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经济带船舶石化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78767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沿海经济带船舶石化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沿海经济带船舶石化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沿海经济带船舶石化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沿海经济带船舶石化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沿海经济带船舶石化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沿海经济带船舶石化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沿海经济带船舶石化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沿海经济带船舶石化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沿海经济带船舶石化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沿海经济带船舶石化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沿海经济带船舶、石化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1

第一节项目背景1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

第三节项目概况6

第二章园区总体布局及发展目标10

第一节园区总体布局10

第二节园区发展目标11

第三章基础设施建设方案12

第一节建设指导思想12

第二节建设规模12

第三节建设方案12

第四章场址选择26

第一节场址所在位置现状26

第二节场址建设条件27

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29

第一节场址环境条件29

第二节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29

第三节环境保护措施方案30

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31

第六章节能节水措施32

第一节节能措施32

第二节节水措施33

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35

第一节劳动安全卫生35

第二节消防35

第八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37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39

第一节建设工期39

第二节项目实施进度安排39

第十章项目招投标42

第一节招投标原则42

第二节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46

第三节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47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8

第一节投资估算依据48

第二节总投资估算48

第三节资金筹措51

第十二章财务评价52

第一节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52

第二节收入及税金估算53

第三节成本费用估算54

第四节盈利能力分析55

第五节资金来源与运用分析56

第六节敏感性分析57

第十三章偿债能力分析58

第十四章社会效益分析60

第十五章研究结论与建议61

第一节研究结论61

第二节建议62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沿海经济带船舶、石化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项目承办单位名称:

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项目负责人:

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1994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开发区,2005年首批通过国务院审核,处于省政府确定的沿海经济带“五点一线”重点发展区域。

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于1992年6月,单位注册地址为市南路147号。

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

全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年营业收入146000万元,财政收入11040万元。

经济开发区地处辽东半岛东部,东经124°11′北纬39°58′,系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

东北东部新兴港口城市——市为其母城,素有“天涯在海南,海角在”的美誉。

经济开发区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以临港工业现代仓储物流和商贸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包括机械制造、矿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木制品加工及钢铁冶金、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等行业的产业框架,吸引了包括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韩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

初步建立起港口经济模式。

国家“沿海开放”和“振兴东北”两大战略以及建设经济带规划的深入实施,加快了经济开发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更多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向这里汇集,一个高度开放、多元化、多功能的港口城市正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成为有识之士的投资热点。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央、省、市有关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国务院政府办公厅发布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4、国务院政府办公厅发布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5、《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6、关于加快“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促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文件精神(辽政发【2006】3号);

7、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十一五”规划;

8、《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与案例应用手册》;

9、交通部颁布的水运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方法;

10、《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1、《省建设工程概算定额》;

12、经济发展有关文件;

13、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四、项目建设背景

1、船舶工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船舶工业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

在国民经济116个产业部门中,船舶工业与其中的97个产业有直接联系,关联面达84%,其中尤以机械、冶金、电子等行业最为密切,每建造一万载重吨船舶可以解决船舶及其上游产业3000个就业岗位。

而中国的造船业也是国际竞争力最强的产业之一。

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船舶业从去年9月份就显现了“受压”的状态。

而2009年,亦被不少专家认为是中国船舶业较为艰难的一年。

难的主要表现就在于——交船难、接单难和融资难。

据统计,2008年我国全国造船完工量288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2.2%;新承接船舶订单581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0.9%;手持船舶订单2.05亿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8.7%。

在我国的机电行业中,船舶是唯一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体现竞争力的行业。

我国的三大造船指标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

但是我国的船舶工业还是大而不强。

其原因在于:

科研水平、生产效率、配置设备等方面,和世界先进的造船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

这使得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我国的船舶工业处于被冲击的前沿。

2、石化工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作为能源和基础原材料工业,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经过50多年的建设,我国已形成了完整的石油化工工业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经过几次改革重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已经跻身世界石油化工大国行列。

