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汽车产业链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9671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市汽车产业链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宁波市汽车产业链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宁波市汽车产业链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宁波市汽车产业链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宁波市汽车产业链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市汽车产业链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宁波市汽车产业链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汽车产业链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波市汽车产业链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宁波市汽车产业链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年4月

宁波市汽车产业链发展“十三五”规划

目录

一、现实基础2

(一)发展成效2

(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5

二、“十三五”发展环境7

(一)宁波市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7

(二)宁波市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0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12

(一)指导思想12

(二)基本原则12

(三)发展目标13

四、重点领域与发展布局14

(一)重点领域14

(二)产业布局18

五、主要任务20

(一)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产业转型升级20

(二)优化产品结构,发展关键核心零部件21

(三)完善创新体系,加大研发创新投入21

(四)推进新能源试点示范,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环节22

(五)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带动汽车制造业智能化升级22

(六)规范汽配产业,引领零部件售后市场健康发展23

(七)延伸产业价值链,拓展高附加值汽车现代服务业23

(八)扩展国际合作,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24

六、政策保障25

(一)加强行业组织领导25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25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25

(四)加大行业服务力度26

(五)加强人才培养引进26

(六)加大重点领域扶持力度27

附表一28

宁波市汽车产业链“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28

附表二31

宁波市汽车产业链“十三五”企业重点研发项目列表31

 

为加快宁波市“十三五”汽车产业链的健康快速发展,根据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时期发展实际情况,以《中国制造2025》、《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宁波市工业强市建设“十三五”总体规划》为主要依据,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实施期为2016年至2020年。

一、现实基础

(一)发展成效

1.产业发展规模明显提升

本地规模以上汽车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489.67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1453.65亿元,年均增长24%。

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也显著提升,全行业利润总额从2010年的40.6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31.34亿元,年均增长26%。

截至2015年底,全市规模以上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共有482家,全部从业人员119414人。

整车方面,宁波市现有11家企业从事各类整车的生产和销售,2015年累计销量49.76万辆,完成工业产值471.05亿元,出口交货值4.71亿元。

其中,乘用车企业有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产品以基本型轿车为主;商用车企业有浙江宝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凯福莱特种汽车有限公司、宁波波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产品以改装车、特种车为主。

新能源车方面,浙江吉利拥有知豆牌、吉利美日牌等多个纯电动轿车、混合动力轿车产品公告,吉利知豆电动汽车项目作为宁海重大引进项目,项目落地用时113天,截至2015年10月项目已创造销售收入12.9亿元,税收9750万元。

浙江南车电车有限公司于2014年取得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资质,目前已拥有南车牌纯电动、混合动力城市客车产品公告。

此外,浙江宝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已获得5款纯电动垃圾车、清洗车和运输车产品公告,宁波波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已获得1款纯电动厢式运输车产品公告。

零部件方面,宁波市现有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478家,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964.88亿元,出口交货值118.24亿元。

宁波市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国内外市场、售前售后市场的带动下,开发、生产的产品品种较多,涉及到汽车动力总成、底盘、车身及附件、电器、仪表及相关零部件等全部四大类,涵盖汽车各大总成。

其中,发动机零部件、内外饰、底盘件、橡胶件、金属件五类零部件产值居前,凸轮轴、进排气管、发动机油泵、减震器、塑料件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其他如方向盘控制器、门把手、接头、开关、装饰条等产品国内市场份额处于领先地位。

2.产业集聚发展持续推进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

经多年发展,宁波市已经形成多个汽车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区和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集聚区。

传统产业集聚区中,以北仑区的乘用车及配套动力总成生产基地、鄞州区的先进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象山县的汽车内外饰生产基地、宁海县的汽车橡胶件生产基地以及江北区的汽车基础金属件生产基地最具特色。

