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07071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课标要求】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元谋人、北京人两个远古人类遗址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人类进化示意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说出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及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的分布情况,初步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北京人遗址发掘过程中的小故事,体会考古学家执著探索的精神,结合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在同时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北京人

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学生比较陌生,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这门学科,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两幅图片:

“达尔文猿身像”及真实画像。

问题一:

第一幅图片有何特殊之处?

据你所知,世界上这样的生物存不存在?

(人头,但却是猿身。

不存在)

教师:

是的,很明显,这是经过拼接之后的画面。

那么这个蓄着长胡子的人到底是谁?

为什么被人嫁接了猿猴的身体呢?

哪位同学知道在他的身上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学生:

达尔文,因其宣扬人类是由猿猴演变而来,宣传进化论思想,所以被神学者诋毁,才有了这样的画像。

教师:

(出示第二幅图片),同学们说的很好,达尔文用生物进化理论彻底否定了神学家宣扬的“上帝造人说”,从自然科学的角度,阐述了生物进化的规律和特点,用科学的视角告诉人们人类的起源。

那么,中国境内的古人类起源于何时、何地?

他们的生存、生活状况又如何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展示: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

他们生活在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学生根据课本回答)

2.那么,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看书、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元谋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和两小块烧骨,表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使用火了。

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过渡:

同学们,刚才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远古时代,亲历了由猿到人的过程,对古人类的产生有了初步认识。

那么,早期的人类是怎样生活的呢?

下面我们看能否从本课的第二目——“北京人的发现”中找到答案。

展示:

二、北京人的发现

看书找出答案。

1.距今时间:

2.发现地点:

教师:

同学们,在我们接触到的古人类文化的遗址中,北京人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48千米的周口店龙骨山上。

最早是在1921年发现的,正式发掘工作从1927年开始。

1929年周口店的发掘工作由我国青年学者裴文中独立主持,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1935年至1937年,周口店发掘工作由我国考古学家贾兰坡主持,又先后发现了三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抗日战争期间,发掘工作被迫停止。

新中国成立后,发掘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迄今为止,北京人遗址共发现头盖骨化石6个,下颌骨化石15件,牙齿化石157颗,以及其他遗骨化石,共属于40多个个体。

北京人遗址丰富的发现内容,尤其是众多石器和用火遗迹的发现,使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的推断得到肯定,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过渡: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请同学们阅读“北京人的特征”这一目的内容。

三、北京人的特征

请同学们阅读“北京人的特征”一目中的内容,回答问题。

(1)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有什么特征?

说明了什么问题?

(2)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有什么特点?

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3)北京人已学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对北京人来说有什么作用?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什么意义?

发挥想象力,想想北京人是怎样取得天然火的。

把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

(1)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成不同类型的工具。

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

(2)北京人过的是群居生活,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这构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这种生活方式是由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决定的。

因为在这种条件下,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下去,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同大自然斗争,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

(3)北京人可以用火来驱赶野兽、烧烤食物、照明、防寒,这使北京人又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雷击起火,矿物自燃,火山喷发,摩擦起火。

教师提问:

同学们刚才回答得很好。

既然我们知道了北京人已经会制造简单的工具,过的是群居生活,又会使用天然火,那么,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他们穿什么,吃什么,住的又是什么?

示例1:

天亮以后,北京人开始成群结队地往外走,一部分人去狩猎,一部分人去采集,天黑以后,采集、狩猎等寻找食物的人都回到洞中,把采集到的野果分给大家,几个壮年男子把狩猎到的动物剥皮,把肉割开,放在洞口的火堆上烧烤。

熟了以后,根据每人的具体情况分配。

当人们填饱肚子以后,便就着火进入梦乡,由于洞口的火堆整夜不熄,也有人专门照看,远处的野兽也不敢靠近。

示例2:

北京人的衣服——是把植物枝叶系在腰间,这类衣物不能抵御严寒,但多少可以起一点作用,而且容易得到;二是把猎到的动物剥皮后吹干,粗略加工当作衣服。

在食物方面,一靠采集,二靠狩猎。

住的是天然山洞。

教师提问:

同学们回答了有关北京人的一些问题,对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和体质特征有了一些基本了解。

那么相比元谋人,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呢?