整体实力较强,配套比较完整,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和一定的竞争能力。

原油加工能力、乙烯和三大合成材料生产能力均居世界前列。

我国的石化工业在生产和技术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产品增长率和产品质量、品种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加工成本高,生产装置能力小,原料适应性差和机械装备可靠性差等问题,而且面临着世界大石化企业在我国抢占市场的激烈竞争。

为了我国石化工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加强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装置能力;积极采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

该项目的建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该项目的建设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较强的带动作用

船舶工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钢铁、化工、石化、轻工、纺织、航运、海洋资源开发等重点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也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船舶、石化工业的发展在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增强企业主体地位方面也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尤其是在加入WTO及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急需造就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参与国际竞争,以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船舶、石化工业作为已经具有相当竞争力基础的产业,它的发展壮大对带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总体竞争力无疑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该项目的建设是提升船舶、化工产业的层次,形成支撑板块经济支柱产业的必要条件

通过该项目的规划建设,走资源的梯级和多层化利用之路,以清洁化、规模化、特色化为发展指导原则,构筑生态产业链,通过产业的连横合纵,形成相关产业链协调、偶合发展的产业共生网络新体系,实现工业过程生产技术绿色化、产业链接网络化、代谢过程循环化、资源利用多层化。

通过产业链规划与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实现各产业间物资流、能量流、信息流的集成。

全面提升船舶、化工产业的层次,形成支撑板块经济的支柱产业。

三、该项目的建设是老式工业区升级改造的理想模式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

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我国的第三代产业园区。

它与前两代的最大区别是:

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

随着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我省有许多的老式工业园区面临着升级改造,循环经济理念下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组织与运行方式已经成为省老式工业园区改造的目标之一。

该项目的建设将为工业园区的改造升级提供一个可借鉴模式。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节项目概况

一、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沿海经济带临港产业园区分园区内,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

背倚高速公路,坐拥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十分便捷。

现已开通与韩国仁川客货运输航线和至日本直江津、敦贺、韩国釜山及国内诸多港口的集装箱航线,是中国东北地区主要的出海口和物流集散地。

城区距民航机场17公里,现已开通至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十几条航线;陆路交通发达,沈阳—、—大连的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201国道横贯全境。

二、建设规模及目标

该项目填海造地2平方公里,开通大东沟西南航道;沿航道建立商业港口、业主码头;进行道路、排水、给水、供电、通讯等“五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

三、建设内容

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填海造地

填海造地面积2平方公里,并进行土地整理。

2、道路系统及绿化

建设道路网总长度为12公里,其中:

干路6公里,支路6公里,道路路面面积为24万平方米;实施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

3、给水工程

该工程拟建给水主干管7835米,其中:

DN600管3465米,DN400管2765米,DN300管1605米。

4、排污水工程

该项目拟建污水管道8845米,其中:

DN900管1480米,DN700管2595米,DN500管4770米。

5、排雨水工程

该项目拟建雨水管渠总长8200米,其中:

DN1000管330米,DN800管1525米,DN600管1890米,DN500管1010米;管材采用钢筋砼管;雨水暗渠总长2700米,雨水明渠总长745米;雨水暗(明)渠断面为:

1.6米×1.2米,1.4米×1.0米。

6、供电工程

该项目拟建66KV变电所一座,总容量为63MVA;拟建66KV电力架空线0.9公里;拟建10KV电力电缆,总长4公里。

7、供热工程

该项目拟建供热管总长7935米,其中:

DN600管1195米,DN500管2000米,DN400管2100米,DN300管2640米;拟设10座换热站。

8、电信工程

该项目拟建有线电话、电视传媒、宽带等通讯线路。

该项目工程由电信运营商建设。

四、项目总投资与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为53996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不含建设期利息)为48596万元,建设期利息为5400万元。

资金来源为:

申请银行贷款40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3996万元。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所得税前主要评价指标内部收益率为18%,财务净现值为18266万元,投资回收期为4.62年(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为10.8%。

