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9116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40题)

1.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更字子牛,冉耕字伯牛。

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①种植业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②借用牛力资源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

③牛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④已出现了曲辕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右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3.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古书上说: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从下面

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

A.农具和酒器B.礼器和农具C.礼器和兵器D.兵器和农具

4.宋代的城市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

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

A.《坊墙倒塌以后》B.《汴河两岸》

C.《长安城的落日》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5.宋人诗云:

“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

谷。

”诗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6.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下列对“大错”

的理解最具理性的是()

A.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B.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

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的扩大

D.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

7.新文化运动期间,新派诗人刘大白的《卖布谣》写道:

“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

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

”这首歌谣反映的实质是()

A.外国商品价廉物美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民族经济发展艰难D.外商企业垄断市场

8.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

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在“设厂自救”浪潮推动下,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生产。

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清政府的自救表现B.都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C.都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D.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9.“开平煤矿产的煤,除供应国内各局以外,还投放市场。

煤的质量优良,价格便宜,很快打开销路,并逐渐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

”材料表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A.解决了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C.使中国实现了富强

D.彻底打破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0.鸦片战争前,买办之盛,以广东香山为最;五口通商后,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粤商很善于把握商机B.中国沦为列强的市场

C.传统经济形态的瓦解D.外贸重心转移的趋势

11.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

12.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

1875~1895、1896~1911、1912~1913、

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

其中1896~

1911年应是()

A.4.6个B.3个C.0.55个D.2.5个

13.民国初期的一则报纸广告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

作为直接证

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外资企业出现B.洋务运动兴起C.工人运动高涨D.实业救国思潮

14.下面是20世纪初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造成指数上升的原因是()

A.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15.1953年4月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

本连环画《老孙归社》(右图),该书讲述了

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

这里的“社”指

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16.流行语是带有明显阶段性历史色彩的词汇,印证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下列四组流行语能

够反映建国初期历史的一组是()

A.工业化、三大改造、过渡时期、一五计划

B.红卫兵、走资派、伟大的舵手、造反派

C.身份证、包产到户、私营企业、发家致富

D.互联网、安居工程、股票、房地产

17.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的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调整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七千人大会进行了政策调整

18.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有一个这样的场景:

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的铁包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的干部来炼钢。

这个场景发生在()

A.20世纪的20年代末B.20世纪的40年代末

C.20世纪的50年代末D.20世纪的70年代末

19.1958年的《红旗》杂志转引了毛泽东的一句话:

“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

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这反映出当时政府()

A.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

B.希望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20.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

包产到户。

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左”倾错误得到根本纠正B.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D.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性变化

21.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改革的实践中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这条道路就

是()

A.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确立土地承包关系D.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

2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

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歌中的这个“圈”是指()

A.天津滨海新区B.广东、福建的经济特区

C.长江三角洲D.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23.以下对中国加入WTO的比喻意义最为恰当的是()

A.引狼入室,有百害而无一利B.掉进金窝,有百利而无一害

C.隔靴搔痒,无多大意义D.一把双刃剑,关键看你如何应对

24.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到图二票证的变化反映了()

A.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B.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C.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D.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25.我国逐步形成了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内地——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西部

26.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17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

17世纪中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

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

A.美国金融的崛起B.荷兰商业的繁华

C.殖民霸权的更替D.英国科技的先进

27.“1820年到1860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他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

其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1760年的200万磅,增长到1850年的不下3.66亿磅!

”导致“英国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主要因素是()

A.机器的发明和使用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交通运输工具革新D.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28.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等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而导致“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

能使这段叙述成为完整的因果关系的中间环节是()

A.垄断组织的产生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C.传统的制造业吸引了投资者D.新型工厂制度的产生

29.1502年第一批黑奴被运送到美洲,黑奴贸易随即开始,盛行了三个多世纪。

通过黑奴贸易,殖民者获得了高额的利润,到19世纪中后期基本停止。

黑奴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A.天赋人权理念深入人心B.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阶段

C.种族歧视问题得到解决D.黑奴贸易已经无利可图

30.狄更斯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个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前面什么都有,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

”这表明了工业革命()

A.引发了社会的动荡B.使民众与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导致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

31.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

“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

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

一样。

”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A.18世纪中后期B.19世纪前期C.19世纪中后期D.20世纪中期

32.“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这首诗赞

叹的是()

A.汽车的发明B.化学工业的进步C.电报电话D.火车的发明

33.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迅速波及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制度趋向腐朽B.法西斯国家转移危机

