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问答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5456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docx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问答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docx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

4777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专门研究发生在教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研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环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答:

(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

(2)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4.布鲁纳总结的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5.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

答:

1.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2.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3.具有不平衡性4.具有个体差异性

6.皮亚杰,认知发展可分为:

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P16

答:

感觉动作阶段:

指从出生到2岁年龄段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

儿童赖以吸收外界知识的图式主要是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以及手的动作。

前运算阶段:

指从2岁到7岁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

儿童出现了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

具体运算阶段:

指从7岁到11岁年龄段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

儿童的思维已经具有明显的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

这个阶段的儿童最突出的成就是获得守恒概念。

形式运算阶段:

指从11岁到15岁年龄段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

个体的认知已超越现实而无须以具体事物为中介。

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7.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

答:

1.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2.强调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借助于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

3.学习应促进儿童的发展,为此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8.中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包过哪些?

答:

1.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2.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3.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9.中学生观察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答:

1.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步增强。

2.观察的持久性不断增强。

3.观察事物的精确度不断提高。

4.观察事物细节的感受性逐渐增强。

5.观察事物的概括性明显发展。

6.观察事物的方法不断完善。

10.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

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2.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3.抽象记忆有较快发展

11.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答: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认知发展

12.埃里克森所著的《儿童期与社会》把人格的发展分为8个互相联系的阶段P22

答:

婴儿期(0-1岁)信任感对不信任感。

基本任务主要是形成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

幼儿期(1-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基本任务是形成自主性,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如独立解决大小便或自己穿衣服等。

儿童早期(3-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基本任务是发展主动性。

儿童晚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基本任务是发展学习中的勤奋感。

青少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基本任务是发展或建立自我同一性。

青年期(18-24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老年期(65岁-死亡)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人对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接近完成和进行反省的时期。

1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答:

1.家庭教养方式(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使儿童形成不同的人格特征)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人格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3.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同时它又为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提供了社会模式或榜样。

14.学生健康人格的建构P25

答:

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的统合

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实践活动的统合

15.自我意识的含义?

及分类?

答:

含义: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

从形式上可分为: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从内容上可分为;生理的我、心理的我、社会的我。

从自我观念分为:

现实的我、投射的我、理想的我。

16.如何指导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答:

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2.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

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17.认知方式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P29

答:

认知方式:

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偏爱的习惯采用的加工信息方式。

可分为: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2.冲动型与沉思型3.整体型与序列型

18.智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P31

答:

1.智力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量和质的不2.智力的差异也表现为成熟时间的差3.智力的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种族差异等

19.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答:

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0.性格类型P34

答:

1.机能类型说,英国心理学家培因根据智力、情感、意志等三种心理机能在性格结构中何者占优势,将人的性格区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2.向性说,瑞士的荣格根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外部或内部,将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

3.独立—顺从说,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根据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将性格划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21.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P34

答:

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22.理解广义的学习这一界定需要把握一下几点P38

答:

1.学习引起的是学习者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某种变化。

2.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习得的。

3.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23.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主要区别P39

答:

(1)人类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2)人类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3)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以语言为中介来实现的

24.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P39

答:

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问题解决学习

2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P40

答:

1.言语信息学习2.智慧技能学习3.认知策略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5.态度的学习

26.我国学习的分类P41

答: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根据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经验内容之不同,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

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社会规范的学习

25.什么是正强化、负强化、惩罚?

请各举一例说明。

P45

答:

正强化,跟随某一行为后并能增强该行为反应的发生。

如,表扬、奖励某同学的关爱他人行为,结果这类行为在班集体中更多发生。

负强化,通过警告或移去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加强某一行为的过程。

如,学生为避免受指责而认真学习。

 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使受罚者在接受此刺激时不得不暂时停止正在进行的反应。

如学生默写单词错误时罚抄该单词。

26.加涅根据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把学习过程划分为8个阶段。

P47

答:

1.动机阶段2.了解阶段3.获得阶段4.保持阶段

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操作阶段8.反馈阶段

27.苛勒是格式塔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了与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相反的格式塔——顿悟学习论。

主要观点:

1.学习是对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形成一种完形。

2.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28.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P51

答:

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

29.奥苏泊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从两个维度对学习进行区分。

P53

答:

1.根据学生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2.从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方面,把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30.实现意义学习主要的条件。

答:

1.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3.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31.认知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P55

答:

1.重视对关系的了解2.重视结构和顿悟的作用3.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

32.发现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答:

1.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最后的结果。

2.强调直觉思维

3.强调内部动机,即从学习探索活动本身得到快乐和满足,而不是外部奖励。

4.强调信息的组织、提取,而不只是存储。

33.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P59

答:

1.形成假设以解释事件或解决问题2.搜集数据来验证假设

3.得出结论4.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

34.试述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第四章:

学习动机

36.学习动机的种类?