第二章园区总体布局及发展目标

第一节园区总体布局

一、总体布局原则

1、应符合市城市规划的要求,以确保园区总体布局结构合理,满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依据建设场地实际情况及设施组成,使总体布局具有合理的功能分区,以减少相互间的影响和干扰,方便园区内企业的生产和管理;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保护环境资源,争取最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到环境与产业协调发展,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标准处理“三废”,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

4、园区总体布局在满足经济开发区及市城市规划要求的同时,配置必要的基础设施,即通给水、排水(雨水、污水)、供电、通讯、供热、道路、建设场地平整,以满足和方便进驻企业生产的需要,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基础设施效能。

二、总体布局

园区总体布局由工业用地区、行政管理用地区、公用设施用地区组成。

规划建设用地结构详见下页表2-1:

 

表2-1园区建设用地结构一览表

序号

指标名称

用地面积(万平方米)

比例(%)

1

工业用地

157.6

78.8

2

行政管理用地

1.0

0.5

3

公用设施用地

3.4

1.7

4

道路、广场

24

12

5

绿化用地

14

7.0

规划总面积

200

100

第二节园区发展目标

该项目拟建地作为省“五点一线”战略规划的重点区域,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为:

先期做好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临港优势,发展船舶、石化制造业。

第三章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第一节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及国家有关政策,确定如下建设原则:

1、节约投资,简单实用,并不失特色;

2、项目建设规模适当;

3、建设项目匹配合理;

4、符合长远开发新项目的要求;

5、阶段性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扩大规模。

第二节建设规模

该项目填海造地2平方公里,开通大东沟西南航道;沿航道建立商业港口、业主码头;进行道路、排水、给水、供电、通讯等“五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

第三节建设方案

一、建设设计原则

1.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具体地形地貌和满足各类建筑的功能要求,合理功能分区、科学组织交通,营造一种轻松、舒适、和谐流畅、良好人文环境建筑。

2.规划设计中要充分注意到建筑和周边环境格调协调一致,做到与大环境相和谐。

3.建筑设计注重功能和适用。

简洁流畅、提倡节约、环保和超前的设计理念。

二、总体构思

根据本工程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明确等特点,设计将充分利用建设场地的自然地貌和气候特征,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使每个建筑物都具有良好的朝向及采光。

同时充分利用建筑物之间的空地,增加绿地面积,种植长青植物,形成立体的绿色屏障,营造一个优美的室外环境。

三、环境设计

考虑到当地气温及气候特点,在建筑色彩方面采用灰、蓝色调。

园区结合总图布置,在主要出入口和主要干道两旁设置绿化带。

四、工程方案

1、填海造地工程

该填海及地基处理工程采用强夯挤淤方式进行填筑,两侧隐伏隔堤(各宽15m)采用振冲碎石桩方式进行固结,中心部位采用插板排水固结。

(1)隔堤强夯挤淤

挤密强夯点位(ф2000)纵向间距为4.0m,横向间距为3.5m。

强夯质量检测及沉降观测均由业主另行组织有资质的承包人实施。

(2)伏堤振冲碎石桩

采用干式沉管振冲碎石桩,在隔堤强夯一周后施工。

沉管直径为ф400,桩平均长度为6.0m(填石处)、7.7m及9.7m(淤泥处);沉管桩间距1.5m,呈等边三角形布置。

(3)中心插板区

在纵、横隔堤填筑完、抽排海水后,铺设复合土工布(500g/m2,双向抗拉强度≥60KN/m,渗透系数≥5×10-2cm/s,幅宽≥5.0m),再铺砂垫层(厚2m,干密度≥16.5KN/m3)。

在砂垫层中,纵、横向每间隔50m设置一条排水盲沟(上宽80cm,下宽60cm,高80cm),沟内填充3-5cm碎石,外包无纺的透水性土工布(200g/m2,断裂延伸率≥40%,渗透系数≥2×10-2cm/s,CBR顶破强度≥1.8KN,抗拉强度≥10KN/m)。

