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必杀 探究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1246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7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必杀 探究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必杀 探究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必杀 探究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必杀 探究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必杀 探究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必杀 探究题解析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必杀 探究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必杀 探究题解析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必杀 探究题解析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必杀探究题解析版

期末总复习考点专练:

探究题

(重点)1.小刚同学在学习化学知识后,知道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可能造成死亡。

于是他和小强一起对自家久未开启的菜窖内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菜窖内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蔬菜在一定条件下发酵生成气体,其成分可能含有CO2、CH4等。

(猜想与假设)小刚认为菜窖内的气体含有CO2和CH4。

(实验探究)他们对菜窖内的气体进行取样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若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样品中含有__;

(2)装置B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3)装置D内浓硫酸的作用是__;

(4)E处观察到干燥冷烧杯内壁有__出现,待火焰熄灭后,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立刻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样品中含有__。

E处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

(实验结论)气体样品中含有CO2和CH4,小刚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评价)

(5)小强观察上述实验装置发现:

装置A和装置C完全相同,他认为可以取消装置C.你是否认同__(填“认同”或“不认同”)理由是__。

(6)根据上述实验探究结果,气体样品中含有CO2,由于二氧化碳__,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向菜窖内通入大量的空气。

【答案】

(1)二氧化碳;

(2)2NaOH+CO2===Na2CO3+H2O;

(3)干燥气体;

(4)水珠,甲烷,

(5)不认同,装置A和装置C虽然相同,但作用不同,A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气体样品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若取消装置C,有可能造成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对后面的检验结果造成干扰;

(6)不能供给呼吸

【解析】

(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若装量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装置D内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气体;

(4)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E处观察到干燥冷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待火焰熄灭后,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立刻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样品中含有甲烷,E处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5)氢氧化钠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的除杂是否彻底,所以我认为不可以取消装置C理由是:

装置A和装置C虽然相同,但作用不同,A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气体样品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若取消装置C,有可能造成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对后面的检验结果造成干扰;

(6)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所以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向菜窖内通入大量的空气。

(基础)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氨水易分解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进行试验)图Ⅰ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甲烧杯_____乙烧杯_____;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_____;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导出一些结论:

_____(答一条即可)。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③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分析讨论)

(1)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其可能原因是_____。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图Ⅱ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

在U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

用注射器吸取2mL的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浓氨水的注射器。

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U型管中注入浓氨水。

(1)按照图Ⅲ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该现象说明了_____。

(2)图Ⅲ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Ⅰ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哪些优点:

①_____②_____

【来源】广东揭阳惠来县隆江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期中)化学试卷

【答案】(进行试验)溶液变红,溶液未变红;对照,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合理即可)

(分析讨论)

(1)滤纸条由C向A依次变红。

(2)实验过程中将酚酞滴到棉花上,氨水滴到滤纸上。

(拓展延伸)

(1)棉纱布D比棉纱布B先变红,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①防止氨气污染空气,②能验证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解析】

(1)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到甲烧杯中,故甲烧杯变为红色,而乙烧杯不变红。

此处烧杯乙的作用是与甲烧杯对照。

由此实验可知,分子在做不停的运动。

(2)C最靠近浓氨水,故最先变红,B次之,A最后变红。

如果滤纸没有变红而棉花变化,可以是实验过程中将酚酞滴到棉花上,氨水滴到滤纸上。

(3)左边装置中的温度高于右边装置,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故D出比B处先变红;该实验能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4)图Ⅲ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Ⅰ所示的实验方法的优点是防止氨气污染空气、能验证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重点)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容器中的碳粉已完全消失。

该小组成员对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知识回顾】碳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的产物是不同的,写出碳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提出猜想】

(1)小红对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你认为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有_____(填字母)。

A.C和CO

B.只有CO 

C.CO和O2的混合气体

D.只有CO2 

(2)小明认为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小强认为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______。

【实验探究1】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按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3)装置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装置D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小强把小明实验中的氧化铁换成了铜丝网,并去掉E装置验证其猜想。

若小强的猜想成立,则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有同学认为,小强应先通入容器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若反应前容器中碳粉的质量为6g且小明的猜想成立,则容器中氧气质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知识回顾】2C+O2

2CO

【提出猜想】

(1)AC

(2)CO2、O2

(3)除去二氧化碳(或吸收二氧化碳)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

CaCO3↓+H2O,红色粉末变为黑色,3CO+Fe2O3

2Fe+3CO2

【实验探究2】红色固体变黑(或铜丝网变黑等)

【反思交流】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排除空气中氧气的干扰

【拓展延伸】8g~16g或8g<m(O2)<16g

【解析】

(1).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容器中气体的组成C和CO,因为碳是固体,不是气体且反应结束后,容器中的碳粉已完全消失。

C.CO和O2的混合气体,因为二者在高温下会反应;(3).氧气过量时,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燃烧生成的CO2和剩余O2,(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

(5).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6).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7).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装置D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红色粉末变为黑色,

