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敦煌郡渊泉县城新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98399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敦煌郡渊泉县城新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汉敦煌郡渊泉县城新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汉敦煌郡渊泉县城新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汉敦煌郡渊泉县城新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汉敦煌郡渊泉县城新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敦煌郡渊泉县城新考.docx

《汉敦煌郡渊泉县城新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敦煌郡渊泉县城新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敦煌郡渊泉县城新考.docx

汉敦煌郡渊泉县城新考

汉敦煌郡渊泉县城新考

  [摘要]汉武帝在元狩二年(前121)尽有河西之后,在河西四郡之一敦煌郡下分设冥安、渊泉、广至三县。

今人根据考古发掘成果和历史典籍记载,对冥安、渊泉、广至三县古城址所在等作了考析,一致认为今四道沟古城址为汉渊泉县址。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就此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旱湖脑古城即汉渊泉县城城址所在。

  [关键词]敦煌郡;渊泉县;四道沟古城;旱湖脑古城

  [中图分类号]K8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8-0103-03

  一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瓜州尽有河西之后,先后设郡置县以统之。

在今瓜州县境内有冥安、渊泉、广至三县,均隶敦煌郡。

  三县城故址安在?

近年甘肃省史地专家李正宇、李并成两先生分别撰文对广至、冥发城址作了专题考证,虽一家之言未必正确,然对今后进一步考实不无裨益。

惟独未见有渊泉城址考证的专题文章,只有一些零星考证散见于各家著作中,如齐陈骏先生的《河西史研究》,李并成先生的《河西走廊历史地理》和《大漠中的历史丰碑》,李并成、李春元先生合著的《瓜州史地研究》以及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均以今四道沟故城址为汉渊泉县址,似乎已成定论。

  笔者来瓜州工作生活近半个世纪,在1985年起,负责筹建甘肃省安西荒漠戈壁草地自然保护区(现甘肃瓜州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与县博物馆合作并参与了部分瓜州境内的文物普查。

在近20年的合作中,共同发现了南岔大坑故城(李并成先生考证为汉冥安县城址①)、马圈故城(李正宇先生考证为唐玉门关和晋昌县城址②)、芦草沟北故城(李正宇先生考证为汉广至县城址③)、疏勒河北岸古城遗迹(张宝玺先生考证为西夏密教坛场遗址④)、旱湖脑故城等一些重要古遗址。

本文就渊泉县城址问题提出笔者个人的见解。

尽管肤浅,但愚者千虑,或有一得。

  二

  据《汉书?

地理志》“渊泉县”条颜师古注:

“阚?

S云地多泉水,故以为名。

”《后汉书?

张奂列传》李贤注:

“渊泉,县名,地多泉水,故城在今瓜州晋昌县东北也。

”乾隆《大清一统志》“安西州”条:

“渊泉故城,在今州东,旧柳沟卫东,汉置。

”柳沟卫,清雍正五年(1727)由柳沟所升置,位于今安西县四道沟。

《甘肃通志》(乾隆元年刊)、《新?

易⒌乩碇炯?

释》、《甘宁青史略》、《安西卫志》、《西域水道记》、《辛卯侍行记》等亦持同样看法。

王先谦《汉书补注》亦云:

“一统志(渊泉)故城在今渊泉(安西)县东,其县东二百五十里有三道沟,自此而至柳沟卫东二里有四道至十道沟,皆草地,出泉水,北入苏赖河,唯四道沟泉流特盛,即所云昌马河乃苏赖(疏勒)河源地。

阚?

S谓地多泉水。

并即指此。

”上述考证文字均摘自李并成先生《河西走廊历史地理》一书。

先生广征博引,并于1988年9月赴四道沟故城考察后,判定该城即汉渊泉县城。

?

?

u?

?

