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贫困村关于中药产业参与式扶贫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贫困村关于中药产业参与式扶贫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贫困村关于中药产业参与式扶贫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贫困村关于中药产业参与式扶贫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0
目 录
4
前 言 3
第一章基本情况 1
第一节自然概括及资源 1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2
第三节贫困状况及贫困原因 4
第四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6
第二章中药扶贫规划的方法及步骤 10
第一节前期准备工作 10
第二节完成规划的基础工作 11
第三节 编制完成规划 11
第三章 规划的总体思路、目标和重点 12
第一节 总体思路 12
第二节发展目标 13
第三节发展重点 13
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14
第一节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 14
第二节市场分析及效益预测 24
第五章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 27
第一节风险因素分析 27
第二节防范风险的措施 28
第三节可行性分析 29
第六章保障措施 31
第一节组织管理 31
第二节政策保障 31
第三节资金保障 33
第四节技术保障 33
第五节制度保障 33
第六节实行参与式扶贫管理 34
前 言
中药产业是****省乃至全国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特色经济中的重点产业。
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对提高农民收入,扶助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县素有“大中药库”之美称,仅列入《药物汇编集》的就有487种,目前全
县中药材生产面积达30万亩,种植农户17万户,种植品种100多个,其中杜仲、金银花、黄柏和苦参是该县大宗地道药材品种。
2001年该县获得“中国杜仲之乡”
的称号,正在申请杜仲地理标志保护认定。
****县委、县政府将大力发展中药产业写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发展中药材作为农村支柱产业来抓,并结合县情制定了《****县“十一五”中药现代化科技发展规划》,
****县中药产业已成为有龙头企业带动、有连片基地示范、具备较强科研实力、现代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规范化管理程度逐步提高的产业,并以高于全省平均医药发展水平的速度有序发展,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推进药材规范化生产与GAP基地建设,对于稳定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切实加强中药材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与可追溯性,对于加快****县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进程、发挥中药现代化产业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黔开办【2010】9号文件要求,按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总体部署,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概括及资源
一、自然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
****县地处****省北部,东西长112.5公里,南北宽89.3公里,土地总面积
4092.66平方公里。
遵南大道、海尔大道将县城与市区相连,川黔铁路、210国道、
326国道和贵遵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南北,拥有公路里程2524公里,航运136公里。
(二)地质地貌
县城****镇(已纳入市区规划管理)与历史文化名城****市区相距18公里,南至
省会贵阳市区130公里,北距重庆市区340公里。
县城西北高东南低,最低海拔489
米,最高海拔1849米,娄山山脉东南面为低山丘陵宽谷盆地地貌,海拔一般800~
1000米,娄山山脉西北面为低中山峡谷地貌,海拔一般900~1300米。
(三)气候水文
****县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4.7℃,终年温凉湿润,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均日照1146.9小时,无霜期270天。
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2%左右,年平均蒸发量1150毫米。
适合中药材的生长。
二、资源情况
17
****县素有“大中药库”之美称,仅列入《药物汇编集》的就有 487种,且历来是中药材的集散地。
2009年全县中药材生产面积近30万亩,包括杜仲、金银花、黄柏、苦参等百余个品种,种植农户17万户。
****县以杜仲量多质好而闻名。
2001
年该县获得“中国杜仲之乡” 的称号。
目前杜仲的种植面积25万亩,年产杜仲皮500
吨,年产杜仲种子20吨。
金银花、黄柏、苦参的现有种植面积分别为2万亩、2万亩、0.5万亩。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人口构成
****县辖29个镇2个民族乡,287个村(居、社区),6552个村(居)民组。
全县居住28.81万户11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2.13万人,非农业人口11.32万
人;城镇人口25.5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4081人,人口密度为277人/平方公里。
二、经济概况
全县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6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5.3%,其中第
一产业22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48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36亿元,增
长15%。
2008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亿元,增长12.5%。
常规农业稳步提升,
粮食总产量67.18万吨,增长7.5%;油菜籽5.57万吨;辣椒5.5万吨,产值5亿元;
收购烟叶30.16万担,产值2.2亿元;种植蔬菜25万亩,产值3.6亿元,获得“全
国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称号。
畜牧业发展强劲,各类养殖大户 1880户;
出栏生猪74.92万头、肉牛3.35万头、肉羊7.49万只、家禽294.69万羽;肉类总
产量7.74万吨,增长17.9%。
三、基础设施情况
