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判断科技常识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91221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识判断科技常识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常识判断科技常识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常识判断科技常识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常识判断科技常识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常识判断科技常识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识判断科技常识讲义.docx

《常识判断科技常识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识判断科技常识讲义.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识判断科技常识讲义.docx

常识判断科技常识讲义

科技篇

目录

科技史之古代中国.........................................................................2

科技史之国外.............................................................................3

中国科技.................................................................................4

科技与生活...............................................................................8

科技史之古代中国

一、四大发明

(一)造纸术

发明:

西汉时发明植物纤维纸

改进: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二)印刷术

隋唐:

雕版印刷术

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唐朝雕版

印刷的《金刚经》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三)火药

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

唐末用于战争,宋还用于狩猎、采矿

(四)指南针

战国时发明司南

北宋使用人工磁体指南针,用于航海

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

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

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

A

二、天文学

(一)天文观测

商朝有世界最早的日食记录

春秋有世界最早的慧星、哈雷慧星的记录

汉代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

(二)天体测量

东汉张衡:

地动仪、浑象仪;地圆学比欧洲早1000年;。

唐代僧一行:

测出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

元代郭守敬:

发明简仪

三、数学

春秋:

九九乘法表;筹算计算法

东汉:

《九章算术》计算面积、容积、正负加减、一元二次方程

南朝:

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领先世界1000年

四、医学

西汉:

《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订。

东汉:

“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华佗发明麻沸散,创“五禽戏”

唐朝:

药王孙思邈著成《千金方》

明朝: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东方医学巨典”

五、农学

北朝贾思勰:

《齐民要求》,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书

明代徐光启:

《农政全书》,介绍西方自然科学,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明朝宋应星:

《天工开物》:

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科技史之国外

一、第一次科学革命

时间:

17世纪前后

代表人物:

牛顿

科学成就:

牛顿力学

天文学:

1543年哥白尼“日心说”

医学:

注:

牛顿力学被称为物理学第一次大综合。

二、第一次技术革命

时间:

18世纪

代表人物:

瓦特

代表成就:

蒸汽机

三、第二次技术革命

时间:

十九世纪

代表人物:

爱迪生

代表成就:

电力应用

直流电机:

德国西门子

电灯:

爱迪生

电话:

贝尔

电视:

贝尔德

四、第二次科学革命

时间:

19世纪末

代表人物:

麦克斯韦

代表成就:

电磁学。

注:

电磁学被称为物理学第三次大综合。

五、现代科学革命

时间:

20世纪

19世界末物理学三大发现:

X射线(伦琴)放射性(居里夫人)电子(英汤姆逊)

代表人物:

爱因斯坦、普朗克

代表成就:

相对论、量子力学

六、第三次技术革命

时间:

20世纪

代表人物:

电子计算机

代表人物:

冯诺依曼(美)

注:

20世纪的四大发明:

计算机、半导体、激光器、原子能

【例题单选】1938年,德国人()在用慢中子轰击铀核时,首次发现了原子核的

裂变现象,并放出新的中子。

A、哈恩B、查德威克

C、卢瑟福D、麦克斯韦

A

【例题单选】关于宇宙的起源,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理论是()。

A.黑洞理论B.大爆炸理论

C.暗物质学说D.能量守恒定律

B。

下列产生于20世纪,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成就有

①相对论的提出②生物进化论的提出互

③互联网的出现④电灯的发明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B

中国科技

一、科技规划

1.基础理论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37计划”,

2.应用科学计划

1)星火计划:

振兴农村经济,普及科学技术、带动农民致富的指导性科技计划,1986

年实施,由科技部负责。

2)丰收计划:

加快农牧渔业科研成果、先进技术的普及推广应用,促进农牧渔业丰

收,振兴农业的一项综合性计划。

1987年由农牧渔业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

3)燎原计划:

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

由国家

教委提出并组织实施。

3、高新技术发展计划

1)863计划:

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发展的计划。

是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杨

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提议

2)火炬计划:

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于1988年8月经中国政府批准,

由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

【真题--单选】我国的高技术产业计划主要有:

()

A、863计划B、火炬计划

C、蓝色计划D、绿色革命

1、AB2、DE3、BD4、B

4

二、国家科技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荣获2000年度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注:

诺贝尔奖:

物理、化学(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或医学(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评定)、

文学(瑞典文学院评定)及和平(挪威议会评定),后添加了经济奖(瑞典皇家科学

院评定。

【真题-单选】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诺贝尔奖是一项崇高的荣誉。

关于它的说法,

下列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

A.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

B.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后增设的

C.诺贝尔奖的评定由瑞典有关机构负责

D.诺贝尔奖中没有设立数学奖

C,

三、中国科技成就

1.石油:

1959大庆油田发现,证实“陆相地层生油”

2.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

1964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整体性和综合性探测。

2007年-2012年为“落”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实现

月球表面软着陆与月球巡视探测。

2012年-2017年为“回”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实现

月球表面软着陆并采样返回。

2007“嫦娥一号”发射成功(首次“探月工程”)

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首次实现

人类踏上月球的理想(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月)

2011“天宫一号”与“神舟”8号发射天宫一号为第一个目标飞行器。

【例题单选】下列关于人类航天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载人飞船首次在地球轨道上实现交会和对接是在20世纪60年代

B、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人

C、成功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的是美国

D、首次实现登月的载人飞船是“阿波罗13号”

【真题-单选】人类选择月球作为探测宇宙星际航行的第一站的主要原因是()。

A.探索月球的危险性小

B.月球上富含地球上稀缺的矿种,且分布广泛

C.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D.月球上有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环境,这是将来加工工业的理想场所

C

5.生物技术

1965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1973袁隆平杂交水稻品种“南优二号”比常规稻增产20%

1999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注:

炎黄一号:

2006年,中国开展“炎黄计划”研究项目,该计划第一步是绘制中国

人的基因组参考图,命名为“炎黄一号”,该项目完成于2007年10月11日。

第二

步:

再绘制99个中国人的个体全基因组序列图,构成中国人群的遗传和多态性标准

图谱,成为基因与医疗和健康的关键组成部分,简称“炎黄99”。

第三步:

在上述基

础上开展大众的基因与健康的预测、监测及个体化诊断和治疗,实现解读基因。

【真题】下列哪项属于21世纪取得的科学成就?

()

A.炎黄一号项目的成功

B.器官移植成为常规疗法

C.克隆羊“多莉”的诞生

D.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诞生

A

6.计算机技术

1978王选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1983银河Ⅰ号”研制成功第一台每秒运算上亿次计算机。

2010“天河一号”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

7.卫星导航-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截止目前,已发

射十颗北斗导航卫星,2012年年底前,中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组网导航卫星,完成北

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

2020年左右,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

导航系统。

注:

GPS:

英文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是20世纪70年代

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格洛纳斯”系统:

俄罗斯的卫星导航系统,有24颗卫星组成,精度在10米左右,军民两用,设计

2009年底服务范围拓展到全球

伽利略导航系统:

是欧盟一个正在建造中的卫星定位系统,可供民用的定位系统。

将从2014年

起投入运营。

8.载人深潜

蛟龙号—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载人潜水器

2011年8月26日,“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取得5000米级海试成功。

2012年6月7000米级。

【真题-单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大国际影

响力的创新成果。

下列全部属于近30年来取得的重大突破的一组是:

A、哥德巴赫猜想、载人航天、古生物考古、南水北调

B、月球探测、核电工程、反西格玛负超子、陆相成油理论

C、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超级杂交水稻

D、激光照排技术、量子通讯、古生物考古、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

C。

科技与生活

一、高新技术

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递、处理和应用等功能的技术。

其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广播电视技术、

新型电子元器件以及信息安全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

【真题-单选】20世纪的四项重大发明是指激光器、计算机、原子能和()。

A、基因工程B、纳米材料

C、半导体C、宇宙飞船

C

2.新材料技术

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精细化学品等几

类。

注:

纳米材料,纳米是一个尺度概念,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相当于10~100个原子

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

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

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即为纳米材料。

超导材料:

超导是指许多金属和合金在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一般把临界温度在液

氮温度(77K)以上的超导体称为高温超导体。

【真题-单选】关于纳米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纳米材料”中的纳米是一个表示长度的计量单位

