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讲稿 第1章.docx
《政经讲稿 第1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经讲稿 第1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经讲稿第1章
CH.1商品与货币
【目的和要求】本章通过对商品和货币的分析,阐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学习剩余价值理论打下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大家掌握价值的质和量、价值形式和价值规律;认识商品和货币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全面把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重点和难点】重点:
1.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2.商品的价值决定问题;3.货币的本质和职能;4.价值规律。
难点:
1.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2.价值决定和实现问题;3.商品拜物教。
商品和货币是商品经济的两大基本要素。
在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的经济联系都采取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形式。
商品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它包含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切矛盾的胚芽。
【同时,由于简单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前提,因此,有必要先通过对简单商品生产的分析,认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性及其运动规律,为进一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理论基础。
马克思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
】
本章包括如下三节:
§1.商品;
§2.货币;
§3.价值规律。
§1.商品
本节包括如下四个基本问题:
一、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三、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力;
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
物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马克思指出:
“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
”这种物品的有用性或它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物品的使用价值。
【不同的物品,由于具有不同的自然属性,因而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种物品,由于它是多种自然属性的集合体,也可以在多方面有用,因而具有多种使用价值。
如木材,它既可以作燃料,又可以用作建筑材料,还可用作家具材料。
发现物品的多种使用价值,是人类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物品的使用价值是在消费中实现的,人类正是通过消费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才维持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所以,马克思说:
“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即它与社会形态无关,本身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
因而,物品的使用价值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范围,而是商品学的研究对象。
商品的使用价值。
据上所述,物品的使用价值即物品的有用性。
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单从效用来看与物品相同。
但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特殊的历史性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是用来满足别人和社会的需要的。
【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只有具备上述性质,才能卖出去,并换得自己所需要的使用价值。
】这表明,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是用来交换的物质手段,只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政治经济学正是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以至价值的联系中,来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
2.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它以价值为基础。
例如:
一只绵羊与两把斧头交换,两把斧头视一只绵羊的交换价值。
3.商品价值
【知识告诉我们,只有同质的东西才能相互比较。
然而交换的实践说明,商品交换不可能发生在相同的使用价值之间,只能发生在不同的使用价值之间。
那么商品中同质的东西是什么呢?
是劳动。
这种劳动不是指具体的劳动(如农民种粮食、工人造钢铁这种具体形式下的劳动),而是撇开了其具体形式,剩下的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即抽象的人类劳动。
】两种产品相交换所形成的比例,不过是商品中凝结的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数量上相等的表现形式。
这种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使用价值与价值
综合上述,一切商品都有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有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统一性:
商品在能够作为使用价值实现以前必须证明自己有价值,
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实现商品的价值在交换中是统一的。
对立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互相排斥,一切商品对于买者只具有使用价值,对于卖者只具有价值,任何人都不能既占有使用价值又占有价值。
可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商品就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解决这一矛盾的方式是商品交换,商品交换成功,这一矛盾随即解决。
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商品的价值。
那么,商品为什么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呢?
