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15课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7665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15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九年级上15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九年级上15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九年级上15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九年级上15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15课教案.docx

《九年级上15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15课教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15课教案.docx

九年级上15课教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主持人:

时间

2010.08.31

参加人员

尚阳慧崔晓丽孔瑛

地点

实验二中

主备人

张彩霞

课题

沁园春雪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2、品味、体悟诗歌凝练、生动、含蓄的语言,从中受到感染。

过程与方法:

诵读——品析——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难点即考点分析

1、这首词抒发的思想感情。

2、重点词语的含义。

3、对历代帝王的评价。

4、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环节安排

备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提到毛泽东的名字妇孺皆知,他是新中国的第一代伟人。

在文化领域,他还是一位诗人。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词《沁园春雪》。

二、介绍作者,展示伟人风采(出示幻灯片)和他的书法;介绍《沁园春雪》创作的背景: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在这个时候,毛泽东创作了这首《沁园春雪》,高度概括了中国革命完成战略大转移、迎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新时期的政治形势。

1945年,抗战胜利后将介石又发动内战。

毛泽东高瞻远瞩,不计个人安危,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在渝期间,著名诗人、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向毛泽东求词,毛泽东就将这首词赠于他。

后来便发表在《新华日报》上。

蒋介石气急败坏,要求他的御用文人日夜写出一首在气势上,意境上胜过这首的词。

然而,那些御用文人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来。

于是这首词就更加响彻祖国的大江南北。

三、引导学生回顾有关词的知识介绍词的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四、自主学习(出示学习重点)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出示幻灯片)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词,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初步理解词的内容。

2、播放录音,学生看书听读,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初步感知词的意境。

3、画出词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和句。

五、合作交流(出示幻灯片,学生分组讨论)

1、说出词的上、下阕的大意。

2、上阕写北方的雪景,作者“望”到了哪些景?

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

上阕中哪些是虚景?

3、下阕前两句起什么作用?

“折腰”的意思是鞠躬、倾倒。

哪些英雄为之折腰呢?

作者用了一个“惜”字,有什么含义?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4、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抱负?

六、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进行适当的点拨

1、上片:

描写北国雪景;下片:

纵论历代英雄

2、“望”中静景有“长城”、“大河”;动景写群山,写高原。

虚景的句子是上阕的后三句。

3、承上启下。

“惜”字意味非常丰富。

(老师点拨)①“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

②“惜”字又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

③“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自信。

点明中心的作用。

5、毛泽东咏雪言志,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梳理归纳(出示幻灯片)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全词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山河、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七、找一学生朗读,同学们听。

再次感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八、学生自由读、背诵。

 

1、背会全词

2、做完《基训》巩固积累部分的题。

3、搜集毛泽东的有关诗词,并能说出对该首诗词的理解。

填空

1.《沁园春》是一首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____”是题目。

2.这首词的上阕写。

其中前三句是写,“望”字以下是______写。

另外,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______景;“须”字以下是______景,即想象雪过天晴之景。

3.词的下阕是评论______,抒发__________。

其中前两句起__________作用。

“惜”字领起的七句属表达方式中的_________,后三句属_____________。

4.这首词抒发了对____________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______和无比坚定的______。

6.本词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上阕中概括描写北方雪景的诗__________________

8.上阕中具体描写北方雪景的诗__________________                                

9.上阕想象描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上下阕之间承上启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阕中评论古代帝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集体教案

主持人:

时间

2010.08.31

参加人员

尚阳慧崔晓丽孔瑛

地点

实验二中

主备人

张彩霞

课题

沁园春雪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2.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

品析——理解——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豪迈的胸襟

重、难点即考点分析

写景、议论、抒情的结合。

阅读下阕回答问题。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环节安排

备注

步骤与内容

一、检查上节课作业落实情况:

1、指名让学生背诵全词。

2、交流所抄录的另一首毛泽东诗词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3、学生评价。

二、导入新课:

由总结上节课的内容导入。

三、理解《沁园春雪》的艺术特色(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展示、教师总结)

1、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这首词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望、看、惜——贯穿全文;飘、舞、驰——动词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

四、阅读课后词《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相同点:

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

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不同点:

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五、拓展训练

1、找几句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

示例: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

2、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略)

3、找几句写雪的古诗。

(略)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

字数不限。

阅读词的下阕,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词句“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________,句中指________。

2.“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_______,全句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

3.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

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4.依次写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其中一个简述你对他的看法。

