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事迹读后感1000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78620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进事迹读后感1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先进事迹读后感1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先进事迹读后感10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先进事迹读后感10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先进事迹读后感10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先进事迹读后感1000字.docx

《先进事迹读后感1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进事迹读后感1000字.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先进事迹读后感1000字.docx

先进事迹读后感1000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先进事迹读后感1000字

  篇一:

高三,读后感,1000字,责任

  精选作文: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1000字作文

  工作既是自己的谋生手段,也是个人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一个平凡人,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班下班总是忙忙碌碌,读了《责任胜于能力》这本书,使我受益非浅,此书运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其深刻的内涵,浅显易懂的道理,特别是其中一系列的案例,有很强的说服力,阐明了责任有无直接决定事物的成败,也让我对文中的“责任”二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那责任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责任”从大道理说,就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从小的来说即一个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一个人的工作做的好坏,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有没有责任感,是否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责任。

人的一生必须承担着各种各样的责任,社会的、家庭的、工作的、朋友的等等。

人不能逃避责任,对于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要勇于承担,放弃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时,就等于放弃了生活,也将被生活所放弃。

责任可以使人坚强,责任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力,永远由责任来承载。

责任可以改变对待工作的态度,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你的工作成绩,正如书中所说的“假如你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讨厌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

我们在工作中,就是要清醒、明确的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完成工作,认识到、了解到自己的责任,清楚自己的职责,并承担起自己所在工作岗位的责任,那么工作就由压迫式、被动,转化为积极主动,并享受工作乐趣,取得成绩的快乐。

  “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

每一个能够成功发展的优秀企业都非常强调责任的力量。

可以说一个人的成功,与一个企业和公司的成功一样,都来自于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断超越自身的努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责任,已经成为人的一种立足之本,成为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能力。

尤其是本书的最后一章谈到:

责任即荣誉。

“人可以不伟大、人可以清贫,但我们不可以没有责任”。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肩上的责任,扛着它,就是扛着自己生命的追求与信念;扛着它,就是扛起对自己人生的美满与幸福。

  不能联系实际

  篇一: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

  前不久,认真阅读了《责任胜于能力》这本书,主要有以下三点启示。

  启示之一:

责任重要。

  对于责任胜于能力这一理念我非常赞同。

这是因为责任与能力相比较,责任更重要。

如果一个人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他就会努力地去学习,全力以赴地去工作。

他会有一种使命感和奉献精神,也会注意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般来说,这样的人工作肯定比较出色,对单位和社会的贡献也会大一些。

相反,如果一个人光有能力而毫无责任心,工作肯定是做不好的。

说得极端一点,对一个毫无责任心的人来说,能力越大,对单位和社会的破坏性越大。

那些高科技犯罪的人,就是很好例证。

这些人能力不可谓不强,但是由于他们对家庭、对社会严重缺乏责任,把能力用错了地方,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比之下,有一些人虽然能力不那么强,但他们有一颗责任心,他们为单位还能做一些工作,对社会也有一些贡献。

我想,一个人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能力大小,这都没关系,关键是看你有没有强烈的责任心。

当然,如果我们既有强烈的责任心,又有很强的能力,那是最理想不过了。

这也应该成为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

  启示之二:

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有些责任是与生俱来的。

比如你作为儿子,你有孝敬父母的责任。

你成家之后,有养育子女的责任。

有些责任是因为工作、朋友而产生。

这些责任是每个人推脱不掉的。

  我们只有认清自己的责任,才能知道该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

也只有认清自己的责任,才能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承担责任。

当然,并不是要求每个人承担所有的责任。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要求你承担你所能够承担的那部分责任。

这就是社会为什么要分工,企业、单位为什么要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职责。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也就是要知道自己应做些什么,这是履行责任的前提。

正如一位成功学的大师说过:

认清自己在做些什么,就已经完成了一半的责任。

  启示之三:

让责任成为习惯。

  我们只是认清责任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但不等于每个人都有责任感。

责任是对任务的一种负责和承担,而责任感则是指一个人对待任务的态度。

我们虽然认清了自己的责任,但如果不去很好履行自己的责任,那也是白搭。

所以我们不仅要认清自己的责任,还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我们平时讲爱岗敬业,其实敬业是一重责任精神的体现,是对责任的一种升华。

我们过去讲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所要体现的就是这种责任精神。

我们要让这种精神成为自动自发,变成我们生活、工作中的习惯。

俗话说得好,习惯成自然。

我们要把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态度当成人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一样,再自然不过的事。

这应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篇二: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

  乍一看到《责任胜于能力》的书名,便得到心灵上的认同。

是啊,对于我们来说,无论是领导还是平民,无论身在操作岗还是管理岗,或许存在能力高低的不同,但是可以具有同一样高度的责任感!