战略性产业集聚区中,依托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宁波东部滨海工业区的吉利春晓汽车及生态工业园以及鄞州区的南车新能源产业基地,宁波汽车产业得到进一步集聚,并逐渐形成集汽车研发、制造、测试、出口、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汽车产业链,成为国内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

3.技术研发投入快速增长

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充分认识到产品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不断加大研发经费和技术成果转化的投入。

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科研经费支出31.17亿元,达到2010年的4倍。

在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完成新产品产值920.59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近6倍。

新产品产值率较2010年翻了一番,达到63.33%。

多数龙头企业成立了企业研发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具备完善的试验、检测条件;技术研发队伍健全,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并逐渐形成自主创新体系,企业产品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4.海外兼并重组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宁波市汽车企业成功发起多个海外并购案,进一步推动了本地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

如宁波均胜集团收购世界顶级汽车电子企业德国普瑞,突破了海外汽车电子技术的壁垒;华翔集团收购生产真木产品的德国Sellner公司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木制内饰件企业。

一系列的并购使得宁波零部件龙头企业在产品梯度、品牌影响、市场渠道、研发创新、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优势,为未来进一步迈向高端产品和全球市场蕴积了勃发的后劲。

5.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初具规模

宁波已拥有浙江吉利、浙江南车、浙江宝成和宁波波导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产品车型覆盖新能源轿车、客车、微型车和专用车。

拥有南车新能源、浙江佳贝思等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宁波菲仕、宁波海天、韵升电机、普瑞均胜等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生产企业;拥有金和新材料、艾能科技、宁波杉杉、宏远炭素、力邦新能源等核心原材料生产企业。

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初具规模,为推进本地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与市场推广奠定了基础。

6.公共服务平台日趋完善

宁波市已建有8718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下设网上融资平台、工业设计网上市场、电商服务平台、企业培训平台、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等专项平台,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管理咨询、政策法务等服务。

随着本地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不断成熟,宁波积极引进和发展有实力的专业化汽车服务机构,2014年底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杭州湾检测基地正式启用,为政府、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产品技术支持和检测服务,帮助本地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现产业升级。

(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宁波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偏小,导致产业规模经济性较差,核心竞争力偏低。

零部件产品同质现象严重,业内出现低价恶性竞争和行业内资源浪费。

许多中小型企业生产条件差、管理水平低,缺乏现代企业科学管理制度,无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制造升级基础,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整车企业作为龙头,其对本地零部件产业的带动作用仍不突出。

在制造-销售-服务这一产业链条中,某些产业形态尚未成熟,汽车研发、信息服务、汽车物流等高端服务模式需进一步发展。

2.产品结构有待升级

宁波汽车零部件产品种类主要以发动机附件、内外饰、橡胶件及低端电子电气类为主,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较低,导致行业平均产值利润率处于较低水平,维持在6%-10%之间。

先进的底盘金属类产品,如轻量化的底盘结构件、减震器;技术含量高的总成模块,如高效发动机总成、先进变速器总成、底盘前/后桥模块;以及高端电子控制模块产品有待开发和形成配套能力。

本地乘用车产品发展势头良好,但商用车品种仍然单一,绝大多数企业集中在改装车和特种车方面,无法实现高端商用车产品技术和市场的突破。

3.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2015年,宁波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2.9%,较2010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在长三角地区处于中等水平。

本地多数中小型零部件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弱,高层次技术研发人才紧缺,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建立。

本地汽车品牌缺少领跑国内外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多数先进设计和高端制造技术依靠合资合作的输入。

整个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基础薄弱,原创专利稀缺,缺乏具有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机构和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4.新能源汽车推广有待加强

截至2015年底,宁波市累计已有4512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上牌,其中,纯电动客车586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279辆、纯电动专用车139辆、纯电动乘用车3465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43辆。

继首条超级电容储能式纯电动公交车在我市运营示范后,新能源物流快递车在我市邮政快递公司投放使用,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在物流快递行业的运营示范。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15年上半年,宁波共建成3座换电站,87个充电桩。

