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地教学反思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6394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史地教学反思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政史地教学反思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政史地教学反思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政史地教学反思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政史地教学反思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史地教学反思汇编.docx

《政史地教学反思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史地教学反思汇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史地教学反思汇编.docx

政史地教学反思汇编

政史地教学反思汇编

  目录Ⅰ思品

  扬起自信的风帆2模考之后4有效点拨激活课堂6

  Ⅱ历史

  历史读图教学点滴7提升有效阅读强化能力培养

  ——《探险者的梦想》一课反思8普通中学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反思11

  Ⅲ地理

  “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教学随笔13  如何把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14

  1

  在阅读中扬起自信的风帆

  ——初一思品下册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第一框“我能行”教学反思

  西安市第九十中学贺燕玲

  唐代书画家颜真卿《劝学》有云: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可见读书对学习的重要性。

阅读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同样重要。

下面就以初一《思品》下册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一框“我能行”为例,谈谈阅读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通过阅读引入新课

  在“我能行”一节教学中,我首先让一个学生阅读教材材料“罗丹故事”,并让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阅读思考题:

  1、在创作巴尔扎克雕像的过程中,罗丹遇到了什么困难?

2、在一片反对声中是什么使他坚持了自己的观点?

然后集体朗读,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阅读思考题。

学生回答:

1、是坚持、是毅力、是一种信念  2、是自信,是一种力量  3、是恒心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这就是“我能行”。

这就是“自信一族”的风采,“自信是一种力量,是一种信念。

”从而引入: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一框“我能行”第一“自信一族”的第一个问题“自信是一种信念和一种力量。

  这样不仅自然导入新课,引入教学,而且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材料,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易准确把握材料中心,理解抽象的教学理论。

  这种方法又叫创设问题阅读法,即老师事先有针对性的设问,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更易于理解。

  二、通过阅读朗诵感受情感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我能行”。

我又利用教材材料“在经理我能行

  2

  时的感受”,让在学生阅读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朗诵比赛:

“看哪一位同学更自信”。

结果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争先恐后,纷纷上台朗诵,以展自己的自信风采。

在此基础上引导归纳出: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一框“我能行”第一“自信一族”的第二个问题“自信的含义:

自信是对自己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这就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三、通过阅读表演展示自我

  结合教材“超越自负,告别自卑”,这一标题内容,借用材料“青蛙比大”,让学生阅读,体会角色,即兴表演,分组竞赛,“看哪一组表演的更精彩”。

各组同学踊跃参加,在很短的时间内确定了演员,按要求进行了精彩的表演。

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感受、体会到了“自卑、自信、自负”三者的区别。

形象、具体、生动,效果显著。

  最后,让学生上台朗读相关链接,找出“自卑、自信、自负”三者的区别,有个性的表演出“自卑的人”“自省的人”“自负的人”,使学生在读的演示中,体验真正的自信,效果更好。

  最终,使政治课教学活动,在阅读中引入,在阅读中达到高潮,又在阅读中轻松的结束。

于阅读和其他教学方法的的巧妙运用,本节课枯燥的政治课,才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

  

  3

  模考之后的反思西安市第九十中学孙黎娜

  时间过的真快呀,转眼两次模拟考试,一次分卷练习考试已过去,即将迎来

  三模即最后一次模考,所以很有必要对几次考试做一个小结,反思复习过程的得失,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期学生在中考中能取得更好成绩。

  综合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一言以蔽之:

阅读理解能力太差,具体点说即不会读题,不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更谈不上认真读题。

比如:

  一、选择题共24分

  1、3个时事有的同学全错,即被扣掉6分说明对时政关注不够

  2、选项中有明显错误的,应用排除法,凡有此的即排除不选,但学生竟然看不出来:

  如“我国人民的生活都已经达到了非常富裕的程度”,“我国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需要参与任何公益活动”;

  3、题干中问的是对“XX理解有误的是”,“不正确的是”,学生却选成“正确的是”;没有注意,反向思维的问题;

  4、凡太绝对的话未引起重视,如“完全”“彻底”‘直接’而选错;如:

a、国家这样做“能够完全避免未成年人伤害事故的发生”;b、开展评选“十大孝子”活动能够直接促进经济的发展,迅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这样扣下来,能得几分呢?