在我看来,这是作为一个身在职场上工作着的人的首要素质,是必须具备的,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对待工作应有的态度。

而看完全书,让我对责任二字的含义有了更深的领悟。

  跟身边的同事、朋友聊天发现,很多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满意。

对我们来说,大多数人是当初无目的地选择了自己不甚了解的学校和专业,尔后又被动地接受了组织的工作安排,而等自己真正发现了兴趣所在后,那份心仪的工作已经远远离开,终究成为了一个不可触及的梦。

因此,在许多人看来,是工作选择了自己,而不是自己根据兴趣和意愿去选择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工作只是谋生的一种方式。

而我认为,不管是以一种何样的心态来到这个岗位,也不管是否对自己的工作有兴趣,只要是自己的工作,就应该责无旁贷地去完成,且完成好,这是自己的责任。

换句话说,这本身就是自己分内的事情。

  什么是责任?

我以往的理解是:

责任当然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但是认真负责标准是什么,没有仔细琢磨过。

而看过这本书后,发现自己对责任二字的理解还是偏颇或浅薄。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例子是两个青年去非洲某岛推销公司生产的皮鞋。

在我看来,

  个人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超前考虑、踏实工作,把每个小事当成大事来策划,最终才能环环相扣,整体和谐顺畅。

  说到尽职尽责,还让我想起了对迪士尼的美好印象,在那里敬业精神无处不在,即便是在离开后仍心存感动,依依不舍。

无论是盛大游行时每个人物夸张到位的表情,偶像明星身着厚重的衣服顶着近40度的酷暑却仍与游人快乐顽皮地合影,还是霏霏细雨过后清洁工人马上就擦干的座椅,舞台剧道具中数以万计的小灯泡竟然无一损坏的完美,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责任

  所展现出来的璀璨光芒。

正是有了每一个员工对自己岗位的尽职尽责,才成就了迪士尼的美好声

  誉。

让我们都来承诺:

我是100%的承担责任者,我是问题的源头,责任止于我!

初读《责任胜于能力》,让我有了以上初浅体会,让我对责任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有机会会多读几遍的,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篇三: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

  读了《责任胜于能力》这本书,颇有感触。

以前在部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相对来说比较多,责任、忠诚等作为主题内容,已渗透进血液里,融入到生命中。

转业地方后,受教育的形式虽有不同,但实质基本一致。

责任成为为人、处事、从业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

  责任说到底,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职业道德的升华,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即将工作当做事业来做的态度。

也许,我们大多数人所做的工作都不轰轰烈烈,甚至平凡而又枯燥,可能有时我们会厌倦,会在工作中得过且过。

殊不知,正是这种态度会离目标越来越远,与成功背道而驰。

一个人再有能力,如果缺乏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精神,肯定不会有多大作为。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

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

是啊,没有责任心的人,无论在任何岗位都难以生存,更谈不上有所发展了。

我校优秀校友聂淑娟的事迹告诉我们,无论岗位多么平凡,只要尽心尽力,就会得到人们的尊敬,社会的认可。

也许有人会说,先进人物的成功只是个例,并不是每个认真负责的人都会得到像他们一样的殊荣,事实的确如此。

现实中,那些认真负责的人绝大多数没有像他们一样风光,但至少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认为他是一个诚实可靠、勇于担当、可以信任的人。

  一本好书可以启迪人们的心智,激励人们的斗志。

《责任胜于能力》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篇四:

读《责任胜于能力》的读后感

  读《责任胜于能力》的读后感

  当我读完《责任胜于能力》这本书时,我思绪万千、感受颇深,特别是书中那鲜明的实例、深入浅出的阐述让我时时难忘、刻刻铭记。

是啊!

