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天使郑苏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98595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慈善天使郑苏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慈善天使郑苏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慈善天使郑苏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慈善天使郑苏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慈善天使郑苏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慈善天使郑苏薇.docx

《慈善天使郑苏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慈善天使郑苏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慈善天使郑苏薇.docx

慈善天使郑苏薇

“慈善天使”郑苏薇

  爱的心声感人至深    在去年10月于成都举行的“第二届生活方式与健康国际论坛暨世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会联合总会第二次大会”上,香港慈善总会主席郑苏薇的发言一开口就紧紧抓住了代表们的心。

她说,前不久我看到媒体报道,有个小女孩被车碾压,先后有10多人目睹而无人伸出援助的手,最后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太让人痛心了!

我当时是流着眼泪看这些报道的。

她借此发挥:

怎样才会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必须有同情心,有一颗爱心,慈爱之心。

愿意从事慈善活动的人,会很快乐的,那就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是极为有益的。

  郑苏薇的发言就是大爱之心的自然流露,其情其语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听众。

南京中医药大学代表范崇峰博士就很有感受和体会,她说郑苏薇发言时爱心发出的能量很强,气场很大。

有种让人能够静下来并且想流泪的感觉,太受感动了。

  会议间隙,记者请郑苏薇展开谈谈。

看她的经历资料,觉得她是个女强人;面对面时,感到像是大家闺秀。

她平和可亲,推心置腹,言语中离不开慈爱主题,进一步表达了她的见解:

有爱心才会宽容、包容别人,保持平和心态,心里才不会被苦闷、烦恼情绪干扰;有爱心才会去做慈善事业,在奉献爱心活动过程中会不断收获快乐;有爱心才会经常想着他人,忘记自我的得失。

这种精神状态,这种生活方式,必然是健康的、愉快的,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是和谐因素。

  是的,多年来献身慈善活动,就是郑苏薇的生活方式,就是她的快乐生活。

  

  慈善活动从童心开始

  

  “我的善心被激发出来与童年有关―――我的童年和别人的童年,”郑苏薇追溯自己的慈善生涯。

有件童年事她终生难忘:

“大约在我三岁左右的时候,一天保姆带我去逛街,我看到有个没有腿的乞丐在墙角向路人行乞。

我没有像其他小朋友那样躲开,而是上前拉住乞丐的手呜呜哭起来,我觉得他太可怜了。

保姆赶忙来扯我,但我就是不松手,保姆给了那乞丐一些钱我才破涕为笑。

回家后保姆向妈妈说起此事,妈妈表扬我有爱心,并把我的小口袋里装满了零钱,告诉我要是再遇上了需要帮助的人就可以自己送钱给他们。

  郑苏薇说,好像我命里注定就是为了慈善而来,但与母亲的感染和鼓励也有很大关系。

祖籍北京的郑苏薇,从小在上海长大,30多年前随母亲到香港定居。

她的母亲早年曾在香港救助和掩护过革命者,后来到内地投资兴业,是北京建国门外“中粮广场”的前投资者,事业做得很大,为祖国隐蔽战线做出过重要贡献;如今在党的关怀下,骨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郑苏薇3岁的时候,母亲就给她读《三字经》、讲孝道故事。

“女人,最宝贵的品质还是付出,施比受更有福”,就是母亲对她的教诲。

耳濡目染中,郑苏薇学着母亲热心助人,从事慈善活动。

她觉得为了帮助贫困者放弃一些个人利益,才是最快乐的。

  郑苏薇向记者讲了另一个孩童的故事:

我二十几岁时,曾被一个小孩感动。

那天,我们在香港劳工阶层居住的社区大院搞“康乃馨”花义卖活动,一支花10元,所得捐给仁济医院。

有一个大约一两岁的小男孩,刚刚学会走路,离开带他的老人,小胖手拿着硬币,晃晃悠悠地向阿姨走去……不小心摔倒了,硬币滚到一边,孩子急得哭了起来;老人帮他捡起硬币,小胖孩爬起来还没站稳就把硬币交到阿姨手里;小手高举着拿到的一枝花,淌着泪水的小脸满是笑容……那一刻,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培养爱心由儿童做起!

