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港西港区液体化工码头自然条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94611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台港西港区液体化工码头自然条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烟台港西港区液体化工码头自然条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烟台港西港区液体化工码头自然条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烟台港西港区液体化工码头自然条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烟台港西港区液体化工码头自然条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烟台港西港区液体化工码头自然条件.docx

《烟台港西港区液体化工码头自然条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台港西港区液体化工码头自然条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烟台港西港区液体化工码头自然条件.docx

烟台港西港区液体化工码头自然条件

烟台港工作船码头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依据

1.1招标文件

1.1.1山东省岚山港务管理局《岚山港通用泊位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1.1.2招标文件补充资料。

1.2有关规范

1.2.1交通部《港口工程技术规范》JTJ250-98。

1.2.2交通部《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

1.2.3交通部《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0-98。

1.2.4交通部《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96。

1.2.5交通部《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269-96。

1.2.6交通部《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

1.2.7交通部《港口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44-93。

1.2.8交通部《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J215-98。

1.2.9交通部《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267-98)

1.2.10《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J286-90)

1.2.11《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324-96)

1.2.12《爆破安全规程》(GB6722-86)

1.2.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

 2工程概况

2.1工程地理位置、规模

本工程位于岚山港内,自现有6号泊位向西南顺延300m,建设规模为一个50000吨级通用泊位,工程内容主要包括50000吨级码头主体工程、直立岸壁、护岸、围堰、泊位、港池、堆场道路、吹填造陆、供电、给排水、土建等。

2.2结构形式

码头为重力式沉箱结构,墙体由沉箱与现浇混凝土胸墙组成,总高20.6m,墙后设抛石棱体和石渣倒滤层。

沉箱重量1200t左右。

基床厚0.5m,座于中风化岩上。

直立岸壁由码头顺延增设一个沉箱形成。

护岸为抛石斜坡堤结构,护面采用3.5t扭王字块体结构。

2.3主要尺寸

码头总长300m,顶高程7.0m,其中288m前沿底高程-13.6m,与6号泊位相邻处为过渡段,底高程-8.5m;直立岸壁长12m,顶高程7.0m,前沿底高程-13.6m。

护岸长34.15m。

结构形式

2.4主要工程数量

 

2.5自然条件概述

2.5.1气象情况

2.5.1.1气温

根据石臼所海洋站1983-1992年十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如下:

年平均气温12.9℃,极端最高气温36.2℃,极端最低气温-l1.8℃。

2.5.1.2降水

年平2.均降水量628.8mm,日降水≥10mm平均21.3天/年,日降水≥25mm平均8.6天/年。

第三章自然条件

烟台港西港区位于烟台套子湾西侧,距烟台芝罘岛约30km。

一、气象

西港区处尚未进行系统的气象要素的观测,本次将采用烟台海洋站多年观测资料作统计分析。

烟台海洋站气象观测场位于芝罘岛上,地理坐标为:

北纬37°33.3´、东经121°23.5´。

拔海高度为74.3m,风速仪距地面高度10.4m。

(一)气温

年平均气温:

13.4°C

平均最高气温:

17.7°C

平均最低气温:

11.1°C

极端最高气温:

37.1°C

极端最低气温:

-11.7°C

(二)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

425.1mm

年最大降水量:

616.7mm

一日最大降水量:

76.5mm

年平均降水量日数为95.6天

降水强度≥中雨年降水日数为13.4天

降水强度≥大雨年降水日数为4.2天

降水强度≥暴雨年降水日数为0.2天

该区降水有显著的季节变化,雨量多集中于每年的6、7、8月份,这三个月的降水量为年降水量的53%,冬季降水量最少,12月至翌年的2月降水量仅为年降水量的9%。

(三)风

多年每日24次风速、风向资料统计,该区常风向为N向,出现频率为13.3%,次常风向为NW、W向出现频率分别为12.12%、11.55%。

强风向为NW向,该向≥7级风出现频率为0.46%,次强风向为N向。

具体见风频率统计表和风玫瑰图。

风频率统计表

表3-1

风速

频率(%)风向

≤7.9

(m/s)