(8).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9).小强把小明实验中的氧化铁换成了铜丝网,并去掉E装置验证其猜想。

若小强的猜想成立,则装置D中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实验现象是红色固体变黑;(10).装置内原有的空气中有氧气,也能使铜反应生成氧化铜,所以应先通入容器中气体一段时间排尽空气后方可加热,排除空气中氧气的影响。

(11).若反应前容器中碳粉的质量为6g且小明的猜想成立。

设6g碳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不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y,

,x=16g

x=8g

所以氧气的质量为8g~16g

(基础)4.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

教材用如图Ⅰ实验介绍这一知识。

(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是______。

(3).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______。

(4).图Ⅰ与教材中的装置还是略作了改进,实验结束时,可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除了防止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外,还可以防止______。

(5).为了提高成功率,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Ⅱ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研究)

分别称取2g木炭与

混合物,按每种比例重复实验3次。

实验记录如下表:

总质量相同(2g)但木炭与

比例不同的实验对比表

比例

1:

6

1:

7

1:

8

1:

9

1:

10~1:

11

1:

12

1:

13

加热时间

实验现象

红热,产生大量气泡,石灰水变浑浊

偶尔红热,气泡较少

实验结果

表层铜球较大,出现未完全反应的黑色木炭粉末,且木炭含量越高黑色粉末越多

反应较完全,生成亮红色网状铜块

部分生成

主要产物是

 

由实验数据分析,除温度外,影响实验的因素是______;

从产物分析,该反应混合物的最佳比例范围是______。

(装置改进)

稳定的高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

图Ⅱ装置将卧式装置改为直立式装置。

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使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

你认为该设计是否更好?

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

(交流讨论)

由于试管中有空气,实验时应注意:

①混合物需进行预热,除了使试管受热均匀外,另外的目的是______。

②从理论上讲,并不能把石灰水变浑浊作为木炭跟

开始反应的充分证据。

其理由是______。

【来源】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

(1)

(2)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3)防止试管口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尾,炸裂试管

(4)空气进入,使热的铜再次被氧化(说法合理即可)

(5)混合物中木炭与氧化铜的比例,1:

10~1:

11,是;反应物受热均匀,并可获得持续高温

(交流讨论)①排出试管内的一部分空气②加热时木炭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CO2

【解析】

(1)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加上灯罩可以使火焰更集中,提升温度,利于反应的进行;

(3)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

防止试管口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尾,炸裂试管;

(4)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所以除了防止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外,还可以防止铜被重新氧化;

(5)[实验研究]: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氧化铜和碳粉的比例不同,得到产物也不同,由实验数据分析,影响实验的另一因素是:

混合物中木炭与氧化铜的比例;从实验结果中可以得出该反应混合物的最佳比例范围即反应最充分的:

1:

10~1:

11;

[装置改进]将卧式改为直立式,同时用火焰把试管包住,火焰与试管底部的接触面积变大,可以充分利用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反应物受热均匀,可获得持续的高温,这种设计效果会更好;

[交流讨论]①由于试管内有空气,混合物需进行预热,除了使试管均匀受热外,目的是:

排出试管内的一部分空气;②由于装置内有空气,在加热时遇到木炭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不能把石灰水浑浊作为木炭跟CuO反应的充分证据,试管中还可能发生反应:

碳和氧气反应也会生成二氧化碳。

(提升)5.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在我国南海储量很高,其主要成分为甲烷(CH4)

(1)纯净的CH4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2)CH4能还原CuO,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H4还原CuO的反应。

(提出问题)CH4还原CuO的反应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变蓝色。

(实验探究)

①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甲烷气体的作用_____

②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B装置内的现象_________,证明有铜生成;

③反应过程中,C装置中的现象_________,证明有水生成;

④D装置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_________生成;

⑤请根据以上信息写出CH4还原CuO的化学反应方程_________

【答案】

(1)CH4+2O2

CO2+2H2O

(2)①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治加热时发生爆炸②黑色粉末变红③白色固体变为蓝色④二氧化碳⑤4CuO+CH4

4Cu+CO2+2H2O

【解析】

(1)甲烷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2)①由于甲烷气体与空气混合在加热时可能出现爆炸,因此,在进行加热前要把玻璃管中空气全部排出,所以进行操作时应先通入甲烷排出装置内空气然后再进行加热;

②甲烷和氧化铜在加热时生成铜,会观察到会黑色粉末变红;

③水可以与白色无水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五水硫酸铜,所以C装置中白色固体变为蓝色,说明证明有水生成;

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装置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⑤据以上信息写出可知甲烷和氧化铜在加热时生成铜、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CuO+CH4

4Cu+CO2+2H2O。

(基础)6.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2)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该气体为O2;猜想二:

该气体为Cl2;猜想三:

该气体为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小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中

A中带火星木条复燃,B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____成立

2

小岚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中

C中带火星木条复燃,D中淀粉碘化钾试纸_______

猜想三成立

(反思与评价)

(1)小涛认为小丽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可用更简便的方法检验Cl2的存在,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

(1)若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的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成紫红色,该现象说明反应还生成了__________(填化学式).

