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项羽的性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02715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项羽的性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项羽的性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项羽的性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项羽的性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项羽的性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项羽的性格.docx

《论项羽的性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项羽的性格.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项羽的性格.docx

论项羽的性格

论项羽的性格

引言

项羽是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刻画的成功的人物形象,又是秦汉之际重要的历史人物。

他一生戎马倥偬,驰骋疆场,用英雄的胆略和气魄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赞歌。

然而他的胆略中却夹杂着粗俗,骁勇中混藏着盲目和臆断,尽管那样伟大,但终究也没有逃脱失败的结局。

在司马迁笔下。

我们看到的项羽,是在逆境中被磨难、被虐待、被摧残,是崇高的精神被其内在的弱点所排斥、所湮没,难以调和的复杂矛盾的性格在激昂的悲剧节奏中把英雄一步步逼上了绝路,同样也彰显了他复杂的、矛盾的性格特征。

一、项羽性格的缺憾性

从项羽二十四岁领兵开始,直到三十一岁兵败而亡,大小战争经历无数,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不能不说这结局悲惨异常。

这与他的性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他出身贵族,与秦王朝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他从小的目标就是推翻秦王朝的统治,所以他遇见秦始皇出巡时曾不可一世的说:

“彼可取而代也!

”[1]这样的雄心壮志连项梁都感到诧异,但最后项羽也用行动证明了他的雄心壮志并不是一句空话。

项羽作为一个将军无疑他是成功的,他有勇有谋,体恤士兵,敢于以身作则为,危难当头敢于冲在最前面;但是作为一个决策者无疑他是失败的,他当断不断,妇人之仁,过分的心慈手软,导致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这与他复杂的性格十分不开的。

项羽的性格充满了美与丑、善与恶、刚与柔的矛盾冲突,他一方面刚毅勇敢,一方面柔肠百转,一方面温和仁慈、彬彬有礼,一方面凶狠残忍、杀人如麻。

其脆弱的感情闸门极易被虚假的亲近所攻破,进而表现为错位的仁爱和荒唐的姑息。

滥施仁义,缺乏深谋远虑,项羽注重情感因素和个人易怒而将是非曲直至于次要地位,是他最后不得善终。

暴秦与他有杀祖父灭宗国的深仇大恨,因此他把“灭秦兴楚,雄霸天下”视作人生目标。

他勇武强悍,顾全大局。

项梁死后,他化悲痛为力量,显示出一个将军应有的襟怀。

他大敌当前,敢作敢为,斩杀宋义,威震楚国。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率区区五万之兵,留三日之口粮,以一往无前之势,以一当十,大败秦军二十万于,力挫群雄。

从吴中起事时杀会稽守,“一府皆慑服,莫敢起”,到杀宋义多兵权,诸侯“莫敢仰视”,凭借勇敢善战,推翻了暴秦,成了令天下诸侯俯首称臣的西楚霸王。

纵使在楚汉争霸中他由胜转败,但英武不改,尊严不失。

从楚汉挑战嗔目斥楼烦,“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到垓下之围时,被赤泉侯追杀,嗔目斥之,“赤泉侯人马具惊,辟易数里”。

他仍旧是那个身披战袍,横刀马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勇武将军。

他恪守武士的信条,重情重义,一诺千金。

这不仅表现在对祖宗之国的特殊感情上,而且亦体现在对美人和战马的一往情深中。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驹不逝。

驹不逝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2]悲歌千古传唱,他唱出了“把人类看作是无常天意支配下的不安定的存在。

”拔山盖世的气概和失败结局是不和谐的,但英雄美人誓不相负的“儿女情长”却成为千古绝唱。

末路穷途,困兽犹斗,义不过江,义曾战马,义赠吾头的壮举,“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的豪气,骄傲的尊严和无畏的勇气超越了到来的及未来的悲剧。

他对悲剧现实作如此认定:

我承认我必定失败,意义上说,项羽是一个战胜了一切对手的斗士。

他的精神不死,他人性中反射出但绝不输给现在,我只输给无形的“天”,但绝不输给任何面前的对手。

从某种的美和善的光芒将与日月同辉。

项羽人性中的美善所代表的是一种超越精神——对功利的超越,甚至是对自我的超越。

“不是叫人逆来顺受,无所作为,而是一种抓住不放斗争到底的精神。

”是一种将悲剧感导向崇高感的精神净化。

它引导人们从人生的痛苦和失败中拔身出来,正视悲剧与悲剧相抗衡,从某种意义上战胜和超越悲剧,走向昂扬和振奋。

因此,项羽散发的英雄美具有一股强劲的力量,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大气势,表现出粗犷、激荡、刚健的特征,给人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