8.0-10.7(m/s)

10.8-13.8(m/s)

13.9-17.1(m/s)

≥17.2(m/s)

合计

N

10.29

1.92

0.94

0.14

13.30

NNE

4.02

0.58

0.18

0.04

4.83

NE

3.87

0.29

0.08

0.01

4.24

ENE

1.72

0.11

0.03

1.85

E

5.69

0.41

0.06

0.01

6.17

ESE

2.77

0.17

0.02

2.97

SE

8.30

1.27

0.31

0.01

9.89

SSE

4.12

1.03

0.37

0.04

0.01

5.57

S

6.12

1.15

0.30

0.03

7.61

SSW

2.09

0.25

0.06

0.01

2.41

SW

6.24

0.28

0.06

6.59

WSW

3.53

0.12

0.01

3.66

W

11.09

0.42

0.04

11.55

WNW

2.38

0.43

0.10

2.91

NW

6.79

3.08

1.79

0.42

0.04

12.12

NNW

3.43

0.63

0.24

0.03

4.34

C

合计

82.45

12.15

4.59

0.75

0.06

100.00

(四)雾

多年平均每年大雾日为29.0天,大雾多出现于每年的4~7月,为全年雾日的65%,而每年的8月以后,大雾日显著减少。

平均每年大雾实际出现天数为10.9天。

(五)灾害性天气

本区灾害性天气过程主要为台风(含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寒潮。

据多年资料统计影响烟台附近海域的台风每年有1~2个,一般多出现于7~9月份。

每当台风路经本区时,将出现大风、大浪、暴潮和暴雨。

如8509号台风,烟台出现33.3m/s、SSE向大风,最高潮位达3.73m;受9216号台风影响,烟台港风速达18~30m/s,出现解放以来最高历史潮位(4.03m)。

多年资料统计,每年11月~翌年3月为寒潮出现季节,平均每年3.2次,受寒潮影响本海区出现偏N向大风,风速可达9~10级,且有偏N向的大浪,持续时间可达3~4天。

二、水文

(一)潮位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对烟台套子湾西海岸海区建港条件进行了调查和部分水文要素的短期观测,并于1994年12月完成了“烟台初旺湾-芦洋湾自然环境调查报告”。

潮位是利用初旺湾验潮站1987年3月4日~4月13日一个月的潮位资料和烟台同步资料及烟台1953~1994年长期资料统计分析。

用差比方法求得工程海域的设计参数。

本次设计采用上述计算值。

1、高程关系:

2、潮位特征值:

(以下水位值均从当地理论最低潮面起算)

工程海域为正规的半日潮,其(HK1+HO1)/H平方米=0.32

最高高潮位:

3.67m

最低低潮位:

-0.77m

平均高潮位:

2.10m

平均低潮位:

0.61m

平均潮差:

1.49m

平均潮面:

1.33m

在此尚应说明2003年10月10日~12日,由于强冷空气南下影响,烟台港出现仅低于1992年的特高水位,调查值为3.77m。

3、设计水位:

设计高水位:

2.46m

设计低水位:

0.25m

极端高水位:

3.56m

极端低水位:

-0.95m

4、乘潮水位

不同延时不同保证率乘潮水位表

表3-2

频率(%)

水位(m)

延时

80

85

90

95

乘潮一小时

1.81

1.75

1.67

1.49

乘潮二小时

1.75

1.69

1.60

1.43

乘潮三小时

1.63

1.58

1.47

1.31

乘潮四小时

1.47

1.42

1.32

1.17

(二)海流

海流观测分两个区域进行,第一个区域位于龙洞咀及以南的初旺湾,芦洋湾海域,共布设六个测点;第二区域为龙洞咀东北的天然深槽和龙洞咀以西的海域,共布设六个测点,分别进行大、小潮连续25小时观测。