慈善事业前途无量,社会充满爱心大有希望。

这孩子给了我巨大的信心和力量。

―――多少年后,我又一次在街头筹款遇见他,他已是中学生了,与同学背着提琴去聚会,用他青春茁壮的双手捐出了200元。

我又一次受到感动……

  郑苏薇坦言,我走在慈善之路上,虽然遇到许多艰辛,但总有力量在推动着我,其中就有那双我永远忘不了的胖胖的小手!

  

  心系“草根”寒暖疼痒

  

  郑苏薇做慈善工作,有一种使命感,她看不得百姓的饥寒疾苦,只要被她听到看到接触到,就有一种揪心的痛,就会想方设法给以帮助。

  内地一边远山区学校的一群孩子爱踢球,他们组建的足球队成功地踢出了学校,踢出了山沟,获得了到省城比赛的资格,却因为没有钱去不了。

他们写信给郑苏薇求助。

郑苏薇就想,一定要帮孩子们圆这个梦,马上把身上的钱给他们寄了过去。

她认为做慈善要有心,多少都是情;不一定很有钱,贵在长期坚持。

  湖南省溆浦县有位女中学生被人泼硫酸毁了容,父母将其送到北京住院治疗。

郑苏薇从媒体得知女孩的遭遇后,顶着来自香港反对派的压力联系了香港“无线电视台”并专程赴京拍了专题片,片子在港播出后,募集到128万元港币,保证了治疗费用。

28次手术后女孩基本上恢复了健康。

在郑苏薇大姐姐的亲切鼓励下,她建立自信心重返校园,学习电脑,后考上大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今担任了北京共青团属下“志愿者协会”工作者。

  一次,郑苏薇到某儿童福利院探望,一位被父母遗弃双眼患目瘤的3岁小姑娘轻轻抚摸着她的手,久久不分开。

被越来越严重的眼瘤流出的汁液终日折磨的小姑娘乖巧懂事,能做的事主动帮阿姨去做。

看着听着,郑苏薇眼泪忍不住落了下来。

返回香港,郑苏薇通过香港慈善总会筹得治疗款项20万元;可是在香港,却因为没有打听到敢为小姑娘治?

K目瘤病的眼科医生(手术风险高,可能失去眼球,还可能复发),郑苏薇痛彻心扉,哭了好几次……

  还有,那些囚犯的子女,聋哑残疾儿童,艾滋病患者的孩子;快要倒闭的工厂的工友,桃子卖不出去的农民;因为建不起一座桥而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山区贫民……郑苏薇全都挂在心上。

她的世界里满是关怀满是爱,起早贪黑,没办法让这些形象在自己脑海里消失,没办法让自己慈善活动的步伐停下来,她和他们的命运连在一起。

她甚至独出心裁,在“国际长者年”将中国西北十几位传承了优秀妇道的百岁缠足老人请到香港,让这些一辈子未出过大山、乡亲们敲锣打鼓欢送的老婆婆们看一看回归后的“东方明珠”,藉此搞文化交流、办筹款晚会,令五代同堂的老人的后代十分感动,也使香港百姓深受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为组织这次关爱祖国老年妇女活动,香港慈善总会用了几个月时间、花费几十万元。

作为一个慈善家、义工、组织者,郑苏薇还亲力亲为,帮这些山区来港的小脚老婆婆洗澡量体温,让大家感谢为活动奉献爱心的善长马介璋、刘志强、黎灿、杨海成……

  香港仁济医院是一家慈善机构,属下员工3000多人,拥有老人服务中心、幼儿院、学校等等就有50多个机构。

为了医院的维持与发展,郑苏薇多方奔波,呕心沥血,不知付出了多少精力。

郑苏薇做慈善事业,是正经穿“红裤子”出身的,1989年从英国回来,就直接被邀加入香港政府的慈善机构―――仁济医院;她既是金钱捐赠者,又是全职的义工,更是慈善工作的组织者,深受上层社会的尊敬和劳工阶层的拥戴,特别是她平易近人的亲和力和她亲切的歌喉。

郑苏薇连续担任了13年仁济医院董事局董事,1999年升为副主席,2002年当上主席。

那一年,她忙得团团转,几乎没有一天休息日。

只要医院一个电话,她就会放下手中任何事,哪怕是在谈一笔很重要的生意。

在董事局和她的领导下,一年中仁济慈善事业基金共筹得4380多万元善款。

此外,还成功地为医院争取到4500万低息贷款,建造了拖延4年之久的安放骨灰的思亲公园。

  

