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93260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docx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docx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

(考前突击专用)

【基础知识部分】

一、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物质的颜色

1、红色固体:

铜(Cu)、氧化亚铜(Cu2O)、氧化铁(Fe2O3红棕色)、红磷(P暗红色)等

2、绿色固体: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3、蓝色固体:

氢氧化铜[Cu(OH)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等

4、紫黑色固体:

高锰酸钾(KMnO4)

5、淡黄色固体:

硫磺(S)等

6、红褐色固体:

氢氧化铁[Fe(OH)3]

7、银白色固体:

银(Ag)、铁(Fe)、镁(Mg)、铝(Al)、等金属;汞(Hg)在常温下为液体

8、无色固体:

冰(H2O)、干冰(CO2)、金刚石(C)等

9、黑色固体:

铁粉(Fe)、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

10、白色固体:

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氢氧化钠(NaOH)、氧化钙(CaO)、氢氧化钙[Ca(OH)2]、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无水硫酸铜(CuSO4)、五氧化二磷(P2O5)、氧化镁(MgO)、氯化银(AgCl)、硫酸钡(BaSO4)、白磷(P)等

(二)液体的颜色

1、无色液体:

水、双氧水(H2O2)、酚酞试液、以及大多数溶液

2、蓝色溶液:

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等

3、浅绿色溶液:

氯化亚铁溶液(FeCl2)、硫酸亚铁溶液(FeSO4)等

4、黄色溶液:

氯化铁溶液(FeCl3)、硫酸铁溶液[Fe2(SO4)3]等

5、紫红色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KMnO4)

6、紫色溶液:

石蕊试液等

(三)气体颜色和气味

1、无色无味气体:

氧气(O2)、氢气(H2)、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大多数气体

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二氧化硫(SO2)、氯化氢(HCl)、氨气(NH3)等

二、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与常识

1、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

燃烧、爆炸(在有限空间里的急速燃烧引起)、缓慢氧化

2、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

3、不带电的三种微粒:

分子、原子、中子

4、带点的微粒:

原子核(带正电)、质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电子(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离子(阳离子带正电,阴离子带负电)

5、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由微粒(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

质子、中子和电子(其中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绕着原子核不停地做高速运动,有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

含N、P物质的排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赤潮、水华。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

排水法(收集难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六个一定不变: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元素的种类、质量和所有物质总质量;两个一定改变:

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两个可能改变:

分子数目和元素化合价

10、复分解反应的几种类型:

(1)酸+碱=盐+水;

(2)酸+盐=新酸+新盐;(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4)碱+盐=新碱+新盐;(5)盐+盐=两种新盐。

特别提示:

①中和反应不是盐一个基本反应类型,它是复分解反应;②非金属氧化物+碱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

1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若反应物中有酸,则一般不需考虑另一反应物是否可溶,若反应物中无酸,则一般需要考虑反应物都要可溶于水)

12、化学肥料:

氮肥(N)、磷肥(P)、钾肥(K)、复合肥(含N、P、K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

13、空气污染物:

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气体)以及可吸入颗粒物(固体,PM2.5属于可吸入颗粒物)

14、燃烧时发出白光的物质:

镁条(Mg)在空气中、木炭(C)和蜡烛(在纯氧中)

15、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

16、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物质:

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7、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其中煤中主要含碳元素,石油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18、能被磁铁吸引的物质:

铁、四氧化三铁

19、铁的三种氧化物:

氧化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亚铁(FeO)

20、三酸两碱:

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烧碱(NaOH)、纯碱(Na2CO3)[属于盐]

21、浓硫酸的特性:

吸水性(物理性质,做干燥剂的原因)、脱水性(化学性质,使有机物炭化)

22、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

烧碱、火碱、苛性钠

23、酒精灯火焰的三个部分:

外焰、内焰、焰心

24、使用酒精灯的三个禁止:

禁止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25、玻璃棒在实验操作中的四个主要作用:

搅拌、引流、转移少量固体、蘸取少量溶液

26、过滤操作中的三靠:

倾倒滤液的烧杯尖嘴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末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管口的较长一侧靠在烧杯内壁上

27、溶液配制的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或计算→量取→稀释

28、溶于水放热的三种物质(常用作干燥剂):

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钙(与水反应);

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是硝酸铵(NH4NO3);溶于水温度不变的物质:

氯化钠、蔗糖等

29、过滤后的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

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0、药品取用的原则: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两个应用:

(1)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越前,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

(2)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两种金属相隔越远,置换反应越易发生

3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三个因素:

是否搅拌、水温的高低、固体颗粒的大小

3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三个因素:

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的高低

34、过滤操作中的三种玻璃仪器:

漏斗、烧杯、玻璃棒

35、氢能有三大优点:

原料来源广、热值高、无污染;两个存在的问题:

制氢成本高、安全储运难

36、炼铁的原料:

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

其中焦炭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生成还原剂CO,石灰石的作用是造渣,铁矿石提供铁元素

37、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因此使用前要验纯。

38、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39、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的三个原因:

不可燃(化学性质)、不助燃(化学性质)、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

40、一氧化碳的三个化学性质:

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4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石棉网、坩埚

42、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43、20°C(室温)时,易溶物质S≥10g,可溶物质1g≤S<10g,微溶物质0.01g≤S<1g,难溶物质S<0.01g

三、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俗称

1、碳酸钠(Na2CO3):

纯碱、苏打2、氢氧化钠(NaOH):

烧碱、火碱、苛性钠

3、氢氧化钙[Ca(OH)2]: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乳、石灰浆是悬浊液,石灰水是溶液,它们都是熟石灰和水的混合物)4、氧化钙:

生石灰5、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6、氢氯酸(盐酸)7、碱式碳酸铜[Cu(OH)2CO3]:

铜绿

8、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胆矾、蓝矾9、乙醇(CH3CH2OH):

酒精

10、碱石灰:

氧化钙和固体氢氧化钠的混合物11、乙酸(CH3COOH):

醋酸

12、汞:

水银(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13、过氧化氢(H2O2):

双氧水

14、碳酸氢钠:

小苏打

四、初中化学常见的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煤气:

一氧化碳(CO)

3、天然气:

甲烷(CH4),它也是沼气、瓦斯气的主要成分

4、生铁和钢:

都是铁和碳的合金。

(生铁含碳量2%~4.3%,钢含碳量0.03%~2%)

5、金刚石、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

碳(C)

6、铁锈:

氧化铁(Fe2O3)

7、食盐:

氯化钠(NaCl):

加碘食盐还含有少量碘酸钾(KIO3)等

8、大理石、石灰石、珍珠、贝壳、珊瑚、蛋壳、水垢:

碳酸钙(CaCO3)

五、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

酸溶液;某些盐溶液,如氯化铵(NH4Cl)溶液等

2、显碱性的溶液:

碱溶液;某些盐溶液,如碳酸钾(K2CO3)溶液、碳酸钠(Na2CO3)溶液、碳酸氢钠(NaHCO3)溶液等

3、显中性的溶液:

大多数盐溶液;部分有机物的水溶液,如酒精(C2H5OH)溶液,蔗糖溶液等

4、特别提示:

难溶于水的碱[如Cu(OH)2等]、难溶于水的盐(如CaCO3等)由于不能形成溶液,因此它们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六、药品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原因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发生物理变化而质量增加的:

固体氢氧化钠、氯化钙、浓硫酸

2、由于吸水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

氧化钙、无水硫酸铜(CuSO4+5H2O=CuSO4·5H2O)

3、由于吸收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

碱和碱溶液,如石灰水(或固体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或固体氢氧化钠)等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或蒸发,发生物理变化而质量减少的:

具有挥发性的物质,如浓盐酸、浓硝酸、酒精(C2H5OH)、汽油及溶液的蒸发等

2、由于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减少的:

在空气中易分解的物质,如碳酸氢铵(NH4HNO3)等

【识记部分】

一、物质俗称及化学式

物质名称

化学式

俗称

其他性质及用途

氯化钠

NaCl

食盐

常用作调味品,生产氯气、烧碱

二氧化碳

CO2

干冰(固体)

作制冷剂

氢氧化钠

NaOH

烧碱、火碱、苛性钠

吸水性可做干燥剂

碳酸钠

Na2CO3

纯碱、苏打

生产玻璃、造纸、纺织等

碳酸氢钠

NaHCO3

小苏打

焙制糕点、治疗胃酸过多

氢氧化钙

Ca(OH)2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乳、石灰浆、石灰水

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做建筑材料

氧化钙

CaO

生石灰

常用来制氢氧化钙、做干燥剂

碱式碳酸铜

Cu(OH)2CO3

铜绿

孔雀石的主要成分

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

胆矾、蓝矾

又称五水硫酸铜

乙醇

C2H5OH

酒精

医用消毒、做燃料

过氧化氢

H2O2

双氧水

医用消毒、常用的氧化剂

乙酸

CH3COOH

醋酸

食醋的主要成分

Hg

水银

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

二、化学专有名词书写(括号内为错误写法)

腐蚀性(腐食性)

吸附(吸付)

中和反应(中合反应)

分液漏斗(封液漏斗)

饱和(饱合)

化合反应(化和反应)

坩埚钳(坩锅钳)

锥形瓶(椎形瓶)

催化剂(摧化剂、推化剂)

过滤(过虚)

溶剂(溶济)

杂质(杂志)

三、几个重要的反应现象

1、木炭在空气中烧至红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3、红磷在空气(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而不是白雾