在纵、横向盲沟的交汇处设置一个ф1000集水井。

集水井在砂垫层中采用砾石、水泥滤水管,外裹无纺土工布,每1m四节;随着填石(砂)层的逐渐堆载也逐级上升,采用1m一节水泥管,直到预压层顶面以上1m,加井盖予以保护。

在铺设砂垫层后,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断面尺寸为100mm×4mm的塑料排水插板,间距有1.0m、0.9m。

塑料排水板的质量、品格应符合设计及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4)底基层填筑(堆载)

①当塑料排水板、集水井施工完后,在砂垫层上铺填1m厚风化砾石土垫层,并分层填筑、压实。

②在风化砾石土垫层上分七级等速堆载开山石料。

每一级堆载高度为1.4m-1.5m,分两层填筑,用重型推土机反复4次推平、碾压即可。

(5)技术要求

①沉降要求:

工后沉降差≤1.0‰,工后剩余沉降量≤20cm;

②交工面承载力标准:

荷载板试验地基承载力≥140KPa;

③交工面以下地基需填土,厚度≮80cm。

其地基压实标准(重型夯击)为:

深度为0-80cm时,95%;

深度为80-150cm时,>93%;

深度>150cm时,>87%;

④回弹模量:

处理后交工面回弹模量值≮25Mpa;

⑤场坪区交工面黄海高程3.9±0.1m。

2、道路系统

(1)采用的技术标准

①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路、次干路

②设计车速

采用小城市标准:

主干路:

50Km/h

次干路:

40Km/h

③设计使用年限

路面交通量达到状态时:

主干路:

20年

次干路:

15年

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时:

主干路:

15年

次干路:

15年

④路面设计荷载

机动车道:

BZZ—100

⑤地震烈度

按七度设防

(2)平面规划

依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及园区用地规模。

园区道路网密度:

干路为3.00公里/平方公里,支路为3.00公里/平方公里,园区总道路网密度为4.00公里/平方公里。

道路网总长度为12公里,其中:

干路6公里,支路6公里。

道路红线宽度:

干路25米,支路15米。

经测算,道路用地面积为24万平方米。

(3)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向高程综合考虑区域的地形地势及道路排水等因素合理确定。

项目所在建设地点地势较平缓,所以道路纵坡控制基本按照现状地形地势标高来控制。

(4)横断面设计

在横断面布设上,对于主、次干路依据路网规划采用一块板型式。

人行道采用1%的直线横坡;车行道采用1.5%双向抛物线路拱横坡。

(5)道路结构

①边石

主干路、次干路车行道边石采用20×27×99cm机制磨光花岗岩边石;人行道外侧边石采用7×10×50cm机制磨光花岗岩条石;树池边石采用10×15×120cm机制磨光花岗岩边石。

②人行道方砖

人行道方砖厚为6cm混凝土彩砖。

③路面结构

A.主干路结构形式自上而下依次为:

4厘米细粒式沥青砼(AC—13)

6厘米中粒式沥青砼(AC—20)

洒透层沥青(0.9升/平方米)

40厘米水泥稳定砂砾基层

20厘米天然砂砾垫层

碾压路床(重型击实压实度≥95%)

B.次干路及非机动车道结构形式自上而下依次为:

4厘米细粒式沥青砼(AC—16)

6厘米中粒式沥青砼(AC—25)

洒透层沥青(0.9升/平方米)

30厘米水泥稳定砂砾基层

20厘米天然砂砾垫层

碾压路床(重型击实压实度≥93%)

3、绿化

(1)设计原则

①绿地系统整体布局突出“三个结合”,即大环境绿地与小型绿地相结合,开放型绿地与封闭型绿地相结合,线形绿地与块状绿地相结合;

②绿地应分布合理,植物多样,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景观优美的园区;

③根据园区规划建设的实际情况,考虑随着进驻园区企业的增加,单位附属绿地也随着增加,因此,该项目绿地占建设用地比例采用7%,即14万平方米。

(2)建设内容

①园区范围考虑设置道路绿化,并结合现有的地形、地貌进行多样化的绿地建设;