相比元谋人,北京人已经能够利用天然火,并能够长时间保存火种。

北京人的面相更接近于现代人,脑容量也明显高于元谋人。

北极人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指导学生看书,找出答案。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境内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我们的祖先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克服重重困难,缓慢进化着。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战胜困难,愿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勇往直前,一帆风顺!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同步练习及答案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选择题

1.在学完“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

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D )

A.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B.种植水稻

C.穿着麻布衣服D.烧烤食物

2.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因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附近而得名

B.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

C.北京人会打制简单的石器

D.北京人还保留一定的猿类特征

3.2017年3月8日至5月1日在遵义市博物馆举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物特展。

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科学家是( B )

A.钱学森B.裴文中C.袁隆平D.邓稼先

4.暑假期间,小刚在周口店参观了一处距今大约70-20万年之间的早期人类遗址。

由此可以推断,他参观的这处早期人类遗址是(  B)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蓝田人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

5.下列情况不符合北京人的是( C )

A.能直立行走B.能够制造简单的工具

C.已学会人工取火D.过着捕猎和采集生活

6.观察如图的示意图,判断“北京人”应在什么位置( B )

A.(a)B.(b)C.(c)D.(d)

7.如果你要实地考察我国境内最早远古人类的遗址,你应该去( A )

A.云南元谋B.陕西蓝田

C.北京周口店D.山东大汶口

8.我国境内发现的距今约170万年的原始人类是( A )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9.1987年,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 C )

A.北京人的体态特征B.北京人进入新石器时代

C.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D.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

10.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是( B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D.安徽和县人遗址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再现史前人类活动。

寻找证物

初一某班历史课堂:

同学A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请你为他的描述寻找证据。

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

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

②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

③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

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______(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______(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______(填写图号)

(2)进行解释以下是同学B搜集的反映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

请你仿照范例,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

[范例]“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制作陶器。

“骨耜”可以见证______。

“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______。

(3)得出结论

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______。

 

【答案】

(1)图1、图2、图4、图5、图3

(2)“骨耜”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屋(或:

过着定居生活)。

(3)考古发现

【解析】

(1)图1是《头盖骨化石》;图2是《肢骨和和牙齿化石》。

读图1和图2可知:

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

图4是《砍砸器和削刮器》,图5是《鹿骨化石》。

读图4和图5可知:

北京人用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

图3是《被火烧过的朴树籽》。

读图3可知:

北京人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

(2)河姆渡原始居民以使用骨耜耕地,因此说骨耜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

因此说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3)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史前文明距离我们非常遥远,通过考古发现中的遗迹、遗物、化石等,我们可以了解和推测史前文明发展的状况。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导学案

第一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谋人的生活年代、发现地点以及发现的历史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发现过程、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古人类化石、古遗址遗物图片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中国早期人类的演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理解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北京人的特点

难点:

分析北京人的发现在研究古人类进化史中的重大意义

(一)导入:

讲述中国古代女娲造人说的传说,设问中国的远古居民真的是女娲在的吗?

然后引用达尔文进化论,“从猿到人”的科学论断揭开了人类起源的秘密。

那么,中华大地上何时开始有人类活动?

早期人类是怎样生活的?

(二)【预习案】

1、阅读课本第2页: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找出元谋人生活年代距今约年;发现地点:

省元谋县;

元谋人发现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阅读课本第3页:

北京人的发现完成下面填空题

(1).生活时代:

距今约年;发现地点:

________。

(2).发现过程: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最先于_____年被发现的。

3、阅读课本第4页北京人的特征并观察课本中北京人头骨化石、牙齿化石、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北京人狩猎景象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人的外貌特征有哪些?

(2)北京人生活状况怎么样?

(3)北京人用火情况怎样?

(4)北京人发现的历史意义?

(三)【探究案】

1、观察教材中的灰烬堆和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图分组探讨火的使用有何重大意义?

教师归纳:

火得使用在人类进化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依据本课学习的重要化石遗址分组讨论化石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

化石能使人们更了解远古时期的人文,是研究古人类的重要依据,对考古界有很大的帮助,化石证实了远古生物的种种足迹。

3、小组合作完成课本第5页“课后活动”

 

增补批注

4、在我国境内发现了众多的远古人,为何我们要重点介绍北京人?

5、小组讨论原始居民为什么过群聚生活?

(四)、检测案

1.《韩非子》上载:

“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相当于(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距今约七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属于(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4.山顶洞人抵御野兽的攻击,最可能使用的武器不包括( )

 A 石器  B 木棒 C 火把  D 弓箭

5.在同一地点发现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北京人                          B.北京人 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 半坡原始人类                  D.河姆渡原始人类 半坡原始人类

3.材料分析

材料一:

《韩非子》上载:

“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这段材料生动的反映了我国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材料二: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请回答:

(1)这一材料反映了原始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的一个什么重要变化?

这个变化对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2)在材料二所述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学到了:

1、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其中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能否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

2、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3、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六)、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册相应习题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