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1293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第二单元.docx

《初二语文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第二单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语文第二单元.docx

初二语文第二单元

初二语文第二单元

第7课短文三则

1.下列音、形、义全对的一组是()

A.不啻(chì)倍:

只B.虎之皮人常寝(qǐn)处之:

睡觉

C.何足(zhú)怪哉:

值得D.子何恃(chí)而往:

2.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才美不外见a.看见b.表露c.表现d.露出

(2)且欲与常马等a.等待b.等同c.等号d.露出

(3)蜀之鄙有二僧a.卑鄙b.某地c.边境

(4)子何恃而往a.儿子b.孩子c.尊称您

(5)贫者语于富者a.话b.告诉c.语言

3.下列词语中,和“不以千里称也”中的“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拍手称快B.称心如意C.名誉称号D.中心对称

4.下面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B.虽有千里之能骈死于槽枥之间

C.吾欲之南海蜀之鄙有二僧

D.西蜀之去南海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5.加划线意义和用法有错的一项是()

A.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语气,译为“恐怕”)

B.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表反问语气、译为“吗”)

C.越明年(与现代汉语的名词“明年”同)

6.解释划线的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不饱,力不足

一食或尽粟一石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邪

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虎自用其爪牙

故力之用一

7.判断正误。

A.“说”是古代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与现代杂文相近。

()

B.本文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表达自己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愤慨。

()

C.《马说》作者韩愈,宋代文学家,散文尤为著名。

()

D.《为学》作者彭瑞淑,清代人()

E.《为学》用对比的手法写贫富僧之故事,以证明作者观点。

()

F.《说虎》指出在斗争中要运用智慧,善于运用外界条件,不能一味蛮干。

()

8.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1)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才美不外见。

(3)其真无马邪。

(4)虎利其爪牙。

(5)策之不以其道。

(6)贫者自南海还。

9.选出与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句。

其真无马邪。

()

(1)其真不知马也。

(2)何足怪哉?

(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天下事有难易乎?

人之食于虎也。

()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于人不啻倍也。

(3)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

(4)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10.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秦牧原名林觉夫,是著名生态学家,著有《大自然警号长鸣》。

()

(2)有的议论文要对说明的对象作充分的说明,在此基础上再论断是非。

()

(3)段落内部的层次是事物内在联系的反映,要准确划分段落的层次,就应以事物的内在联系为依据。

()

(4)“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意思是说“一只虎对付一百人,即使很凶猛也必然不能取胜”,这种解释是不正确的。

()

语段阅读:

1.这还只是野生动物一方面的事情罢了,还有滥伐森林呢,环境污染呢,它们都在不断使生态环境恶化,使野生动植物遭殃。

这些年我跑过好些地方,到处都听到人们在倾诉:

______使鱼虾减少了,______使山林面积缩小了,_____使禽兽锐减了……大自然已到处发出紧急警号。

警号为谁而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中国人而鸣!

(1)给划线的字加拼音。

污染()遭殃()缩小()

到处()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倾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锐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

①4个被解释的词都是动词()

②4个被解释的词有一个名词三个动词()

③4个被解释的词都不是名词()

(4)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空。

(5)文中属于大自然警号的句子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语段一共6句,从表达方式看第1句属于______,第2句属于_______,第3句属于_______。

从句子的用途看第4句是________,第5句是_______。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一石。

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与常马等不可得,()求其能千里也?

(1)在括号里填入所缺的词。

(2)给划线的字写拼音。

食马者()一石()食不饱()才美不外见()不可得()

(3)依次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

或:

____________________食:

________________

能:

____________________是:

________________

能:

____________________等:

________________

(4)具体说明本段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大意。

(6)写出本段的中心意思。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7题。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因为造物者是______(lìn)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给予彼。

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所有,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

但这话也不全对。

因为也有不少人,他们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分析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以直观的。

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曾经有两个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能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美的人像。

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才会喜欢。

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举止优美文雅。

有句谚语说的好:

“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雅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貌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的。

世界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愧悔的晚年。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品德结合起来吧!

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1.给加点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

摄()取_________(lìn)啬

2.第二段中加点的“此”指的是_______,“彼”指的是__________。

3.第二段中加点的“全”是一处必要的限制,体现了论证语言的___________性;本段中与它相照应的另一个限制词是“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中加点的“颜色”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所证明的观点是什么?

(联系第三段回答)

论证方法:

证明的观点:

6.填入最末一段方框里的一个恰当的词是()

A.保养B.保持C.保全D.保存

7.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最高的美”、“奇妙的美”应当是一种怎样的笑?