B、纳米材料具有奇特的光、电、磁、热、力和化学方面的性质

C、用纳米级的颗粒组成的材料就叫纳米材料

D、用纳米技术制成的银粉会在空气中自燃

D。

3.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包括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能及氢能、

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高效节能技术。

新能源指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开发

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新能源分为三大类:

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

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穿透生物质能。

注:

能源的分类:

可再生能源:

指可长期提供或可再生的能源,如水、风能。

不可再生能源指一旦消耗很难再生的能源,如石油、煤。

一次能源指直接取自自然界、而不改变它的形态的能源。

二次能源指一次能源经过人为加工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如汽油、水电、煤气、

焦炭、沼气等。

清洁能源指使用时对环境没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

非清洁能源指对环境污染大的能源。

【真题-单选】下列有关能源的表述正确的是:

A、目前核电站对核能的利用方式分为核聚变和核裂变两种

B、氢气是一种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能源

C、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光化学转换

D、可燃冰是一种稀缺的能源资源

B

【真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新能源分为()。

A.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

B.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C.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传统生物质能

D.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

C

二、环境地理

1.太阳风暴:

指太阳向太阳系连续地以很高的速度和不稳定的强度释放的电离气体流。

当该

气体流在地球附近通过时,地磁场把太阳风阻挡在地球之外。

它会干扰地球的磁场,

使地球磁场的强度发生明显的变动;破坏地球电离层的结构,使其丧失反射无线电波

的能力,造成我们的无线电通信中断;它还会影响地球的高层大气,它还会影响大气

臭氧层的化学变化,并逐层往下传递,直到地球表面,使地球的气候发生反常的变化,

甚至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地壳,引起火山爆发和地震。

【真题】下列关于太阳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风会促进大气中臭氧的产生,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

B.由于太阳风的作用,彗星周围的尘埃和气体会形成彗尾

C.太阳风是太阳黑子活动高峰阶段射出的超音速等离子体流

D.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

A。

2.极光:

所谓极光,是由于太阳粒子流轰击高层大气气体使其激发或电离的彩色发光现

象。

地球上常在南北极出现,形成原因为太阳喷射出高能带电粒子“太阳风”,以大

约每秒400公里的速度撞击地球磁场,进入地球的两极地区,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

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

【真题-单选】极光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

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

形成极光

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

由此可以推断极光的形成原理是()。

A.极光是高纬度地区高空大气中出现的一种放电辐射现象

B.极光是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聚集在地磁的极区上空,造成的一种大气发光现象

C.极光是地磁场在太阳风包裹下形成的磁层将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电子束而发光的

现象

D.极光是将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电子束打入高空大气,激发大气分子原子发光的现

C。

3.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

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

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

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

源深度。

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

样。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真题单选】下列对地震的表述,不正确的:

A.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是我国自1949以来破坏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

B.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

C.我国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台湾、西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等五个区域

D.震源的深度越浅,地震破坏力越大,波及范围也越广

D

4.海啸:

海啸是由于海底地震、地壳变动、火山爆发、山体滑坡、海中核爆炸等造成的

海洋和近岸水域水面巨大涨落现象。

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

的起伏,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

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

【真题-单选】有关海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水下地震这种大地活动可能引起海啸

B.海啸来临时,海水可能会突然先退下去几十米甚至几百米

C.海啸发生时掀起的海浪高度可达几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

D.海啸发生时,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在波动,所含的能量惊人

A

5.台风(飓风):

台风(或飓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

只是随着发生地点、

时间和叫法不同,印度洋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

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

风”。

【真题】干燥的冷空气和富含水蒸气的暖空气相遇,发生大规模碰撞时形成的极端天

气现象是:

A。

热带风暴B.台风

C.飓风D.龙卷风

D。

6.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厄尔尼诺现象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异常升高,使整个世界气候模

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

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

一般认为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逆流增强,暖海水输送到东

太平洋,南美洲的寒流被暖流取代是其成因。

拉尼娜现象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异常降低,一般发生在厄尔尼诺

现象之后。

【真题-单选】关于气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沙尘暴发源于蒙古高原

B.厄尔尼诺现象是由温室气体增多引发的

C.美国西海岸有暖流、东海岸有寒流通过

D.飓风指的是在大西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

D

二、物理科技

1.直线传播:

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等于3×108

米/秒。

生活应用:

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月食和日食等。

【真题-单选】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夏天不易穿深色衣服,深色衣服比浅色衣服更易吸收辐射热

B.驱肠虫药若饭后服用,不易达到最好的驱虫效果

C.按照建筑采光要求,相同高度的住宅群,昆明的楼房间距应该比哈尔滨的楼

房间距大

D.在汽车玻璃清洗液中加入适当比例的酒精,可使其抗冻效果更好

C。

【真题-单选】下列不可能出现的天文现象()。

A、月全食B、日全食

C、月环食D、日环食

C

2.反射:

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物质时,在它们的分界面上会改变光的传播方

向,又回到原先的物质中。

当物体表面凸凹不平时发生的反射叫做漫反射,光滑镜面

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生活应用:

对镜梳妆;挡风玻璃倾斜安装。

【真题-单选】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最主要原因是()。

A.便于雨水流走B.避免因反光而影响驾驶员视线

C.减少空气阻力D.结构合理,视野开阔,承受冲击能力强

B。

3.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

射.生活应用:

水中鱼、磨冰取火

【真题-单选】下列说法中,所含光学知识原理达两种以上的是()。

A.镜中花,水中月

B.猪八戒照镜子

C.海市蜃楼

D.潭清疑水浅

C

4.光的色散、散射

将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的过程叫光的色散,太阳光能被分解成红、橙、黄、绿、

蓝、靛、紫七种色光(波长由大到小,)

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红外线红外线的一个显著效应是它的热效应。

要应用:

红外夜视仪、遥控器等。

在光谱的紫端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

利用紫外线能杀死微生

物的特点,医院常用紫外线来灭菌。

利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特点,常用它来

做防伪标志。

物质中存在的不均匀团块使进入物质的光偏离入射方向而向四面八方散开,这

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只反射

与物体颜色相同的色光,所以反射什么颜色的光,物体就是什么颜色。

大气对波长较

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较长的光不易被散射。

生活应用:

大气对波长较短的蓝光散

射较多,故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的

【真题-单选】交通信号灯有红、黄、绿三种,其中停车符号用红色,其原理是

()。

A.世界通用,是一种国际惯例

B.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它可以传得最远

C.红色是一种暖色,能使人在停车时感觉心情舒畅、放松

D.在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短,穿透能力最强,使人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

B。

5.力学

【真题】下列现象中,其本质与其他三个现象的本质不同的现象是()。

A.在水平操场上滚动的足球,最终要停下来。

B.人走路被石头绊倒会向前倾倒。

C.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

D.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后,虽然不再受到火药的推力,但是仍然向前运动。

A

6.热学

【真题】冰是水在低温条件下的一种形态,然二生活中发现,在我国北方的冬季,河

流往往是表面结冰而深层依然是流动的水。

对于此种现象,原因是:

A.水固化成冰时会释放出热量

B.表面冰层具有隔热保温作用

C.水在0℃左右具有热缩冷涨的性质

D.气温尚未低到使河流整体冰冻的程度

B

三、化学与生活

1.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

一般认为是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

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

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氧化碳增多的原因: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

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

【真题-单选】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问题,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

体已经发现近30种,造成温室效应最重要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氟利昂

C.一氧化二氮D.臭氧

A

2.臭氧层的破坏

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臭氧具有强烈

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

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

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

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

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真题】氟利昂(Freon)是一系列氯氟化合物的商品名称。

自然界中没有氟利昂.它

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由氯、氟、碳等原子组合而成,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惰

性气体.在20世纪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为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作出了很大贡献。

20世纪后期。

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作用被广泛重视.在生产领域逐渐被其他物

质所代替.如“无氟冰箱”的推广。

氟利昂中对臭氧造成损害的主要元素是()。

A氟B.氯C.碳D.硫

B。

3.酸雨

概念:

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

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

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真题】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它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和营养,使土壤贫瘠化,危

害动、植物生长。

其PH范围()。

A.小于5.6B.小于6

C.大于6D.大于7.6

A

4.赤潮: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

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产生赤潮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海洋

污染,大量含有各种氮、磷等营养盐类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