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5516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计60分)

1.孔子的儒家经典强调: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材料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立法并重D.礼治为先

【答案】B

【解析】同时强调“礼(等级秩序)、义(仁义)、信(诚信)”的只能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即是“仁”,所以材料体现的是仁政思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是对统治者的要求而非民本思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仅仅强调了礼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统治者要知礼、守信,要实施仁政。

2.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

这一变化表明

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B.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

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D.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儒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用《春秋》补充法律的事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可知儒学理念的法制化,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项不符合题意。

3.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从“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里买来的。

上述现象表明西汉时期

A.尊重业主对土地的所有权B.鼓励土地买卖

C.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确立D.禁止开垦荒地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这说明当时尊重业主对土地的所有权,故A项正确。

材料中并无买卖交易发生,故B项错误。

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确立在战国时期,故C项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禁止开垦荒地,故D项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土地的所有权

4.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

“问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

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

果真如此。

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

”这一材料说明了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容易接受新事物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因为欧美国家在工业化之前进行了政治制度的建设,都不同程度的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故选B。

A项明显错误,文明是多元的;C项说法错误,文明应该相互借鉴,没有优劣之分;D项属于自然环境决定论。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条件

【名师点睛】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前提: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条件:

①资本——通过殖民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财富。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③技术——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海外贸易扩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⑤原料----国内丰富的资源和海外殖民地提供了廉价的原料。

5.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

”这里的“30年”最有可能是指

A.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的30年B.德国统一后的30年

C.一战后的30年D.二战后的30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国经济的发展,其材料中叙述的是30年是指统一后的30年,其中伴随着工业革命和国家的统一,使德国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其中B正确,C一战后德国遭到处罚D二战后德国被分解A当时德国尚未统一。

6.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

“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

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

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

”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B.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中的涵义是工业文明最终要统一世界,但世界各地文明在工业文明的统一模式下仍将保持其独有的特色,文明的差异性不会完全消失,所以A项最符合题意,即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是呈现多元状态的。

考点:

史学研究•文明研究•文明发展的特点

7.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他们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张三:

还是人家俄国好,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李四:

说得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土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刘五:

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D.王六:

谁说余粮不准卖,听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依据所学,十月革命后,颁布了《土地法令》,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故B正确;1919年时俄国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C正确;1921年,俄国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余粮可以到市场上买卖,故D不符合1919年的情况。

所以选D。

考点: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8.罗斯福曾打比喻说:

“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

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

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

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罗斯福把“老绅士”比喻为资本家,因为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因此“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故C项正确。

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A、B两项存在知识性错误,排除。

但罗斯福虽挽救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却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某些利益,因此“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D项说法错误。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9.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

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展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知识点,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英国”“华工……美”、“法国……俄国”可知,世界诸多国家都有一定的经济交往,从中可以得出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的就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仅仅提及了欧洲,不符合题干信息和题意,排除;B项仅仅提及了美国经济,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仅仅提及了英国的“世界工厂”,不符合题干信息和题意,排除。

故选D。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0.曾经在央视热播的连续剧《乔家大院》,向我们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

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②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③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④商品经济繁荣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商业市镇兴起、商品经济繁荣均属于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但政府一直未放弃歧视商人的政策,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D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在封建社会歧视商人的政策是一直存在的。

11.梁启超在谈到太平天国时说:

“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重大的是他那种‘四象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

他认为太平天国

A.拜上帝教与传统思想相对立B.阻碍了近代民主化的进程

C.混淆西方文明与宗教的界限D.信仰危机无法支撑其政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说的是“四不象的天主教”与“国民心理最相反的”,不是说和传统思想相对立,故A项错误;梁启超分析的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不是在论述它和民主化进程的关系,并且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反对清朝专制统治,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在说太平天国所宣传的宗教与国民心理相反,不是在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是因为它“混淆西方文明与宗教的界限”,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最重大的是他那种‘四不象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说明梁启超认为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所宣传的拜上帝教的思想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所以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即“信仰危机无法支撑其政权”,故D项正确。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名师点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清政府和列强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反动势力空前强大。

②领导这次起义的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不是新的阶级力量的代表,农民小生产者无法克服自身的狭隘,自私,保守等弱点。

③太平天国未能科学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纲领。

④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存在严重的宗派思想,造成内部团结破坏,革命力量削弱。

⑤太平天国政权的封建化,领导集团享乐腐化。

⑥太平天国军事战略的严重失误。

⑦宗教迷信对革命的破坏。

12.恩格斯在论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说:

“我们不要像骑士般的英国报纸那样去斥责中国人可怕的残暴行为,最好承认这是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这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

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恩格斯观点的是

A.明确否定英国报纸对中国的歪曲B.强调中国进行的人民战争的正义性

C.认为中国不应做无谓的抵抗和牺牲D.文明程度影响起义民族的抗争手段

【答案】C

【解析】“最好承认这是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由此可以看出,恩格斯认为中国人民的反抗是应当的,“中国不应做无谓的抵抗和牺牲”说法错误,故选C。

A、B、D三项说法都符合恩格斯的观点。

13.“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受到了削弱。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的国王……否则,我们的国家将永无宁日。

”该学者对希腊民主政治的看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该学者对希腊民主制度给予了否定B.其揭示了希腊民主制的弊端

C.认为应将政治权利和哲学理智结合D.认为希腊民主制下领导阶层受到限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本题考查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相关内容——对民主政治的看法。

