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电子计算机监视系统设计技术规定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9830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力发电厂电子计算机监视系统设计技术规定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火力发电厂电子计算机监视系统设计技术规定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火力发电厂电子计算机监视系统设计技术规定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火力发电厂电子计算机监视系统设计技术规定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火力发电厂电子计算机监视系统设计技术规定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火力发电厂电子计算机监视系统设计技术规定_精品文档.doc

《火力发电厂电子计算机监视系统设计技术规定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力发电厂电子计算机监视系统设计技术规定_精品文档.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火力发电厂电子计算机监视系统设计技术规定_精品文档.doc

火力发电厂电子计算机监视系

统设计技术规定

NDGJ91-89

(试行)

主编部门:

能源部华北电力设计院

批准部门:

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

施行日期:

1989年10月

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

关于颁发NDGJ91—89《火力发电厂电子计算机

监视系统设计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

(89)电规技字第50号

各电管局,省(自治区)电力局,各部属电力设计院,各省(自治区)电力设计院,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热工研究所,南京自动化研究所,电力建设研究所,东北、华北、华东、西南、西北、湖北电力试验研究所:

根据《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的规定,220MW及以上机组均将装设电子计算机。

为搞好应用电子计算机的设计,我局委托华北电力设计院按照“中等适用”的原则,在总结国内外工程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设计技术规定》中的第十章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为了满足当前正在设计的工程急需,我局于1988年5月将该章先行颁发试行。

在1988年12月召开的《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设计技术规定》审查会上审查决定,将该章整理修改为单行本规定颁发,现将整编后的《火力发电厂电子计算机监视系统设计技术规定》NDGJ91—89(试行)批准颁发,从1989年10月起试行。

各单位在试行过程中,如发现有不妥之处请随时函告我局。

1989年5月23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定作为实施《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SDJ1—84)热工仪表和控制部分的补充及具体化。

第1.0.2条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发电厂)电子计算机监视系统(以下简称计算机监视系统)的设计,是大型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满足机组安全和经济运行的要求,并应做到技术先进、设备落实、经济合理。

第1.0.3条本规定适用于容量为200~600MW汽轮发电机组的新建或扩建发电厂的机组计算机监视系统设计。

第1.0.4条发电厂计算机监视系统的设计,宜采用标准设计、典型设计和通用设计。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2.0.1条火电厂200MW及以上机组宜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安全监视,主要实现数据采集与处理、CRT屏幕显示、制表打印及事故忆性能计算等。

一、200MW机组的计算机规模宜小一些,主要用于对安全、经济运行有关的重要参数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

二、300MW及以上机组的计算机,宜具备较完善的安全监视功能。

在有条件时,可与其他子系统进行通信。

第2.0.2条新建工程中必须把计算机作为机组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统一进行设计并取代部分常规仪表,在机组投运时应能发挥作用。

第2.0.3条计算机必须能长期稳定运行,主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应大于4320h,系统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应大于2160h,可利用率η应在99.5%以上。

第2.0.4条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及应用软件应配套齐全。

计算机选型宜立足国内,优先选用国家系列型谱中设备可靠并在发电厂中有运行经验的机型。

第2.0.5条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一般包括系统配置、应用功能及设计说明书,测点清册,屏幕显示(CRT)画册及制表打印格式,计算公式汇编,计算机技术规范书,以及有关图纸等部分。

第三章基本应用功能

第3.0.1条计算机系统应能连续地、及时地采集和处理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各种运行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并有良好的中断响应。

第3.0.2条通过彩色CRT(屏幕显示)和功能键盘,应能为运行人员提供机组在正常和异常工况下的各种有用信息。

第3.0.3条通过打印机应能完成打印制表,开关跳变与顺序记录,事故追忆,CRT画面拷贝等功能。

第3.0.4条应能在线进行各种性能计算和经济分析。

第3.0.5条对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功能,应在“计算机技术规范书”中提出明确要求。

第四章输入与输出

第4.0.1条进入计算机的模拟量应满足计算机应用功能的要求。

下列模拟量一般输入至计算机系统:

一、机组启停、运行及事故处理过程中需要监视和记录的参数。

二、定时制表所需要的参数。

三、二次参数计算、参数修正或补偿所需要的相关参数。

四、主要性能计算和经济分析所需要的参数。

五、重要的风门、挡板开度及油动机行程等参数。

六、主要电气参数。

第4.0.2条下列情况的模拟量,可以不进入计算机系统:

一、已被小型巡测装置测量的温度。

二、加热器水位。

三、配有专用显示仪表的成分分析、火焰检测等参数。

四、辅助车间工艺系统的检测参数。

第4.0.3条输入计算机的模拟量信号可来自其他自动化系统使用的变送器。

对电流信号应有断路保护措施。

当串联多个负载时,计算机信号应取自信号回路最低电位端。

第4.0.4条应按参数的重要性和动态特性合理选择和利用采样扫描周期。

采样周期一般按表4.0.4中数值选取。

表4.0.4采样周期

测量参数

采样周期

(s)

汽轮机转速、凝汽器真空、炉膛负压、汽包水位

1

压力、风压、负压、真空、流量、电气参量、主蒸汽温度

5

液位

10

温度

30

成分、物位

60

 

第4.0.5条进入计算机的开关量,应满足计算机应用功能的要求,下列开关量一般输入至计算机系统:

一、反映主机和主要辅机运行状态的接点。

二、发电机-变压器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状态接点。

三、高、低压厂用变压器断路器状态接点。

四、与保护、连锁有关的电动门,执行器,电磁阀状态接点。

五、主要保护动作输出及重要参数越限报警接点。

六、连锁、保护及自动装置切换状态接点。

第4.0.6条根据计算机应用功能要求,应区别一般开入和中断型开入,并说明哪些开关量参加顺序记录。

第4.0.7条进入计算机的开入接点,都应考虑防止误动作和高电压进入计算机的措施。

第4.0.8条应有适当数量的脉冲量输入接口,用于输入电量及汽轮机转速等脉冲量变送器信号。

第4.0.9条应有少量的模出接口,供模拟趋势记录仪用,少量的开出接口,供计算机故障报警用。

第五章硬件配置

第5.0.1条计算机安全监视系统一般由下列几部分硬件组成:

一、主机,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外存及选件。

二、外部设备,包括值班员操作站(CRT显示器和功能键盘)、打印机、程序员站等。

三、过程通道,包括模入、模出、开入、开出及脉冲输入通道。

四、预制电缆和中间端子箱。

五、不停电电源装置和电源隔离滤波装置(根据需要配置)。

第5.0.2条对选用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应考虑与其他自动化系统信息交换的方便性。

第5.0.3条计算机系统的内存、外存宜留有一定的备用容量,以备运行后扩展功能。

一般内存留25%余量,外存留40%余量。

第5.0.4条对硬件系统所有设备,均应在“计算机技术规范书”中提出明确要求。

第5.0.5条各类机组安全监视系统的硬件配置一般如表5.0.5所示。

表5.0.5各类机组安全监视系统的硬件配置

序号

硬件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计算机安全监视系统

200MW机组

300MW机组

600MW机组

1

主机

字长

内存

外存

8或16位

>256KB

>2×2.5MB

1套

>16位

>1MB

>2×20MB

1套

>16位

>1MB

>2×40MB

1套

2

过程通道

模拟量输入

开关量输入

脉冲量输入

模拟量输出

开关量输出

256点

200点

8点

8点

8点

1套

600点

700点

16点

12点

16点

1套

800点

1000点

16点

16点

16点

1套

3

外部设备

值班员操作站(汉字)

程序员站

制表打印机(汉字)

随机打印机(汉字)

 

2套

1套

1台

1台

 

2~3套

1套

2台

1台

 

3套

1套

2台

1台

第5.0.6条当两台机组在一个集中控制室控制时,可配置一台工程师操作站,该站包括一台CRT和功能键盘,供单元值长调用两台机组的画面用。

第5.0.7条程序员站包括一台CRT和键盘,以及一台输出打印机或电传打字机,供专责人员进行系统组态,任务生成,以及程序或设定值修改等用。

第5.0.8条应配备必要的备品备件,以保证计算机系统长期可靠运行。

当采用国产计算机时应满足两年的用量;当采用进口计算机时一般考虑三年所需的用量,易损部件用量由制造厂根据其重要性提出。

第六章软件

第6.0.1条计算机安全监视系统的软件应包括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

第6.0.2条软件系统的结构应是积木式和模块化的,能根据应用需要进行剪裁和生成,应用软件应具有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第6.0.3条应用软件和实时数据库应满足监视功能的要求,可以灵活地进行组态、扩充和修改,并具有防止信息丢失的措施。

第6.0.4条应配备高级编程语言和自诊断、自恢复等程序,并支持汉字显示和汉字打印功能。

第6.0.5条应具备方便的人机联系手段和良好的实时响应能力。

第七章接地

第7.0.1条计算机系统应有稳定、可靠的接地点,制造厂无特殊要求时,接地电阻一般不得大于2Ω。

第7.0.2条计算机接地网可选用下列形式之一:

一、当电气接地网满足计算机接地电阻要求时,可利用电气接地网作计算机接地网。

二、当电气接地网不满足计算机接地电阻要求或计算机制造厂对接地有特殊要求时,可设置计算机独立接地网。

第7.0.3条独立的计算机接地网应与动力及防雷接地网保持10m以上距离。

当计算机接地网需要与电气接地网相连时,应采用低压绝缘动力电缆连接。

第7.0.4条计算机系统应设总接地板,并用绝缘电缆引至接地点。

系统内不同性质的接地,均经绝缘电缆引至总接地板,以保证“一点接地”。

第7.0.5条主机及外设的接地方式如下:

一、主机和外设的机柜一般与基础绝缘,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50MΩ,并与钢制电缆管、电缆槽道等绝缘。

二、集中布置机柜的接地,用多股绞合绝缘导线(或电缆)引向总接地板。

三、距离主机较远的外设(如I/O通道、CRT控制台等)的接地,用多股绞合绝缘导线(或电缆)直接引向总接地板。

四、打印机等电噪声较大的外设,一般通过三孔电源插座的接地脚接地。

五、继电器柜、操作台等与基础不绝缘的机柜,不得接到总接地板,可就近接地。

第7.0.6条计算机信号电缆屏蔽层的接地方式如下:

一、当信号源浮空时,屏蔽层应在计算机侧接地。

二、当信号源接地时,屏蔽层应在信号源侧接地。

三、当放大器浮空时,屏蔽层的一端宜与屏蔽罩相连;另一端宜接共模地(当信号源接地时接信号地;当信号源浮空时接现场地)。

第7.0.7条各种用途接地线的截面选择见表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