  笔者曾多次长时间在四道沟下队和驻队工作,期间最长的一次有一年多,对四道沟故城即汉渊泉县城的说法总觉有些牵强。

  四道沟河源于昌马河出山后潜入昌马冲积扇地下,在扇缘再度出露成河,是十道沟中长度、水流量仅次于三道沟的一条,其上源几乎直达昌马河出山口,长约六七十里。

故当地人称之为四道沟河,在桥湾城西入疏勒河主河道。

四道沟故城在四道沟河大拐弯处,当地人称城濠湾子,城临河湾而以泉名之,故而心存疑惑。

  近年再读《重修肃州新志》,“柳沟卫古迹渊泉废县”条下云:

“在肃州西,今柳沟卫地,汉置,属敦煌郡。

后汉因之。

阚?

S曰:

地多泉水故名。

《晋书》:

元康五年,分属晋昌郡。

《隋志》:

周并渊泉入常乐。

章怀太子曰:

渊泉故城在晋昌东北。

今按布隆吉之西,有黑水桥、乱泉子等处,地中随处皆泉,其为渊泉县地方无疑。

”该志只说柳沟堡“即旧所城(柳沟卫初为柳沟所,康熙五十六年初设,雍正五年升为卫,移治于布隆吉)”,并无渊泉县城故址在此之说。

惟该志以渊泉县在黑水桥、乱泉子等处,亦甚欠当。

黑水桥、乱泉子均属桥子地方,与其西南方的南岔大坑故城相距仅10多公里,该故城已考证为汉冥安县址,?

?

v?

?

乱泉子、黑水桥附近再无故城遗址。

年初从吾友李春元先生借得《玉门文史资料》第6辑,内有酒泉学者刘兴义先生所撰《玉门境内历史上会稽郡位置考述》一文。

文中引杜佑《通典》云:

“渊泉县在废瓜州东(渊泉县即今萧家地古城)。

”见此不禁令笔者眼前突然一亮,足见渊泉县城址有进一步加以考证的必要。

  近日读到吴?

i骧先生《河西汉代驿道与沿线古城小考》。

?

?

w?

?

先生引近年敦煌悬泉置出土的三枚驿置里程木牍,对相关古城进行了考证。

其中一枚与渊泉有关,特摘抄如下:

  

  玉门去沙头九十九里,

  沙头去乾齐八十五里。

  乾齐去渊泉五十八里,

  右酒泉郡,县置十一所?

六百九十四里。

  

  这枚木牍虽只41字,却是一把破解相关古城址谜团的金钥匙。

据吴先生考证,玉门西北距沙头99里(约合今41.2公里),其方位当在今玉门市赤金堡一带。

沙头西北距乾齐85里(约合今35.24公里),其方位当在今玉门市玉门镇古城子一带。

乾齐西北距敦煌郡渊泉县58里(约合今24.12公里),其方位当在今玉门市黄闸湾乡境内,或即今疏勒河支流西黄花营河口的八家庄一带。

对渊泉县址,吴先生从众说:

“其方位当在今安西县三道沟镇四道沟一带,许多学者认为故城即四道沟堡子遗址。

”笔者反复研读了吴先生的考证,感觉先生关于玉门、沙头两县址的考证结论是恰当的。

玉门县址在今赤金湖已经由多位前贤后学考证认定。

李并成先生《河西走廊历史地理》中更认定《重修肃州新志?

赤金堡》记载的“原有旧城可能即为汉唐玉门县城”,但是李并成先生把沙头县址判定在今“花海乡政府西略偏北13.5公里处的比家滩古城”。

而将乾齐县址定在吴先生考证为沙头县的玉门镇古城子(今玉门镇城东南2公里的回回城)。

?

?

x?

?

因为这与渊泉县址的确定有关联,不能不细为辨之。

比家滩古城在赤金堡北略偏东40公里(约合96.2汉里),从比家滩西去回回城又是45公里(约合108汉里)。

依汉简三城俱当驿路,理当在一条直线上或者接近一条直线上。

况三城之间并无峻岭湍流碍行,何以要舍近求远,多绕100多里,多走一天,岂非有悖于常理。

笔者认为,吴先生据汉简将沙头县址定在回回城是有道理的。

  但吴先生与李先生均囿于成见,将渊泉县城判定在四道沟古城,以致两人都面对着一个尴尬的问题,即沙头和乾齐的位置问题。

李先生由西向东先将回回城定为乾齐县,只好让驿路在东面绕一个大弯将沙头县安在比家滩。

吴先生从东向西将回回城定为沙头县,乾齐县又没了着落,只好也在北面黄闸湾一带绕弯子。

依吴先生的解释,黄闸湾“东南距今玉门镇古城子(即回回城)仅38里(约合今16公里),但由于古城子以北,八家庄以东,汉代均为湖沼,故沙头至乾齐的驿道,似沿今巩昌河向东北,经今下西号乡,绕北湖沼泽向西,再转向西南,多绕行约47里(约合今19.5公里)”。

?