现实生活中不乏有各种各样的人才,可真正能负责人的、能将责任作为义务的人才却寥寥无几。

如今的工作中太多的只是借口、抱怨和不满,而这些人的结果往往也是以失败而告终,正如书中所说“你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你对人生的态度;你在工作中的表现决定了你在人生中的表现;你在工作中的成就决定了你在人生中的成就。

”只有责任与能力并有的人才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责任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如果一个所谓的人才对待自己的工作只有能力而没有任何责任心,那么他的工作再努力其业绩也不会有质的提高,更不会出色。

每天也就是枯燥的重复着机械的工作,然而只有将责任放在工作的

  领你的团队,去奋斗,去努力那么你所得到不仅仅是整个团队的信任,更是成功的阶梯;而当你漫不经心的,没有责任心的去带领你的团队那么你将失去的不仅仅是失败,甚至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责任首先是你对待工作的态度,一位成功大师说过“认清自己在做什么,你就已经完成一半的责任”,责任不是与身与身俱来的,它是一种态度,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是尽职尽责的重要表现。

在实际工作中的我将脚踏实地、勤奋苦干尽职尽责的做好各项工作,让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富有责任,让自己的表现缔造出色,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干,去努力,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去实现公司的愿景,从自身去体现公司的价值、实现公司的价值。

加强自身品德、素养从让自己具备做一个店长的优秀品德,更高素养,

  书中说“团队最需要的是成员们的协作和彼此的责任感,只有这样团队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团队的成功靠的是成员对团队的责任感,成员的成功靠的是彼此的责任感”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关键是你如何的去发挥,如何去调动,如何去以身作则,如何负起你的责任。

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能不能领导好一个企业,首先取决于他的责任与能力,责任决定工作,决定成果,决定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

  让我们承担起属于自己的甚至更多的责任;为了自己,为了荣誉而努力,对待工作是全力以赴,满腔热情;为责任而工作,就是为自己,为将来而努力,在工作中表现出色直致卓越,全力以赴,最完美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让努力成为一种习惯。

努力工作,忠诚于企业,在捍卫企业荣誉的同时,也树立了自己的荣誉,自己就向成功更迈进了一步。

  篇二:

亮剑读后感1000字

  亮剑读后感最近一段时间,拜读了新派作家都梁的处女作《亮剑》。

主角李云龙是一个叱咤风云、百战沙场的职业军人,是一个一生都在血与火中搏斗的名将。

每每看到精彩之处都为之热泪盈眶,热血澎湃,仿佛自己就置身于那硝烟弥漫的传奇故事中,久久不能释怀。

古代剑(:

先进事迹读后感1000字)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

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

亮剑,亮出了自己敢于挑战强者的勇气,亮出的是自己面对困难不退缩

  的决心,亮出的是大丈夫敢想敢为的那份担当,亮出的更是斗士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斗志。

我们国家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靠的就是我们的军队广大战地指导员的战斗意志。

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人。

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

亮剑精神,是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我想“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不仅仅属于军人,也属于我们这个特殊行业。

作为一名印制员工更应该具备这种精神,安全优质保发行的使命需要我们学会亮剑,科学高效谋发展也迫使我们在前进中不断亮

  剑。

在顺境的时候自强不息,在逆境的时候越挫越勇,面对困难的时候就越能考验你。

我们的企业,是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企业,有着培养英雄的土壤,涌现出大量的先进个人和事迹。

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与气质。

这种传统与性格,是由我们企业创立之初的领导班子的性格与气质决定的。

七一二厂的创建者们给这个企业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个企业的灵魂永在。

企业在创立之初,靠的是吃苦耐劳、敢打敢拼,靠的同样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

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面对困难要永不言弃。

生活中遇到瓶颈,工作中被困难绊倒,都不要轻言放弃,也许再坚持一秒事情就能发生转机,困难就能被解决。

特别是在工作中,我便有深刻的体会,遇到困难,回避、退缩都无济于事,只有正面“敌人”,逢敌必亮剑,才有解决问题的机会。

同时要能吃苦,积攒自己的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具有亮剑精神的员工能够把工作认真负责的完成,在职场中这样的人能敢打敢拼。