4、硫(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微弱的淡蓝色,在氧气中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

5、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6、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7、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8、甲烷、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四、材料

1、金属材料,属于无机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如:

生铁、不锈钢、黄铜、黄金等

2、无机非金属材料,也属于无机材料,如:

玻璃、陶瓷、水泥等

3、合成材料,如:

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有机玻璃等)、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4、复合材料,如:

钢筋混凝土、玻璃钢、机动车轮胎、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5、天然材料,如:

竹、木、棉、麻等属于天然植物纤维,灼烧后有烧纸气味

如:

羊毛、蚕丝等属于天然动物纤维,灼烧后有烧焦羽毛气味

五、物质的溶解性

1、酸都可溶(初中阶段);碱可溶的是钾、钠、氨、钡、铵盐都可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

氯化物不溶AgCl;硫酸盐不溶BaSO4;碱和碳酸盐大多数不溶。

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AgCl、BaSO4

2、气体的溶解性:

极易溶:

NH3、HCl易溶:

SO2可溶:

CO2不易溶:

O2

难溶:

H2、N2、CO、CH4、NO、稀有气体

3、金属氧化物的溶解性:

可溶:

K2O、CaO、Na2O、BaO(均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难溶:

CuO、Fe2O3、Fe3O4、Al2O3、MnO2等

六、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4、海水中元素从多到少顺序:

O、H、Cl、Na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6、人体中元素含量从多到少顺序:

O、C、H、N、Ca

7、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8、绿色能源是氢能

9、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10、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H12、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3、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14、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

【规律部分】

一、常见气体的检验

1、氧气(O2):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注意:

验满在瓶口,检验在瓶中)

2、氢气(H2):

在尖嘴导管口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往烧杯中倒入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

3、二氧化碳(CO2)检验: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验满: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则已满)

4、氨气(NH3):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5、水蒸气(H2O):

通过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固体变蓝

二、离子相互不能大量共存

如果两种离子可以结合生成气体、沉淀或者水,那么这两种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1)与H+不能共存:

OH-、CO32-、HCO3-等

(2)与OH-不能共存:

H+、NH4+、HCO3-、Cu2+、Mg2+、Fe3+等

(3)CO32-和Ca2+、Ba2+;Cl-和Ag+;SO42-和Ba2+都不能共存

三、物质(或离子)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酸碱性):

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石蕊试液变红,证明溶液呈酸性。

(或:

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试纸变红,证明溶液呈酸性)

方法2(酸碱度):

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

若pH小于7,证明溶液呈酸性

方法3(氧化物):

将生锈铁钉(或氧化铜)放入少量样品中,如果铁锈(氧化铜)减少,溶液变黄(或蓝),证明溶液呈酸性

方法4(不溶性碱):

将Cu(OH)2放入少量样品中,如果固体减少,溶液变蓝,证明溶液呈酸性

方法5(碳酸盐):

将Na2CO3溶液滴入样品中,如果有气泡生成,证明溶液呈酸性

2、碱(OH-)的检验:

方法1(酸碱性):

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少量待测溶液中,若石蕊试液变蓝,证明溶液呈碱性。

(或:

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试纸变蓝,证明溶液呈碱性)

(或:

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少量待测溶液中,若酚酞试液变红,证明溶液呈碱性)

方法2(酸碱度):

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

若pH大于7,证明溶液呈碱性

3、CO32-的检验

方法1:

取样,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若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证明待测物中有碳酸盐

方法2:

取样溶于水,滴加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向沉淀中加盐酸,沉淀消失并产生气泡,则证明待测物中有碳酸盐

4、铵盐(NH4+)的检验

取样,与碱[NaOH、Ca(OH)2)]溶液混合加热,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原待测液中有铵盐(注意:

试纸不能与试管壁接触)

5、淀粉的检验:

取样,滴加碘水或碘酒,若变蓝,说明样品中有淀粉

6、葡萄糖的检验:

取样,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氢氧化钠中加少量硫酸铜溶液)混合加热至沸,若出现红色沉淀(Cu2O),说明样品中含有葡萄糖

7、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区别:

分别灼烧样品,有刺激性气味生成的是聚氯乙烯,反之为聚乙烯。

(聚乙烯包装袋可用于包装食品,聚氯乙烯不能)

8、蛋白质和非蛋白质的区别:

取样,灼烧,若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含有蛋白质

四、常见的干燥剂及使用范围

干燥剂

可干燥的气体

不能干燥的气体

干燥装置

酸性

浓硫酸

O2、H2、N2、CO2、CO、SO2、CH4、HCl、H2S、Cl2等

NH3

碱性

生石灰、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

O2、H2、N2、CO、CH4、NH3等

CO2、SO2、HCl、H2S、Cl2等

中性

无水氯化钙

除NH3以外的所有气体

NH3

五、反应中的一些规律

1、跟盐酸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一定含CO32-或HCO3-(碳酸盐与酸都能反应产生CO2,也可能含有碳酸氢盐,如NaHCO3)