  二、非选择题同样出现的问题是不会读题,理解力太差,而且极不认真、仔细,例如:

  1、题目问“如何自强?

”①学生答成如何自立;②不知道在书上找,而且自己随意写,无要点,故得不到分;

  2、辨析题:

应先说对错,然后说明理,学生出现的是不判断正误,直接长篇大论,使人不知道,你要说明什么。

  4

  3、题目要求是“列举2例2分”,而学生只写一例;4、“任选一问作答”,学生全写了;5、问的是“战略”,答的是“国策”等;鉴于以上出现的问题,我做了以下几点:

1.

  教学生逐字逐句读题,避免丢三落四。

有的学生读题不仔细,无耐心,读题读一半就得出结论,或只读到第一问,而落下第二问。

  2.

  教学生圈划出题中的关键字词,有助于正确理解题意。

如“已经”“非常富裕”。

“理解有误”“不正确的是”

  3.

  教会学生答题方法,答题技巧。

如辨析题:

应先说对错,然后说明理。

  4.5.

  训练基础知识的掌握。

  训练对手中材料的熟悉。

例如“如何自强?

”“如何自立?

”“战略”,“国策”等,让学生先判断属于哪个模块,再找出在材料的哪一页。

  经过反复强调,做题,讲解,教技巧,反复训练,成效较为明显。

二模以后,政治全年级考试只有23人不及格,很多都差1、2分就能及格,比前次有进步,重点班三班、五名各1名不及格,普通班:

二班只有1人不及格,有1人得了优秀;四班、六班也较前有明显进步,一班优秀9人,比前2次均有进步;现在,绝大多数同学进步了,但每班还有个别同学仍犯这些强调了多次的低级错误。

  在刚结束的最后一次模考中,全年级优秀已达到36人,不及格只有12人,有的只差1、2分就能及格。

  因此还需要继续讲解,反复强调,不厌其烦地训练,可见,仔细阅读是多么重要啊,这正是: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20XX年9月

  5

  有效点拨激活课堂

  ——初二思品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西安市第九十中学贺燕玲

  有一种方法,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课堂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让久经课堂,习以为常的老师,也能激发出青春的激情与快乐,这就是有效教学法。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我在初二1班上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一节,于本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读易懂。

加之政治校本课题阅读方面研究的需要,我有针对性的采取了“读——议——辩”相结合的教学点拨,引导方法,是学生的积极性和活力被激发出来,个个磨拳搽掌,争相发言,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具体过程是:

  一、学生自己泛读。

要求在6—8分钟内对本节所有内容较快阅读一遍。

二、分四小组议论。

要求相邻的两组互相结合,在精读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互问互答活动,并一起商讨,初步整理出本节内容的笔记。

让两组代表分别把自己的笔记写在黑板上,在老师的引导下,中和出最后的笔记。

  三、集体讨论互辩。

首先,老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认为的难点,进行集中统计,对普遍认为难懂的问题如“盗用别人姓名”和“冒用别人姓名”有何区别,老师引导在课堂上让比较好的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全班同学聆听,其他同学参与讨论。

在学生讨论论激烈之时,老师有针对的举一例,如“冒名顶替”“借用名医之名卖假药”这是上面哪一种侵权行为?

引发学生激烈的争论。

最后,老师在学生一阵激烈的辩论之后,有意的稍加引导,学生就一目了然了。

这样,一个教学难点就在学生的思辨中迎刃而解了。

  第二天我上课,提问前面所学,在学生没有翻书复习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现上节课所学的东西。

  可见,有效地教学点拨方法,不仅能激活课堂,而且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专研教材,研究学生,真正从自己教学的实际出发,是提高教学效果,使我们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贺燕玲

  20XX年4月10日

  6

  八年级历史教学点滴

  ——阅读地图  

  西安市第九十中学陈熳

  历史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充

  分重视阅读地图的作用,认真地读图、分析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历史知识、历史信息。

