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概论复习资料改编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98362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概论复习资料改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环境概论复习资料改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环境概论复习资料改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环境概论复习资料改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环境概论复习资料改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概论复习资料改编版.docx

《环境概论复习资料改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概论复习资料改编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概论复习资料改编版.docx

环境概论复习资料改编版

名词解释

ch0绪论

环境的概念

哲学角度:

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

环境科学角度:

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全体。

管理工作角度:

大多出现在世界各国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规中。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中明确指出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植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环境系统是一个系统组成环境的各个要素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有着稳定的、有机的联系,并存在着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流动。

“环境”具有系统的一切特性、功能和行为,可称为环境系统。

环境系统特征的内在表示

环境结构是指环境整体中各组成部分(要素)间数量的比例关系、空间位置的配置关系以及联系的内容和方式

环境系统特征的外在表示

环境状态是环境结构运动和变化的外在表现,结构不同的环境肯定具有不同的状态,同一结构的环境在其运动和变化的不同阶段也会呈现不同的状态。

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系统的子系统,是环境中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基本组成部分,每个环境要素又由许多子要素组成;环境要素可分为非生物的和生物的

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由于自然力或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温室效应:

原指透过温室玻璃入射阳光所造成的室内增温受阻于玻璃不易散失而得以保存的效应。

大气中二氧化碳对于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地表受到大量的太阳短波辐射被加热,温度提高,再以长波形式向外辐射能量。

地表的长波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吸收。

大气被加热,也以长波向外辐射能量,很大一部分辐射能又返回地表。

这样使地表和大气下层的温度增高。

这种作用与温室玻璃所起的作用类似,也称温室效应。

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区、半干旱区及干旱亚湿润区的土地退化。

荒漠化类型包括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和冻融荒漠化四种类型。

可持续发展既符合当代人类的需求,又不致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环境科学是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调整人类的思想、观念继而调控人类社会行为,以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

它以寻求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途径为中心,以争取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为目标。

 

ch1人口与环境

承载力是生态学的一个术语,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没有失去平衡的情况下能够生存物种的最多个体数。

物种个体数一旦超过承载力,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打乱,使生存物种的个体数大量减少。

人口承载力是指:

在维持人们基本生活,并且不会使环境退化到未来某时期因缺乏食物和其他资源而突然出现人口减少的情况下,地球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ch2能源与环境

一次能源是从自然中直接得到的,这类能源也称为天然(或初级)能源。

包括一切直接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二次能源是由一次能源经加工、转换而得到的,如火电与煤气等。

常规能源是指当前已被人们广泛利用的能源。

常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

新能源是指目前尚未被人们广泛利用而正在研究以便推广应用的。

如:

核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和波浪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等。

太阳能的热利用是通过反射、吸收或其他方式收集太阳辐射能,使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热能并加以利用

风能就是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

潮汐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发生的海水周期性涨落运动。

一般情况下,每昼夜有两次涨落,一次在白天,一次在晚上,潮汐往复不停而有规律的运动,携带着巨大的能量。

地热能利用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高温地热利用(温度一般在150℃以上),主要用于发电,第二类是地热直接利用。

ch4大气环境

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体,它的组成(干洁大气、水蒸气、固体杂质)可以分为恒定组份、可变组份和不定组份三种。

大气圈从地面到1100~1400公里厚度的气层,大气圈可以分为: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污染源就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发生源,一般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等。

大气污染源指的是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质的发生源。

例如,焦化厂向大气中排放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质,就是一种大气污染源。

ch5水体环境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水体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渠道、江河和相对稳定的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与海洋。

水体是完整的生态系统或综合自然体系,其中包括水中的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

水体区域是指某一具体的被水覆盖的地段

水体污染:

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被称作为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源指的是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

现代湖沼学把这一现象当作湖泊演化过程中逐渐衰亡的一种标志。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主要表现为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因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则称为“赤潮”。

ch6土体环境

土壤污染: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污染物质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各种对人体和生物有害的物质,包括化学农药、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病原菌等。

土壤净化:

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污染的浓度降低而消失的过程。

土壤污染物质:

土壤污染物质指的是进入土壤中并影响土壤正常作用的物质,即会改变土壤的成分、降低农作物的数量或质量以及有害于人体健康的那些物质。

ch7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是指一定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即环境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外部所表现的状态对人类及生物界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

包括自然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

自然环境质量又可分为:

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生物环境质量等

社会环境质量主要包括:

经济文化美学

环境质量评价是认识和研究环境的一种科学方法,是对环境质量优劣的定量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它是为了防止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而约束人们在从事开发建设活动时必须遵照执行的工作准则。