?

y?

?

从回回城向西沿戈壁边缘,至今仍有一条清晰的大道直通三道沟和四道沟古城。

古人何以放着旱路一天即可直达四道沟古城不走,偏去湖沼里多绕一天,也岂非有悖于常理。

正当笔者为两位先生分别在东西两端绕弯子百思不得其解之际,刘兴义先生发表在《敦煌学辑刊》2001年第2期的《汉晋表是县和唐锁阳城探原》一文得以拜读,文中有“四道沟(汉乾齐县遗址)”,笔者不禁再次眼前一亮,感觉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又再次研读刘兴义先生的《玉门境内历史上会稽郡位置考述》一文,里面也提到“乾齐古城(四道沟)”。

  四道沟古城是玉门镇回回城以西第一座有迹可寻的古城址,并正当西行驿路,东距回回城31公里(约合74.5汉里)。

较之沙头至乾齐85里少10.5里(约合今4公里)。

虽与里程简不完全吻合,但汉时官庄、柳河应在冥泽沮洳之中,西行驿路并非直行,而是略偏南沿戈壁傍水呈一弓形,比直线距离多出十里八里也是在所难免。

所以笔者赞同刘兴义先生的考证结果,乾齐县应在今四道沟古城址。

  三

  四道沟古城既是汉酒泉郡乾齐县,借助悬泉木牍这把尺子,渊泉县址也就不难确定了。

依木牍所载,乾齐去渊泉58里(约合今24.1公里)。

当时从四道沟古城出来,经敦煌向西域的驿道是西渡四道沟河,经腰站子(今瓜州县腰站子乡)、唐墩、萧家地古城、旱湖脑古城、店子湖脑(今安西县布隆吉乡兔葫芦河源头)折向西南到南岔大坑古城在向西往敦煌。

古道至今犹有迹可寻,渊泉县应在驿道所经之处。

刘兴义先生考证为今萧家地古城。

但萧家地古城东距四道沟古城仅16公里(约合38.4汉里),较木牍里程少6公里(15汉里),且萧家地古城南临戈壁,周围均为风蚀台地,近旁并无泉津,与《汉书》阚云“地多泉水”的环境地理不相符合。

安西县博物馆的李春元先生认为该城“应是西晋晋昌郡”,?

?

?

?

?

?

李并成先生则认为是“十六国西凉时期所置的广夏郡城”。

?

?

?

?

?

?

渊泉县址究竟何在,10多年前笔者在航测部门拍摄的航片上设计布隆吉乡的一处草原围栏时,在航片上发现一处城廓影像,周围阡陌沟渠清晰可见,应是一个重要的古遗址。

当即告知瓜州县博物馆的李春元、李宏伟,他们说在文物普查中也刚刚发现了这座古城遗址,这就是位于瓜州县布隆吉乡政府南7公里处的旱湖脑古城。

该城因为过于残破,一些墙段又被流沙埋没,长期以来未被人们发现。

1987年11月12日,瓜州县博物馆李春元、李宏伟、王俊英在该区域调查古墓葬时意外地发现这座古城,始渐为人知。

从航片上可以清晰辨认该城为正方形,无瓮城和南、北门,每边长约330米,总面积1万多平方米。

据李春元先生当日现场考察记录:

“该城四周地面有大量汉代灰陶片,有布纹、绳纹、旋纹等。

城东南250米有烽燧一座。

西南又有四座排列成方形的烽燧,均夯土版筑,城东南烽燧较为完整,底边7×7米,高5.5米。

在城西南350米风蚀台地上有一墓葬,青砖券面,为本县首次发现汉代砖墓,早期被盗。

墓西南30米处有房屋遗址6处,不成形状,有成堆砖块灰陶片,周围3万平方米的地面上有大量灰陶片,属汉文化。

”另据县文管所李宏伟所长提供的信息:

“2003年甘肃省考古所在该区域发掘古墓葬十余座,均为汉、晋时期。

”瓜州县人民政府1990年第135号文件也认定该城为“旱湖脑汉代故城,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

“该城地处昌马冲积扇边缘泉水出露地带,即所谓湖脑,昔日泉源萦环,流水琮琮,周围一带多有小片湖沼分布,地下、地表水源均很丰富,应为一处甚为理想的农牧业区域。

今天所见,该城东、西、北三面皆为荒草滩,并多有吹扬灌丛沙堆,芨芨、白刺、柽柳、罗布麻等野生植物生长良好。

城南则多见风蚀古耕地遗迹,纵横交错的阡陌、排布有序的渠道,今天依稀可辨。

城址向东、向西皆有古道遗迹,路槽明显,残深0.5~1.1米,此路即是当年的丝路古道。

”?

?

?

?

?

?

上面笔者摘抄的这一段对旱湖脑古城的描述,是李并成先生在考察旱湖脑古城后写成的。

真实生动地勾画出一个“地多泉水”城址的美丽风光,完全符合渊泉县的地理环境。

李先生认定它是“十六国西凉所建的新城郡城”。

?

?

?

?

?

?

刘兴义先生则认为它是“北朝的瓜州晋昌郡城”。

?

?

?

?

?

?

从该城残破的程度分析,笔者认为它修建的年代应当早于萧家地古城,正是因为它的“过于残破”,长期不为人知,以致史学界作出了张冠李戴的判定。

  旱湖脑古城西南去南岔大坑古城(冥安县)30公里(约合72汉里),东去四道沟古城(乾齐县)26公里(约合62汉里),应是东来西往一个重要的县城和驿置。

它距四道沟古城的里程与木牍“乾齐去渊泉五十八里”(约合今24.12公里),仅多4里(约1.66公里),应该说基本吻合。

根据李并成先生多年对河西地区汉时期县一级城址形制和规模的潜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县一级城址多为方形或近似方形,每边长度多为200~300米,周长一般为1000~1400米。

设县之处均是发展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特别是水资源丰盈的地方”。

?

?

?

?

?

?

旱湖脑古城完全符合西汉时县级城市的标准。

其所在的今布隆吉乡,其名称来自蒙语“布隆吉尔”,亦为“露头泉水多的地方”,?

?

?

?

?

?

岂是巧合。

  因此,笔者认为,旱湖脑古城即是汉渊泉县故址,该城兴废年代与原因非笔者所能,有待于诸位大家。

如此,则汉时安西县境内应有四县,即乾齐县,隶酒泉郡;渊泉县、冥安县、广至县,隶敦煌郡。

  

  [注释]

  ?

?

q?

?

?

?

v?

?

李并成:

《汉敦煌郡冥安县城再考》,《敦煌研究》,1997年第2期。

  ?

?

r?

?

李正宇:

《新玉门关考》,《敦煌研究》,1997年第3期。

  ?

?

s?

?

李正宇:

《汉敦煌郡广至城新考》,《敦煌研究》,1999年第3期。

  ?

?

t?

?

张宝玺:

《安西发现密教坛场遗址》,《敦煌研究》,2005年第5期。

  ?

?

u?

?

?

?

?

?

?

?

李并成:

《河西走廊历史地理》,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

w?

?

?

?

y?

?

吴?

i骧:

《河西汉代驿道与沿途古城小考》,引自《敦煌阳关、玉门关论文选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

?

x?

?

?

?

?

?

?

?

?

?

?

?

?

?

?

?

?

?

?

?

李并成:

《大漠中的历史丰碑》,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

?

?

?

?

?

李春元:

《古瓜州政区历史地理浅考》,引自《瓜州史地研究》,甘肃文化出版社1996年版。

  ?

?

?

?

?

?

刘兴义:

《汉晋表是县和唐锁阳城探原》,《敦煌学辑刊》,2001年第2辑。

  ?

?

?

?

?

?

安西县县志编篡委员会:

《安西县志》,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