二者的矛盾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下面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二、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1.具体劳动
从一方面讲,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或称有用劳动)。
具体劳动是人们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它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它包括人们的劳动目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操作方法和劳动结果等五个要素。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的目的不同,使用的工具、加工的物质对象和采用的操作方法不同,从而其劳动结果——生产的使用价值就不同。
例如:
木匠制造家具,要用斧、铇、锯、凿等工具对木材等对象进行加工,结果制作的是精美的家具;而渔民打鱼,则要用船、网等工具,在江河湖海中作业,结果捕获的是鱼产品。
】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属性,不以社会形态为转移,但是,具体劳动的种类和规模却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这表现为两条:
一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控制、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扩大和提高,具体劳动的种类会相应的发展和变化。
二是社会形态改变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变化了,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会随之变化,则生产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具体劳动的种类和规模自然也要发生变化。
这种具体劳动的发展变化,会逐步独立化为不同的行业,表现为社会分工。
而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第一个条件,其第二个条件是私有制。
【马克思指出:
“种种商品体,是自然物质和劳动这两种要素的结合。
”就是说,要生产某一使用价值,总要有一定的自然物质为条件。
即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正如威廉·配第所说: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乃财富之母。
”】
2.抽象劳动
从另一方面看,生产商品的劳动又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尽管千差万别,但都是人类劳动的耗费。
【“如果把生产劳动的特定性质撇开,从而把劳动的有用性质撇开,生产活动就只剩下一点,它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
”不管是木匠还是渔民,他们的劳动都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支出。
从这个意义上说,做木工的劳动和打鱼的劳动,不过是耗费人类劳动力的两种不同形式。
】这种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或称一般人类劳动)。
它形成商品的价值,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联系:
这二者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种劳动。
区别:
第一,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而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有用性的一般劳动;
第二,不同的具体劳动在质上是不同的,而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没有区别,只有量的不同;
第三,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永恒范畴,而抽象劳动则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历史范畴;
第四,具体劳动虽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而抽象劳动则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上述就是马克思的劳动二重学说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指出:
“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
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
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呢?
因为:
①它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典经济学家斯密、李嘉图等人虽然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但不是彻底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由于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发现和论证,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发生了革命的变革,成为完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
②马克思在劳动二重姓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系列的理论和范畴。
【正是根据劳动二重姓学说,马克思第一次科学的回答了是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如剩余价值理论等。
】
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许多重大问题,都该学说密切相关。
三、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力▲★
1.商品价值的质和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质和量的统一。
质的规定——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价值
量的规定性——价值量大小和多少的问题。
【关于商品价值质的规定性问题,刚才已作了研究,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现在探讨商品价值的量的规定性,即商品价值量。
那么,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商品的价值量由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即抽象劳动的量来决定;而衡量劳动量大小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所以价值量的大小也就由劳动时间的多少来决定。
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生产者生产某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由于生产同一种商品所需的个别劳动时间是不同的,所以个别劳动时间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
可见,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它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在考察商品的价值量时,不仅要区分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而且还要区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生产商品的各种劳动在技术复杂程度上是不同的。
例如:
制造飞机的劳动要比养母鸡的劳动要复杂得多;造导弹的劳动比做茶蛋的劳动复杂得多。
】
劳动:
简单劳动——不需要受专门训练的、每个生产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生产者从事的劳动。
那么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这两种劳动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确定和比较的呢?
【马克思指出:
“一般人类劳动这个抽象存在于平均劳动中,这是一定社会中每个平常人所能完成的劳动,是人的肌肉、神经、脑等的一定的生产消耗。
这是每个平常人都能学会的,而且是他必须以某种形式完成的简单劳动。
”】这就是说,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衡量的。
复杂劳动要还原为简单劳动:
首先,复杂的劳动等于自乘或多倍的简单劳动。
【在同样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要大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
其次,各种不同程度的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商品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自发地决定的(它反映了不同社会中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以上分析,是在一定实践和一定条件下对商品的价值量的确定所作的静态分析。
然而,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我们还必须结合劳动生产力对商品价值量进行动态分析。
3.劳动生产力
劳动生产力,也称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的数量;
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或者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表明劳动生产力越高;反之表明劳动生产力越低。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生产力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提高的,但在个别时期也会降低。
】
劳动生产力的高低是由以下五个因素决定的:
①劳动平均熟练程度;
②科学发展水平和应用程度;
③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④生产资料的规模;
⑤自然条件。
4.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力的关系
劳动生产力是具体劳动的作用程度,它的变化必然影响到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变化,但却不会影响到商品价值总量的变化。
因为商品的价值量不决定于具体劳动,而决定于抽象劳动。
这样,劳动生产力越高,同样的劳动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多,由于价值总量不变,单位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就会越少;相反地,劳动生产力越低,单位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就会越多。
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这种对立的运动来源于劳动的二重性,它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对立运动的表现形式。
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生产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这些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它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私人性质和社会性质。
【具体来说,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地、分散地进行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是他们个人的私事,由其自己决定;生产出来的产品归自己所有;商品能否卖出去,是赔还是赚,也由其各人承担风险。
这就使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即私人劳动。
另一方面,商品生产者是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生产的,他们生产的产品都是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从这一点上看,他们的劳动又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而其劳动又具有社会性,属于社会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私人性和社会性,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排斥和矛盾着的。
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市场将自己的产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换,才能间接地实现这个转化。
【而在这当中,又存在着种种困难,马克思称之为“惊险的跳跃”。
】
要实现交换,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就必须同时取得两重的社会属性:
一是社会有用性。
【即生产商品的劳动必须是在对社会有用的形式上的支出,生产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只有这样,这些商品才能适销对路,才能完成交换。
】
二是社会均等性。
【(商品都是由千差万别的具体劳动生产出来的,要使这些商品能够相互交换,从而使完全不同的劳动能够相互比较并相等,就必须抽象掉劳动的具体形式,还原为抽象劳动。
)只有以抽象劳动为基础,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交换才能成功。
】
由此可见,只是由于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以及由此决定的商品交换的客观需要,才使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二重属性,商品才具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2.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为何?