该项制度形成于1979年9月。

ch0绪论

1、环境的分类

按环境的形式分类自然环境人工环境

按环境的功能分类生活环境生态环境

按环境范围的大小分类街区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

按环境要素分类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生物环境

2、环境的特征

整体性与区域性(空间域特征)

整体性是环境的最基本特性,指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构成了一个系统。

环境的区域性指的是环境整体特性的区域差异。

不同区域的环境有不同的整体特性。

环境的区域性和整体性一起是环境在空间域上的特性。

变动性和稳定性(时间域特征)

变动性是指在自然的和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环境的结构和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

资源性与价值性(功能域特征)

资源性是指环境整体及其各组成要素都是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资源。

“环境价值”表达了人们(主体)对环境资源质量的观念;人们(主体)的需要与环境质量(客体)实际存在之间的肯定和否定关系的表达或描述。

总体来讲,环境包括其组成要素和整体状态,都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不可脱离的依托条件和限制条件,也就是说,环境和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之间客观地存在着一种特定的关系,因此环境具有资源性和价值性。

危害作用的时滞性

由于污染物在生态系统各类生物中的吸收、转化、迁移和积累需要时间,因此自然环境一旦被破坏或被污染,造成的后果将是潜在的、深刻的、长期的。

3、环境问题分类

按产生的原因分为:

第一类环境问题或原生环境问题;第二类环境问题或次生环境问题

按出现的地域范围可分为:

区域性全球性

第一类环境问题

自然界固有的不平衡性,以及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都会造成环境问题,这类现象称为第一类环境问题或原生环境问题

太阳辐射的变化会造成干旱和洪涝

地球热力和动力作用会导致火山爆发、地震活动

第二类环境问题

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涉及地球表面和岩石圈,而且涉及地壳。

这些现象被称为第二类环境问题或次生环境问题,这类环境问题是当前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区域性环境问题

具有普遍性的区域性环境问题是:

环境污染:

由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造成的水体、空气和土壤污染。

近20年来,乡镇工业的飞速发展与人口增长使污染从城市扩展到广阔的农村。

局部地区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

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以及不合理的大型工程行动造成局部地区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

例如城市地下水过量开采,造成地面沉降、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和水质恶化。

4、全球生态环境十大问题气候变化臭氧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退化干旱缺水大气污染和酸沉降噪声污染严重热带天然林消退

5、气候变化的主要负面影响:

极端气象灾害频率和强度加大;降水波动加大,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大;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自然生态、公共健康和沿海脆弱带负面影响加大。

6、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吸收和固化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7、水土流失危害

(1)威胁生态安全,危及人类生存空间

(2)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3)滑坡、泥石流严重,影响公共安全(4)毁坏耕地,影响粮食安全(5)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威胁饮水安全6)恶化人居环境

8、森林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关系及作用

森林有效的减缓温室效应森林的保存可以平衡大气中臭氧变化森林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证森林能有效的防治土壤退化森林能缓减水资源危机森林能有效的减缓大气污染森林能有效的减缓噪声危害

9、土地荒漠化主要危害:

蚕食耕地;埋压房屋;影响交通;加剧贫穷;恶化生态环境

10、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1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人们在努力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思索着环境问题的起源和本质。

2环境问题是人类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副产品;3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制度不合理的产物;4环境问题是人类错误观念引发的盲目行为所致。

5环境问题是人类文明演替进程中的必然产物,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而产生并加剧的。

6当今的环境问题已严重到单凭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或改善社会制度、或一项正确的行动措施所无能为力的地步。

因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关系的片面理解所带来的恶果。

11.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1.20世纪50~60年代,八大“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多诺拉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伦敦烟雾事件(英国伦敦);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水俣事件(日本九州南部熊本县水俣镇);富山事件(日本富山县);四日事件(日本四日市);米糠油事件(日本北九州爱知县等23个府县)

2.1970年4月22日,美国空前的群众环境宣传的集会,以唤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注意。

从此,4月22日成了全球的“地球日”,拉开了人类环境保护的序幕。

3.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

4.1992年6月3~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5.1997年,在日本京都通过了“以二氧化碳排减为主题的”《京都议定书》,迈出了人类保护地球气候稳定、关键的一步。

6.“以保护臭氧层为目标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是为实施《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对消耗臭氧层的物质进行具体控制的全球性协定。

于1987年9月16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通过,向各国开放签字。

7.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8.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路线图》

9.《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1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公平性:

代内公平,代际公平持续性:

不应该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共同性:

共同目标,共同努力

13、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注意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

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全社会的进步,包括人类在保障健康、接受教育、享有自由平等等方面的权利。

ch1人口与环境

1、世界人口现状及其特点

1.人口数量(人口大爆炸)2.人口增长速度3.世界人口增长历史过程

人类从受制于环境到改造环境,直至与环境协调发展,人口也在不断地增长。

世界人口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史前阶段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人口与环境逐渐协调的阶段)4.世界人口变化特点:

(1世界人口逐年快速增加,发展中国家表现尤为明显(分布极不均匀)2城市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急剧增长3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呈老龄化趋势)

2、中国人口现状及其特点

(一)绝对数量大

(二)增长速度快(三)年龄结构轻,向老龄化发展(四)分布不均衡(地理分布不平衡农村人口比重大大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3、人口对环境的作用途径

途径一:

人口增长对环境产生的压力

导致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经济发展水平而异,大致上分贫困型和发展型。

途径二:

人口增长对就业产生的压力

一是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造成城市化的不平衡;二是城市无力吸收和容纳的大量农村人口,兴起了中国一个独特的事物--乡镇企业。

途径三:

人口压力转化为社会压力影响:

人口压力对资源环境系统的直接影响

人口压力通过对经济系统进而对资源环境系统产生的影响

人口压力通过对社会进而对资源环境系统产生的影响

ch2能源与环境

1、我国能源生产、消费状况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1需求量激增,利用系数低,浪费严重2农村能源匮乏,生态恶化加剧3丰富的水能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4大量原煤直接燃烧,严重污染环境

2、化石燃料开采和加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1.煤炭开采和加工对环境的影响

矿井地表沉陷露天开采占地酸性矿井水矿井瓦斯煤炭贮运中的污染洗煤厂排放水煤矸石煤炭的焦化和气化

2.石油开采和加工对环境的影响

钻井泥浆含油污水石油废气炼油厂废渣

3.天然气开采和加工对环境的影响

天然气开采中主要有两个污染物硫化物伴生盐水

3、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温室效应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危害对土壤的危害对植物的危害对建筑材料和古迹的影响热污染(热岛效应和水体热污染)

4、水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2.对库区动植物生态系统的影响3.移民及其相关问题。

4.滑坡、崩塌等水土流失问题5.环境污染问题6.安全问题

5、核电对环境的影响

放射性废物的最终处置:

(深地层处置投放到深海底或海床钻井处置通过核反应使长寿命核素转变为短寿命的或稳定的核素)

6、太阳能利用系统对环境的影响

太阳能在利用过程中既无有毒有害气体的排出,也无废弃物排出,总的来讲,太阳能是清洁无害的。

但是,太阳能集热系统吸收太阳能后,减少了地面、建筑物等反射回空间的能量,其结果会影响大气中温度的梯度、云层、风等,进而影响小气候。

巨大的集热系统、聚光装置会影响景观。

7、为什么发展沼气有利于环境保护

1沼气是一种比较干净的再生能源,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对空气的污染要小;2垃圾、粪便等有机废弃物及作物秸秆是产生沼气的原料,投入沼气池后,既改善了环境卫生,又使蚊蝇失去了生长的环境,减少了疾病的传播;3生产沼气后的废液是很好的肥料,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降低了对土壤的污染,起到了间接保护环境的作用。

8、地热能对环境的影响

在利用过程中提取热流会引起地面下沉;

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主要有硫化氢、二氧化碳和氨;

大多数地热水都相对含有溶解物质,使水体汞和砷含量增高;

由于地热电站的热利用率较低,以致冷却水用量多于火电站,因此,热污染较重

ch3中国环境保护战略

1、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

1人口众多,对环境的压力很大,环境极易受污染和破坏

2中小型工业,特别是乡镇工业、街道工业的发展,给环境造成了很大冲击

3能源以煤为主,对环境污染危害严重

4经济不发达,在较长时期内环境投资困难

5科学技术和文化落后,缺乏环境保护的知识

2、我国在环境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1发展农业生产,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2工业发展要注意合理布局,在建设中同时采取防治污染的措施

原因:

1工业布局不合理2企业管理不善3设备陈旧、工艺落后4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差5没有采取必要的净化处理设施

3城市发展要有整体规划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搞“小而全”、“大而全”,我国许多城市的建设忽视了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加区别地强调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

3、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体现在什么方面?