(不超过16个字)

答:

□□□□□□□□□□□□□□□

〖同步题库〗答案:

1.A(B“寝”是“卧”,C“足”应该“zú”,D“恃”应读“shì”,“凭借、依仗”)

2.

(1)c

(2)b(3)c(4)c(5)b

3.C

4.B(A它,代词;无意义B的,助词。

C去,动词;的,助词。

D主谓之间,无意义;的,助词)

5.C(第二年)

6.食:

喂喂吃吃。

其:

千里马(代词)、难道(反间语气)、恐惧(推测语气)。

策:

竹制的马鞭,代词。

以:

用,按照。

用:

利用,作用。

7.A.√B.╳C.√D.╳E.√F.√

8.

(1)等同,

(2)同“现”表现,(3)难道,(4)自己的,(5)按照,(6)从

9.(3)、(3)10

(1)╳

(2)╳(3)√(4)√

语段阅读:

1.

(1)rǎn zāo suō chù

(2)相当于“而已,走、到,完全说出心里的话,急剧地减少(3)③(4)水的污染,乱砍滥伐,肆意行猎,为你、我、他,为我们大家而鸣!

(5)①水的污染使鱼虾减少了,②乱砍滥伐使山林面积减少了,③肆意行猎使禽兽锐减了,(6)说明、记叙、议论、疑问句、感叹句

2.

(1)粟、其、食、欲、安,

(2)sì dàn shí xiàn dé(3)有时、喂、能够、这、才能、等同(4)①夸张:

一食或尽粟一石②排比: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多见③反问:

安求其能千里也(5)略(6)通过食马者的无知,揭示了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短文阅读:

1.shè吝2.美貌其他(方面)的才能3.严密(准确)都4.面貌(容貌、容颜、面容)5.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对比论证。

优雅行为之美胜于形体之美(同意即可)6.B7.把美的容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

(同意即可)

第三单元

第8课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一、基础知识

   判断正误:

   A.《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毛泽东的一次报告的节选,写于1949年。

()

   B.论点,集中反映作者对某问题的主张和看法,要求准确,鲜明()。

   C.文中“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两句中“骄傲”意思相同()。

   二、阅读部分

   

(一)①资产阶级怀疑我们的建设能力,②帝国主义者估计我们终究会需要向他们讨乞才能活下去。

③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可能生长。

④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

⑤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

⑥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

⑦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⑧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⑨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⑩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

11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12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是不高潮。

13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14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奋斗的作风。

   1.本段话的结构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

   2.文中的“糖衣炮弹”指的是()

   A.资产阶级行贿的方式

   B.敌人对共产党员的进攻方式

   C.资产阶级的捧场方式

   D.“表面甜蜜内里凶险”的麻醉方式

   3.作者认为“更值得骄傲”的内容应该是()

   A.彻底打破帝国主义

   B.解放全中国,建立人民政权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

   4.对文中连用的两个比喻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形象准确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B.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革命胜利后工作的长期性、艰苦性。

   C.形象说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二者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苦性。

   D.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地说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5.第⑧句中的“这种情况”指代()

   A.党内的骄傲情绪B.敌人力量的征服C.糖衣炮弹的攻击D.糖弹面前打败仗

   6.第14句中的“这一点”指代()

   A.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B.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C.资产阶级的捧场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

   D.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7.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B.道理论证C.对比论证

   

(二)①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

②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

③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

④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⑤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也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更好些。

   1.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展示出坚持两个“务必”后的革命前景。

   B.激励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去从事更伟大的事业。

   C.向世界宣告我们能够建立一个新世界。

   D.从三个角度强调了我们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表达了坚定不移的信念。

   2.②句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句的前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下面两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①我们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②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答:

   

(二)

(1)什么叫自由?

(2)自由是对规律的认识和运用。

(3)你要在水中取得自由,就要懂得游泳(人在水中运动的规律);你要用电子计算机来代替笨重的体力劳动,就要懂得电子计算机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4)否则,电子计算机再好,你也只能干瞪眼。

(5)这说明,任何自由都是受一定条件的限制的。

(6)一般自己是这样,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是不是这样?

