎的要压塌地。

虽然下面提出的万斤指标,今年不一定完全实现,但万斤社、万斤乡一定出现,可能不止一个。

全县亩产三、四千斤是有把握的。

粮食单位产量从百斤到千斤,是个质变,从千斤到万斤,是更大的质变……”据此你认为社论发表于

A.1950年B.1953年C.1958年D.1966年

15.C【解析】根据材料“粮食单位产量从百斤到千斤,是个质变,从千斤到万斤,是更大的质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出现的“大跃进”运动的显著标志就是浮夸风,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指标,C选项符合题意。

16.香港、澳门问题源于晚清政府与英国、葡萄牙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下列两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

这一实践成果能够体现的政策是

A.人民代表大会B.政治协商

C.民族区域自治D.一国两制

16.D【解析】由材料和图示信息可以得出,材料所示为香港、澳门的回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的具体实践,故D正确。

A、B、C均是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具体体现,与题意不符,故A、B、C均不正确。

17.号外指的是定期出版的报刊除按编号发行之外,遇紧急消息须及时报道而临时编印的增刊。

下列号外按其发行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D.①④②③

17.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是在1964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是在2003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是在1967年,因此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应该是①④②③,故选择D项。

18.在雅典,公民大会每隔一段时间召开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以讨论国家重大问题。

学者研究发现,由于公民大会历时短,每次能讨论的问题数量和能进行辩论的人数极其有限,这与雅典“重大问题要获得充分讨论之后才付诸投票表决”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这反映出公民大会的决策方式

A.没有真正体现主权在民原则

B.未将轮番而治落实在实践中

C.不利于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

D.使辩论成为重大决策的关键

18.C【解析】讨论问题的数量和发言人数受限等制约条件说明雅典重大决策不具备严谨性,不利于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未涉及轮番而治和辩论等内容,故B、D两项错误。

19.1505年,一位西欧航海家写下了以下遗嘱,据此判断,他是

A.迪亚士B.哥伦布

C.达•伽马D.麦哲伦

19.B【解析】由题干中“从西班牙向西航行……可以到达印度……1492年发现了印度大陆”推知这位航海家是哥伦布,故B项正确;迪亚士是葡萄牙航海家,1487年发现非洲好望角,故A项错误;达•伽马委任于葡萄牙王室,1497年到达印度,故C项错误;麦哲伦船队1519~1522年完成环球航行,故D项错误。

20.“作品作者通过与地狱、炼狱以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以长诗的形式,来谴责教会的统治,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

”该作品是

A.《神曲》B.《十日谈》

C.《社会契约论》D.《哈姆雷特》

20.A【解析】《神曲》这部作品中作者以自己为主人公,假想他作为一名活人对死人的世界进行了游历。

在经过地狱、炼狱、天堂的一路上,但丁和所遇到的有名的灵魂交谈。

材料中所说与《神曲》的内容相符,因此选择A。

21.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的重要科学发现,下列各项中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过程概述正确的有

①观测了海王星的运动轨迹

②研究了地球对月球的引力

③运用了微积分做计算工具

④参考了开普勒天体力学的成果

A.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1.D【解析】1846年,人们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海王星,①属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故①错误;牛顿从研究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入手,综合参考了开普勒等人天体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运用微积分做计算工具,成功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故②③④正确,D符合题意。

22.卢梭说:

“权力是影响、支配、控制他人的能力,权力来源于权利。

强力并不构成权利,而人们只是对合法的权力才有服从的义务。

”由此可见,卢梭在此

A.说明了人人平等

B.强调了社会契约

C.否定了君主统治

D.批判了教会统治

22.B【解析】“强力并不构成权利,而人们只是对合法的权力才有服从的义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合法的权力来自于人们的授予,即合法权力来自于社会契约。

由此可见,卢梭在此强调社会契约,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人们服从合法的权力,没有说明人人平等,也没有否定君主统治和批判教会统治的信息,故A、C、D项错误。

23.1933年,罗斯福总统宣称:

“金钱贩子们从文明圣殿的宝座上逃跑了,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恢复这个神圣殿堂古老的真貌了。

”这得益于罗斯福政府

A.颁布实施“财产税法”