1.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是保证农业发展的基本前提

2.制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3.环境保护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环境保护关系子孙后代

4、环境保护方针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实行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方针

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方针

推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政策

实行资源综合利用方针

实行环境责任制度

5、环境保护对策

1)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3)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6)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8)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

9)健全环境法制,强化环境管理;

10)参照环发大会精神,制定我国行动计划。

6、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是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

经济发展带来了环境问题,却又增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环境问题的解决,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经济基础,离开了一定的经济条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环境状况的好坏,对经济发展又有很大的制约作用,破坏了环境就是破坏了资源,破坏了生产力。

7、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战略

宏观经济发展的“源头”控制

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控制

企业的全过程控制

污染防治与资源、生态系统保护并重,强化大环境保护的观念

加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增加投入

8、中国的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对外开放;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水土保持

ch4大气环境

1、大气污染源分类

(1)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划分

固定污染源(是位置或地点固定不变的污染源)

流动污染源(位置和地点是变动的)

(2)按排放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方式划分

点源线源面源

(3)按污染物排放时间状况划分

连续源间断源瞬时源

(4)按人类社会活动功能划分

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2、大气污染物

1.污染物类型

(1)根据大气污染物存在的形式,将大气污染物分为:

颗粒物质气态物质

(2)根据大气污染物形成过程分为:

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3、影响大气污染的因素

该地区排放污染物的源参数气象条件下垫面状况

(源参数包括排放污染物的数量、组成、排放方式、源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密集程度和源高。

气象条件和下垫面状况决定了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速率和迁移转化途径。

因此,在源参数一定的条件下,气象条件和下垫面状况是影响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4、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条件和下垫面状况

1.地形和地物的影响

山脉的阻滞作用,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物,都能造成气流在小范围内产生涡流阻碍气流运动,减小平均风速

2.山谷风

它发生于山区,是以24小时为周期的局地环流。

主要是由于山坡和谷地受热不均而产生的。

3.海陆风

它发生于海陆交界地带,是以24小时为周期的大气局地环流。

主要是由于陆地和海洋的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引起的。

4.城市热岛环流

城市热岛环流是由于城乡温度差(0.4-1.5℃,有时可达6-8℃)引起的局地风。

(1)城市温室气体浓度高

(2)人为热量(3)城市下垫面

5.污染物的性质和成分

污染物不同,污染自然不同。

6.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和排放方式

不同类别的污染源有不同的排放方式,污染物进入大气的初始状态也不一样,因而其浓度分布就不相同,计算污染物浓度的公式也不同。

5、大气污染的危害

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侵害有直接和间接两个途径。

污染物通过呼吸进入人体造成直接危害。

污染物溶入水体或降落在土壤中,通过生态系统食物链进入人体就造成间接危害。

(一)飘尘的危害主要是在呼吸系统各部位上的沉积。

(二)光化学烟雾的危害

光化学烟雾常常是突然发生,来势迅猛,受侵害的多为户外活动的人员。

受害者主诉症状有流泪、眼睛刺痛、口渴、声音嘶哑、咳嗽、呼吸困难、眩晕头痛、手足麻木和全身疲倦,重者还出现意识障碍

(三)臭氧对健康的影响

(四)一氧化碳

二、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

(一)大气污染物对工业生产的危害

大气中的酸性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对工业材料、设备和建筑设施的腐蚀;

飘尘增多给精密仪器,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和使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危害

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也造成很大危害。

酸雨既可以直接损害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通过渗入土壤及进入水体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从而对动植物产生损害。

严重的酸雨会使森林衰亡和鱼类死亡。

三、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6、控制大气污染源的途径

1合理布局工业2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3用高烟囱和集合式烟囱排放4改变燃料构成5改革生产工艺,综合利用“废气”6进行技术更新,改善燃烧过程7开发新能源

7、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一)消烟技术

要避免烟黑的产生,就要满足以下条件:

1保持一定的燃烧温度2供给足够的氧气,使可燃烧气体在炉膛中有充分的燃烧时间3可燃气体和空气充分混合,就能达到完全燃烧

(二)除尘技术

1重力除尘装置2惯性挡板除尘装置3洗涤除尘装置4静电除尘装置

(三)二氧化硫控制技术

1对燃料预先脱硫2在燃烧的过程中脱硫3从排出的烟气中除去二氧化硫

(四)氮氧化物控制技术

液体吸收法,催化还原法,固体吸附法

(五)汽车尾气和废气控制

1一是在不改变燃料种类的情况下采用清洁燃烧技术(即机内净化)与尾气净化技术(即机外净化)

2二是采用清洁燃料,利用绿色替代燃料来减少汽车尾气有害物的排放

8、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有什么益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