难怪人常道:

“不以成败论英雄。

”荆轲刺秦王,身死而事败,专诸刺吴王,身死而功成。

然而我们忘掉了专诸,而在赞美荆轲。

刘邦拥得了天下,却难辞“小人”的骂名;项羽失去了江山,却赢得了“鬼雄”的美誉。

人性的魔法,似乎和历史开了个玩笑,对项羽、刘邦施展了“移形换影”大法,使项羽成为“失败的英雄”,刘邦成了“成功的小人”。

项羽是硬汉、男子汉、英雄汉,这是人们的主观评价。

客观地说,项羽是一个失败者,可以称之为“败将项羽”。

如果说人性中的美善成就了项羽非凡的人格魅力,那么人性中的缺失却使他成为不折不扣的失败者。

其有目共睹的项羽性格缺失的表现:

1.勇而寡谋

项羽与人交战,自恃武艺超群,逞匹夫之勇,以八千人起家到拥有雄兵百万,一路战无不胜。

正是这些胜利冲昏了他的头脑,使他迷信武力,轻视权谋。

勇猛让他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暴秦,而寡谋却使他轻易地陷入刘邦设下的一个又一个的圈套,将大好江山拱手让人。

2.执拗多疑

太史公批评项羽: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清代剧作家嵇永仁在剧作《杜秀才痛哭泥神庙》中借剧中书生杜默间接批评项羽“老子天下第一,[3]忽略了帐下英雄”致使谋士陈平、武将韩信弃之而去。

的确,项羽刚愎自用,又轻信多疑,亚父范增,对他忠心耿耿,竭忠尽智为其谋划,竟难逃猜疑夺权的厄运。

无怪范增慨叹:

“竖子不足与之谋!

”被英雄抛弃的人,难以成就英雄伟业,欲问鼎中原无海纳百川之量焉有不败之理?

3.优柔寡断

古语说: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鸿门宴上,“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视之者三”暗示他杀刘邦,以绝后患,他却默然不应。

战场上的纵横驰骋与政治斗争中的愚昧无知是如此的不协调。

被虚荣所惑,不杀有功之人,为妇人之仁所囿,不能痛打落水狗,使得刘邦金蝉脱壳,逃之夭夭,养虎遗患,自食恶果。

4.目光短浅

项羽攻陷咸阳,烧秦宫室,却不在“四塞”、“阻山河”的关中称王,而“思欲东归”曰: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说者讥之“楚人‘沐猴而冠耳。

’”足见其有王者之勇而无王者之气。

而后的短见与错误之举便是分封诸侯与徒杀义帝。

分封诸侯开了历史的倒车,必然受到历史的惩罚;而徒杀义帝的不义之举,又操之过急,违背民意,使他成了众矢之的。

5.残暴成性

英气逼人的西楚霸王时而露出残暴本性。

他有着狭隘的宗国观念和地域观念,执着地遵循着贵族庄园制尊尊亲亲的原则,鄙视那些出身非贵族的人。

所以他一面具有立秦降将章邯为雍王的大度,一面具有“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的残暴。

孟子云: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坑秦卒二十余万,让他失掉了民心而尚不觉悟,乃“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他也失去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终于弄得众叛亲离。

项羽在人们眼中成了杀人如麻的大魔头。

无怪垓下之围,会被一田父骗入绝境,落得个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

这些人性中的缺失导致项羽的悲剧,无奈的挣扎难逃必然会灭的命运。

项羽的失败,是英雄的失败,是伟大人物的毁灭。

毛泽东曾告诫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项羽失败的教训与其人性中的美善与缺失,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警示。

项羽是千古英雄也好,是历史失败者也罢,人性的魔法石把他照成了圆润丰满的形象,让胜败融合,让笑泪合一,让爱恨缠绵,让对错交织,让矛盾统一。

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人民心中的悲剧英雄,他虽然被钉在十字架上,却受到后人的顶礼膜拜。

而项羽何尝不是华夏儿女心中的悲剧英雄呢?