B.坚持推行金本位制度

C.整顿财政和金融体系

D.着手发放紧急救济金

23.C【解析】材料“金钱贩子们从文明圣殿的宝座上逃跑了,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恢复这个神圣殿堂古老的真貌了”中“金钱贩子”是指金融领域的投机商,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针对此种行为,整顿财政和金融体系,C正确;A与金融领域无关,A错误;据所学可知,新政中罗斯福放弃金本位制,而不是坚持推行金本位制度,B错误;着手发放紧急救济金与材料无关,D错误。

24.1967年西欧六国建立了欧洲共同体。

下面选项中都属于此时期欧共体成员国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4.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67年欧共体的西欧六国指的是:

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观察地图可知,①是英国,②是西班牙,③是卢森堡,④是意大利。

③④属于1967年欧共体成员,故答案为C项。

25.1999年美国的汽车等“旧经济产品”的消费平均增长10%左右,而电脑、电话、娱乐金融服务业等“新经济产品”的消费平均增长25.5%。

可见克林顿时期美国经济增长的原因是

A.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

B.扶持高新技术发展

C.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D.限制垄断,保护竞争

25.B【解析】电脑、电话、娱乐金融服务业等“新经济产品”属于高新技术,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是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电脑、电话、娱乐金融服务业不属于公共基础设施,排除选项C;选项D与材料无关,排除。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0分,共20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兆征、林伟民是这次罢工中涌现出来的著名工人领袖。

在以他们为首的海员工会的领导下,海员的罢工在3月初发展成香港工人同盟总罢工,罢工人数10余万。

数万名工人纷纷离开香港返回广州,致使香港交通、航运、生产中断或停顿,成为“臭港”“饿港”“死港”。

3月4日,港英军警向经沙田回广州的罢工工人开枪,制造了“沙田惨案”。

材料二(1927年)9月19日,在文家市里仁小学召开的前委会上,经过激烈的争论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放弃攻打长沙,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山区去立足的主张。

次日晨,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1000余人,撤离文家市,沿罗霄山脉向南进发。

——以上材料均摘录自陈廷湘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27年之前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革命实践活动。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开辟的是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并对该道路进行简要评价。

(6分)

26.【答案】

(1)召开中共一大;召开中共二大并提出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人罢工;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运动。

(4分)

(2)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2分)评价:

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化的重要内容(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以革命的首创精神和巨大的理论勇气探索出的道路);它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4分)

【解析】

(1)注意时间限制“1927年之前”,根据材料,主要获取的信息是领导工人运动。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先后召开了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并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2)道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起了多次进攻城市的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转向农村,逐渐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评价:

对这条道路的评价,可从它的发展来看,她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逐渐结合的产物;也可从它的影响来看,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

2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们称,1688年“光荣革命”维护了议会政府的原则,维护了法治,乃至维护了起义反对暴政的权利。

……晚近有些作家已在贬低光荣革命。

他们指出,这是一场由地主贵族发动并坚持的阶级运动。

只有收入富裕的人才能当议员。

1688—1832年的英国是真正贵族统治的最好样板。

——改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中国与西方的关系,直到欧洲继哥伦布和葡萄牙航海者远航探险之后,进行海外扩张时,才持续不断交往起来。

……到18世纪中叶,中国人向所有国家开放贸易。

英国人不久便获得了这一贸易的最大部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光荣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世界意义。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能够获得“贸易的最大部分”的原因。

(4分)

27.【答案】

(1)影响:

维护了议会政府原则;维护启蒙思想核心理念;剥夺大部分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的权利。

(3分)意义:

是西方大国中最早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国家;开启近代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产生深远影响。

(3分)

(2)原因:

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开放。

(4分)

【解析】

(1)影响:

由“这场革命维护了议会政府的原则”可知,维护了议会政府原则,由“维护了法治,乃至维护了起义反对暴政的权利”可知维护了启蒙思想核心理念,由“只有收入富裕的人才能当议员”可知剥夺了大部分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的权利。

意义: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的世界意义,英国是最早确立代议制的国家,开启了近代世界民主化进程,给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

(2)原因:

可从英国的内因和中英关系两方面来回答,内因是英国的工业革命使其生产力迅速发展,中英关系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有利于深入中国的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