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79511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试题.docx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试题.docx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试题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中共十三大

2.以()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粉碎“四人帮”

3.以下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的是()。

A.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路线

C.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1979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C.治理、整顿

D.软着陆

5.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把农民家庭经营的积极性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结合起来

B.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

C.实际上就是分田单干

D.坚持了“统分结合"的原则

6.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7.包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是()。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作风建设

D.社会建设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私有化

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股份制

9.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0.属于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1.中国共产党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包括()。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批评与自我批评

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群众路线

1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是()。

A.自力更生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二、名词解释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四项基本原则

3.经济特区

4.世界贸易组织

5.亚洲金融危机

6.科教兴国战略

7.西部大开发战略

8.人才强国战略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0.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简答题

1.为什么会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其意义是什么?

2.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性转折点?

3.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经历哪两个飞跃?

为什么?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的两层基本含义及其依据是什么?

5.邓小平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其意义是什么?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意义何在?

四、论述题

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2.试析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核心。

3.试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原因。

4.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

试举例说明。

五、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河北省遵化县西四十里铺建明农林牧生产合作社,是在一九五二年秋由二十三户贫农办起来的。

合作社刚成立时,全社二百三十亩地,只凑起了“三条驴腿”,既没有车辆,也缺少农具。

村里的富农和坏分子讽刺他们是“穷棒子凑合到一块儿了!

”有些富裕中农也不愿意跟他们组织在一起。

可是,这些贫农相信党的领导,依靠自己的双手,在合作化道路上不断克服困难,勇敢地前进。

在这个“穷棒子社”的带动下,西四十里铺村在三年的时间里就改变了面貌。

过去全村一百五十四户中有一百四十户是缺粮户,政府每年都要发给这村五万斤以上的救济粮和一百几十件寒衣。

今年村里粮食作物平均产量比建社前增加百分之八十三以上,全村粮食不但可以自足,而且有余粮三万多斤。

社里积累起价值九千五百多元的公共财产。

社员们已经盖起了一百八十三问新房,栽种了十六万七千多棵杨树,使千亩荒山变成了绿林。

(2)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因首先在我国实行“大包干”而闻名全国。

1978年末,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了手印。

“大包干”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个大包干协议,揭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在保证国家税收和集体收入不减少的同时,使农民富裕了起来。

小岗村的改革,推动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的推广,使得全国农民不断走上富裕的道路。

①庄成:

《一个只有“三条驴腿”的“穷社”带动全村实现了合作化》,《人民月报》1955年2月4日。

②江山多骄网,《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

(1)这两个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中的哪两个重大事件?

(2)应该怎样理解这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新华网无锡2007年5月30日电(记者刘兆权韩瑜庆黄海波):

29日开始,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

各方监测数据显示:

今年人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水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诸多因素导致蓝藻提前暴发,影响了自来水水源地水质。

30日下午6时左右,记者走访了无锡市城区的大润发、家乐福等几家超市,发现各种瓶装、桶装的纯净水已被抢购一空。

超市工作人员介绍,29日上午开始出现市民抢购,到晚上货源就发生紧缺。

一些小商店的纯净水也是一瓶难求,少数经营户还趁机提高了价格,原本6元一桶的纯净水被卖到了10元。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不少市民开始大量购买其他品种的饮料,也有不少市民开始排队买面包。

他们担心用变质水做饭影响健康。

无锡市委、市政府已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通过地方媒体及时向公众披露消息,避免市民过度恐慌;另一方面积极研究对策,加大市场成品饮用水供应量,并要求市自来水总公司全力以赴,不计成本,采取技术措施强化处理,尽快使自来水恢复到安全饮用标准。

有关方面专家正在赶往无锡研究对策。

(2)7月11日报道:

2007年7月11日,武汉东湖风光村附近官桥湖水域再现“翻塘”。

湖面上白花花的一片,死鱼已覆盖了近岸水面。

八艘渔船游弋在湖心处,打捞死鱼,恶臭熏得路人掩鼻而过。

据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环保分局负责人介绍,死鱼是湖水污染加上天气炎热,造成了此次10万斤的死鱼。

此处由于富营养化严重,已禁止附近村民养鱼,但屡禁不止。

附近居民说,官桥湖污染并非最近才有,治污抓得紧了,有关部门会派人来打捞垃圾,撒一些净化剂。

但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官桥湖周边有多个排污口,是污染的主要根源。

来源:

《武汉东湖村10万斤死鱼翻塘》,凤凰网·凤凰资讯·社会·社会万象,2007年7月12日。

(1)江苏无锡太湖蓝藻事件和武汉东湖死鱼事件是什么性质的事件?

