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滩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80226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滩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陈滩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陈滩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陈滩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陈滩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滩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docx

《陈滩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滩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滩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docx

陈滩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

陈滩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给我校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娱乐场所,保障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在我校留守儿童工作卓有成效的基础上,开创留守儿童新的管理和教育模式,我校决定开展“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拓宽关爱教育阵地”的关爱活动。

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背景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在我国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个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社会问题。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造成的亲情缺失,留守儿童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成为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制度性孤儿”。

与随迁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受到关注相对要小,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弱势地位更加突出。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1、全国留守儿童总体情况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生活在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双方同时从农村流向城市务工,并在城市从事工作3个月以上,因而造成监护缺位的儿童群体。

“留守儿童”的界定中不应该包括父母一方外出务工,一方在家的情况,而父母一方外出务工,一方在家使得农村儿童面临的是亲情缺损而非亲情缺失问题。

2008年2月,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推断0~17周岁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

本研究主要以义务教育学龄为确定农村留守儿童规模的年龄依据。

从年龄结构来看,小学学龄(6~11周岁)和初中学龄(12~14周岁)占全部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分别为34.85%和20.84%,即6~14周岁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为55.69%,即3230余万人(包括父母双方进城务工和父母中一方进城务工)。

同时《报告》显示,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父母一方外出留守儿童占47.14%,父母双方外出留守儿童占52.86%。

以此比例为基础,则父母双方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为:

3230万×0.5286≈1707万。

考虑到人口自然增长因素,到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应为1800万~2000万。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且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现但影响深远。

主要表现如下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心理障碍、寂寞无聊心理、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等等。

2、安徽省留守儿童现状

2008年,安徽省人大常委会针对上述问题首次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专题调研。

调查显示,安徽省的留守儿童数量庞大,分布广泛,问题突出,需要高度重视。

在本此调查报告中首次对安徽省的留守儿童数量得出了近400万这样一个比较清晰的数字。

对于该省留守儿童成长的状况,则得出了留守儿童成长中存在“五缺”现象,即亲情缺“慰”、生活缺“助”、心理缺“疏”、学习缺“导”、安全缺“护”。

3、本地留守儿童状况

为了能真实了解本地留守儿童情况,2010年9月,我们对本校全面学生进行了全面的问卷调查。

本此调查中我们共发出问卷1558份,回收问卷1512份,在回收的问卷中,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祖父母监护甚至是亲戚监护的有786人,占51.9%,也就是说我校的留守生所占比例远大于全国和全省的水平,这与本地是全国贫困县,经济水平远低于其他地区有直接的原因。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本地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基本是全国的共性问题。

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

周末的监护问题,亲情的缺失问题,心理孤僻问题。

二、政策支持

1、中央政策法规

(1)、关于农民工地位与权益保护

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农民工问题若干意见》)。

《农民工问题若干意见》指出:

“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尊重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消除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体制性障碍,使他们和城市职工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输出地政府要解决好农民工托留在农村子女的教育问题”;“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社会各方面都要树立理解、尊重、保护农民工的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关心帮助农民工的公益活动”。

(2)、未成年人保护和教育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包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流入地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

流出地政府要积极配合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3)、新《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

新《义务教育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提出义务教育必须建立公共财政保障制度。

这些法律规定对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农村留守儿童在内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将广泛受益。

事实证明:

义务教育新机制实施后,包括农村留守儿童在内的农村家庭经济负担大为降低,上学积极性大为提高。

2、地方政策法规

安徽省近年来对留守儿童工作非常重视,仅2010年就先后出台多个与留守儿童有关的政策法规。

(1)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皖发〔2009〕32号)提出了今后留守儿童工作的总体目标是:

以心灵关爱、健康成长为核心,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为重点,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牵头的工作责任制度,以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立全面保障机制、改善学校生活学习条件、营造全社会关爱环境为基本途径,通过5年努力,基本建成系统化、网络化的关爱体系,力争使所有农村留守儿童学有所教、困有所帮、爱有所依、托有所居、居有所安,实现全覆盖、全关爱。

今后5年,要完成六项主要任务:

一是探索建立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统筹、政协参与、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工作机制。

二是落实包保责任制,建成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分工协作、全面覆盖的工作网络。

三是研究和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法定监护人履行义务的形式和方法,落实监护责任。

四是加强学校服务设施、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社会化服务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寄宿、托管以及校内外文化体育活动等多样化需求。

五是探索新型校内管理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学校教育和监管职责。

六是逐步形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经费保障制度和工作保障制度。

(2)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民生办〔2010〕1号)要求:

2010年—2012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实现留守儿童工作系统化、网络化、全覆盖、全关爱的要求,在全省农村地区建立2万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覆盖全省农村中小学校。

到2012年,使全省2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校内有监管,课余有去处,得到政府、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关爱。

(3)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考核办法对学校提出了:

日常管理到位:

明确专门人员;健全工作制度;落实管理职责。

活动内容丰富:

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抓好健康文化熏陶;开展体质体能锻炼;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独立合作能力;进行心理健康疏导等多项具体的考核指标。

三、项目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为要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场所建设,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基本建立起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关爱体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和良好环境,进一步改善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二)、目标任务

在原有的基础上突出服务特色,逐步完善“留守儿童之家”的运行、管理,力争在对进入我校就读的留守儿童实行集中托管教育,在设施设备投入、课程设置安排、教育教学管理、心理健康辅导、“手拉手”一对一的帮扶上突出一切工作以服务留守儿童为主要特色,并进一步增强“留守儿童之家”作为留守儿童服务这个中心的巨大社会影响力,把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创办成全县规模最大、服务质量最好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之一。

(三)、具体措施和要求

(一)硬件建设:

为让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规范化,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之家”。

图书阅览区:

设立图书室,配置必要的书架,并有不少于4000册适合少年学生的阅览的书籍,建立图书管理制度和借阅制度。

设立阅览室,提供团报团刊和各种适合于青少年阅读的各种报刊不少于5种类。

科教益智区:

利用功能教室,进行专家讲座,看爱国教育影片等。

亲情联络区:

开通亲情电话,架设视频交流平台,为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方便。

文体活动区:

建设文体活动室,作为学生活动、健身的场所。

购置乒乓球台、棋类等体育活动设施,同时也在操场增加部分体育设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留守教室:

对”留守儿童之家”的学生实现平时在原班学习文化知识,周末集中管理。

多功能教室:

学生大型集体活动的场所,学生可以看电影,举行主题班会和大型报告会等。

亲情接待室:

设立亲情电话,在县妇联的支持下建立“爱心妈妈”队伍,让学生定时打电话给父母,定时接待学生家人或爱心妈妈的来访。

乒乓球室:

设立乒乓球室,根据学生兴趣组建留守生乒乓球队,开设乒乓球兴趣活动课。

文体活动室:

配备音乐体育美术器材,添置棋类,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益智兴趣活动。

图书室:

添置了大量图书以满足学生借阅需要,图书室现有图书5万册,对全体留守儿童开放。

阅览室:

添置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报纸,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看书的良好环境。

(二)软件建设:

(一)、建立“代管家长”制度。

对“留守儿童之家”的学生配专门的“代管家长”,对留守儿童履行监护职责,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与成长记录袋。

学校为每个留守孩子建立了档案,全面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注重心理疏导,情感沟通,习惯养成。

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张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三)、为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的作用,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道德品格培育。

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

2、抓好健康文化熏陶。

注重适应和满足留守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好快乐活泼、娱情益智的文化活动,通过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排演节目、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3、开展体质体能锻炼。

注重关心和增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

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个体特点,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

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

4、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注重引导和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调查走访、劳动体验、科技探秘、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尽可能地走进自然、走进城市、走进企业、走近名人、走近故事,使留守儿童广泛汲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强基固本,茁壮成长。

5、培养独立合作能力。

注重培养和增强留守儿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意识,提升他们善于沟通、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本领。

通过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前我能行”等活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6、进行心理健康疏导。

注重了解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抓好人文关怀,促进心理健康。

组建一支心理教育队伍,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工作。

对带有倾向性、易发性、规律性的心理问题,实施重点教育疏导,把解决心理问题与抓好生活关怀结合起来,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

(三)具体实施流程:

1、开展系列活动,让这些学生有安静的学习场所,舒适的生活环境,丰富的娱乐活动,愉快的精神体验,。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电子档案,及时更新,记录留守儿童成长足迹。

3、设立亲情电话,对全体留守儿童开放,周末晚间开放微机室,让学生与有条件上网的家长视频沟通。

47、“爱心妈妈”活动完成每学期完成至少“一次探视”、“一次电话”、“一次家访”的三个“一”的总体目标。

“城乡结对”活动完成至少“一次电话”、“一次书信”、“一次见面”的总体目标。

如“专家报告”等活动看情况具体安排。

(四)、措施保障

1、搞好宣传,提高认识。

为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让“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舆论氛围,我校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制作宣传栏等方式向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宣传政策,利用校广播站和集会等形式,加大“留守儿童之家”的宣传力度,使我校创办“留守儿童之家”的政策措施等更加深入人心。

2、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保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让我校留守生工作富有特色,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

组长:

陈厚国

副组长:

张仁权张娟

成员:

全体教师

(2)工作小组:

组长:

陈厚国

副组长:

张娟

成员:

全体教师

3、建立工作责任制。

在学校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班要成立“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领导干部和党员要在工作中发挥示范作用,以身作则、带头参与,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工作的实效性。

4、建立长效机制。

学校加强调查研究、实行分类指导,把握工作进度,经常督促检查。

注意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及成功的做法,努力探索和建立起一套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适应本地实际情况的长效机制,更好地推进“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深入持久开展。

5、建立督查激励制度。

每个学期末将对各班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评比,表彰优秀志愿者、优秀关爱行动组织单位和班级。

评比的结果将作为每学年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