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顶式平面钢闸门课程设计-钢结构_精品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9888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4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露顶式平面钢闸门课程设计-钢结构_精品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露顶式平面钢闸门课程设计-钢结构_精品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露顶式平面钢闸门课程设计-钢结构_精品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露顶式平面钢闸门课程设计-钢结构_精品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露顶式平面钢闸门课程设计-钢结构_精品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露顶式平面钢闸门课程设计-钢结构_精品文档.docx

《露顶式平面钢闸门课程设计-钢结构_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露顶式平面钢闸门课程设计-钢结构_精品文档.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露顶式平面钢闸门课程设计-钢结构_精品文档.docx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2011--2012年度第1学期)

名称:

水工钢结构

题目:

露顶式平面钢闸门设计

院系: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

2

成绩:

日期:

2012年1月3日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目录

一、 设计资料 1

闸门形式 1

孔口净宽 1

设计水头 1

结构材料 1

焊条 1

止水橡皮 1

行走支承. 1

混凝土强度等级 1

二、 闸门结构的形式及布置 1

1. 闸门尺寸的确定 1

2. 主梁的形式 1

3. 主梁的布置 1

4. 梁格的布置和形式 2

5. 连接系的布置和形式 2

5-1 横向联接系 2

5-2 纵向联接系 2

6. 边梁与行走支承 2

三、 面板设计 2

1. 估算面板厚度 2

2. 面板与梁格的连接计算 4

四、 水平次梁,顶梁和底梁的设计 4

1. 荷载与内力计算 4

2. 截面选择 6

3. 水平次梁的强度验算 8

4. 水平次梁的挠度验算 8

5. 顶梁和底梁 8

五、 主梁设计 8

1. 设计资料 8

2. 主梁设计 8

2-1 截面选择 8

2-2 截面改变 12

2-3 翼缘焊缝 14

2-4 腹板的加劲肋和局部稳定验算 14

2-5 面板局部弯曲与主梁整体弯曲的折算应力验算 15

六、 横隔板设计 16

1. 荷载和内力计算 16

2. 横隔板截面选择和强度计算 16

七、 纵向连接设计 17

1. 荷载和内力的计算 17

2. 斜杆截面计算 17

八、 边梁设计 18

1. 荷载和内力的计算 18

1-1 水平荷载 18

1-2 竖向荷载 18

2. 边梁的强度验算 19

九、 行走支承设计 19

十、 胶木滑块轨道的设计 20

1. 确定轨道底板宽度 20

2. 确定轨道底板厚度 20

十一、 闸门启闭力和吊座计算 20

1. 启门力计算 20

2. 闭门力计算 21

3. 吊轴和吊耳板 21

3-1 吊轴 21

3-2 吊耳板强度验算 22

总结 23

参考资料 24

24

一、设计资料

闸门形式:

单孔露顶式平面钢闸门

孔口净宽:

10.00mm

设计水头:

6.00m

结构材料:

平炉热轧碳素钢Q235

焊条:

E43

止水橡皮:

侧止水用P型橡皮,底止水用条形橡皮。

行走支承:

采用胶木滑道,压合木为MCS-2.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

二、闸门结构的形式及布置

1.闸门尺寸的确定

闸门高度:

考虑风浪所产生的水位超高为0.2m,故闸门高度=6+0.2=6.2m;

闸门的荷载跨度为两侧止水的间距:

L1=10m;

闸门的计算跨度:

L=L0+2d=10+2×0.2=10.4m

用autocad画出图形如下

图1闸门主要尺寸图(单位m)

2.主梁的形式

主梁的形式根据水头合跨度大小而定,本闸门属中等跨度,为了便于制造和维护,决定采用实腹式组合梁。

3.主梁的布置

根据闸门的高跨比,决定采用双主梁。

为使两个主梁在设计水位时所承受的水压力相等,两个主梁的位置应对称于水压力合力的作用线y=H/3=2m,并要求下悬臂a≥0.12H和a≥0.4m,上悬臂c≤0.45H,今取,

a=0.7m≈0.12H=0.72

主梁间距:

2b=2(y-a)≈2×1.3=2.6m

c=H-2b-a=6-2.6-0.7=2.7m=0.45H满足要求

4.梁格的布置和形式

梁格采用复式布置和等高连接,水平次梁穿过横隔板上的预留孔并被横隔板所支承。

水平次梁为连续梁,其间应上疏下密,使面板各区格所需要的厚度大致相等,梁布置的具体尺寸详见图2。

5.连接系的布置和形式

5-1横向联接系根据主梁的跨度决定布置三道隔板,其间距为2.55m,横隔板兼作竖直次梁。

5-2纵向联接系设在两个主梁下翼缘的竖平面内,采用斜杆式桁架。

6.边梁与行走支承

边梁采用单腹式,行走支承采用胶木滑道。

三、面板设计

1.估算面板厚度

假定梁格布置如图2所示。

面板厚度按下式计算:

t=akp0.9a[σ]

当b/a≤3时,a=1.5,则

t=akp0.9a[σ]=akp0.9×1.5×160=0.068akp

当b/a≥3时,a=1.4,则

t=akp0.9a[σ]=akp0.9×1.4×160=0.070akp

列表计算,如表1

表1面板厚度的计算

区格

a(mm)

b(mm)

b/a

k

p(N/mm2)

kp 

t(mm)