如八年级,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讲到强盛的帝国——罗马帝国的分裂时,通过运用两张地图《古代罗马》和《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切换、对比、分析,清楚地展现了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的疆域以及东西罗马帝国的分界线,形象直观。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直接从地图上读出有关的历史知识点、历史信息。

可以看出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配有一定的历史地图,注意吐温的有机结合,对于习惯形象思维的初中生而言,显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7

  提升有效阅读强化能力培养——《探险者的梦想》一课反思

  西安市第九十中学马锋利

  探险者的梦想是北师大版的九年级上册第二课的内容,讲述的是新航路的开辟。

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但该课的教学三维目标要求则要求较多较高,要真正掌握好,除了准确无误了解课本的显性知识,还要深刻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还要形成一些见解,即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用以指导今天的学习和生活。

这就要求学生会阅读会思考,不断探索和总结,而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理解性阅读,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首先解析标题,让学生明白探险者的梦想一课介绍的即是世界近代史上的新航路开辟这一重大事件。

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前言提出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之后进入正文学习。

  第一框题:

欧洲以外的诱惑。

介绍的是欧洲航海家探险的动机和探险已具备的条件。

让学生阅读自行总结:

  根本原因: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追逐黄金的梦想是对外扩张的动力。

  原因:

直接原因:

对东方商品的需求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

  间接原因:

《马可波罗行记》激起了西方人对东方的向往

  条件:

造船技术进步

  地理知识进步:

地圆学说地图绘制技术进步航海技术进步:

罗盘针沙漏星盘

  以上是比较好总结的知识,也是显性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文字和图片就可以总结。

需要帮助学生重点理解的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即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这是欧洲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及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在推动力,从而让学生搞清楚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理解是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推动生产关系的变

  8

  革。

此外还要从该框题的阅读中拓展延伸出隐性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罗盘针为欧洲

  航海活动提供了很大便利,从而知道我国科技对世界航海事业  的重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2、自然科学的进步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3、文明的传播与交流有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进步,有助于人类共享文明成果。

  最后探讨上述见解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例如发展科技的重要性及具备开放意识和国际意识、开放与交流的重要性。

这样就学到有用的历史,从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第二框题:

四次重大的远航。

要求学生阅读文字、阅读《新航路开辟示意图》、观察课本大量图片,完成下列表格:

航海家迪亚士达.迦马哥伦布时间1487—14881497—14981492支持国家选择航行方向事迹葡萄牙葡萄牙西班牙向东向东向西相关名称到达好望角好望角到达印度到达美洲西印度群岛麦哲伦1519—1522西班牙向西船队完成第一次麦哲伦海峡环球航行太平洋上面表格内容在老师适当补充下学生比较容易完成,属于显性目标,老师再设计下面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

  1、最先从事新航路开辟的是哪两个国家?

为什么?

  2、航海家需要具备哪些知识条件?

并认识今天学习的重要性。

  3、探险之艰难,常人难以想象,分析探险家共同具备的心理素质。

并探讨决心、

  勇气、毅力、勇敢无畏、团结协作等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4、哥伦布敢于打破常规远离大陆向西航行,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向茫茫大西洋发

  出挑战并最终发现新大陆,探讨创新精神之可贵。

  5、新航路开辟伴随着血腥的殖民掠夺,正确评价欧洲航海家。

培养客观、全面、

  公正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6、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动机和结果的不同。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7、了解中国的澳门1553年被葡萄牙占领及拉美被西班牙、葡萄牙占领的背景。

  9

  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

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地理知识。

他们知道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

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

将地理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地理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

如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体现的中国发展观,玉树地震的救灾及非典、甲型H1N1的抗击等反映出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15

  目录Ⅰ思品

  扬起自信的风帆2模考之后4有效点拨激活课堂6

  Ⅱ历史

  历史读图教学点滴7提升有效阅读强化能力培养

  ——《探险者的梦想》一课反思8普通中学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反思11

  Ⅲ地理

  “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教学随笔13  如何把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14

  1

  在阅读中扬起自信的风帆

  ——初一思品下册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第一框“我能行”教学反思

  西安市第九十中学贺燕玲

  唐代书画家颜真卿《劝学》有云: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可见读书对学习的重要性。

阅读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同样重要。

下面就以初一《思品》下册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一框“我能行”为例,谈谈阅读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通过阅读引入新课

  在“我能行”一节教学中,我首先让一个学生阅读教材材料“罗丹故事”,并让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阅读思考题:

  1、在创作巴尔扎克雕像的过程中,罗丹遇到了什么困难?