C.世界经济联系非常密切D.各国经济发达程度相似

34.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

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35.美国政府于1933年创立民间资源保护队,高峰期的1936年,拥有队员达50万人。

国政府这一行动,实质上是一种()

A.社会救济计划B.“以工代赈”方案

C.产业振兴规划D.“新边疆”设想

36.学者们普遍认为,2008年9月以来的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与20世纪30年代

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因为人类不会再犯大危机中所犯的错误。

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

A.纷纷采取国家干预措施B.都走上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

C.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D.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3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下列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A.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D.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38.亚太经合组织实行APEC方式的依据是()

A.团结一致才能应对欧洲的挑战B.成员国数目众多难以团结

C.亚太地区地域广阔,各国差异性强D.强制性措施遭到了发展中国家反对

39.欧盟历史上首位“总统”——范龙佩正式走马上任。

一起上任的还有欧盟“外长”

——英国人阿什顿女士。

下列对这一事实的表述最恰当的是()

A.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结果

B.欧盟已经完成政治一体化任务

C.欧盟进入一个新时代

D.欧洲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用一个声音在国际上说话

40.1989年,亚太地区的12个国家创立了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1993年,欧共体12国宣告欧盟诞生。

这些表明()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加强D.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41题13分,42题13分,43题14分)

41.(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表(单位:

两白银)

年代

进口

出口

1885

88200018两白银

65005711两白银

1895

171696715两白银

143293211两白银

1905

447100082两白银

227888197两白银

1911

471503943两白银

377338166两白银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贸易状况。

并指出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4分)

材料二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

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

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

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4分)

材料三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

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3)根据材料三,列举两例上海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

(2分)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3分)

42.(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时的欧洲,很多人认为世界是一片广阔的陆地,尽头是万丈深渊。

虽然……他们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神秘的国度中国,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通非常困难,很少有人到过中国,也很少有中国人去过欧洲。

(1)材料一描述的局面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1分)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事件具有什么重要的世界意义?

(2分)

材料二一战到二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

主要发达国家把一些在贸易、金融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国家以及国外殖民地联在一起组成货币集团并相互对抗,使外汇交易向有利于这些大国的方向发展。

——《世界通史资料汇编》

(2)据材料二,为改变这一混乱状态,西方大国作出了什么努力?

(1分)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材料三美国芭比娃娃玩具生产情况简表

原料来源

半成品加工

假发制造

包装材料

组装地点

中东国家

中国台湾地区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印尼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特别是90年代以来该趋势迅速发展的原因。

(3分)

材料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单位:

亿美元)

项目

1970年

1992年

32个发展中国家

108

279

21个发达国家

3129

22185

 

——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所述趋势的两重性,并简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这一趋势?

(3分)

43、(14分)近代以来,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

(2分)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2分)

材料二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这种模式下)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注:

20世纪)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2)据材料一,指出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

(1分)西方国家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性事件和方式是什么?

(3分)

材料三: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

并结合两国经济改革的内容分析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

(4分)

(4)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分)

永春一中高一年(下)期末考历史科参考答案(2018.07)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40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A

A

D

B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D

C

A

A

C

C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D

A

B

C

A

D

B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C

C

B

B

D

D

C

C

B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41题13分,42题13分,43题14分)

41.

(1)(4分)状况:

①中国进出口增加;②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2分)

问题:

①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分)

(2)(4分)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1分)

原因:

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②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③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④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3分,每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

(3)(5分)表现:

①出现西式建筑;②近代邮电事业发展;③外来宗教的传播;④西餐、西服成为时尚。

(2分,每点1分,答对两点即可)

原因:

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最早受到西方的冲击;②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民族工业的兴起),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③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④处于沿海地区,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

(3分,每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

42.(13分)

(1)事件:

新航路的开辟。

(1分)

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

(2分)(或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

(2)努力: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或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分)

影响:

①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②使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分)

(3)经济全球化趋势(1分)

原因: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技术手段;

③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的发展消除障碍;④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3分,答对3点即可)

(4)两重性:

利: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融入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1分)

弊:

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居于有利地位,使南北差距拉大。

(1分)

应对:

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应对,趋利避害。

(1分)

43.(14分)

(1)新经济政策(2分);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发展社会主义(2分)。

(2)特点:

自由主义工业化(或自由放任)(1分)

标志:

美国罗斯福新政(1分)方式:

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2分)

(3)变化趋势:

中国──迅速增加;苏联──总趋势是下降,与中国差距拉大。

(2分)

原因:

中国──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苏联──未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分)

(4)启示:

①任何经济模式都必修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②应根据国情选择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断调整,防止僵化。

(2分,答对1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