(2)结合这两个事件,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不定项选择题

1.C。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之所以是继延安整风运动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它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一次较为普遍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理论教育,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枷锁,冲破了长期以来“左”的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各条战线拨乱反正工作的发展,为党的工作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2.B。

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徘徊的局面,使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ABC。

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中共十四大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B。

历史上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有两个。

其中“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是1961年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是1979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的方针。

5.ABD。

实行家庭承包制把农民家庭经营的积极性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结合起来;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坚持了“统分结合”的原则。

它是在坚持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基础上,改变生产经营方式,绝不是分田单干。

6.ABCD。

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7.AB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不包括作风建设。

8.C。

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基本分配制度。

股份制是现代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不是经济制度;私有化是一种错误的主张。

9.A。

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属于共产党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方针的内容。

10.BC。

属于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

11.AC。

中国共产党处理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是: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属于共产党三大作风的内容。

12.BCD。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是社会主义应坚持的一个方针。

二、名词解释

1.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进行的一场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粉碎“四人帮”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华国锋推行并迟迟不改正“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继续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应该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党的工作。

随后,他多次同党内同志谈话,说明“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强调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的原则,实际上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这篇文章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这场讨论受到华国锋等的压制,但由于邓小平等多数中央领导人的积极领导和支持,讨论在全国范围逐步展开。

这场讨论,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2.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当时的提法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概括为我们在思想政治上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规定:

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党团结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的政治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切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和行动都是错误的,一切否定和破坏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和行动都是不能容许的。

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明确规定,中国人民将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实现新时期的根本任务而奋斗。

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又明确规定,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四项基本原则是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其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3.经济特区是指一国在其关境以外划出的,实行免除关税以及其他财政与金融方面的优惠待遇,从而达到促进出口以及其他各种经济目的一定范围的区域。

经济特区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同意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试办出口特区。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广东、福建两省会议机要)的批示》中将出口特区称为经济特区。

同年8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四个经济特区相继兴建。

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实行更加灵活开放的经济政策。

我国现有五个经济特区。

4.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英文缩写是WTO),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其前身是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

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

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

其机构是:

最高决策权力机构是部长大会,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可对多边贸易协议的所有事务作出决定。

部长大会下设总理事会和秘书处,负责WTO日常会议和工作。

总理事会设有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三个理事会和贸易与发展、国际收支、行政预算三个委员会。

秘书处设总干事一人。

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

它的基本原则是非歧视贸易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条款;可预见的和不断扩大的市场准人程度,主要是对关税的规定;促进公平竞争,致力于建立开放、公平、无扭曲竞争的“自由贸易”环境和规则;鼓励发展与经济改革。

世贸组织的基本职能有:

管理和执行共同构成世贸组织的多边及诸边贸易协定;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讲坛;寻求解决贸易争端;监督各成员贸易政策,并与其他同制定全球经济政策有关的国际机构进行合作。

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排除种种干扰,正式加入WTO。

5.发端于1997年7月的泰国的货币危机,相继席卷东亚、东南亚各主要国家,并对亚洲其他国家和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金融危机。

1997年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放弃维持了十多年的泰铢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改行自由浮动汇率制。

这一决定导致当天泰铢对美元的汇率由25.90:

1下降到30.30:

1,暴跌17%,此后又不断下降。

12月15日,泰铢对美元的汇率跌至48.20:

1的历史最低水平,与7月2日相比,泰铢贬值37.1%。

货币大幅度贬值,极大地动摇了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泰国股市随之陷入危机之中。

到1997年底,泰国股市下跌了55.18%。

泰国货币危机给亚洲金融市场带来了强烈震荡,东亚和东南亚许多国家的货币大幅度贬值,股市下跌。

其中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韩国是“重灾区”。

新加坡、日本及中国香港特区和台湾地区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6.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1995年5月,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代表党中央正式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要求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落实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在全国形成实施科教兴国的热潮,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积极促进经济建设转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设中,把科教兴国战略列为今后15年直至21世纪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之一。

1996年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把“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基本国策,并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措施。

7.西部地区指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10个省、市、自治区;土地面积约为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6%;总人口为2.8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3%。

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视察西部时提出,把加快开发西部地区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了西部开发的基本思路。

2000年12月27日,《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2004年3月11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抓好十项重点工作。

(1)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生态改善和农民增收;

(2)继续加快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打好基础;(3)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4)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5)积极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加快培育区域经济增长;(6)大力加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7)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西部地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8)拓宽资金渠道,为西部大开发提供资金保障;(9)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10)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加强对西部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

8.是中共中央全面分析我国面临的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根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

2003年12月,胡锦涛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再次阐述了该战略。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根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加强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是: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才工作;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坚持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一起抓;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优化环境。

9.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了全面论述,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决定》还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全面、深刻、协调、均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10.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为确保这一战略决策的实施,党中央制定了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的正确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为此,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途径;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制度保障;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重视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三、简答题

1.粉碎“四人帮”以后,广大干部和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中国从危难中重新奋起。

但当时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使广大干部群众的要求和愿望遇到严重阻碍,致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为了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强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在邓小平等一批老同志支持下,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开展起来。

这场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做了思想理论准备。

2.第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但也发生过“左"的错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使党的路线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

第二,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徘徊的局面,使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第三,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使中国进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时期。

因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3.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也一样,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

从长远的观点看,科学技术发展了,管理能力增强了,又会产生一个飞跃。

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

仅靠双手劳动,仅是一家一户的耕作,不向集体化集约化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