很多时候,人们甚至忽略了他的过失,在他强大的人性美光芒照耀下,虔诚地敬仰着乌江自刎的豪气。

二、项羽性格的高尚性

项羽粗犷的气质、豪迈不羁的个性,与生养他的楚地息息相关。

翻阅楚国发展的历史,我们分明感觉到,楚国的发展史,是一部充满不断张扬自我的历史,又是一部尚武的战争史。

楚国本是一个偏居在湖北汉江地方的小国,凭借武力,在春秋战国时期。

一跃而成为我国南方的大国。

到了战国后期,楚国成为可与秦国互相对衡的强大国家。

于是就有了“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的说法。

楚人尚武、张扬个性的文化传统,熏陶了项羽粗犷的气质,培养了他桀骜不驯的个性。

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突出地描写了项羽的主要性格:

作战勇猛果敢、为人豪爽直率等。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交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司马迁通过项羽学书、学剑、学兵法等细节,突出了项羽豪迈不羁的性格。

项羽身为名门将后,将门的血统,粗犷的气质,兵法的精通,使他具有实现自我价值、奋发图进、建立功名的凌云壮志,这种建功立业、自强不息的雄心壮志,又使他豪迈不羁的性格特征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

‘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勿妄言,族矣!

’”“彼可取而代也”的雄奇语言,掷地有声,一个胸怀大志的贵族后裔展现在我们眼前。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是他自恃勇武,很少相信别人。

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战胜项羽,是因为重用汉三杰张良、韩信、萧何。

而项羽的悲剧在于自恃勇武,不能听取大家的意见。

在楚汉战争中,只有善于集中众人的智慧,才能无敌于天下。

同是反秦起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不同,起义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机智、狡诈的刘邦,为了笼络人心,制造了“斩白蛇”的传奇剧情来表明自己是个真命天子。

而项羽则光明磊落,他是靠着一种冲天的豪气和盖世的力量,以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来震慑天下的。

想与豪迈不羁的性格,是他在自刎之前,从容不迫,演绎出了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的情节上。

特别是不肯过乌江的骨气把他的英豪气概推向了极致。

在《史记》中,司马迁为了突出项羽的个性,以刘邦的机变、狡诈反衬项羽的豪放。

钱穆在《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中曾经说:

“汉祖之得天下,一曰不杀人,又一曰善用人。

而迁书之传项王,则有三大事,一曰巨鹿之战,一曰鸿门之宴,又一曰垓下之围及乌江自刎。

项王可爱处实多沛公。

”原因何在?

因为在项羽英豪气概的对比下,刘邦的为人处事更显的机变、狡诈和虚伪。

鲁迅先生云: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3]项羽一方面刚毅勇敢,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一方面又柔肠百转,是一个柔情似水的男子。

战国时期的楚国,占据广大的江、淮流域地区。

秀丽的青山绿水,熏陶了楚地人的浪漫情怀。

“楚辞”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华美的文才、绚烂的风格,无不体现出楚国人的浪漫精神。

这种情怀对项羽人格的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项羽不是一个完人,他有致命的弱点。

但是他的人格值得我们赞赏,因为他有丰富纯真的情感。

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伟岸的身躯,豪放的个性,再加上丰富纯真的情感,使项羽的人格更加高大,更加令后人敬仰。

一曲“垓下歌”,不仅唱出了英雄末路的悲哀,还唱出了项羽对虞姬的真情;不仅说明项羽是一个痴情男人,还显示出项羽是一个英雄式的痴情男儿。

“歌数阙,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试想,如果没有“慷慨别姬”的凄美,项羽的英雄形象将是干瘪的,无味的;没有“慷慨别姬”的凄美,我们今天“霸王别姬”的影视剧将从何而来?

“慷慨别姬”的凄美,使项羽的英雄形象摇曳多姿。

在我国历史上,儒家重视焕发人的生命活力,提倡阳刚之气,倡导“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刚健人格。

这种阳刚之气,在项羽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乌江岸边,他谢绝了乌江亭长的好意,“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项羽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生死得失,而是想到对不起江东父老,他不愿怀抱愧疚之情在江东称王,所以项羽自刎乌江的举动,是他的悲剧得到了升华,从而富有崇高美。

因为在他自刎乌江的举动中,体现出凌然不可侵犯的人格和高昂的斗争精神,表现了他胸怀坦荡的英雄本色。

项羽毅然决然的、惊天动地的自刎乌江,不仅令当时的汉军震惊,让天地为之动容,更让后人为之歌唱。

从此之后,杜牧、王安石等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题乌江亭》说项羽“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而王安石的《乌江亭》说“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而晚唐诗人胡曾的诗《咏诗史乌江》却道出了项羽的心声“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众说纷纭,却依然改变不了他在人们心中的英雄形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的诗句,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骨气给予了高度的礼赞。

三、项羽性格的社会性

项羽降生在战乱的年头,从小就跟躲避秦朝追捕的叔父项梁生活在一起。

在军事方面固然能得到一点熏陶,但生活方面毕竟比较狭窄。

这就使他几乎没有机会熟悉官场事情和世故人情。

而比他大二十四岁的刘邦则常与县吏交往,又到过咸阳,见过世面,当然比他有政治头脑和政治手段,比她会审时度势。

此可谓降生时机不助羽也!