因为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运行中,下列情况是经常发生的:
①商品虽然是为了出卖、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生产的,但却是按照商品生产者的私人打算进行的,生产的产品如果货不对路,生产商品的劳动往往就不具备社会有用性。
②即使所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所需要的,但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也可能不是社会劳动,或者是其个别劳动耗费多于社会必要劳动耗费;或者是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总耗费超过了社会需要的限度。
从而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往往不具备社会均等性。
上述情况的私人劳动都不能全部得到社会的承认,从而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进而具体劳动也就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商品也就难以实现其使用价值和价值。
因此,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后者反映着前者,前者通过后者表现出来;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又是通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表现出来。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通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图释。
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不仅存在于简单商品生产中,也存在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不再是独立进行的私人劳动的产品,而是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
商品生产也由分散的、个体小生产,变为许多人在一起协同劳动的社会化大生产,各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但是,生产资料却掌握在资本家个人或集团手中,各企业的生产受资本家的意志支配,生产的商品也全部归资本家占有。
】这样,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发展成为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这一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货币
本节包括如下四个基本问题:
一、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三、货币流通规律;
四、商品拜物教。
由于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因此它相应地表现为两种形式:
自然形式:
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人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
价值形式:
是价值的相对表现形式。
【作为价值形式,因为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只有在交换过程中,通过所交换的商品相对地表现出来。
】价值的这种相对表现形式,叫做价值形式。
一、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商品的价值形式,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和商品交换的发展是一致的。
商品交换由偶然交换发展到经常交换,再到商品生产。
与此相适应,价值形式也由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发展到扩大价值形式,再到一般价值形式以至货币形式。
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
1.简单的价值形式
在历史上,最初的商品交换是在原始公社相互接触的地方开始的。
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极为有限,交换带有偶然的性质,因此商品价值表现也带有偶然性,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个别的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就是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用公式表示就是:
1只绵羊=2把石斧。
这种价值形式虽然简单,但它却是价值形式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其他三种价值形式,都是在这种简单价值形式上的扩大、发展、转化的产物。
在这种价值形式中,等式两边的商品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其中,等式左边的商品处于主动地位,要求把自己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故称为相对价值形式;而等式右边的商品则处于被动地位,它是等价物,起着表现等式左边商品价值的作用,故称等价形式。
】所谓相对价值形式,是一种商品在同另一种商品交换时,使自己的价值得到相对表现的形式。
所谓等价形式,就是一种商品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等价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使用价值成为它的对立物即价值的表现形式。
【处于等价形式商品,它以自己的使用价值来表现价值,以自己的使用价值量来代表价值量。
使用价值成了价值的体化物。
】
第二,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充当等价物的商品,本来是具体劳动的商品,但是,当它处于等价形式时,具体劳动就成为抽象劳动的存在形式。
】
第三,私人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社会劳动形式。
【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作为能够直接和其他商品交换的等价物,它所包含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而存在。
】
2.扩大的价值形式
扩大的价值形式——指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它是简单价值表现的扩大或总和。
用图示表示就是:
=2把石斧
=60斤谷物
一只绵羊=3斤茶叶
=2盎司黄金
=其他一定量商品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如绵羊的价值,已经不是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而是扩大了范围,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每一种其他商品体都成为反映它价值的镜子。
从此,绵羊的价值才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从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来看,每一种商品都是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的等价物,这些等价物的自然形式不同,因而都各自成为一种特殊的等价形式,与其他许多的等价形式并列。