宁波市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完成比例在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中处于中上等水平。

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与制造、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政策配套措施出台以及市场运营推广等方面仍需加大力度快速推进。

二、“十三五”发展环境

(一)宁波市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机遇

截至2015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72亿辆。

目前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接近61%,交通领域石油消费占比接近50%,其中近80%由汽车消耗。

同时,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日益突出,汽车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刻不容缓。

宁波市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大力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不仅可以促进实现本地节能减排目标,带动整车集成制造与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基础配套设施、市场应用服务等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还可以借助新能源汽车来实现本地汽车企业的弯道超车,同时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在新能源车上的集中突破。

此外,包括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分期租赁等新的商业模式将兴起,结合“互联网+”战略将成为激发汽车市场潜力的亮点。

2.“互联网+汽车”发展新机遇

世界先进国家已将汽车产业的发展蓝图确定为要实现基于网络的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的数字模型。

如德国工业4.0清晰定义了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汽车、设施及制造服务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以及明确了从汽车机电一体化到智能驾驶信息物理融合推进时间表。

“十三五”时期,我国将聚焦新兴产业与汽车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加速渗透至汽车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后市场等产业链每一环节。

汽车产品领域,电子化、网联网、智能化将成为未来方向,汽车很可能进化为一个互联网移动终端提供智能化服务;汽车制造领域,制造智能化、生产社交化、网络平台化等制造服务模式将推动汽车制造业新兴化发展,拓展新的增长空间,提升汽车产业竞争优势;汽车后市场领域,二手车电商、汽车零部件线上交易平台、基于“互联网+”的汽车保养维修、汽车租赁、专车拼车等新业态、新模式将成为国内汽车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帮助汽车产业实现技术资源整合和产业扩张,形成新的汽车产业增长动力。

3.汽车配件业发展新机遇

2014年9月,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政策鼓励售后市场开放,引起很大关注;2015年8月,交通运输部对原《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做了十处修改,包括车主可自主选择维修保养地点、建立配件可追溯制度、可以使用同质配件、生产企业有义务公开车型维修信息等。

上述政策锐意改革创新,推进汽车维修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引领和带动汽车后市场的发展。

借鉴国外汽车市场经验,当汽车产业由高速增长转入中低速增长阶段,汽车后市场创造的价值将超过汽车制造业创造的价值。

以售后型为特点的宁波汽车零部件市场恰逢时机,应借助政策春风,优化市场结构,激发市场活力,依托本地权威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认证,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质量可靠、价格优惠的配件选择。

4.汽车企业海外发展新机遇

汽车工业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正以积极的姿态逐步融入国际市场。

尤其在国内汽车市场增长放缓后,中国品牌汽车“走出去”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整车企业通过设立海外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销售点,加快汽车研发、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产业链的全球化配置,借此获得先进的产品技术、管理经验和全球销售网络。

此外,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复苏、资产贬值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跌也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带来了机遇。

以外向型经济为特点的宁波市应积极推动本地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通过海外并购等途径,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加快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地汽车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水平。

5.汽车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新机遇

随着市场发展、分工细化和竞争加剧,服务要素在汽车产业中所处的地位日益增强,汽车产业服务化已是大势所趋,大量的企业正运用服务增强自身产品竞争力及向服务转型以获取新的价值来源。

汽车产业的竞争已由整车和零部件制造领域的竞争延伸到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竞争,汽车服务业作为汽车产业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汽车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汽车产业服务化有利于宁波市汽车产业向高附加值、高价值链方向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汽车产业的融合,为本地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二)宁波市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经济形势带来的挑战

在世界经济减速背景下,发达经济体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

国内部分高端产业向发达经济体回流,低端产业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宁波外向型汽车经济将受到双重挤压。

随着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主要生产要素供给增长放缓,中国汽车产销增速明显放缓,汽车产业进入稳增长发展阶段。