根据关键信息“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政治领导受到了削弱”、“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的国王”等,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BCD三项均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

进一步可知,A项“给予了否定”,明显不符合题干材料内容,不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对民主政治的看法

14.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

由此可见,这个报告

A.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B.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D.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于1958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针对一五期间的社会主义改造而提出二五期间对待市场、商品的建议,不是对一五计划的全面总结,故B项错误;联系所学知识,一五期间中国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私营经济几乎消失殆尽,材料则表明中共“八大”提出二五期间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商品按质分等论价,这是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时期提出来的,反映了对迅速全盘公有制的谨慎态度,是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预防,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是在1990年代进行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共八大

15.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

这说明

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己开始建立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由“个体企业”、“雇工”可知,该企业属于公有制以外的类型,结合时间改革开放初期,故D项正确。

A项“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材料无法体现。

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故B项错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故C项错误。

所以应选D。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16.“美国的政治精英始终将美国妆扮成“世界各国的民主自由楷模”,是“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

正如戴维·兰普顿所说的,“美国人最支持这样的外交政策,实施这一政策能令人信服地既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又能服务于美国的理想”。

美国政治精英们构筑的理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

A.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B.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

C.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D.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追求单极霸权。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理想”是独霸世界、建立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是表面现象而非所问的“本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是要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而非终结极权制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是表面现象而非所问的“本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美国追求单极霸权

17.下图中b处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工业革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这一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被广泛利用②石油的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图中b处所对应的时间1900年来看,所处历史时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被广泛利用、石油的利用、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均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8.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

“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

”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A.江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B.江浙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索最早的地方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中国近代化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思想领域的思辨化和科学化。

“江浙人摸钱”是指江浙人民善于经营,对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突出的表现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ABD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是从本质上进行分析。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名师点睛】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包括民族工业的产生、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和衰落萎缩时期等都是重点。

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19.“早在1945年人心的天平就开始倾斜,国民党在抗战中赢得的支持却在接收大员的腐败中一点点消失,而共产党却逐渐赢得了民心。

”你认为下列与共产党赢得民心无关的是

A.“民主建国纲领”的提出B.参加重庆谈判

C.推动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世界意义

【答案】D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的世界意义和民心毫无关联,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民主建国纲领”符合人们的愿望,与共产党赢得民心有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参加重庆谈判是追求和平,与共产党赢得民心有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和平建国,也与共产党赢得民心有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0.19世纪末,山东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

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19世纪末,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C项不符合史实。

21.有学者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政府间国际组织成为全球性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实施者、全球性问题的管理者和全球性争端的解决者。

”WTO在其《关于解决争端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中,全面规定了WTO解决贸易争端的政治方法、法律方法、裁决执行与监督以及救济办法等,并专门设立了争端解决机构。

据此可知全球化背景下

A.政府间国际组织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

B.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保持一致才能有合作和发展

C.国家主权在许多领域正向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转移

D.国家主权在全球性规则下不应该也不适合于妥协、

【答案】C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政府间国际组织推动经济全球化

22.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A.人的平等权利B.人的善良本性

C.和谐社会人际关系D.人的自由平等

【答案】C

【解析】孔子的“爱人”和孟子的“政在得民”都是有阶级差别的,排除A、D;B只符合孟子的主张,排除B;三者都主张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故选C。

23.董仲舒曰:

“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

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A.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D.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答案】A

【解析】“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等字眼意在董仲舒是在主张要减少贫富差距来维护国家的统治,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消除等级制度方面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礼乐制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董仲舒并没有平均分配之类的主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4.下图是近代著名企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发行的股票样本,上有“南洋大臣”、“官商本”、“官绅订立合同”等文字。

从这一图片中,不能研究

A.大生纱厂的资本来源B.当时股票文本的范式

C.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D.外商企业在华的地位

【答案】D

【解析】大生纱厂是中国的企业,不是外商企业,所以不可以用来研究外商企业在华的地位,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大生纱厂发行的股票样本当然可以用来研究大生纱厂的资本来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图片就是当时股票文本,所以可以用来研究当时股票文本的范式,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大生纱厂属于中国的民族工业,也可以用来研究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5.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

这一对比研究主要用来说明

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单位:

分)

A.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B.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

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答案】A

【解析】表格显示肩挑、公路汽车、独轮车、驴车和铁路相比,运输的价格逐渐走低,说明铁路在运输发展中势在必行,表格主旨反映出了近代铁路发展是运费高昂的原因,故A项正确;表格并不是体现出近代交通多样化,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原因,不是条件,故C项错误;表格体现不出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故D项错误。

26.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Ⅱ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三代的用人制度是世袭的B.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C.宋明时期的用人制度是相对公正的D.后世用人以公开始于宋明时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说明宋朝已经是用人以公,联系所学可知,这是科举制度的作用,科举制源自于隋朝,到唐朝时完备,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点评: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经历了从西周至战国前的世卿世禄制、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开始的科举制等选官制度。

其演变规律:

(1)选官标准由以家世、门第为标准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标准。

(2)选官方式由地方评议推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体现了“公平竞争,公平考试”的原则。

(3)科举制逐渐完善,对今天我国的考试制度和东西方文官选拔制度有重要影响。

27.1957年11月美国把原隶属于国防动员署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划归总统行政办公室而变为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

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又下令设立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