】
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特点:
首先,形成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价值的劳动,现在清楚的表现为撇开了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在这种价值形式中,绵羊不只是同某一种商品发生社会关系,而且同整个商品世界发生社会关系。
】
其次,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绵羊的价值,无论表现在哪一种商品上,其交换价值总是大体一致的。
【在这里,两个单个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偶然关系已经消失了,商品的价值量开始真正成为商品交换比例的协调者。
】
扩大的价值形式与简单的价值形式相比较,价值表现的范围扩大了,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但扩大的价值形式也存在如下缺陷:
①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是未完成的,它的表现
系列是无止境的;
②在这种价值形式中,价值表现还受到特殊使用价值的限制,…,还没有一个公认的、都能接受的一般等价物。
3.一般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关键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共同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用公式表示就是:
2把斧头=
60斤谷物=
3斤茶叶=]1只绵羊
2盎司黄金=
其他一定量商品=
一般形式与扩大的价值形式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点):
①商品价值的表现是简单的,即商品的价值只表现在一种商品上。
②商品价值的表现是统一的,因为价值都表现在同一的商品上了。
【在一般价值形式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一切商品的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的这种性质,便完全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它们之间的价值量也可以互相比较。
而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唯一商品,就成了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为商品价值的一般形式;生产这种商品的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一般形式;生产这种商品的私人劳动,直接当作一般的社会劳动而存在。
因为人们可以用这种一般等价物来换取它所需要的任何商品。
】
一般价值形式克服了扩大价值形式中的缺点,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但它也有不足之处:
即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
【历史上,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里,牲畜、象牙、玉器、皮张、贝壳、布帛等商品都曾充当过一般等价物。
如我国…。
】这就使各地区之间的交换仍然存在困难。
为适应商品经济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一般价值形式进一步发展为货币形式。
4.货币形式
货币形式,就是指用某种特殊商品固定地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价值形式。
用公式表示就是:
1只绵羊=
2把石斧=
60斤谷物=}2盎司黄金
3斤茶叶=
其他一定量商品=
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变化。
所不同的是,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最终地同商品金或银的特殊自然形式结合在一起了。
【在货币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是用金或银等贵金属货币来表现自己的价值。
商品价值的这种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因此,商品的相对价值形式便转化为价格形式。
处于等价形式上的贵金属,便成为社会公认的、唯一的一般等价物。
即货币。
因此,等价形式变转化为货币形式。
】
贵金属之所以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固定的货币商品,是因为它具有如下天然特性:
(1)各部分是同质的,便于分割和合并;
(2)质地坚硬,不易磨损;
(3)不腐烂变质,便于保存;
(4)体积小而价值大,便于携带;等等。
贵金属正是依此天然特性而独占了货币的宝座。
所以马克思说: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
【在货币形式中,整个商品世界分成了两极:
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商品,它们表现为特殊的使用价值;
另一极是货币,它作为价值的化身而存在。
可见,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
商品的内在矛盾是: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在货币形式上,上述内部矛盾就外化为商品与货币的外在对立。
】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由上述价值形式的发展可以看出,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产生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首先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并且它作为直接的价值体化物而存在。
因此,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派生职能是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价值尺度
所谓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职能。
【(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之所以能够用货币来衡量,来表现,只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在它身上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即也有价值。
)】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则是商品和货币的交换比例,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但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是用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只是把商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