2、在一片反对声中是什么使他坚持了自己的观点?

然后集体朗读,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阅读思考题。

学生回答:

1、是坚持、是毅力、是一种信念  2、是自信,是一种力量  3、是恒心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这就是“我能行”。

这就是“自信一族”的风采,“自信是一种力量,是一种信念。

”从而引入: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一框“我能行”第一“自信一族”的第一个问题“自信是一种信念和一种力量。

  这样不仅自然导入新课,引入教学,而且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材料,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易准确把握材料中心,理解抽象的教学理论。

  这种方法又叫创设问题阅读法,即老师事先有针对性的设问,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更易于理解。

  二、通过阅读朗诵感受情感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我能行”。

我又利用教材材料“在经理我能行

  2

  时的感受”,让在学生阅读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朗诵比赛:

“看哪一位同学更自信”。

结果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争先恐后,纷纷上台朗诵,以展自己的自信风采。

在此基础上引导归纳出: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一框“我能行”第一“自信一族”的第二个问题“自信的含义:

自信是对自己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这就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三、通过阅读表演展示自我

  结合教材“超越自负,告别自卑”,这一标题内容,借用材料“青蛙比大”,让学生阅读,体会角色,即兴表演,分组竞赛,“看哪一组表演的更精彩”。

各组同学踊跃参加,在很短的时间内确定了演员,按要求进行了精彩的表演。

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感受、体会到了“自卑、自信、自负”三者的区别。

形象、具体、生动,效果显著。

  最后,让学生上台朗读相关链接,找出“自卑、自信、自负”三者的区别,有个性的表演出“自卑的人”“自省的人”“自负的人”,使学生在读的演示中,体验真正的自信,效果更好。

  最终,使政治课教学活动,在阅读中引入,在阅读中达到高潮,又在阅读中轻松的结束。

于阅读和其他教学方法的的巧妙运用,本节课枯燥的政治课,才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

  

  3

  模考之后的反思西安市第九十中学孙黎娜

  时间过的真快呀,转眼两次模拟考试,一次分卷练习考试已过去,即将迎来

  三模即最后一次模考,所以很有必要对几次考试做一个小结,反思复习过程的得失,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期学生在中考中能取得更好成绩。

  综合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一言以蔽之:

阅读理解能力太差,具体点说即不会读题,不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更谈不上认真读题。

比如:

  一、选择题共24分

  1、3个时事有的同学全错,即被扣掉6分说明对时政关注不够

  2、选项中有明显错误的,应用排除法,凡有此的即排除不选,但学生竟然看不出来:

  如“我国人民的生活都已经达到了非常富裕的程度”,“我国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需要参与任何公益活动”;

  3、题干中问的是对“XX理解有误的是”,“不正确的是”,学生却选成“正确的是”;没有注意,反向思维的问题;

  4、凡太绝对的话未引起重视,如“完全”“彻底”‘直接’而选错;如:

a、国家这样做“能够完全避免未成年人伤害事故的发生”;b、开展评选“十大孝子”活动能够直接促进经济的发展,迅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这样扣下来,能得几分呢?

  二、非选择题同样出现的问题是不会读题,理解力太差,而且极不认真、仔细,例如:

  1、题目问“如何自强?

”①学生答成如何自立;②不知道在书上找,而且自己随意写,无要点,故得不到分;

  2、辨析题:

应先说对错,然后说明理,学生出现的是不判断正误,直接长篇大论,使人不知道,你要说明什么。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