(7)当然也是这样。

(8)自由和民主作为人的一种权利,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发生的。

(9)这样就是一个正确的处理个人的自由和集体的自由,个人的民主与集体的民主之间关系问题(10)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

(11)一个人在马路上骑自行车,总得遵守交通规则吧。

(12)交通规则是为着保障所有在马路上行走的车辆、行人都有安全通过的自由。

(13)倘若你骑着车子横冲直撞、到处乱窜,看来你是够自由的了,可是大家的自由不就是给打乱和破坏了吗?

(14)到头来,你的自由也就得不到保障。

(15)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无产阶级需要的自由是纪律约束下的自由。

无产阶级需要的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16)因为只有这样的自由和民主,才是绝大多数人所拥护和实际上能够得到保障的。

   1.这段文字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二重复句,第一层属________关系、强调________。

   3.选出对“自由”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想说啥就说啥,想干啥就干啥

   B.任何自由都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

   C.无产阶级的自由是纪律的约束下的自由

   D.个人的自由不能破坏大家的自由

   4.举例说明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5.选出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A.1—6‖7—14‖15—16    B.1—5‖6—14‖15—16

   C.1—7‖8—15‖16    D.1—9‖10—15‖16

   同步题库答案:

一、A√B√C×(C错,两个“骄傲”意思不同,前一个意思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后一个意思是“自豪”。

)二、现代文阅读1.C2.D(“糖衣炮弹”的特点是“表面甜蜜,内里凶险”,喻资产阶级进攻手段的狡猾、恶毒。

这一比喻形象的论说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这一分析判断。

)3.D4.C(语段中的两个比喻,“万里长征”和“一出长剧”比喻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走完第一步”和“一个短小的序幕”比喻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全句生地阐述了两者的关系,突出了今后任务的长期性、艰苦性。

所以C是错误的。

)5.C6.B7.A

(二)1.D2.①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

②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

3.②比①多了关联词语“不但……,还将……”表达了分句间“递进”的关系,强调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一层意思,对无产阶级的建设事业充满了信心。

(三)1.任何自由都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

2.转折个人自由要服从集体自由3.A4.事实论证(例子略)5.B

第9课从三到万

一、基础知识

   1.把下列红色词释义正确的项填在括号里。

   A.聘楚士()

   a.招聘b.聘用c.延请d.聘做

   B.聘楚士训子()

   a.训练b.训斥c.教训d.教导

   C.请射去()

   a.道谢b.辞射c.答谢d.辞退

   D.其子恚曰()

   a.报告b.愤怒c.抱怨d.哀怨

   E.劳而无功()

   a.成功b.功夫c.功名d.功劳

   2.判断正误。

   A.《从三到万》作者成南屯,邓拓是笔名。

()

   B.好的议论文不仅能以理服人,而且能以情感人,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

   C.从故事中引出论点是议论文常见的写法。

以《从三到万》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

   现代文阅读

   

(一)①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关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②初学的一个重要关节,就是在刚刚学会一、二、三或外文A、B、C等等时候,有一些轻浮的人,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往往就“欣欣然”起来,以为“得矣,得矣”,以为什么都懂得了。

③这也好像学打拳,刚学会几个动作,多半以为自己很了不得,处处想跟别人较量几下子。

④倒是学得多了,真正有了一些本领,才反而虚心起了。

⑤由引可见,越是没有本领的越是自命不凡;越是有本领的才越谦虚谨慎。

   1.第③句中“较量”一词的原意是___________此处的意思是___________。

“较”应读作()

   A.比试高低B.比较高低强弱C.动手打人D.动手比武。

读音:

   a.jiǎo b.jiǎo   c.jìao

   2.这段的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句的“这”指代()

   A.在最重要的关节处理不好,往往影响学习效果。

   B.在刚刚学会一、二、三或A、B、C时,就以为什么都懂了的轻浮行为。

   C.那个富翁的儿子的行为。

   4.“轻浮”和“认为……什么都懂得了”同本段的______呼应。

   5.初学阶段应抱的态度(第②③句)是从反面论证的,如果从正面说,这态度应是第_____句。

   6.这段话的论点是怎样引出的?

()

   A.以初学阶级为例引出带有普遍意义的主张。

   B.以文章所引的故事为例,通过深入分析故事引出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主张。

   C.举“学打拳”为例,引出论点。

   D.以否定不正确的学习态度为引子,引出作者的主张。

   

(二)学文化知识能不能走捷径呢?

这是许多初学的人时常提出的问题。

回答不能过于笼统。

一定说能或不能,都不恰当。

这要看学习的是什么人,学什么,用什么方法,要按照具体情况分析。

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

   “文化”这个词在外国文里本来就是积累的意思。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很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这是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