64

答:

1.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2.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37.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67

答:

1.一定范围内有一致性;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学习任务的难度、学生的个性不同而不同

38.动机的归因理论(海德和维纳提出)P69

答:

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并发现人们常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及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是可控的)、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部环境等。

39.简述教师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策略。

P72

答:

1)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设置合理的目标;3)进行归因训练;

40.论述:

请从教师的视角阐述:

从内、外动机相结合入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策略P74

答:

1.使任务更有趣;2.引发认知冲突;

3.合理使用表扬;1)有效地应用表扬;2)以目标结构为基础的评价体系;

4.合适的反馈;

第五章:

学习迁移

41.迁移的种类?

P82

答:

1.正、负迁移2.顺向、逆向迁移3.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4.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一般迁移又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具体迁移又称特殊迁移)

5.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42.迁移的作用?

P84

答:

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迁移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43.早期的迁移理论包括哪些?

答:

1.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是最早的一种迁移理论,官能心理学的提出者德国的沃尔夫认为,个体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各种官能,官能即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伍德沃斯以刺激反应为基础,提出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

3.经验类化说(贾德提出,贾德的“水下打靶”实验,是经验类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4.关系转化说(苛勒所做的“小鸡觅食”实验是支持关系转换说的经典实验)

44.现代迁移理论包括哪些?

答:

1.认知结构迁移论

2.产生式论(辛格莱、安德森提出,该理论涉及的是认知技能迁移问题。

强调迁移中的共同要素,只是这种共同要素更侧重于认知成分)

3.情境性理论(格林诺提出,他认为,迁移问题主要是说明在一种情境中去学习参与某种活动,将如何影响在不同情境中参与另一种活动的能力。

45.简述影响迁移的因素。

P91

 答:

相似性;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定势

四、论述题

46.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积极的学习迁移?

(教师怎样实现“为迁移而教”呢?

)P94

 答:

1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5在真实生活中学习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47.知识的类型?

P99

答:

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2.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48.知识学习的类型?

P100

答:

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49.知识直观的类型?

P102

答:

1.实物直观2.模像直观3.言语直观

50.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的主要性质?

P107

答:

1.广泛性2.自发性3.顽固性4.隐蔽性

51.课堂上有效概括的方法。

 答:

1)用好正、反例证;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自觉地进行概括;

52.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P112

答:

1)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2)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尝试背诵);

四、论述

53.学生日常直觉经验中常常具有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认知体系,例如“大地是扁平的”、“太阳围着地球转”、“重的物体会更快地落地”等。

请问这是什么现象?

在教学中该如何处理?

(即促进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

 答:

这是错误观念。

应该在教学中采取措施促进学生错误观念的转变:

1)诊断错误观念;2)引发认知冲突;3)理解新观念;

4)应用新观念;5)反思观念转变过程。

54.试述课堂上提高知识直观的有效方法。

P103

 答:

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的形式;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性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第七章:

技能的一般概述

55.技能的基本特点?

P117

答:

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56.技能与能力的关系,技能与能力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P117

答:

技能,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区别:

1.从性质上看,技能指顺利完成一定任务的活动方式,活动方式属于具体的操作程序。

2.从范围上看,技能的活动方式有特定性,某种活动方式只适用于某类活动的效率中并影响着活动。

联系:

1.技能的形成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2.技能的形成促进能力的发展

57、技能的本质是什么,它与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答:

1)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2)知识学习所要解决的是事物是什么及怎么样(陈述性知识)、做什么及怎么做(程序性知识)等问题,即知与不知的问题;技能学习所要解决的是完成活动要求的动作会不会及熟练不熟练的问题,即会不会做及做得怎么样的问题。

(3)知识和技能联系紧密,广义的知识将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也包含其中,泛指人们所获得的经验,技能的获得要以知识获得为基础。

58.心智技能的特点?

P120

答:

1.对象具有观念性2.执行具有内潜性3.结构具有简缩性

59.技能的作用?

P120

答:

1.调节和控制作用2.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3.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前提条件

60.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P121

答:

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

61.心智技能形成的有关理论(比较有影响的观点)P129

答:

1.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1.活动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有声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

(1.认知阶段2.联结阶段3.自动化阶段)

62.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

P133

答:

1.对象脱离了支持物2.进程压缩3.应用的高效率

63.心智技能的培养应遵循的规律,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答: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练习、应用的机会

63、有效的操作技能的模仿和学习应当遵循哪些条件?

