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关于申报黑龙江省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87024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关于申报黑龙江省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关于申报黑龙江省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关于申报黑龙江省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关于申报黑龙江省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关于申报黑龙江省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关于申报黑龙江省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关于申报黑龙江省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关于申报黑龙江省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关于申报黑龙江省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关于申报黑龙江省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和《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 推进职业化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精神,落实《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任务,按照《黑龙江省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方案》(2013)文件要求,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和黑龙江省物流与供应链商会双方合作,并联合设有物流管理专业的黑龙江省贸易经济学校,共同申报黑龙江省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

结合各方优势资源与条件,进行可行性分析。

一、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的必要性分析

(一)是建立与完善职教体系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教育结构,从初中以后,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体系:

一是普通教育体系,即普通中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二是职业教育体系,即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相对而言,后一渠道至今还不够通畅。

职教体系不尽完善,必然影响到中职教育的吸引力,严重阻碍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除部分专业外,绝大多数专业的学生,进了中职门,就断了升学路。

目前中职教育的“形象不佳”与此不无关系。

事实上,现行的职教体系本身就存在着问题。

如果中职与高职逐步衔接,使得中职优秀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它不仅可以给找国中等职业教育带来活力,而且也将给高职教育输送更好的生源,带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以前学生中职毕业后,就直接进人社会就业。

职业教育至今仍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精英教育。

这显然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纵观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都有自己的精英教育。

如我国台湾的职业技术教育不仅有大学教育,而且还培养研究生和博士生。

职业教育同样需要自己的精英,他们在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可能成为佼佼者。

而中职教育显然是难以承担培养职业教育精英这一使命的。

因此,职业教育需要自己的精英教育,就必须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而中高职衔接是为了满足这一需要而产生的。

(二)是促进青少年潜能发展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年龄大都在15至16岁,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急骤变化时期,可塑性大。

一次升学考试,是不能完全断定学生的发展潜能的,何况现在的升学考试本身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些进人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日趋成熟,潜在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其中有不少学生完全有条件接受高等教育,以便进一步施展其才华。

然而,现行的招生制度只给他们一条进人成人高校的渠道,因招生考试的内容与方法所限而不利于他们参加竞争。

目前不管是什么渠道,中职学生未能享受到与普高学生一样多的深造机会,极易埋没部分优秀学生的才能。

因此,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方案,积极开辟中职学生升人高职继续深造的渠道,是促进中职学生个人潜能发展的需要。

(三)是实现职业教育走向终身教育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同时指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在全世界大力提倡终身教育的大环境下,将职业教育确立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等职业教育与高一级教育相互衔接沟通,成为当前全世界职业教育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是我国实现职业教育走向终身教育的关键环节。

职业教育体系终身教育“立交桥”的搭建,起始的第一步就是中职与高职的衔接,如果这一步无法高效的衔接,则职业教育体系终身教育“立交桥”就无法顺利搭建,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衔接就难以实现。

(四)是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为高等教育种类、层次、形式的多样化,与各种职业相对应的技术逐渐成为专门的学科,并作为知识进行传授。

高等教育大众化必然伴随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和多层次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有些城市已进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但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却始终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在微观结构方面如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教师队伍结构等均存在诸多问题。

而基数庞大的中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之一,它必将促进高等教育从单一学科型向学科型与职业型并举的方向发展。

中高职的衔接为人们接受高等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必将扩大高等教育对象和数量,能较好满足中职毕业生“圆大学之梦”。

客观上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创造条件。

(五)有利于中高职优势互补,是提高职教资源利用率和办学效益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有着实践方面的优势,有较多数的双师型专业师资,有较为完普的实训设施。

在长期的教学中,他们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经验。

高等职业院校有着理论方面的优势。

他们有一大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师资,具备比较丰富的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知识,有较为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丰富的图书资料。

因此,中高职衔接可使双方自身的优势互补,能合理利用中高职教资源,进行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形成高职拉动中职、中高职协调发展的格局,以达到资源共享,取得规模化和整休化效益,双方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培养出国家急需的高职人才。

二、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的可行性分析

(一)有国家和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政策保障

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文件

该文件明确指出:

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强统筹规划管理,营造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要求省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区域内职业教育的统筹,支持和督促市(地)、县级政府履行职责,促进职业教育区域协作和优质资源共享。

地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把握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合理规划职业教育规模、结构和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行业企业和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支持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规范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依据区域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参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分批确定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专业,加强课程整体设计。

根据生源特点制定培养方案,注重因材施教。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需要,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可申请适当延长或缩短基本修业年限,毕业证书应对生源、学制、学习渠道、培养地点等给予写实性描述。

2、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 推进职业化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

该文件指出:

行业是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强化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保证。

要大力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职责,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行指委)的作用。

推进产教结合与校企一体办学,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推进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进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推进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切实加强行指委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行业评价制度,健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行业指导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工作的组织领导,转变职能,适应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新要求。

3、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省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方案》(2013)

该方案的指导思想是:

以建立中高职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以内涵建设为重点,明确中高职办学定位,探索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中高职教育衔接体系,系统建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撑产业升级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