而按项羽的武力和气势,先入咸阳而王之是毫无疑伊、理所当然的。

然而楚王却因为对项羽存在着偏见和不满而把他的进军路线安排在秦军主力集中的地区,把刘邦的进军路线安排在秦军守备特别空虚的关中一带。

结果项羽的征战正好为刘邦先入咸阳铲平了道路,加快了刘邦进入咸阳的速度。

项羽身边固然有个谋士亚父,然而他的谋略毕竟不能和刘邦身边的张良、萧何相比;他的叔父项伯不但不能为他出谋划策,反而一次又一次拉项羽的后腿,帮倒忙,使项羽处于被动。

此可谓地利与人和不助羽也!

项羽领导的彭城之役以三万兵力击溃了汉军五十六万。

正当刘邦就要被活捉时,天偏偏刮起了西北风,风沙直迎着楚军而来,使刘邦得以逃脱,此可谓天时不助羽也!

也就是说在机遇方面,项羽实在不如刘邦。

而机遇往往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有时是人力无法替代的。

而项羽能在那样的情况下建立霸业,我们难道不觉得他是一个英雄吗?

项羽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可以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实在是难能可贵,总是最后称帝的不是他。

可是他也依然被人们称颂了这么多年,可爱的、可气的、可恨的他在千年之后的英雄形象依然鲜明,不得不说项羽的确很有人格魅力。

四、项羽性格的复杂性

(一)项羽胸怀大志目标明确而又目光短浅被动愚钝

项羽一生只有复仇和称霸两个目标,他的一切行为都在为这两个目标而努力。

所以在推翻秦王朝后,项羽显得目光短浅,被动愚钝。

楚汉中分天下时,项羽与刘邦订立合约后“乃引兵解而东归”,安心地去做他的西楚霸王,而刘邦却趁机把项羽包围在垓下。

从项羽“引兵解而东归”[4]可以看出,项羽根本没有与刘邦一战到底争夺天下的想法。

春秋争霸,战国纵横,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老百姓渴望统一,止熄战火。

从春秋时统一大势已是天下所归,万民所盼。

但项羽却看不清天下大势,而是逆势而行的分封诸侯。

项羽的分封诸侯,使全国又恢复到春秋战国时代互为攻伐的状态,狼烟又起,烽火连连。

导致项羽知道失败都没有认清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而是“天之亡我”观念根深蒂固,更体现了他目光短浅,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

(二)骁勇善战有余但政治智慧不足

项羽是极有才华的,他身长八尺,才气过人,力能扛鼎,精通兵法,豪迈大气,无坚不摧。

一生中所经历大小战役无数,除了最后一战,几乎从无败绩,即使说他是千古名将,也无不可。

从举事吴中开始项羽就叱咤风云,所向披靡,“攻定陶”,“拔襄阳”,“斩李由”,“杀宋义”,“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东救齐地,西破章邯。

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更是他辉煌的顶峰。

项羽是个有智又谋的军事家,在具体战役上是足智多谋,但缺乏运筹帷幄的战略眼光。

他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将军,却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军事能力上的巨人,又是政治图谋上的侏儒。

在整个攻秦战争和楚汉战争中,项羽总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以无比的勇力和智谋给一切阻挡者以摧枯拉朽的打击。

但一涉及政治问题,他就显得极其幼稚。

例如在灭秦之后,他放弃关中四塞之地而东归偏僻而穷困的彭城,这使他在军事上失去了战略要地,在经济上也失去了大后方,失去了对全局的控制,更使汉王刘邦获得了从容积蓄力量的空间与时间,多次错失了消灭对手、统一全国的良机。

(三)残暴凶狠杀人如麻而又富于同情心,过于仁慈。

每每攻城拔地后,对于投降士卒,项羽往往残害坑杀。

项羽的这种行为,不仅严重阻碍了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也引起了天下百姓的怨恨和反抗,逐渐失去了民心。

而刘邦入关后却实行一系列安抚政策。

深受百姓欢迎。

“得人心者的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历史上千古以来的教训。

项羽是残暴凶狠的,但是,贵族出身的他又能以一个仁者一样的心对待周围的人,他对战士、对乡亲、对亲人表现出了深情厚谊。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项王见人恭敬慈爱,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