“新常态”带来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宁波市汽车产业盈利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的低端零部件产品。

如何提升自身竞争力、改善发展环境,是宁波市汽车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能源与环境带来的挑战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面临能源、环境和交通的压力日益加大。

从可持续发展看,汽车产业必须解决能源、污染、安全和拥堵四大汽车公害。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政府已提出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达到2020年5L/100km,2025年4L/100km左右的目标,这对各大汽车企业尤其是自主品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交通拥堵问题,目前国内已有8大城市对汽车进行了限购措施,限购导致区域性汽车销量下滑,汽车消费被动升级,合资品牌中高级车销量占比提升,集中于入门级经济轿车领域的自主品牌则被边缘化。

在能源、环境与交通三重压力下,如何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推广普及新能源汽车私人应用与新能源公共交通以及发展符合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趋势的中高端自主品牌车型,是未来五年宁波汽车产业突破的难题。

3.核心技术缺失带来的挑战

发展合资合作模式多年,我国合资汽车厂商的核心技术仍牢牢掌握在外方手中,极少数从合资造车向合作开发转变。

中国品牌汽车厂商以技术跟随为主,自主创新成果较少,在整车平台、动力总成和汽车电子等方面缺少“领跑”国内外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

对于零部件企业而言,研发能力的培育、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则更为困难。

此外,高层次技术和管理团队的培养、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先进开发流程管理经验的积累也需要较长的过程。

因此,在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特征的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浪潮中,核心技术缺乏将成为宁波市未来五年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的一道巨大壁垒。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国制造2025》战略及宁波市“工业强市”总体思路,以汽车产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强化汽车工业基础能力,完善分层分类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支持培育汽车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巩固汽车产业在制造业中的优势地位,全力打造“工业强市”。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资源配置为主导,通过合理制定宁波市区域产业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及平台建设、加大市场导向的金融投资等,引导和协调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市场调节和政府推动相结合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资金保障与政策支持。

坚持立足现实与放眼未来相结合。

立足于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继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针对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快转型升级,鼓励企业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提高核心竞争力。

同时,应放眼未来,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大力发展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推进“互联网+汽车”的新兴发展模式,促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与集约式发展。

坚持整体推进与关键领域重点突破相结合。

科学合理制定宁波市汽车产业规划布局,推动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整体发展。

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发展原则,明确汽车产业关键发展领域,突破制约宁波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对重点项目的投资,整合要素和资源,突出重点,实现率先突破发展。

坚持自主发展与开放合作相结合。

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增强自主竞争力。

立足长三角经济开发区,利用“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与国际交流合作,扩大市场占有率,争取建成更多国际品牌大企业。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在保持宁波市汽车产业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大幅增长,力争到2020年,将宁波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有影响力的汽车及零部件研发、制造、物流基地,成为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链转型升级、智能化创新发展的示范基地,跻身我国汽车制造业第一方阵。

规模产值持续增长。

到2020年,整车产能达到150万辆;动力总成产能达到150万套,整车及动力总成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

零部件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

“十三五”末期,汽车工业总产值预计达到3000亿元。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到2020年,企业研发投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在3%以上,企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在1.05个以上。

建成一批各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培育2-3家省市级创新中心,力争建成1家国家级创新中心,引进一批海外高技术人才。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力争到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30万辆,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产能达50万套,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产能达25万套,包含整车、电池、电机及控制系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建设完成充电站50座,充电架1000个,充电桩45000个。

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十三五”期间,推进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实施智能化制造服务模式试点,不断提高机器人数量、云服务平台上线企业数量。

力争到2020年,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数量大幅提升。

四、重点领域与发展布局

(一)重点领域

1.优先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节能汽车方面,重点发展具备先进节能技术的节油内燃动力乘用车、混合动力乘用车、混合动力商用车等产品。

涉及的关键零部件包括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混合动力电机/电池/专用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等;涉及的关键共性技术包括整车集成技术、动力技术、传动技术、轻量化技术与制动能量再回收技术等。