(二)有省委省政府对学院的大力支持

《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办好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充分发挥其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作用”。

2013年1月,省委书记、时任省长王宪魁同志在人代会报告中提出:

“发展民族职业教育,办好民族职业学院”,并将其列入我省2013年30件民生实事之中。

(三)学院即将实现黑龙江省政府、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共建

2013年11月,经省委统战部部长赵敏同志、副省长孙永波同志与国家民委领导沟通,省政府批准我院提出的“国家民委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的请示,陆昊省长签署文件,正式行文报送国家民委。

2014年3月,国家民委与教育部沟通,协商两部委连同黑龙江省政府,三方共建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四)学院拥有依托哈南工业新城的区位优势

学院位于有着“东北亚工业重镇、创意名都、文化新城、京俄通衢、森林家园和愉悦乐园”之称的哈南工业新城职业教育园区,毗邻全国知名的航空、航天、汽车、发动机制造龙头企业哈飞集团、东安集团、哈轻集团等,正在建设的国家级云计算数据基地和国家云计算产业示范基地—哈尔滨国际数据城与学院仅咫尺相隔。

哈南目前已形成了以哈飞飞机、长安哈飞汽车、东安三菱发动机变速器、巴西安博威、加拿大麦肯、英国联合食品、美国嘉吉、韩国希杰、新加坡益海、台湾康师傅食品等为代表的航空、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医药、食品的产业群。

哈南区域内现有龙运、中远、哈飞、北大荒、中铁、佳吉、招商物流、正阳家电等物流、运输企业百余家,年营业额过百亿,哈南地区将成为哈尔滨货运仓储最集中、物资流量最大区域。

规划在哈南打造国际物流城,建设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和物流集散中心。

2012年5月,新加坡普洛斯在哈南工业新城开工建设东北三省最大的工业物流园区。

2012年11月,哈南工业新城香坊工业园区和平物流中心启动建设。

物流中心规划总占地35.6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1.3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交易量达300万吨以上的钢材及初级加工制品,成为区域内一处集钢材贸易、加工及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大型钢铁综合物流中心。

哈南工业新城的发展建设需要一大批高级技能型人才,尤其需要大批物流管理专门人才,这将为我院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

(五)学院自身办学优势

1、硬件条件优越

学院是入驻哈南新城职教园区的首家高校,学院占地面积30.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1.14万平方米。

学院建有各类实验室38个,拥有全国高校中最大的食品实训中心(物流实训中心共享),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强大的硬件支持为中高职衔接提供了强大而有力的保障。

2、办学实力显著增强

2013年学院民族预科招生921人,高职招生1032人,在校生规模达到3300人。

2014年学院计划在校生规模达到4000人。

学院办学实力增强,2014年可以拿出1200万元用于偿还基本建设债务,并拥有了1500万元银行贷款的偿贷能力。

学院办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主流媒体纷纷报道我院的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果;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不断提升,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办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显。

3、物流管理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与黑龙江圣华对外科技咨询培训中心合作办学,与黑龙江省物流与供应链商会联合培养,采取校商企“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培养。

即在总体教学安排上,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公共课、专业课,其中一年半(累计)由学校负责教学与管理,半年(累计)由黑龙江圣华对外科技咨询培训中心(黑龙江省物流与供应链商会会员单位)负责教学且双方共同进行管理;第三年由黑龙江圣华对外科技咨询培训中心负责安排,其中第五学期在物流企业现场实训,第六学期到物流企业岗前实习。

学生完成规定的学分,经校企双方考核合格,全部安排就业。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公共基础课、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既循序渐进又有机穿插;理论与实践教学既有机联系又相对独立;专业技术课与物流行业发展状态密切联系的教学体系。

强化课堂实验实训、实践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训练,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专业操作技能。

实训实习、实践技能训练课以校外为主,以校内实践教学为辅;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以校外为主。

与物流企业、其他用人单位挂钩,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生产实践等,边学习边实践。

(附件1:

2013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三支导师”育人,物流企业专家三年不断线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三支导师”是指校内专职教师(负责知识传授)、企业兼职教师(负责能力训练)、专职教师和政治辅导员(负责素质培养)。

在专业论证、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过程实施、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学生管理等各个环节,“三支导师”都参与其中,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

校内专职教师:

现有专职教师16名,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4%;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63%,“双师型”教师占69%。

(附件2:

校内专职教师明细表)

校外兼职教师:

目前,学院聘请10余名物流企业经理、专业技术人员到学院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技能指导。

(附件3:

校外兼职教师明细表)

5、实训保障

根据校企合作协议约定,在校内建设物流实训基地(与食品实训中心和哈尔滨铁道职业学院共享),在物流企业建立了多个实训基地。

能够完全保证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

(附件4:

实训基地一览表;附件5:

实训基地情况介绍)

(六)政、行、校、企多主体共同参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校商企‘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本身就是由学校、物流行业商会(协会)和物流企业三个主体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规划、业务指导、政策与资金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中等职业学校在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工作中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贯通培养试点工作中,政、行、校(中职、高职)、企五个主体共同参与,协调配合,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附件6:

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体系)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