观测日期为:

大潮第二区域为7月15日09时至16日10时,第一区域为7月16日17时至17日19时;小潮第二区域为7月22日09时至23日12时,第一区域为7月23日16时至24日19时。

垂线测点采用六点法,依据实测资料,本海区海流特征如下:

1、潮流特征:

测验海区的潮流为不规则半日潮流

其(WK1+WO1)/W平方米在0.76~1.45之间,浅水分潮流影响比较明显,潮流的运动属往复流性质。

2、潮流流场:

龙洞咀以南第一测区涨、落潮潮流平均流向呈南北走向,龙洞咀以被第二测区涨、落潮潮流平均流向呈东西走向。

3、最大流速:

大潮期间涨、落潮实测垂线平均最大流速第一测区出现在L05站,流速值分别为0.55m/s、0.77m/s,流向分别为150°、325°,测点最大涨、落潮流速为0.74m/s、0.88m/s,流向分别为174°、344°,出现在L03站表层。

第二测区垂线平均最大流速出现在L09和L07站,流速为0.58m/s和0.90m/s,流向分别为81°、278°;测点最大涨、落潮流速为0.76m/s、0.96m/s,流向分别为74°、260°,出现在L07站和L09站表层。

4、余流:

本海区余流较小,垂线平均余流流速、流向见表3-3。

表3-3

L01

L02

L03

L04

L05

L06

L07

L08

L09

L10

L11

L12

大潮

流速

(m/s)

0.06

0.03

0.06

0.07

0.06

0.01

0.06

0.04

0.20

0.05

0.02

0.01

流向

(°)

6

208

69

116

159

138

152

166

67

224

142

153

小潮

流速

(m/s)

0.05

0.01

0.04

0.02

0.03

0.02

0.03

0.03

0.06

0.01

0.04

0.01

流向

(°)

342

35

43

120

155

260

205

181

23

163

260

304

(三)波浪

1、资料概况

西港区无波浪实测资料,而与其临近(相约30km)的烟台海洋站在芝罘岛北侧进行了长期的波浪观测工作(1980年至今)。

本次规划岸线在龙洞咀周围,其水深岸线走向与芝罘岛相似,水域开阔无岛屿影响。

芝罘岛测波资料有着极好的代表性,基本代表了西港区深水处的波况。

本次取用芝罘岛多年观测资料作统计分析。

2、波浪概况

烟台海洋站位于芝罘岛,地理坐标为北纬37°36´、东经121°26´,测波浮标在测点的N向,水深约为17.3m,使用仪器为HAB-2型岸用测波仪,仪器的拔海高度为75.9m,每日进行4次(08、11、14、17)观测,大风浪过程中进行加密观测。

多年观测资料分析结果:

该区常波向为NNW、NW,出现频率分别为8.20%、8.19%;次常波向为N、NNE,出现频率分别为5.91%、5.77%。

强波向为NNW向,次强波向为N向,这两个方向H4%>1.5m出现频率分别为3.07%、2.45%。

详见波玫瑰图和波高、周期频率统计表。

烟台波高频率统计表

表3-4

波高(m)

