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免疫调节 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93741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免疫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人教版免疫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人教版免疫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人教版免疫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人教版免疫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免疫调节 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免疫调节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免疫调节 单元测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教版免疫调节 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免疫调节单元测试

2019届人教版免疫调节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麻风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其侵入人体后,不会发生(  )

A.吞噬细胞摄取、处理麻风杆菌

B.淋巴因子促进浆细胞的增殖分化

C.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D.效应T细胞攻击麻风杆菌的宿主细胞

【解析】选B。

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能摄取和处理麻风杆菌,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A不符合题意;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增殖分化,B符合题意;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不符合题意;麻风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将麻风杆菌的宿主细胞裂解,D不符合题意。

2.(2018·泰安模拟)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解析】选B。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B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T细胞,B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说明胸腺被破坏。

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说明骨髓被破坏;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丙组仍然丧失特异性免疫功能,说明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3.如图表示人体某一免疫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

B.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细胞b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

C.d为抗体,且能分泌到内环境中起作用

D.HIV侵入人体后,图示免疫过程不发挥作用

【解析】选D。

据图分析,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细胞b(记忆细胞)能大量增殖分化成细胞c(浆细胞);d为抗体,能分泌到内环境中起作用;HIV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发挥作用。

4.(2018·郑州模拟)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向下的箭头指示为疫苗注射时间)。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

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

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能有较大的差异

D.c时间段甲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

【解析】选B。

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由图示可以看出,甲、乙两种抗体产生的时间、含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及存留时间各不相同,应该是由不同种疫苗刺激后形成的不同浆细胞产生的。

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不能再与抗原结合。

图中c时间段甲抗体的产生比b时间段更快、更多,这是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即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

【知识总结】比较淋巴因子、抗原和抗体

(1)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可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

(2)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3)抗体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5.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病毒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下列关于埃博拉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发生的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受病毒刺激后有特定mRNA的合成

B.相应的浆细胞通过与病毒结合能抑制其增殖

C.该病毒在人体内环境中增殖

D.康复者再次接触该病毒时,记忆细胞能快速增殖并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解析】选A。

T细胞受病毒刺激后一般会发生分裂、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过程中会有特定mRNA的合成,T细胞受病毒刺激后会分泌淋巴因子,这个过程中也有特定mRNA的合成,A正确;浆细胞产生相应抗体,抗体与病毒结合,抑制其生命活动,B错误;病毒只能在寄主细胞中增殖,C错误;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D错误。

6.(2018·赣州模拟)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调节性T细胞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如图所示)。

下列疾病或应用中可能与Mcl-1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 )

A.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

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艾滋病

【解析】选C。

分析题图可知,Mcl-1蛋白可使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Mcl-1蛋白活性被抑制可能引起免疫反应过度而损伤自身,进而导致自身免疫病。

欲提高器官的移植成活率,应该使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增加,从而抑制免疫反应,A不符合题意;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不属于自身免疫病,B不符合题意;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C符合题意;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D不符合题意。

【加固训练】

(2018·聊城模拟)关于人体免疫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浆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B.人体内溶菌酶与抗体清除细菌的机制有所不同

C.利用抗生素消灭病原体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由于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导致的糖尿病属于免疫缺陷病

【解析】选B。

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A错误;溶菌酶消灭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抗体消灭细菌属于特异性免疫,机制有所不同,B正确;利用抗生素消灭病原体的过程,是药物治疗,不属于免疫,C错误;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自己的免疫系统攻击自己的细胞“敌我不分”,属于自身免疫病,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4分)

7.(16分)(2018·白银模拟)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序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

请分析并回答:

(1)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

a、b、c等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出现差别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2)③过程是在X的刺激和a细胞等的参与下共同完成的,这属于________。

与③过程相比,④过程的应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⑤过程的产物Y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参与其合成分泌的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等。

 

(4)若X是禽流感病毒,则患者彻底消灭X必须依靠a增殖分化的淋巴细胞去裂解__________。

如果X是HIV,则由于图中________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功能而死亡。

 

【解析】

(1)造血干细胞转变为其他类型细胞的过程是细胞分化。

分化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出现差别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由题图可知,a是T细胞,c是B细胞,X是抗原,e是记忆细胞,d是浆细胞,Y是抗体,在抗原和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这属于体液免疫。

④过程是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等,较③过程的应答特点是反应更快、更强。

(3)Y是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分泌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在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在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全程需要线粒体供能,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所以参与抗体合成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禽流感病毒入侵到细胞内,需要效应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最终与抗体结合。

HIV攻击的是人的T细胞,即图中的a,因为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所以艾滋病患者几乎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功能。

答案:

(1)细胞分化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体液免疫 反应更快、更强

(3)蛋白质(球蛋白)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靶细胞(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 a

8.(18分)(2018·宿迁模拟)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口服“糖丸”可以预防该病。

“糖丸”其实是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力减弱后制成的疫苗,即脊髓灰质炎减活疫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染脊髓灰质中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所以严重的脊髓灰质炎患者会出现下肢_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运动,对外界刺激________(填“有”或“无”)感觉。

 

(2)从免疫学的角度看,“糖丸”中的活病毒相当于________,侵入人体后,首先识别并对其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部分B细胞会在病毒的刺激和________的共同作用下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

 