****县近年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全县境内公路里程2558公里,其中等级路里程
783公里,境内铁路里程37.9公里,城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网络宽带用户均保持高增长率,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县政府在修复水毁工程、维修加固水库、新修防渗渠道、新增灌溉面积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力度逐年增强,现有效灌溉面积2.8万公顷,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巩固完善。
但项目区涉及****、枫香等9乡(镇)
20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其中不通公路的贫困村1个、不通邮的贫困村8
个、不通电的贫困户59户,不能安全饮用水户数占总户数的60%。
四、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全县民生保障坚实有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发展,2008
年新增城镇就业616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4%。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76399名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教育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适龄儿童入学率99.8%,“三残”儿童入学率 80.8%,初中阶段入学率110.87%,高中阶段入学率50.92%。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计划免疫、疫情控制、健康教育、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监督工作有序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不断完善,98.33万农民参加合医,参合率94.23%。
人口计生工作继续加强,“国优”成果进一步巩固,符合政策生育率 95.6%,人口自然增长率
3.34‰。
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群众文体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
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有序推进,获得“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 称号。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实现“双降” 。
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
殡葬改革成果得到巩固。
民族宗教、移民安置、档案管理、外事侨务、“双拥”工作扎实推进,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妇女
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
项目区涉及20个贫困村的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在全县居下游水平,其中5个贫困村没有卫生室,2个贫困村没有学校,不通电话、不通广播电视户数分别占总户数的
41%、24%。
第三节贫困状况及贫困原因
一、贫困状况
目前,项目涉及20个贫困村中一类贫困村14个,二类贫困村6个,共有贫困
户3609户,贫困人口15596人,通过民意调查了解,20个贫困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村内人多地少,土地能力差,广种薄收,耕地质量差,工程性缺水较为突出,农业发展仍停留在传统耕作上,近几年由于移民搬迁、农户自行建筑占地等,导致农地面积减少。
2、村民综合素质低,劳动技能差,缺乏技术和长远发展的创业眼光和自立精神。
长期以煤为经济支柱,存在找机会短期致富的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
3、医疗设备差并缺乏技术,看病困难。
4、共有8个村民组400多户未进行农网改造,电费偏贵。
二、贫困原因
(一)土地贫瘠、生产力低致贫。
自然条件恶劣、耕地、水资源少或耕地质量差、产出少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
以****乡一类贫困村小坝场村为例,全村有耕地6254
亩,其中中低产田土3368亩,占耕地面积的53.9%,粮食播种面积5000亩,粮食
总产量570吨,亩均114公斤,这么低的土地生产力,加上村民文化素质差,转产意识弱,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大,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增额非常低。
(二)缺文化致贫。
小坝场村全村总劳动力1560人。
其中:
文盲半文盲劳力78人,占5%;小学文化程度劳力874人,占56%;初中文化程度劳力452人,占29%;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力156人,占10%。
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者超过一半。
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导致观念落后,观念落后导致生活方式落后、生产经营方式单一,从而致使村民缺乏商品经济意识,一是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冒险出外经营工商业;二是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致富信心和开拓勇气,无务实精神,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三是“等靠要”思想严重,视吃救济、拿低保为理所当然;四是观念
保守,接受新技术、新事物能力差。
(三)因病返贫。
没有村卫生室,卫生院设备落后,技术差,无法做到“小病不出村”,一般农户看病要到大湾镇、六盘水市等地,社会医疗保障程度低,医疗支出费用普遍较高,一般农户无钱治病、治病则穷的现象比较突出。
尽管农村已实行了新型合作医疗,可是一旦患大病,合作医疗补助非常有限,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不少贫困农户患病往往采取“以拖代治”的方式,结果病情加重,造成“越穷越病、越病越
穷”恶性循环。
新型医疗合作机制存在农民“大病不够用、小病不愿用”的问题,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
还有不少残疾村民,因为全部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外出打工挣钱的机会,只能依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在家务农过日子,难以脱贫致富。
(四)农户因为超生缴纳社会抚养费陷入生活贫困。
“越生越穷,越穷越生”,“重生育轻培养,重数量轻素质”,人口增而素质减,占资源无收益的现象较为普遍。
(五)缺发展资金致贫。
农村贷款困难,存在没抵押、没关系贷不到款现象,有些农户想脱贫致富而缺乏启动资金。
第四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条件
以中药产业化扶贫为切入点,分年度、按步骤推进20个贫困村脱贫具备下述有利条件:
(一)****县中药资源总量及品种优势
****县素有“大中药库”之美称,仅列入《药物汇编集》的就有 487种,且历来是中药材的集散地。
****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中药材作为农村支柱产业来抓,根据
《****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