频率%

波向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5

1.6

-2.0

2.1

-2.4

≥2.5

合计

N

0.21

0.77

0.62

0.80

0.95

1.11

0.55

0.79

5.91

NNE

0.24

0.89

0.83

1.09

1.01

0.89

0.37

0.39

5.77

NE

0.06

0.34

0.34

0.39

0.23

0.20

0.08

0.03

1.67

ENE

0.21

0.57

0.45

0.33

0.19

0.19

0.06

0.02

2.01

E

0.08

0.28

0.16

0.18

0.05

0.08

0.03

0.02

0.88

ESE

0.01

0.05

0.06

0.03

0.03

0.01

0.01

0.18

SE

0.03

0.16

0.06

0.01

0.01

0.26

SSE

0.01

0.07

0.02

0.01

0.01

0.01

0.12

S

0.01

0.01

0.01

SSW

0.01

0.01

SW

0.01

0.01

0.01

WSW

0.01

0.01

0.01

W

0.04

0.15

0.09

0.05

0.01

0.01

0.02

0.36

WNW

0.13

0.44

0.49

0.39

0.30

0.02

0.05

0.03

2.05

NW

0.44

1.79

1.48

1.45

1.07

1.18

0.46

0.32

8.19

NNW

0.37

1.22

1.01

1.19

1.34

1.46

0.76

0.85

8.20

C

64.35

64.35

合计

66.18

6.75

5.68

6.01

5.18

5.35

2.40

2.45

100

烟台波周期频率统计表

表3-5

波周期(s)

频率%

波向

≤2.9

3.0

-3.9

4.0

-4.9

5.0

-5.9

6.0

-6.9

≥7.0

合计

N

0.12

0.81

1.67

2.12

0.99

0.18

5.91

NNE

0.09

0.94

2.23

1.84

0.64

0.02

5.77

NE

0.08

0.26

0.63

0.54

0.15

1.67

ENE

0.12

0.61

0.87

0.32

0.09

2.01

E

0.12

0.34

0.31

0.09

0.02

0.88

ESE

0.06

0.05

0.04

0.02

0.01

0.18

SE

0.19

0.06

0.01

0.26

SSE

0.09

0.02

0.01

0.01

0.12

S

0.01

0.01

0.01

SSW

0.01

0.01

0.01

SW

0.01

0.01

0.01

WSW

0.01

0.01

0.01

W

0.09

0.18

0.06

0.02

0.01

0.36

WNW

0.12

0.59

0.82

0.43

0.08

0.01

2.05

NW

0.43

1.99

3.07

2.09

0.56

0.05

8.19

NNW

0.23

1.26

2.79

2.77

0.99

0.16

8.20

C

64.35

64.35

合计

66.11

7.13

12.51

10.26

3.55

0.43

100

3、波高-周期联合分布

对于一个新开辟的港区,应分析波高和周期的联合分布,其目的是了解是否存在小波高对应长周期波浪的出现,小波高长周期的波浪对港内波稳有重要的影响。

多年观测资料统计结果如下:

 

表3-6

波高(m)

频率%

周期

≤0.8

0.9

-1.2

1.3

-1.5

1.6

-2.0

2.1

-2.5

≥2.6

合计

≤4.9(s)

75.86

6.55

2.34

0.48

0.16

0.04

85.42

5.0-5.9(s)

0.14

1.61

3.72

3.91

1.31

0.43

11.12

6.0-6.9(s)

0.12

0.68

1.41

1.04

3.25

7.0-7.9(s)

0.05

0.16

0.20

合计

76.01

8.16

6.18

5.07

2.93

1.66

100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本区波高周期对应关系为大波高对应大周期,小波高对应大周期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4、不同重现期波要素

用芝罘岛测波站多年观测资料作年频率计算,不同重限期波要素见表3-7。

表3-7

重现期

波要素

波向

50年一遇

25年一遇

2年一遇

H4%(m)

(S)

H4%(m)

(S)

H4%(m)

(S)

N

5.2

9.4

4.8

8.9

3.3

6.7

NNE

5.4

9.6

5.0

9.1

3.3

6.6

NE

3.8

8.2

3.5

7.8

2.0

5.7

ENE

4.2

8.4

3.8

7.9

2.0

5.4

E

4.0

7.6

3.6

7.2

1.5

4.8

WNW

3.2

7.9

3.0

7.5

2.0

5.4

NW

5.4

8.4

5.0

8.1

2.7

6.3

NNW

5.3

8.9

4.9

8.5

3.3

6.6

三、泥沙

拟建工程港区沿岸主要为基岩海岸,沿岸以低山丘陵台地为主,泥沙来源不甚丰富,主要是海岸侵蚀来沙和人为供沙。

港区沿岸岩性多为白云石大理岩,在海浪和海流作用下产生部分泥沙,数量很少;沿海养殖及其加工业产生的废弃贝壳,堆积在海滨,也是局部泥沙的重要来源,但数量有限,对于港口建设不会构成很大影响。