②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加强单位附属绿地的建设和管理。

4、给水工程

(1)用水量估算

园区规划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

工业用地1.756平方公里,行政管理用地0.01平方公里,公用设施用地0.034平方公里,道路、广场0.24平方公里,绿化用地0.14平方公里。

按各类用地不同,取各类用地用水指标如表3-1(日变化系数取1.5)。

表3-1船舶、石化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用地用水估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用水标准(万m³/k㎡·d)

2平方公里

用地面积

(平方公里)

所占比例

(%)

日用水量

(万m³/d)

1

工业用地

1.2

1.576

78.80

1.8912

2

行政管理用地

0.6

0.01

0.50

0.006

3

公用设施用地

0.5

0.034

1.70

0.017

4

道路、广场

0.25

0.24

12.00

0.06

5

绿化用地

0.2

0.14

7.00

0.028

6

规划总面积

2

100.00

平均用水量

1.3348

(2)给水水源

项目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日用水量约1.33万立方米。

根据地区水源情况,该项目供水由市自来水公司供水。

(3)给水管网设计

该项目给水主干管沿道路布置,构成环状供水系统。

工程给水管网设计时变化系数取1.5,区域中心自由服务水头按280kPa设计,管道管径按最高日最大时设计,按事故时和消防时进行校核。

该工程拟建给水主干管7835米,其中:

DN600管3465米,DN400管2765米,DN300管1605米。

管材采用球墨铸铁管,胶圈接口,直埋铺设。

该项目不考虑给水支管。

主干管工程量见表3-2。

表3-2船舶、石化工业园区给水管网工程量表

序号

规格

管材

单位

数量

1

DN600

球墨铸铁管

3465

2

DN400

球墨铸铁管

2765

3

DN300

球墨铸铁管

1605

合计

7835

(4)消防给水

根据消防要求,在主干管段布置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

5、排水工程

(1)排污水工程

依据园区的地形特点及园区规划高程,园区规划区域内确定为1个排水分区。

污水收集范围为规划范围,面积为2平方公里。

该项目拟建污水管道8845米,其中:

DN900管1480米,DN700管2595米,DN500管4770米。

管材采用玻璃钢夹砂管。

污水干管工程量见表3-3。

表3-3船舶、石化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工程量表

序号

规格

管材

单位

数量

1

DN900

玻璃钢夹砂管

1480

2

DN700

玻璃钢夹砂管

2595

3

DN500

玻璃钢夹砂管

4770

合计

8845

(2)排雨水工程

该项目拟建雨水管渠总长8200米,其中:

DN1000管330米,DN800管1525米,DN600管1890米,DN500管1010米;管材采用钢筋砼管;雨水暗渠总长2700米,雨水明渠总长745米;雨水暗(明)渠断面为:

1.6米×1.2米,1.4米×1.0米。

雨水管渠均按重力流设计。

雨水管渠工程量见表3-4。

表3-4船舶、石化工业园区雨水管渠工程量表

序号

规格

管材

单位

数量

1

DN1000

钢筋砼管

330

2

DN800

钢筋砼管

1525

3

DN600

钢筋砼管

1890

4

DN500

钢筋砼管

1010

5

雨水暗渠

钢筋砼结构

2700

6

雨水明渠

浆砌石结构

745

合计

8200

6、供电工程

(1)供电负荷估算

园区主要用电为工业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用电、建筑物照明、道路广场装饰照明及公用设施动力用电。

依据国内同类型园区标准,结合省的具体情况,各项用电指标及用电负荷估算如表3-5:

表3-5船舶、石化工业园区规划用地用电负荷估算表

序号

指标名称

负荷密度指标(KW/ha)

规划用地面积(ha)

用电负荷(KW)

计算负荷(KW)

1

工业用地

800

157.6

126080

75648

2

行政管理用地

150

1

150

90

3

公用设施用地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