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工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6977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工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各工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各工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各工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各工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工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docx

《各工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工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工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docx

各工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一、砂浆、混凝土搅拌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2

二、砌筑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2

三、混凝土施工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2

四、抹灰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3

五、材料加工(金属、大理石、木制品、石膏制品、钢筋、木模板)人员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4

六、热熔型防水卷材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4

七、油漆涂装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5

八、焊接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6

九、沥青路面铺摊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6

十、机械操作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7

十一、隧道施工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8

十二、爆破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9

十三、架工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9

十四、高原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10

十五、沥青混凝土生产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11

十六、电工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11

十七、凿岩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12

十八、打桩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12

十九、防腐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13

二十、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驾驶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14

一、砂浆、混凝土搅拌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对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卫生措施有基本了解。

2、操作人员在生产现场区域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防尘口罩、耳塞等劳动防护用品。

3、若现场搅拌砂浆、混凝土,应对搅拌站地面进行硬化。

搅拌棚应采用全封闭或半封闭,并在搅拌机上料上部设置喷淋设施。

贮存水泥和使用水泥应设置降尘措施。

4、砂、石材料堆放场地应设围挡维护、并应覆盖。

5、作业人员应尽量在上风口工作,并经常对现场进行增湿,防止粉尘飞扬,减少危害,保证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6、应定期检测工作场所危害职业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如有超标,应采取整改措施。

7、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生产。

8、作业人员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

二、砌筑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对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卫生措施有基本了解。

2、操作人员在生产现场区域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防尘口罩、安全帽等劳动防护用品。

3、作业人员应尽量在上风口工作,并经常对施工现场进行增湿,防止粉尘飞扬,减少危害,保证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4、应定期检测工作场所危害职业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如有超标,应采取整改措施。

5、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跑、冒、滴、漏现象,做到文明、清洁生产,降低职业危害。

6、作业人员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

三、混凝土施工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对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卫生措施有基本了解。

2、操作人员在生产现场区域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防尘口罩、耳塞、安全帽等劳动防护用品。

3、作业人员应尽量在上风口工作,并经常对现场进行增湿,防止粉尘飞扬,减少危害,保证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4、应定期检测工作场所危害职业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如有超标,应采取整改措施。

5、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跑、冒、滴、漏现象,做到文明、清洁生产,降低职业危害。

6、作业人员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

四、抹灰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对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卫生措施有基本了解。

2、操作人员在生产现场区域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防尘口罩、安全带、安全帽等劳动防护用品。

3、作业人员应尽量在上风口工作,并经常对现场进行增湿,防止粉尘飞扬,减少危害,保证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4、应定期检测工作场所危害职业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如有超标,应采取整改措施。

5、从事外墙抹灰作业人员应进行严格的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有高血压、恐高症、癫痫、晕厥史、梅尼埃病、心脏病及心电图明显异常(心律失常)、四肢骨关节及运动功能障碍等职业禁忌症的从业人员禁止从事高处作业。

6、夏季高温环境下作业,应控制好作业时间,持续接触热后必要休息时间不应少于15min。

休息时应脱离高温作业环境。

当气温高于37°C时,作业人员一般情况应停止施工作业,也可以降低劳动强度,采取轮流作业的方式,增加工间休息次数。

同时,作业者应准备含盐饮料(含盐量为0.1%~0.2%)

7、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跑、冒、滴、漏现象,做到文明、清洁生产,降低职业危害。

8、作业人员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

五、材料加工(金属、大理石、木制品、石膏制品、钢筋、木模板)人员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对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卫生措施有基本了解。

2、操作人员在生产现场区域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防尘口罩、耳塞等劳动防护用品。

3、现场加工材料,应设置专用的加工区,保证加工区域通风良好。

4、作业人员应尽量在上风口工作,并经常对现场进行增湿,防止粉尘飞扬,减少危害,保证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5、应定期检测工作场所危害职业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如有超标,应采取整改措施。

6、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生产。

7、从事金属、大理石、木制品、石膏制品加工的作业人员每周作业时间尽量不超过5天,每天作业时间尽量不超过8小时。

并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

六、热熔型防水卷材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对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卫生措施有基本了解。

2、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按照不同岗位,正确佩戴防毒口罩(面具)、手套、防护服等劳动防护用品并掌握基本的有毒有害气体自救措施。