  “慈善歌后”魅力聚善款

  

  郑苏薇有一副好嗓子,人称“慈善歌后”,“品牌”歌曲是“我的祖国”,跟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学的。

与众不同的是,她的歌喉主要用在了筹集善款上。

不论多大的富豪名人,也不论在多么隆重的宴会上,只要请她来一曲,她都要提出一个要求:

为慈善事业捐款。

而且,她的要求总会得到满足。

她曾自豪地说:

“我没有用我的歌声为自己赚一分钱,而只是用来去筹款,帮助一个又一个我不认识的穷人。

”中央电视台编导对郑苏薇非常熟悉,多次转播或直播她的演唱节目。

  在中华总商会的筹款晚会上,郑苏薇高歌“我的祖国”;在香港女童军总会的筹款晚会上,郑苏薇放歌“高山情”;在庆祝国际长者年筹款晚宴上,郑苏薇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每演唱一首歌她都募得数目不菲的善款。

仅在香港无线电视台为华东水灾筹款晚会上,郑苏薇和张学友对唱一首歌,就筹得50万元善款。

十多年来,从繁华的大都市北京、上海,到高寒的青藏高原、贫困的贵州山区;从南国珠江三角洲,到东北黑龙江畔;从东方明珠香港,到西北偏远地区,无论酷暑严冬,无论劳顿疲惫,都挡不住她匆匆的脚步、影响不了她的情绪,只要有机会,她都会用歌声去筹集善款、抚慰这些需要帮助的人。

她宛如一个美丽的天使,用歌声和慈爱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快乐。

  有一天傍晚,她正坐在香港珠宝店里接待老顾客,这时候广州市一位副市长和市民政局长、羊城晚报老总上门,求她帮助搞一台慈善演出,筹款组建一家广州慈善医院。

从那时开始,她就在香港、广州两地奔波。

广州方面每天都会有人来找她,她在港几乎每天都要去求人。

她跟秘书两人前后忙了半年,最终从香港组织200多人的捐助者队伍,去广州参加慈善募捐活动,其中各界大腕云集、明星结队。

演出中,郑苏薇的歌声和着众多明星的歌声,伴随着众多企业家的捧场,使得筹集的善款随着时间的推移直线上升。

那台在业界传为佳话的慈善义演,一夜筹集善款1000余万元。

中国内地第一家慈善医院―――广州慈善医院于1998年成功建立。

一个赞助30万元的当地企业老总说:

一个香港名流有家庭有生意,为了广州的事情这样操劳付出,就为她的这种精神,这钱我也该拿!

  为了这次活动,郑苏薇累得疲惫不堪,秘书也累得辞职了。

郑苏薇这样忘我地投入,不知感动了多少人。

  

  以内地慈善与发展为己任

  

  黄道先生的博客说,有一次塞外之行,郑苏薇冒着滚滚而来的沙尘,在断垣残壁的窑洞间蹲点扶贫。

当地的条件很艰苦,有关部门曾想照顾她,但她坚决不要“特殊政策”,坚持和当地人一起吃豆渣、油面等杂粮。

陪同她的当地一位书记感动得眼眶湿润。

她在山区里生活了一个星期,因吃杂粮不消化得了胃溃疡,痛得佳肴难尝,美酒难咽,经入院治疗才痊愈。

  郑苏薇就是这样,为了祖国内地的发展和慈善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与生意,一直在不停地吃苦、忙绿。

她从上个世纪90年初开始,就努力团结香港慈善界的热心人士,致力于推动内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把香港的慈善事业推向内地。

20多年来,在她的协调下,数十个项目落户内地,其中某个项目投资总额达40亿美元;在她组织下,港人为内地捐款高达数亿元,她本人捐款也达数千万元。

这中间,包含着她付出的多少心力和艰辛啊!