在面对困境时能果断抉择,永不言败,有着锲而不舍的执着。

在我看来,亮剑精神是一种对事业的执着、忠诚和责任,亮出的是一种气势、一种胆略、一种超越。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要勇于亮剑,敢于亮剑,成为一个具有“亮剑”精神的团队成员。

狭路相逢勇者胜,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篇三:

感动中国观后感1000字(共7篇)

  篇一: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很早之前就接触到了感动中国,记得那时候主要是为了写作文总在背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整个中学时代同学们们的作文中随处可见感动中国人物,但很少真正去了解、真正去感悟过感动中国,后来渐渐长大,终于开始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每年的感动中国,开始走进他们的故事,每一次总会热泪盈眶。

  感动中国在这片土地上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这十多年来,无数平凡却又高贵感人的故事被搬上荧幕,一位位普通却又无比伟大的人被众人所熟知,无论是赤诚报国、为民奔走、舍身救人的大爱,还是忠贞不离、反哺赡母的小爱,不论是伟大地惊天地泣鬼神,还是平凡的不足为道,人间真情、世间大爱,总会触动我们的心弦。

  每年的感动中国中,总会有一位献身祖国国防事业鞠躬尽瘁的军人,一位为民奔波甘于奉献的焦裕禄一般的人民公仆,一位至忠至孝对亲人不离不弃的普通人,一位献身救人托起他人生命曙光的平凡英雄?

无论身居高位,还是来自基层,伟大还是平凡,感动不分贵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用他们的执着诠释着爱的含义,感谢他们,让我们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正能量,在这个不是物欲横流、不那么美好的社会里,让我们看到希望,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就有力量!

  篇二:

感动中国20XX观后感

  感动中国20XX观后感

  在这个社会上,总有一些令我们赞扬的人。

每年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个舞台,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事迹。

在这个简单,而又充满意义的舞台上,闪耀的不是明星,而是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

他们单薄的力量,却能迸发出如此令人敬佩的光芒,实在令人震惊。

  在这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这位为了让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他同桌6年的母亲。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

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

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做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这是她的颁奖词。

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她则被亲切地称为“同桌妈妈”。

这是多深沉的母爱,才能有12年的陪伴苦读。

每天从早到晚,她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他一起学习,做他的老师、陪读,十二年如一日。

我被这位伟大的母亲深深感动。

  收看完这期节目后,内心随之涌上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无法言喻的人性的震撼。

愿中国能有更多的平凡普通的好人好事,愿有更多的人能感动中国。

  篇三:

20XX年感动中国观后感

  寒假政治作业

  泰山学院附中20XX级10班田振泽《20XX感动中国》观后感晚上八点我们一家人准时坐在了电视机前,看《20XX感动中国人物》,当一个个平凡感人的故事在我们眼前播放,泪水和感动在整整2个小时的静默中伴随着我们。

当我们一次次被真情感动,才会体会到,世界原来这般美好,人情原来这般纯洁。

该是多么美好的家庭才塑造了这么感人的故事呀!

是呀,世上有许许多多的好人,他们都是那么地高尚、伟大!

是我们人生的好榜样!

他们也很平凡,是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一员,可他们却在平凡的位置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也使他们的人生也变得从此不再平凡。

所以,他们感动着我们。

我们的生活需要这样的好人,我们美好幸福的生活需要用温暖来营造,需要用善良来创造。

  通过观看这个电视节目,我们一家人也趁机进行了沟通,尤其是对我。

电视节目使他认识人需要多做好事,做的好事多了终究会让人感动!

其实我们都明白如果我们都能用心努力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一个感动中

  国的人。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错过这些好节目,去感受这些单纯的爱,让自己的灵魂经历一次洗礼,让这爱唤醒自己内心深处蛰伏许久的人性的光辉?

?

我们正在成长,希望藉此让我们去感悟什么是

  追求、理想,什么是人性和爱,还有如何面对荣誉、苦难、付出?