3、生产现场应保持通风良好,工作时尽量站在上风侧,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的几率。

封闭空间必须要确保送风良好方可施工。

4、施工现场应设置有毒气体的警示标志。

严禁劳动者在施工现场进食和吸烟,饭前班后应及时洗手和更换衣服。

5、严格按照岗位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安全事故,对未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作业的人员,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

6、高温环境下作业,应控制好作业时间,持续接触热后必要休息时间不应少于15min。

休息时应脱离高温作业环境。

当气温高于37°C时,一般情况应停止施工作业。

同时,作业者应准备含盐饮料(含盐量为0.1%~0.2%)。

7、应定期检测工作场所危害职业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如有超标,应采取整改措施。

8、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跑、冒、滴、漏现象,做到文明、清洁生产,降低职业危害。

9、作业人员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

七、油漆涂装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对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卫生措施有基本了解。

2、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按照不同岗位,正确佩戴防毒口罩(面具)、手套、防护服等劳动防护用品并掌握基本的有毒有害气体自救措施。

3、生产现场应保持通风良好,工作时尽量站在上风侧,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的几率。

封闭空间必须要确保送风良好方可施工。

4、使用的油漆及稀释剂等有毒有害物品应是正规厂家生产,并附有合格的化学品安全标签和安全使用说明书。

5、油漆及稀释剂等有毒有害物品应存放于专用仓库。

专用仓库应阴凉干燥且通风良好,并且应建立严格的领、发料制度,按计划发放材料,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漆和稀释剂用量不应超过当班用量。

6、施工现场应设置有毒气体的警示标志。

严禁劳动者在施工现场进食和吸烟,饭前班后应及时洗手和更换衣服。

油漆溅到皮肤上时,不应用汽油或其他有机溶剂擦洗。

7、严格按照岗位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安全事故,对未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作业的人员,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

8、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的污染物进行彻底清理,并及时清洗身体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各个部位,避免污染物进入体内。

9、应定期检测工作场所危害职业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如有超标,应采取整改措施。

10、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跑、冒、滴、漏现象,做到文明、清洁生产,降低职业危害。

11、劳动者一旦感觉不适,应停止作业,立即就诊,并向医护人员出示有关化学品标签。

劳动者若刚接触油漆作业,前两年每半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两年后每一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八、焊接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证后方可上岗。

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

2、施工作业前,应正确佩戴防毒口罩(面具)、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劳动防护用品,并掌握基本的有毒有害气体自救措施。

3、生产现场应保持通风良好,工作时尽量站在上风侧,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的几率。

封闭空间必须要确保送风良好方可施工。

条件允许的,应采用焊烟吸尘器进行工程防护。

4、施工前清理作业现场易燃易爆物,备好灭火器材,切断或关闭所切割或焊接设备的电源、水源、风源等,并挂好安全警示牌和职业健康警示牌。

5、严禁劳动者在施工现场进食和吸烟,饭前班后应及时洗手和更换衣服。

6、严格按照岗位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安全事故,对未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作业的人员,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

7、高温环境下作业,应控制好作业时间,持续接触热后必要休息时间不应少于15min。

休息时应脱离高温作业环境。

当气温高于37°C时,一般情况应停止施工作业。

同时,作业者应准备含盐饮料(含盐量为0.1%~0.2%)。

8、施工现场固定的焊接场所应尽量使用不透明或半透明的挡板将该区域与其他施工区域分隔,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操作区域,避免紫外线对其他人员的影响。

9、应定期检测工作场所危害职业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如有超标,应采取整改措施。

10、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跑、冒、滴、漏现象,做到文明、清洁生产,降低职业危害。

11、劳动者一旦感觉不适,应停止作业,立即就诊。

劳动者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

九、沥青路面铺摊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操作证后方可上岗。

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对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卫生措施有基本了解。

2、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按照不同岗位,正确佩戴防毒口罩(面具)、手套、防护服等劳动防护用品并掌握基本的有毒有害气体自救措施。

3、施工现场应保持通风良好,工作时尽量站在上风侧,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的几率。

封闭空间必须要确保送风良好方可施工。

4、施工现场应设置有毒气体的警示标志。

严禁劳动者在施工现场进食和吸烟,饭前班后应及时洗手和更换衣服。

5、高温环境下作业,应控制好作业时间,持续接触热后必要休息时间不应少于15min。

休息时应脱离高温作业环境。

当气温高于37°C时,一般情况应停止施工作业。

同时,作业者应准备含盐饮料(含盐量为0.1%~0.2%)。

6、应定期检测工作场所危害职业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如有超标,应采取整改措施。