913

2057

2.25

0.74

0.006

0.066633

4.136863

913

2057

2.25

0.5

0.015

0.086603

5.376632

516

2057

3.99

0.61

0.024

0.120996

4.245503

586

2057

3.51

0.5

0.027

0.11619

4.629919

686

2057

3.00

0.5

0.033

0.128452

5.992044

616

2057

3.34

0.5

0.037

0.136015

5.697384

586

2057

3.51

0.5

0.044

0.148324

5.910414

556

2057

3.70

0.5

0.051

0.159687

6.037453

图2梁格布置尺寸图(单位mm)

根据上表计算,选用面板厚度t=7mm

2.面板与梁格的连接计算

面板局部挠曲时产生的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横拉力P,已知面板厚度t=7mm,并且近似地取板中最大弯应力

σmax=σ=160N/mm2

由此

P=0.07tσmax=0.07×7×160=78.4(N/mm2)

面板与主梁连接焊缝方向单位长度内的剪力为

T=VS÷2I0=441000×620×7×306÷(2×1617000000)=181(N/mm)

计算面板与主梁连接的焊缝厚度:

hf=P2+T2÷(0.7[τtω])=78.42+1812÷(0.7×113)=2.5mm

面板与梁格连接焊缝最小厚度hf=6mm

四、水平次梁,顶梁和底梁的设计

1.荷载与内力计算

水平次梁和顶底梁都是支承在隔板上的连续梁,作用在它们上面的水压力按

q=p(a上+a下)÷2

现列表计算如表格2:

得出

q=152kN/m

表2水平次梁、顶梁共和底梁的计算

梁号

梁轴线处的水压强度P(KN/m2)

梁间距(m)

a上+a下2

pa上+a下2

备注

1(顶梁)

 

 

 

3.68

顶梁荷载按下图计算

R1=1.57×1.542×1.5731.72=3.68kN/m2 

1.74

2

7.315

1.58

11.59

1.43

3(上主梁)

17.358

1.28

22.24

1.14

4

23.034

1.05

24.25

0.97

5

29.48

0.88

25.83

0.78

6(下主梁)

37.026

0.67

24.91

0.56

7

43.802

0.46

20.34

0.37

8

50.248

0.27

13.66

0.18

9(底梁)

56.364

0.09

5.02

 

根据上表计算,水平次梁计算荷载取25.83KN/m,水平次梁为四跨连续梁,跨度为2.067m.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梁格布置局部尺寸图(单位mm)

图4水平次梁计算简图和弯矩图

水平次梁弯曲时的边跨跨中弯矩为:

M次中=0.077ql2=0.077×25.83×2.0672=8.50KN·m

支座B处的负弯矩为:

M次B=0.107ql2=0.107×25.83×2.0672=11.81KN·m

2.截面选择

W=M[σ]=11.81×106160=73812.5mm3

考虑利用面板作为次梁截面的一部分,初选槽钢14b,由表查得:

A=1851mm2;Wx=80500mm3;Ix=5637000mm4;b1=60mm;d=8.0mm

面板参加次梁工作有效宽度按下式计算,然后取最小值。

B≪b1+60t=60+60×7=480mm

B=ζ1b1(对跨间正弯矩段)

B=ζ2b1(对支座负弯矩段)

按5号梁计算,设梁间距

b=b1+b22=580+5702=575mm

确定上式中面板的有效宽度系数ζ时,需要知道梁弯矩零点之间的距离l0与梁间距b之比值。

对于第一跨中正弯矩段取

l0=0.8l=0.8×2067=1654mm;

对于支座负弯矩段取

l0=0.4l=0.4×2067=827mm.

根据

l0b=1654575=2.88

得ξ1=0.839则

B=ξ1b=0.839×575=482mm

根据

l0b=827575=1.44

得ξ1=0.418则

B=ξ2b=0.418×575=240mm

对于第一跨中弯矩选用B=460mm作图(图5)

图5面板参加水平次梁工作后的截面(单位mm)

则水平次梁组合截面面积:

A=1851+460×6=4611mm2

组合截面形心到槽钢中心线的距离:

e=(460×6×73)÷4611=44mm

跨中组合截面的惯性矩及截面模量为:

I次中=5637000+1851×442+460×6×322=12046766mm4

Wmin=12046766÷116=103852mm2

对支座段选用B=385mm.则组合截面面积:

A=1851+385×6=79520mm2

组合截面形心到槽钢中心线的距离:

e=(360×6×73)÷4161=38mm.

支座处组合截面的惯性矩及截面模量:

I次B=5637000+1851×442+460×6×322=11432376mm4

wmin=11432376÷116=98554mm4

3.水平次梁的强度验算

由于支座处B弯矩最大,而截面模量较小,故只需验算支座B处截面的抗弯强度,即:

σ次=M次Wmin=6.21×10698554=63.018N/mm2<[σ]=160N/mm2

说明水平次梁选用14b槽钢满足要求。

扎成梁的剪应力一般很小,可不必验算。

4.水平次梁的挠度验算

受均布荷载的等跨连续梁,最大挠度发生在边跨,由于水平次梁在B支座处,截面的弯矩已经求得

M次B=9.21KNm

则边跨挠度可近似地按下式计算:

ωl=5ql3384EI次-M次Bl16EI次=5×28.83×(2067)3384×2.06×105×12046766-9.21×106×206716×2.06×105×1204676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