根据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观测资料分析,该海区近岸及岸滩泥沙较粗,海域平均含沙量为46.6mg/L,如果所搬运的泥沙全部沉淀,每平方米也只有46.9kg,即沉积厚度2cm,实际情况可能仅有此值的三分之一左右。

总之,该海区泥沙来源很少、泥沙搬运沉积不甚活跃,近岸泥沙不会对建港构成危害。

四、地质

(一)各岩土层分布特征

勘察区域码头孔M孔布孔30个,F孔10个,C孔27个,除C1,C4,C16尚未勘察,C24,C25,C26,C27C孔因处于礁石区及附近陈家码头上被取消勘察外,其余钻孔已全部完成,根据勘察结果,区域土层自上而下根据形成原因及性质分层如下:

第一层,海相沉积层

该层存在于勘察区域的表层,分布不均匀,在勘察区域按性质存在三大层。

1粉土层

灰色、灰褐色,稍密状,该层主要分布在勘察区的部分钻孔中,土层相对较薄,厚度在1.0~3.0m范围内,不是十分稳定,平均标贯击数N=8.1

2粉细砂层

灰色、灰褐色,松散~稍密状,该层广泛存在于勘察区域内,分布相对稳定,厚度不均,在0.8~7.0m范围内,平均标贯击数N=9.3

3淤泥质粉质粘土层

灰色、灰褐色,软塑状,高塑性,该土层零星存在于勘察区域内,个别土层因含水量原因为粉质粘土,平均标贯击数N=1.1

第二层,陆相沉积砂层

该层在勘察区域内广泛存在,为陆相沉积砂层。

②中粗砂层

黄色、黄褐色,中密~密实状,该土层在勘察钻孔中均有揭露,层位稳定,土质不均匀,混有碎贝壳,平均标贯击数N=37.8

第三层,陆相沉积粉质粘土层

该层在勘察区域内一定深度下均可揭露,层位相对稳定。

③粉质粘土层

黄色、黄褐色,硬塑状,中~中上塑性,该层在所勘察钻孔中,最浅标高-17.45m,最深标高-29.06m处揭露,呈自北向南逐次渐深趋势,层位稳定,土质坚硬,土质不均匀,上部及下部多混有大量砂粒,偶见粉细砂夹层,平均标贯击数N=20.6。

第四层,粗砾砂层

该层在勘察区域内一定深度下广泛存在,层位稳定。

④粗砾砂层

黄褐色,密实状,该层在所勘察钻孔中,最浅标高-28.12m,最深标高-37.57m处揭露,层位稳定,土质不均匀,其中多含角砾,小块碎石等物,平均标贯击数N=43.9击

三、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容许承载力

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按算术平均值法进行了综合统计。

结合现场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成果表,给出了各岩土层的地基土容许承载力f。

详见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1。

说明:

统计表中各土层标贯击数N值未经任何修正。

四、工程地质评价

1、第一大层为海相沉积土层,层位稳定,具有一定厚度,平均标贯击数N≤10击。

2、第二大层砂土层层位稳定,分层厚度大,平均标贯击数≥35击,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3、第三大层③粉质粘土层在各孔可揭露,层位稳定,具有一定厚度,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但应注意的是该层混有粉细砂夹层及粉土夹层,进行设计时应予以考虑。

4、第四大层④粗砾砂层,在一定深度下均有揭露,平均标贯击数N=43.9,工程地质条件好,为良好的基础持力层。

5、在勘察区域内,存在蓬莱~威海活动性断裂,地震等级为7级。

五、结语

1、执行规范:

《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

五、地震

根据有关资料本工程区域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