7、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做到文明、清洁生产,降低职业危害。

8、作业人员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

十、机械操作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操作证,运输车辆等机械必须取得驾驶证。

并且操作人员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对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卫生措施有基本了解。

2、操作人员在生产现场区域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管理,根据不同岗位正确佩戴和使用防尘口罩、耳塞等劳动防护用品。

3、按时巡回检查操作机械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机械,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4、操作人员应尽量在上风口工作,并经常对现场进行增湿,防止粉尘飞扬,减少危害,保证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5、各种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操作室和驾驶室应设置空调或风扇。

同时,操作者应准备含盐饮料(含盐量为0.1%~0.2%)。

6、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值时,应采取个体防护。

7、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做到文明、清洁生产,降低职业危害。

8、作业人员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

十一、隧道施工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对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卫生措施有基本了解。

2、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按照不同岗位,正确佩戴防尘、防毒口罩(面具)、手套、热辐射防护服、护耳器、等劳动防护用品并掌握基本的有毒有害气体自救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

3、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岗位工艺操作规程和各工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安全事故,对未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和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执行的作业人员,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

4、作业人员一般应采取轮流作业的方式,增加工间休息次数,降低劳动强度。

同时,作业者应准备含盐饮料(含盐量为0.1%~0.2%)。

5、严禁劳动者在隧道内进食和吸烟,饭前班后应及时洗手和更换衣服。

下班前将工作服等生产现场所使用的各类劳保用品进行更换后离开工作岗位,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后传播给其他人员。

6、进入岗位后要认真对岗位配置的通风设施进行检查,确认通风设施正常运作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7、如遇通风设施出现故障,致使岗位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要及时对通风设施进行维修,确保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正常后,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8、应经常对现场进行增湿,防止粉尘飞扬,减少危害,保证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9、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的污染物进行彻底清理,并及时清洗身体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各个部位,避免污染物进入体内。

10、隧道内应定期检测危害职业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如有超标,应采取整改措施。

11、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跑、冒、滴、漏现象,做到文明、清洁生产,降低职业危害。

12、劳动者一旦感觉不适,应停止作业,离开隧道,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劳动者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

十二、爆破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资格证后方可上岗。

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对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卫生措施有基本了解。

2、操作人员在生产现场区域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管理,根据不同岗位正确佩戴和使用防尘口罩、耳塞等劳动防护用品。

3、严格按照岗位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安全事故,对未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作业的人员,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

4、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值时,应采取个体防护。

5、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跑、冒、滴、漏现象,做到文明、清洁生产,降低职业危害。

6、作业人员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

十三、架工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证后方可上岗。

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对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卫生措施有基本了解。

2、操作人员在生产现场区域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带、安全帽等劳动防护用品。

3、从业人员应重视气象预警信息,当遇到大风、大雪、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时,禁止进行露天高处作业。

4、从业人员应进行严格的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有高血压、恐高症、癫痫、晕厥史、梅尼埃病、心脏病及心电图明显异常(心律失常)、四肢骨关节及运动功能障碍等职业禁忌症的从业人员禁止从事高处作业。

5、妇女禁忌从事脚手架的组装和拆除作业,月经期间禁忌从事GB/T3608规定的第Ⅱ级(含Ⅱ级)以上的作业,怀孕期间禁忌从事高处作业。

6、高温环境下作业,应控制好作业时间,持续接触热后必要休息时间不应少于15min。

休息时应脱离高温作业环境。

7、夏季高温季节,当气温高于37°C时,作业人员一般情况应停止施工作业,也可以降低劳动强度,采取轮流作业的方式,增加工间休息次数。

同时,作业者应准备含盐饮料(含盐量为0.1%~0.2%)

8、严格按照岗位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安全事故,对未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作业的人员,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

9、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跑、冒、滴、漏现象,做到文明、清洁生产,降低职业危害。

10、作业人员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

十四、高原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对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卫生措施有基本了解。

2、作业人员应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注意保暖,防紫外线,预防呼吸道感染、冻伤、雪盲等。

作业人员在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管理,正确使用玻璃或塑料护目镜、风镜,尽量穿长裤长袖衣服。