5.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的“略”和“稍”的准确性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

1.《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文学才华

2.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

3.D

4.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

简述看法(略)

5.“略”“稍”都是程度副词,“略微”“稍微”的意思。

在句中分别修饰“输”和“逊”,表示程度较浅,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强的分寸感。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主持人:

时间

2010.09.03

参加人员

张彩霞、崔晓丽、孔瑛

地点

实验二中

主备人

尚阳慧

课题

雨说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感悟法。

联想想象法。

评析欣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重、难点即考点分析

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具使用

录音机

教学环节安排

备注

一、导入新课

郑愁予在台湾诗坛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他的诗词兼有传统词曲的优美和现代诗的新颖,《雨说》一诗显而易见受到古典诗词的的融化和影响。

雨,本身就是古典诗词里一个经常歌颂的意象,同学们想想与雨有关的古典诗词有哪些?

学生抢答古诗中写雨的诗句,营造课堂氛围。

.集体诵读这些诗句,加深体会。

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兴》),“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二、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

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二、诵读感知

1.朗读课文三遍:

第一遍,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注意下列字词:

田圃(pǔ)禁锢(jìngù)留滞(zhì)喑(yīn)哑(yǎ)襁(qiǎng)褓(bǎo)

这一环节由语文科代表来组织,老师点评、指导]

(1)指名两三生上黑板听写。

(2) 评改:

正确;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美观

第二遍: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生讨论明确诗歌各节的读法:

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表现“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第三遍:

配乐朗读,读出情感。

播放萨克斯乐曲《春风》,请学生伴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

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如“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等。

然后请学生给“雨”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自由发挥想像,如“温柔慈爱的春雨”、“勇敢爱笑的雨”、“默默奉献的雨”、“活泼有趣的雨”等。

2.跳读诗歌里写雨的诗句,想像雨的画面。

可以采用男女生分组朗读的形式,边读边体会。

(1)雨“说”了什么话?

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2)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体会诗言志) 

点击明确1、这首诗通篇都是“雨”说的话。

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说要“探访四月的大地。

”;雨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

;雨说自己“来的很遥远”,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雨说“来了就不再回去。

”这些话主要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

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对于第二个问题,同学们要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而出,教师要点拨背景引导得出答案。

 

点击背景资料(三)欣赏《雨说》,解读《雨说》(王景山) 

点击明确

(二)、副标题点明这首诗特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概括了诗的内容,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解诗的主旨,同时也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理解程度。

此外,也蕴涵着另外一层深意,即这首诗写于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她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欣赏郑愁予的名篇《错误》

错误

作者: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通过对《错误》的赏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郑愁予的诗歌特点。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主持人:

时间

2010.09.03

参加人员

张彩霞、崔晓丽、孔瑛

地点

实验二中

主备人

尚阳慧

课题

雨说

教学

目标

2.知识与技能:

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

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

联想想象法。

评析欣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重、难点即考点分析

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具使用

录音机

教学环节安排

备注

一、导入新课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我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

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雨。

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阅读郑愁予的诗《雨说》,看看这位天空的泪水是如何给田野带来微笑的?

二、研读课文,鉴赏形象美。

1.雨说,倾听文字背后的声音――鉴赏“雨”这一美好的意象,把握诗歌内涵。

(1)提问:

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郑愁予笔下的雨也是好雨吗?

试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

郑愁予笔下的雨也是“知时节”的“好雨”,它细蜜、轻柔,默默地滋润着万物。

“四月,大地已经等久了”的时候,鱼塘、小溪快要干涸的时候,田圃被冷冻了一冬、种子被禁锢地快要不能发芽的时候,牧场枯黄的时候,雨,轻轻地、“温声细语”的、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在雨水的滋润下,田圃中的泥土润如发油,牧草抽出了新芽,鱼儿嬉戏,小溪唱着洗衣谣。

(2)、提问:

《雨说》中的“雨”是不是比杜甫笔下的“雨”还要“好”?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说自己的看法。

(言之成理即可)

学生思考、发言,老师适时点拨(注重启发,多予鼓励

明确:

《雨说》中的“雨”更加美好。

因为,它不仅滋润万物,还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它引领孩子们迎接美丽的春天,欣赏美丽的春光,感受生活的美好;它告诉孩子们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白云的呵护,这使孩子们懂得了感恩;它还告诉孩子们要用爱心对待生活,奉献自己的爱心,使别人获得快乐与幸福;它还真诚地给孩子们带来了殷切的希望和美好的祝福。

2.我说,与雨展开诗意的对话

雨对我们说了这么多话,那么,也让我们对雨说几句话吧!