2、跟碱反应能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NH3)的,一定含NH4+(铵盐)

3、生成物有三种的分解反应:

Cu2(OH)2CO3

2CuO+H2O+CO2↑

2KMnO4

K2MnO4+MnO2+O2↑NH4HCO3

NH3↑+H2O+CO2↑

4、两种物质高温生成另两种物质的反应:

炼铁的主要反应、木炭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5、反应条件是高温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化合:

C+CO2

2CO;分解:

CaCO3

CaO+CO2↑

6、反应物相同,但质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的反应: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碳酸钠和盐酸、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

7、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的反应:

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

8、反应物相同,条件不同,产物不同的反应:

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9、地球上最大的吸热反应:

光合作用;最主要的放热反应:

氧化反应(燃烧、腐烂和呼吸等)

六、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1、使用试管给药品加热时,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

2、在点燃甲烷等的可燃性气体时,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然后再点燃

3、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开始时,要先通一会CO,然后再加热(除去双通管中的空气,防止爆炸);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直到双通管冷却后再停止通气体(防止热的铁与氧气反应、防止倒吸)

4、稀释浓硫酸时,先往烧杯里加入蒸馏水,然后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5、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出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食盐时,先将固体加热溶解,配成热饱和溶液,再冷却,析出硝酸钾晶体,过滤,洗涤,得到硝酸钾晶体

6、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浓氢氧化钠的洗气瓶,然后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当要除去水蒸气和其它杂质气体,得到某种干燥气体时,除水蒸气应放在最后一个)

7、在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然后再通过盛有石灰水的洗气瓶(当要检验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等各种成分时,应将水蒸气的检验放在第一步,除去水蒸气放在最后一步)

七、实验中的安全操作

1、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指定容器

2、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

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并且要盖紧灯帽(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芯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

决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3、吸取液体的滴管不能放平,以免腐蚀胶头

4、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湿润试纸(如果用水湿润,则测酸性溶液时pH会偏大,测碱性溶液时pH会偏小)

5、称量固体时一般要在托盘两端各垫一张称量纸,但称量烧碱固体时,应将固体放在烧杯或表面皿等玻璃皿中称量

6、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但不能搅拌漏斗中的液体。

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蒸发皿中的液体,防止液体受热不不均,造成液滴飞溅

7、稀释浓硫酸必须:

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热量迅速散发。

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

8、排水法收集:

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大,且无毒、不与空气反应;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且无毒、不与空气反应

9、凡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要先检验纯度

10、凡使用有毒的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11、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还应注意液体体积不宜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试管宜倾斜,约与台面成45°角,管口不能向有人的方向

八、除杂的一般方法(括号内为杂质)

1、NaCl(Na2CO3):

加适量盐酸或适量BaCl2溶液,过滤

2、NaCl(Na2SO4):

加入适量BaCl2溶液,过滤

3、NaCl(CuSO4):

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

4、NaCl(CaCl2):

加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5、NaCl(HCl):

加适量NaOH溶液或Na2CO3溶液或NaHCO3溶液

6、NaNO3(NaCl):

加入适量AgNO3溶液,过滤

7、HNO3(H2SO4):

加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8、HNO3(HCl):

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9、HCl(H2SO4):

加入适量BaCl2溶液,过滤

10、Fe(Fe2O3):

在高温下通入足量CO或H2

11、FeSO4(CuSO4):

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12、KNO3(NaCl):

先配置较高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或浓溶液,再降温结晶,过滤

13、NaOH(Na2CO3):

加入适量的Ca(OH)2或Ba(OH)2溶液,过滤

14、CO(CO2):

通过NaOH溶液

15、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氧化铁)

16、CuO(C):

在空气(氧气)流中灼烧

17、Cu(CuO):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盐酸),过滤或通CO/H2高温反应

18、C(CuO):

加足量的盐酸(稀硫酸),过滤

19、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20、Cu(Fe、Zn):

足量稀硫酸或盐酸或可溶性铜盐

21、O2、CO、H2(H2O):

通过浓硫酸或固体NaOH或碱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

22、CO2(H2O):

通过浓硫酸

23、NH3(H2O):

通过固体NaOH或碱石灰

24、CO2(HCl):

通过饱和NaHCO3溶液

25、除去生铁中过多的碳(炼钢):

用适量氧气(千锤百炼)

★26、证明某溶液中既含有Na2CO3,又含有NaOH:

取样,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步骤既证明了Na2CO3的存在,同时又除去了Na2CO3,且没有带进其他碱性物质,也没有破坏NaOH);然后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变红,证明NaOH存在。

(特别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