3、作业人员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定劳动强度。

初入高原的作业人员在适应期内应当降低劳动强度,并视适应情况逐步调整劳动量。

4、进入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凡有中枢神经系统器质疾病、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间质性肺病、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等高原作业禁忌症的人员均不宜进入高原作业。

5、高原进行焊接等产生紫外线危害的作业时,应加强劳动者的个人防护,严格按要求佩戴防毒口罩(面具)、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劳动防护用品,条件允许的,可采用玻璃或者半透明塑料进行区域覆盖。

6、高原低温环境下,应尽量避免冷水作业和使用振动工具。

7、严格按照岗位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安全事故,对未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作业的人员,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

8、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跑、冒、滴、漏现象,做到文明、清洁生产,降低职业危害。

9、作业人员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

十五、沥青混凝土生产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对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卫生措施有基本了解。

2、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按照不同岗位,正确佩戴防毒口罩(面具)、手套、防护服等劳动防护用品并掌握基本的有毒有害气体自救措施。

3、沥青混凝土生产场所应设置有毒气体的警示标志。

严禁劳动者在施工现场进食和吸烟,饭前班后应及时洗手和更换衣服。

4、沥青混凝土生产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工作时尽量站在上风侧,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的几率。

封闭空间必须要确保送风良好方可施工。

5、高温环境下作业,应控制好作业时间,持续接触热后必要休息时间不应少于15min。

休息时应脱离高温作业环境。

当气温高于37°C时,一般情况应停止施工作业。

同时,作业者应准备含盐饮料(含盐量为0.1%~0.2%)。

6、应定期检测工作场所危害职业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如有超标,应采取整改措施。

7、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生产。

8、作业人员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

十六、电工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证后方可上岗。

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对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卫生措施有基本了解。

2、电工在生产现场区域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帽、绝缘手套、绝缘鞋、防护服、耳塞等劳动防护用品。

3、从业人员应进行严格的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有癫痫、晕厥(近一年内有晕厥发作史)、2级及以上高血压(未控制)、红绿色盲、器质性心脏病或各种心律失常、四肢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等职业禁忌症的从业人员禁止从事电工作业。

4、在封闭或高温环境下作业,应控制好作业时间,持续接触热后必要休息时间不应少于15min。

休息时应脱离高温作业环境。

当气温高于37°C时,作业人员一般情况应停止施工作业,也可以降低劳动强度,采取轮流作业的方式,增加工间休息次数。

同时,作业者应准备含盐饮料(含盐量为0.1%~0.2%)。

5、严格按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安全事故,对未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作业的人员,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

6、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跑、冒、滴、漏现象,做到文明、清洁生产,降低职业危害。

7、作业人员应至少每两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

十七、凿岩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对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卫生措施有基本了解。

2、操作人员在生产现场区域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管理,根据不同岗位正确佩戴和使用防尘口罩、耳塞等劳动防护用品。

3、巡回检查操作机械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机械,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4、凿岩作业应正确选择和使用凿岩机械,配备除尘装置,采取湿式作业法。

在缺水或供水困难地区进行凿岩作业时,应设置捕尘装置,保证工作地点粉尘浓度满足国家卫生标准。

对于任何挖方工程、竖井、土方工程、地下工程或隧道均须采取通风措施,保证所有工作场所有足够的通风,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5、各种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操作室和驾驶室应设置空调或风扇。

同时,操作者应准备含盐饮料(含盐量为0.1%~0.2%)。

6、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值时,应采取个体防护。

7、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做到文明、清洁生产,降低职业危害。

8、作业人员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

十八、打桩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对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卫生措施有基本了解。

2、操作人员在生产现场区域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管理,根据不同岗位正确佩戴和使用防尘口罩、耳塞等劳动防护用品。

3、按时巡回检查操作机械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机械,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4、操作人员应尽量在上风口工作,并经常对现场进行增湿,防止粉尘飞扬,减少危害,保证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5、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应控制好作业时间,持续接触热后必要休息时间不应少于15min。

休息时应脱离高温作业环境。

当气温高于37°C时,作业人员一般情况应停止施工作业,也可以降低劳动强度,采取轮流作业的方式,增加工间休息次数。

同时,作业者应准备含盐饮料(含盐量为0.1%~0.2%)。

6、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值时,应采取个体防护。

7、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做到文明、清洁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