(3)“糖丸”要用冷开水溶解后送服,切忌用热开水溶化,原因是_________。

 

(4)预防脊髓灰质炎还有一种疫苗是将脊髓灰质炎病毒杀死后制成的,称为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该疫苗通过肌肉注射进行预防接种。

分析这两种疫苗的制备方式,可以推知:

①__________(填“减活”或“灭活”)疫苗接种后对人体的作用更接近自然感染过程;要产生相同的免疫效果,在接种剂量上________(填“减活”或“灭活”)疫苗要加大。

 

②在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方面,________(填“减活疫苗”“灭活疫苗”或“两者都”)能刺激人体产生体液免疫,________(填“减活疫苗”“灭活疫苗”或“两者都”)能刺激人体产生细胞免疫。

 

【解析】

(1)传出神经元受到损伤,效应器不会发生相应的反应,故脊髓灰质炎患者下肢不能正常运动,但对外界刺激有感觉,产生感觉是在大脑皮层。

(2)活病毒相当于免疫学中的抗原,侵入人体后,首先识别并对其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要对其进行摄取和处理。

部分B细胞会在病毒的刺激和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

(3)如果用热开水溶化,高温会杀死减活后的病毒。

(4)自然感染过程中病毒是有活性的,所以减活疫苗接近自然感染过程。

要产生相同的免疫效果,在接种剂量上灭活疫苗的量要加大。

在特异性免疫方面,减活疫苗和灭活疫苗都能刺激人体产生体液免疫。

减活疫苗能进入细胞内,其能刺激人体产生细胞免疫。

答案:

(1)不能 有 

(2)抗原 吞噬细胞 淋巴因子 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高温会杀死减活后的病毒

(4)①减活 灭活 ②两者都 减活疫苗

1.(5分)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构成机体对抗外界病原体的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并非所有侵入机体的病原体都是抗原

B.皮肤对各种病原体的屏障作用、白细胞吞噬病菌、溶菌酶对病原菌的溶解作用以及有些人对花粉过敏身上出现红色丘疹等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能发挥作用

D.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等都能识别抗原

【解析】选B。

只有能引发机体特异性免疫的病原体才叫抗原,A正确;过敏反应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中,吞噬细胞发挥作用,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并传递抗原,C正确;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等都能识别抗原,D正确。

2.(5分)(2018·德州模拟)B细胞必须接受Th细胞的辅助才能增殖、分化,Th细胞的活性由Bcl—6和Blimpl两个基因调控,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活性降低

Th细胞

活性升高

A.在Th细胞的辅助下,B细胞能增殖、分化

B.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与Bcl—6基因的活性被抑制有关

C.只要Th细胞活性正常,机体就不会患免疫缺陷病

D.Bcl—6基因和Blimpl基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体液免疫功能

【解析】选D。

在Th细胞的辅助下,同时在抗原的刺激下,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A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反应过强导致的,Bcl—6基因活性被抑制会导致Th细胞活性降低,将抑制B细胞的增殖分化,会导致免疫缺陷,B错误;Th细胞活性正常,但是该细胞如果数量过少也会导致机体患免疫缺陷病,C错误;从图中看出,Bcl—6基因和Blimpl基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体液免疫功能,D正确。

【加固训练】

2016年1月30日,由伊蚊传播的寨卡病毒在美洲地区“爆炸式”传播,预计在美洲地区可能有300至400万人被感染。

寨卡病毒是RNA病毒(非逆转录病毒),新生儿小头症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的密集出现与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联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毒进入人体后会与浆细胞结合,从而抑制其增殖

B.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可以被相应的效应T细胞识别

C.该病毒营寄生生活,因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D.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RNA→DNA→RNA→蛋白质

【解析】选B。

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自身不能增殖,是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A错误;效应T细胞可以识别并裂解靶细胞(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B正确;该病毒营寄生生活,因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C错误;该病毒不是逆转录病毒,其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

,D错误。

3.(10分)人体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会通过调节清除体内病毒。

请分析回答:

(1)人感染H7N9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________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________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2)感冒发热饮水较多后,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进而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________,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3)B细胞受到H7N9病毒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________细胞,产生抗体。

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H7N9病毒,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________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上述两个过程都属于特异性免疫,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增加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2)血浆渗透压降低对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导致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过程减弱,从而使尿量增加。

(3)B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中,机体主要依赖细胞免疫将其清除,在此过程中,效应T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不是生来就有的(后天获得),只针对某一种病原体起作用(有特异性)。

答案:

(1)体温调节 甲状腺

(2)渗透压感受器 减少

(3)浆 效应T 不是生来就有的(后天获得),只针对某一种病原体起作用(有特异性)

4.(10分)(2018·郑州模拟)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

下图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1)DC细胞能通过________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功能。

 

(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T细胞外具有________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________。

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________等。

 

(3)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________可作用于已被少数抗原刺激的________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

 

(4)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

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T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________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解析】

(1)DC细胞可通过胞吞方式将抗原摄入细胞内。

免疫调节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2)吞噬细胞与DC细胞功能相似,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的功能,DC细胞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是通过细胞外特定物质与T细胞表面具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来实现的,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

(4)DC细胞可诱导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来杀伤肿瘤细胞,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答案:

(1)胞吞 防卫、监控和清除

(2)识别 信息交流 吞噬细胞

(3)淋巴因子 B

(4)效应T细胞 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