和“雨”对唱一首歌?

请赶快行动吧.

让学生用诗一样的语言,在原诗的基础上描绘出一幅幅具体、生动、优美的画面,并为每一幅画面起个名字。

也可以运用联想和想像,抛开原有诗句,重新创作新诗。

这两种方式可在不同的段落中使用,让学生感觉不单调,不重复,在变化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三、鉴赏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美好的感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提问:

《雨说》和《春夜喜雨》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学生思考、发言,老师要点拨思考方向(如修辞手法、语言特色、抒情方法等)。

(1)、相同点是都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雨的形象。

 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雨”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

不仅如此,对诗中对诗中其他事物都做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俯拾皆是。

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拟人手法是文学作品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除此以外,这首诗语言还有什么特色?

 

学生可继续合作讨论并互相交流,小组内选出代表全班交流,生之间谈体验。

师生共同明确:

(点击)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笑斜了翅膀。

”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令人感到无比亲切,诗人还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

 

(2)、不同点:

a、《雨说》用的是第一人称,亲切可感,容易打动孩子们的心。

语言活泼,充满童趣,更适合孩子们阅读。

《春夜喜雨》没有这种效果。

b、《雨说》运用了联想、想象手法,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画面,意境更优美,感情更细腻,意蕴更丰富;《春夜喜雨》只描写了雨的特点,诗句富含哲理。

 

欣赏同类诗歌《雨巷》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消散了,甚至她的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太息般的眼光 

像梦中飘过         丁香般的惆怅。

一枝丁香地,         撑着油纸伞,独自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彷徨在悠长、悠长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又寂寥的雨巷,

到了颓圮的篱墙,      我希望飘过

走尽这雨巷。

        一个丁香一样地

在雨的哀曲里,       结着愁怨的姑娘。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通过赏析,了解这首诗中的古典意象及其含义。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记录主持人:

杜龙涛

时间

2010.9.3

参加人员

杜龙涛白丽霞鲁丰英

地点

东关中学

主备人

杜龙涛

课题

雨的诉说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培养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景物、事物的习惯,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事物,描写景物。

2.提高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学会由此及彼的写作手法。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锻炼查找、搜索资料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主题,深人生活,进行实际探访。

2.利用书籍资源或网络资源,搜集、查找相关资料,并集成资料夹。

3.在班级里开展诗歌朗诵会或专题辩论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诗歌的学习,感受艺术的魅力,体会自然的美好。

2.培养公正、客观的评价观。

重、难点即考点分析

重点:

1.能够搜集到“雨”的资料,并且资源共享。

2.能够流利、有条理地向同学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自圆其说、以理服人。

3.能够运用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独立完成以“雨”为话题的作文。

难点:

1.能够从不同角度客观地评价事物。

2.朗读诗歌时,能够领会作品的情感内涵,恰当地读出感情。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环节安排

备注

◆教师准备1.设计主题活动过程,组织学生查找资料。

2.制作课件,以创设课堂情境。

3.选择朗诵能力较强的学生,准备课上范读一些优秀作品。

◆学生准备1.带着录音机,观察雨幕,倾听雨韵,感受雨情。

要求做好记录,比如,听雨地点、季节、雨的特点,对雨声雨象的形象描绘,以及自己观雨时的心情,等等。

2.查找以“雨”为主题的诗歌、散文、音乐、图画等。

3.选择“雨”的一个特点,进行思考。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一幅幅雨的图画)春雨细轻柳丝长,夏日暴雨晒高阳,秋雨梧桐锁清秋,冬雨缠绵心愁凉……雨,是一种最普遍的自然现象。

它滋润万物,给自然万物带来生机;它,快乐而沉静,伴着欢快的足音;它,和着自然清新的空气,将温柔的胸脯轻轻地贴近土地。

“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这是雨用灵动的声音、奇异的形体和清透的心灵向你诉说。

今天,让我们来倾听《雨的诉说》。

开展活动:

一、交流资料.进入活动

1、主动出示自己查找到的“雨”的资料,如音乐、歌曲、诗歌、散文、图画等,与学生进行交流。

多媒体展示:

a.王维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b.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湖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新。

c.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d.戴望舒的《雨巷》、歌曲《雨中曲》等。

2、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向同学介绍作品的作者、主题、所表现的感情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