  在改革开放前期,中国内地慈善事业方兴未艾,但不规范不成熟,方式比较简单,社会化程度较低。

为此,郑苏薇很多次率团赴内地与国家及各地民政部门沟通交流,介绍香港慈善活动的做法和经验,并在与内地合作的实际操作中带来新的方式与做法。

她曾告诫作慈善活动的企业家要注意实际效果,比如捐建一所学校,就要考虑到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地区领导、行政等多方面因素,不能让学校以后成为空壳。

她还把香港学校五方参与的管理模式介绍给相关人员。

她在内地西部组织慈善活动时,就从当地实际出发,引导企业家按2800元一头牦牛、880元打一口井的价格捐助并落实,既简单又好操作,起了示范作用。

  郑苏薇的理念、做法引起了内地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关注,纷纷邀请她担任经济顾问、慈善会长、政协委员,如今她担任着70多个市的经济顾问。

很多人到香港找她拜访求教,一时间她应接不暇,几年中仅自掏的接待费就达600多万元!

  

  大爱之心能化解一切

  

  郑苏薇坦言,几十年来,大部分时间用在了慈善事业上,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出钱出力又受气。

有人对她的慈善义举不理解:

“你放着自家的生意不做,拿出钱来救济别人;一个富家少奶奶顶着太阳,站在街头推销募捐券,总是白白地付出。

这是为什么?

”郑苏薇至今没敢要自己的孩子,但她没有后悔。

  是啊,情愿放弃安逸舒适的享受而“自找苦吃”,广施爱心,济贫扶困,并为此受累历险。

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清楚的,能让人很快理解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

施比受更幸福,不是一句空话。

郑苏薇认为慈善事业是高尚的事业,是净化心灵的活动,献身慈善很有意义。

她说过:

“人生总有一个目标,坐拥千万亿也只睡一张三尺床。

为了贫困者的利益放弃一些享受,才是我心安理得的快乐。

”爱之“心安理得”可以说明一切、化解一切。

她愿意只是耕耘、不图收获。

  但是,善有善报,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人。

有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

多年来,她的善举和奉献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赞扬,人们敬称她是“慈善天使”。

全国第九届政协委员、香港慈善总会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副会长、香港国际投资总商会名誉会长、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名誉会长、香港公益金筹募委员会主席……数不清的光环罩在她的头上。

2002年,当董建华先生将香港特别行政区荣誉勋章挂在郑苏薇的胸前,并且由衷地对她说了声“谢谢你”的时候,郑苏薇泪流满面。

这是幸福的泪水,是得到理解与肯定时激动的泪水!

  不多的闲暇时间里,郑苏薇徜徉在心灵世界,时不时向着钢琴倾诉,弹起来往往会忘了时间;拿起笔来自己和自己对话,记下事业、生活、人生的心得感悟。

她是香港六份报纸、杂志的专栏作家,在香港各大媒体发表了数百万字的散文,出版了《做女人真好》、《苏薇笔下的名流》两本书;前一本一发行就上了畅销书的龙虎榜,书店、报摊当日一抢而空。

字里行间,展现了一个放弃舒适生活、投身慈善事业,化烦恼为菩提,像她经营的宝石般闪亮的倩影!

  

  不了的慈善情

  

  为了照片的事,记者拨通了郑苏薇的香港电话。

没想到,牵起的慈善话题竟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慈善,是郑苏薇永远说不完的话题与情结。

记者从她的话语里感受到―――

  她仍在为内地的慈善活动思考、操心:

目前内地的公益慈善人均捐款还不到1元钱,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必须提升大家对慈善事业的认知度。

并且要从“供血”阶段向“造血”阶段转变,进而解决如何“造血”的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

  她认为并不是有钱人才能搞慈善,慈善应该是大家做的事,要让慈善活动社会化,让爱心播洒在每一个角落。

  郑苏薇说,香港的老百姓参与程度非常深,小娃娃也会拿票子投到善款箱子里,当他到15岁的时候,就会很自觉地参与。

她认为慈善工作者包含着义工、捐赠者和组织者三重身份。

我们的义工和义工经理都有很高的学位,大学里应该设社会福利专业。

  她为内地道德下滑、善款使用信任度降低、监管不到位而担忧:

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都要守好道德底线。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有了好的道德风尚,好的监管系统,发展慈善事业才有希望。

  郑苏薇一再强调做慈善的方法要创新,要多样化,比如拍卖物品,比如明星效应,比如……她拿她在香港实际操作的例子做说明……

  虽然不见面,但电话那头的言辞、语速、心情,那恨不得让慈善事业明天就变样的期盼,让记者再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郑苏薇以慈善为生命的大爱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