答:

(1)模仿和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

(2)练习方式上,做到各种方法综合使用;

(3)练习的次数和时间分配应当合理;(4)练习中要及时反馈;

(5)注意克服练习中的“高原现象”。

64、心智技能的原型内化阶段的教学要求有哪些?

答:

(1)动作的执行应从外部言语开始

(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

(3)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对活动方式进行概括,才有助于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

(4)要注意适时地实现转化

论述题:

65、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

(即动作技能的培训)P124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形象映像;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指以掌握某种技能活动方式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

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指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66、根据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心智技能三阶段论,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P132

答;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加里培林学派所划分的阶段,有的可以合并,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原型定向:

即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明确活动的方向。

教师应注意:

(1)让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使学生对活动有一个完整的映像;

(2)让学生了解围绕着各个动作的结构而形成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

(3)采取有效的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原型操作:

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教师应注意:

(1)让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

(2)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采用变式加以概括;

(3)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适时地向下一阶段转化;

(4)动作的执行注意与言语相结合。

原型内化:

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教师应注意:

(1)动作的执行应从外部言语开始,再逐步转向内部言语;

(2)开始时,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再依据活动的掌握程度简缩;

(3)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对活动方式进行概括;

(4)要注意适时地实现转化。

第八章:

学习策略

67.学习策略的构成?

P138

答:

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

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68.常用的复述策略有以下一些方法?

P140

答:

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

5.复习形式多样化6.注意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7.试图回忆8.画线

69.学习策略的教学和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P150

答:

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70.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

P152

答:

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

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

71、简述学习策略的特征及其意义。

特征:

(1)主动性: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的使用的;

(2)有效性:

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3)过程性:

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程序性:

是由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规则和技能构成的。

意义:

(1)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和老师负担;

(3)学习策略的训练和培养更加符合“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有利于更好的适应发展。

72、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使用学习策略。

答:

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必须能激发学习策略的认识需要;

(2)能提供学习策略的具体详尽步骤;

(3)要依据每种策略选择较多的恰当事例说明其应用的多种可能性,使学生形成概括性的认识;(4)使学习者明确策略的使用条件;(5)要求学习者评价策略的有效性。

73.简述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异同。

答:

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学习某一具体知识时采用的技能或手段,也就是学习者用于对信息的接受、加工、编码、储存、提取、运用等认知过程中的具体方法或技能。

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连。

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的知识和技能基础,是学习策略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学习策略是有效地使用学习方法,它要借助学习方法表现出来,脱离具体学习方法的学习策略是空洞的。

只有经过学习者整体策划、综合分析以后选用的学习方法才具有策略性。

四、论述题:

74、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谈谈促进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措施。

P152

答:

(1)指导教学模式。

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

(2)程序化训练模式。

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3)完形训练模式。

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学习策略中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

(4)交互式教学模式。

在这种学习活动中,两个学生一组,当一个学生主讲时,另一个学生倾听,纠正错误和遗漏。

75、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将策略教学落实到每节课中?

答:

学习策略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发现法、观察法、学科渗透式教学、专门授课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

学科渗透式教学就是把学习策略教学与具体学科知识的教学结合起来,专门训练则较独立,具有完整性。

无论是哪一种教学形式,都应遵循:

(1)必须能激发学习策略的认识需要;

(2)能提供学习策略的具体详尽步骤;

(3)依据每种策略选择较多的恰当的事例说明其应用的多种可能性;

(4)使学习者明确策略的使用条件,能根据具体任务和情境选择恰当的策略;

(5)要求学习者评价策略的有效性,明确策略为什么有用,以激发学习者自觉使用策略的积极性。

学习策略教学的程序:

(1)策略教学计划的制订。

①通读大纲教材,把握知识体系;②根据学习策略的内部联系,合理分配策略教学任务;③针对训练重点,搜集迁移资料;④逐级细化,落实到每一节课。

(2)将策略落实到每一节课中。

①教师要真正弄懂学习策略;②将学习策略落实到每节课中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76、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1)发现问题。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77.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P159

答:

1.算法式2.启发式(1.手段—目的分析法2.反推法3.简化法4.类比法)

7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

1.问题特征2.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79.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的教学?

(如何将学生培养成有效的问题解决者?

)P164

答:

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以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80.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

答:

1.环境2.智力3.个性

81.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

P170

答:

1.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82、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