?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小事感动着我们,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让我们用最纯净的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篇四:

20XX感动中国观后感

(一)

  20XX感动中国观后感

(一)今天晚上,我观看了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节目,里面的人物和故事令我感动不已。

有被称作“氢弹之父”的物理学家于敏老先生;有在贵州贫困山区支教10年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夫妇;有为了孩子学习而与孩子同桌16年的陪读母亲;也有敢于与暴恐分子作斗争的警察叔叔木培提;还有为了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务人员?

?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于敏老先生,当主持人宣读颁奖词,于老先生的儿子接过奖杯的那一刻,距离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3个月,英国用了4年7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中国人只用了2年8个月。

朱光亚院士称,在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的过程中,“于敏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几乎是唯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

  那是一段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一代物理学家的故事。

1966年12月28日,我国进行了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为确保能拿到这次试验的测试结果,于敏顶着戈壁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刺骨严寒,检查和校正测试项目屏蔽体的摆置。

核试验基地都是在条件恶劣的高原和大漠上,当时40岁的于敏身体虚弱到这样的程度:

从宿舍到办公室只有百米的距离,有时要歇好几次,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腿才能慢慢地移步。

由于过度操劳和心力交瘁,他曾多次休克在工作现场。

但在那样高难度、高辐射的条件下,于老先生仍“以命相搏”。

经过无数次的测量,中国的氢弹原理实验成功了!

  于老先生这一辈子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他这种为国家奉献一生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我要学习他那宽大的胸襟,坚持不懈的毅力,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20XX感动中国观后感

(二)

  在我的印象中,从08年起,每年过年我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那就是看感动中国,很有意思的是,有很多次不知是巧合还是缘分,都是在情人节的晚上。

08年,我六年级,汶川地震了,那一年的感动中国最后颁奖给了全体中国人,那是我印象最最深刻的一次。

或是,是因为自己是中国人;也或许,是因为带着红领巾的我为自己感到自豪。

我记不清自己与感动中国何时结缘,却知道08年是一个转折点。

  记忆中,初中每次作文都会从这里的点滴出发,想到很多,有感动,有启发。

高中的作文书里会详细的介绍,虽然老师会说:

感动中国感动不了判卷老师。

或许,看的多了的确会厌倦,觉得千篇一律,可是,就算如此,我也会坚持着,等待着,守候着。

  看感动中国,不仅仅是为了积累素材,我想,更多的时候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激励自己要相信美好,相信好人终有好报,相信社会依旧充满温暖。

每年的感动中国对自己都是一次洗礼,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的开阔,我愈发觉得,感动中国对我而言一直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愈久而弥坚,不可摧毁。

  篇五:

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

  ——题记

  其中于敏很让我感动,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XX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词是: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于眼泪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语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篇六:

20XX年《感动中国》观后感

  看完20XX感动中国,对于这些获奖人物,总是心生敬佩。

有十月出塞,大器初成的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有最美的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有“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有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的好心人“炎黄”——张纪清;有十三年相守,守护父亲的朱晓晖······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这里,我想特别的说一下最美的乡村教师朱敏才和孙丽娜事迹。

他们支教9年,除了儿子和女儿,其他亲友甚至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只知道去了贵州;这9年,朱敏才没回过一次北京;这9年,孙丽娜一人奔波在贵州和北京间,处理家事、为老伴拿药;这9年,夫妇俩的足迹遍及望谟、尖山苗寨、遵义龙坪等地,哪里最需要就去哪里,与山区的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朱敏才已经9年没有回过北京的家了,每年春节都在小学里过,因为年事渐高,72岁的他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症等危险疾病,孙丽娜两个月左右回趟北京,除了给自己看病,还要给朱老师拿药。

朱敏才、孙丽娜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心系祖国教育的未来、模范履行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用自己的辛劳汗水谱写了一曲曲辉煌灿烂的教书育人的动人乐章,为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其思想境界之高,业务技能之精,事业心之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想这句警句用在他们身上是太恰当不过了,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在校园中永驻光芒!

而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我们广大教教职工学习的榜样。

  我们要学习朱敏才、孙丽娜老师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

  在支教的9年里,他们选择教育最需要的地方,也是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工作,他们是扎根基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默默奉献的先进典型人物。

我们广大教职工要学习他们大力弘扬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学习他们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学习他们任劳任怨、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