(2)MnO2不仅能作催化剂还可以作反应物,实验室通常用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取Cl2.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nO2+4HCl(浓)

MnCl2+________+Cl2↑.

【答案】(猜想与假设)O2和Cl2

(实验结论)一

(实验现象)变蓝

(反思与评价)

(1)用排水法收集时,氯气溶于水了

(2)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该气体,如果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证明是氯气

(拓展应用)

(1)KMnO4;

(2)2H2O

【解析】【猜想与假设】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猜想一:

该气体为O2;猜想二:

该气体为Cl2;猜想三:

该气体为O2和Cl2;【实验探究】1、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中,A中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用氧气产生,B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说明无氯气,故猜想一成立;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中,C中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用氧气产生,D中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有氯气产生,故猜想三成立;【反思与评价】

(1)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小涛认为小丽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用排水法收集时,氯气溶于水了;

(2)Cl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检验Cl2的存在的方法是:

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该气体,如果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证明是氯气;【拓展应用】

(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若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的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成紫红色,该现象说明反应还生成了KMnO4;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

MnCl2+2X+Cl2↑,反应物中锰、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2、4、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锰、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0、0、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方框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

(提升)7.某些铜制品在空气中久置,表面生成绿色的铜锈(又称铜绿)。

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铜锈的组成和铜生锈的条件。

I.探究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铜锈受热易分解②硫酸铜粉末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从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锈,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观察到B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1)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依据以上现象分析,铜锈中一定含有的元素:

Cu和_____。

II.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推测,铜生锈可能与CO2、H2O和O2有关。

(进行实验)实验小组同学取直径、长度均相同的铜丝,并打磨光亮。

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

编号

实验

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铜丝表面

有绿色物质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解释与结论)

(3)实验中使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

(4)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填编号)。

(5)对比实验②和③,得出的结论是_____。

(6)为验证猜想,请在图中将实验⑤补充完整。

(7)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生锈的条件是_____。

(反思与应用)

(8)结合上述实验,你对保存铜制品的建议是_____。

【答案】(解释与结论)

(1)CO2+Ca(OH)2===CaCO3↓+H2O

(2)C、H、O

(解释与结论)(3)除去水中溶解的O2

(4)①和③

(5)铜生锈与O2有关

(6)

(7)铜与H2O、O2、CO2同时接触

(反思与应用)(8)保持铜制品表面干燥

【解析】

(1)根据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解答;

(2)根据题中实验现象分析解答;(3)根据蒸馏除去水中的氧气分析解答;(4)(5)(6)(7)根据对比试验分析解答;(8)根据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分析解答。

(1)C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将铜锈加热,可观察到B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得,铜锈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O和Cu;(3)实验中使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O2;(4)根据题中给出的对比试验可知,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①和③;(5)对比实验②和③,实验中的变量是氧气,故得出的结论是铜生锈与O2有关;(6)根据对比实验可知,还需要探究铜生锈与环境是否干燥有关,故⑤中不应有水,应是将铜丝放在干燥的集气瓶中进行实验,故为

;(7)由实验①和③可知,铜生锈与二氧化碳有关;由实验②和③可知,铜生锈与氧气有关;由实验③和⑤可知,铜生锈与水有关,故铜生锈的条件是铜与H2O、O2、CO2同时接触;(8)结合上述实验,你对保存铜制品的建议是保持铜制品表面干燥。

(基础)8.某活动小组利用以下实验裝置制取氧气并进行探究活动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若用装置A、B、C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装置B中应盛放的是_____,导管口连接的顺序是_____。

(3)活动小组对

(2)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产生兴趣。

于是将收集到的一瓶氧气密封。

(提出问题)这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实验验证)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两套实验装置,用来测定该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在氮气环境下。

将过量的铜粉分别装入干燥的硬质玻璃管和支试管后,密封。

用两支干燥的注射器从该瓶中抽取气体,分别按图2连接,推拉注射器一段时间后,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反复推拉注射器至反应完全。

①甲装置比乙装置更合理,理由是_____。

②用甲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是_____。

(反思交流)实验完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再读数。

否则会使测得的实验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_____。

【答案】

(1)2KMnO4

K2MnO4+MnO2+O2↑

(2)浓硫酸 ,a→c→b→d 

(3)①甲装置的气体进入气球时会经过铜粉,使气体与铜粉充分接触,使反应更充分②实验前后注射器读数 

(反思交流)偏大,气球内含有气体时会导致反应后读取的注射器数值偏大,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

【解析】

(1)实验室可以选择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如果选择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

(2)如果干燥气体,可以在多功能瓶中加入浓硫酸,干燥气体的时候应该让气体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所以仪器的连接顺序是a→c→b→d;(3)甲装置比乙装置更加合理,因为甲装置中的小气球在装置后面,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可以使反应更加充分;用甲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是实验前后注射器读数;实验完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再读数,否则会使测得的实验结果偏大,气球内含有气体时会导致反应后读取的注射器数值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