新能源汽车方面,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及符合国家要求的低速纯电动汽车等产品。

涉及的关键零部件包括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系统、增程式发动机及轻量化的零部件等;涉及的关键共性技术包括整车集成技术、储能技术、电驱动技术、燃料电池技术、高压电气技术等。

2.重点发展中高端自主品牌乘用车

重点发展符合汽车轻量化、电子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中高端自主品牌乘用车。

加快推进中高端车型及其高效动力总成、先进底盘模块、电子控制系统以及轻量化车身等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积极推进新建生产基地的健康发展,形成规模化生产,大力提升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鼓励开发搭载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及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掌握信息融合、车辆协同、数据安全、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

3.积极自主开发核心零部件

以宁波市优势汽车零部件产品为基础,重点围绕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发展关键核心零部件,形成自主研发能力和稳定供货能力,大力推进汽车零部件由单一部件向通用化、标准化、模块化、集成化,并且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关键零部件产品的技术水平,增强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核心竞争力。

表1重点发展零部件产品

领域

关键零部件

关键技术指标

节能

汽车

高效内燃机及关键部件

乘用车汽油机热效率≥38%;重性商用车柴油机热效率≥50%;突破汽油直喷、柴油共轨、分段式可变气门等技术

电子控制系统

提升发动机控制系统控制器、变速器控制系统控制器、混合动力关键控制系统核心控制器、控制器芯片、操作系统等自主化率

混合动力电机/电池/专用发动机

乘用车20s有效比功率≥3.5kW/kg;商用车30s有效比扭矩≥18N.m/kg;电池逆变器功率密度≥15kW/L;电池单体比功率达到7kW/kg,成本进一步降低

高效自动变速器及关键部件

突破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无级变速器及6速以上自动变速器等先进变速器,实现产业化;突破电液耦合压阀体、液力变矩器、高压静音油泵等零部件技术

轻量化零部件

通过高强钢、铝镁合金、复合材料等应用实现平均整车降重5%-10%

新能源汽车

驱动电机

乘用车20s有效比功率≥3.5kW/kg;商用车30s有效比扭矩≥18N.m/kg

电机控制器

功率密度≥15kW/L;逆变器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动力电池系统

单体比能量达到300Wh/kg;使用寿命达到10年,成本进一步降低

增程式发动机

发动机最低比油耗小于230g/kWh;提高增程式发动机自主化率

整车控制器

提升整车控制系统、关键芯片、实时操作系统自主化率

智能网联汽车

车载光学系统

光学摄像头、夜视系统等具备图像处理和视觉增强功能,性能与国际品牌相当并具有成本优势

车载雷达系统

中远距毫米波雷达、近距毫米波雷达、远距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等有效目标识别精度与国际品牌相当并具有成本优势

高精定位系统

基于北斗的车载定位精度可达亚米级精度,量产后单机成本低于国际品牌10%

车载互联终端

提升远程通讯模块自主化率

4.巩固发展城市客车和先进专用车产品

支持企业积极开发城市客车、公交客车、商务接待车等商用车中的高品质新车型,全面掌握整车开发与轻量化等节油技术;持续发展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环卫车、救护车、福祉车、清障车、冷藏车、运输车、自卸车等专用车及特种车辆,完善产品体系,扩大市场份额,鼓励发展物联网生物制品冷藏车等信息化专用车产品。

5.扩展高附加值的汽车现代服务业

做大汽车后市场,大力发展汽车维修保养、汽车金融与保险、汽车融资租赁、二手车交易等汽车后市场环节。

积极探索“互联网+汽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大力发展二手车电商平台、汽车零部件线上交易平台、汽车共享等汽车后市场智能服务。

推动汽车制造产业与服务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发展汽车研发、信息服务、汽车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支持创建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产业公共研发验证平台以及权威第三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