鸿门宴上项羽的言行,表现了项羽的朴实而毫无城府,完全缺乏政治斗争手腕。

从外交斗争的角度加以评价,这就是既幼稚又糊涂的妇人之仁了。

这与他的对手刘邦的腐败无能,能屈能伸,权谋机变,不择手段,恰形成鲜明对照。

(四)宗亲意识过于浓厚任人唯亲而不任人唯贤

项羽的乡土观念很浓,宗法亲情意识很重。

楚亡之后,他身负国仇家恨,与叔父项梁避难吴中,心灵的土壤深埋着反抗复仇的种子,奔流的热血中交融着对秦政权深恶痛绝的情感。

他的早年生活环境主要是这个宗族社会,这培养了他根深蒂固的宗族意识。

他自恃血统高贵而门户之见浓厚,一贯蔑视文弱,不尊重身份卑微的良将贤才。

在后来的统兵生涯中,任人唯亲,非宗族莫信就是这种宗亲情感的表现,这对他后来任用人才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他“不能任贤属将”,“以亲爱王”。

1.性格强悍果断自信而又自以为是刚愎自用

未起兵之前,他在吴中小有名气,“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5]楚汉在成皋相持,“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正要射项王的楼烦竟“目不敢视,手不敢发”,以致退入城中,“不敢复出”。

但项羽过分崇尚个人的武力,过于迷信自己的武力,他一辈子都生活在自我崇拜自我迷信的氛围中。

“东城快战”中项羽的语气和话语中透露出的是对自身实力的高度自信,充满了霸者骄傲的神采和雄姿,也是对于败北穷途的蔑视和不以为然。

他的过于自信形成了他刚愎自用、唯我独尊的狭隘自私的性格。

他听不进别人的建议,更谈不上知人善任。

本来项羽手下拥有一批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文臣武将,但项羽的刚愎自用,使其不能在关键时刻不能接受谋臣的计谋,最后导致他的失败。

2.勇猛剽悍有英雄气概而又柔肠百转多情重义

项羽有拔山之力,大小战争参加有七千余,从未失败,他有威武之力和粗犷的胸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颗柔情似水的心,他与虞姬的诀别成了千古绝唱,垓下之围他不担心自己的命运不担心手下的将士,却心疼虞姬即将面临的境遇。

然而虞姬并未让他失望,“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

”唱出了虞姬的深深爱恋和不舍,纵使死虞姬也不愿落入敌军手中。

慷慨悲壮的霸王别姬传唱了千年,将项羽的柔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结语

作为一个政治上的失败者,千百年来项羽却被人们反复吟唱、深切怀念,广为传颂,感慨不已,这与他的人格魅力密不可分。

他在秦末汉初的乱世中绽放了前所未有的光彩,面对危难,勇扛大旗,置之死地而后生,不退缩终将成功,是项羽为人们所立的榜样。

楚汉相争在垓下之围时本预言着传奇的陨灭,但项羽却在这终点又舞出了炫目的光彩。

他独特的性格永远旗帜鲜明的提醒着我们他曾以最决绝的姿态离开这世界,但他从未为此遗憾过,短暂的一生却以最强悍的态度让人们永远记住了这位性格迥异的英雄人物!

 

注释

[1]万英敏.一个悲剧的英雄[c].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2

[2]马雅琴.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英雄[c].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3]常万生.项羽[M].华夏出版社.2013.1

[4]程步.真项羽:

勿错如此[M].青岛:

青岛出版社.2010.3

[5]赵曙光程相崧.项羽评传[M].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6

 

参考文献

[1]白玉林曾志华.史记解读[M].华龄出版社.2006.6

[2]王宇.史记心得[M].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6

[3]傅斯年.名家品史记[M].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6

[4]雷雯.俗眼看史记[M].北京:

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10

[5]王强.史记人物讲读[M].四川:

四川出版社.2008.8

[6]傅德岷文成英.史记鉴赏[M].武汉:

长江出版社.2008.6

[7]常万生.项羽[M].华夏出版社.2013.1

[8]夏风颜.王的孤独:

千年一叹成项羽[M].凤凰出版社.2012.9

[9]墨香满楼.楚汉争霸[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6

[10]王培公王亮.楚汉传奇[M].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1

[11]熊诚莫夫.楚汉争雄[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9

[12]程步.真项羽:

勿错如此[M].青岛:

青岛出版社.2010.3

[13]赵曙光程相崧.项羽评传[M].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6

[14]马道宗.项羽传—中国名人大传[M].北京:

京华出版社.2002.6

[15]王承帝.项羽:

中国第一勇将[M].重庆:

重庆出版社.20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