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77352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京有句歇后语: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

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着狮子。

要不仔细数,真是数不清呢。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

它们有大有小。

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

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依偎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

但是文物工作者已经数清了,总共是501只。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全面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

正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卢沟桥最大的特点是(   )

A. 历史悠久                         B. 外形美观                         C. 柱子上雕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3)第2自然段围绕“________”这句话,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具体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

(4)联系上下文,理解“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句歇后语的意思。

(5)卢沟桥的狮子还有哪些形态?

请你发挥想象,仿照短文的句式写一写。

【答案】

(1)卢沟桥的狮子

(2)C

(3)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大小;形态

(4)形容事物数量多,数不胜数。

(5)有的横躺在地上,好像一个昏昏欲睡的老人;有的挺直身子站立不动,好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

【解析】【分析】

(1)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4)歇后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歇后语。

(5)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仿照短文中的句子,发挥想象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卢沟桥的狮子

(2)C(3)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大小、形态(4)形容事物数量多,数不胜数。

(5)有的横躺在地上,好像一个昏昏欲睡的老人;有的挺直身子站立不动,好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此题主要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歇后语的能力。

(5)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看天空的珍藏——

   清晨,太阳升起,带来新的一天。

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1)作者是按照________的顺序描写天空的。

(   )

A. 时间                                       B. 方位                                       C. 事情发展

(2)天空如同多彩的调色板,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由此你想到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3)作者依次描写了天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的余晖、________等景物,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天空的________。

(4)文段中有多处比喻句,给我们带来妙不可言的美感。

请你用“________”画出其中一处,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天空中还有哪些事物让你感受到了美?

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答案】

(1)A

(2)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五光十色

(3)太阳;云彩;雨点;群星;奇妙

(4)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作者把“水洼”比作“镜子”,形象地表现出水洼明亮的特点。

(5)空中那花花绿绿的风筝,真像一朵朵绽开的花朵,风筝后面的两条彩带像两片衬托的叶子。

那漫天飞舞的风筝,把天空装扮成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格外美丽。

【解析】【分析】

(1)考查写作顺序。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清晨、一天结束了、黑夜降临了”可知,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黄山日出的。

(2)本题考查分类掌握词语的能力。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3)寻找文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文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4)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短文中的句子,发挥想象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A

(2)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五光十色(3)太阳、云彩、雨点、群星、奇妙(4)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作者把“水洼”比作“镜子”,形象地表现出水洼明亮的特点。

(5)空中那花花绿绿的风筝,真像一朵朵绽开的花朵,风筝后面的两条彩带像两片衬托的叶子。

那漫天飞舞的风筝,把天空装扮成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格外美丽。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句中景物描写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3.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①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风长。

爹说:

“枣核呀,白叫我欢喜了一场,养活你这样的孩子能做什么!

“娘说:

“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愁得慌!

”枣核说:

“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②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③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有一年大旱,庄稼没收成,县衙门还派衙役向庄稼人要官粮。

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

(1)第①段主要写了什么?

请概括一下。

(2)用“________”画出第②段的中心句。

(3)枣核学了哪些本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扶犁                                     B. 赶驴                                     C. 打柴                                     D. 蹦高

(4)第③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   )的作用。

A. 总起全段                                  

B. 承上启下                                  

C. 总结全文

【答案】

(1)爹娘为枣核长不大发愁。

(2)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3)D

(4)B

【解析】【分析】

(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第③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是过渡句。

 

故答案为:

(1)爹娘为枣核长不大发愁。

(2)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3)D(4)B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虾趣

   虾的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变化。

江河里淤泥地带的虾,身上颜色黑些;沙底地带的虾,颜色白些。

   生命力旺盛的虾,身体透明,生命力减弱的时候,透明度就降低了,逐渐变为奶白色。

越是生命力旺盛和食物充足的虾,它头部的那一团黑色的东西越明显。

那是它的脏腑和没有消化完的食物。

活蹦乱跳的虾,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它的头壳里器官的搏动。

   虾是喜欢嬉戏的,常常两只纠缠在一起,互相用长钳逗弄着玩。

   虾前进的时候,伸直了两只钳足;当它遇险迅速后退的时候,两只长长的钳足就缩起来了。

   虾吃食物时很小心,总是先用钳足去试探一下,然后赶紧后退,接着再试、再退,最后,它认定完全没有危险了,就放胆大嚼。

吃东西的时候,用脚爪辅助,桡足快乐地划动着。

有时,它仅仅用两只脚支地,其他的脚和整个身体都斜翘起来。

   观察了虾的生活,我逐渐明白,齐白石画虾,是颇费心机的,它们真是多彩多姿!

既有来自淤泥地带较黑的虾,也有来自沙底地带较白的虾。

它们头壳里那一团黑色都很突出,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它们有正在向前游的,也有正在向后退的,更有正在嬉戏和觅食的。

画面上没有藻类、沙石、溪涧、水纹,但是只要看到那些虾的姿态,仿佛这一切都有了;不知道这位老画家观察了多少虾,画得这样出神入化!

(1)短文中的成语________准确地概括了齐白石老人画的虾。

(2)短文介绍了虾的特点有(   )(多选)

A. 虾颜色的变化                 

B. 虾头部的特点                 

C. 虾钳足的变化                 

D. 虾吃食物的样子

(3)短文写齐白石老人的画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下边就是齐白石老人的画,请你为这幅画起一个题目吧。

【答案】

(1)出神入化

(2)A,B,C,D

(3)要想成功,必须付出努力(要认真观察)。

(4)群虾嬉戏图

【解析】【分析】

(1)此题较容易,读完短文就能从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到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4)此题考查归纳概括的能力。

解答时,先从给图里提取答题的信息点,然后予以综合解答。

故答案为:

(1)出神入化

(2)ABCD(3)要想成功,必须付出努力(要认真观察)。

(4)群虾嬉戏图

【点评】

(1)此题考查了对齐白石老人画的虾的概括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此题考查识图获取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咳嗽明星

秦文君

   我们班的林第一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一,还有看电视的第一名,搞恶作剧的第一名,这次又成了咳嗽比赛的第一名,反正他的名字叫“第一”倒真是有道理。

   期中考试前的那几天,我和小沙还有林第一、张潇洒不约而同都得了咳嗽病,可林第一的咳嗽和我们不一样,我们起来都弯下腰像老伯伯那样咳几声,林第一呢,像咳嗽的老祖宗,能咳出各种花样,一会儿咳出哨子的响声,一会儿能出公鸡打鸣声,一会儿呢,突然像羊叫声。

有一次,他还出两声清脆的,很像我养过的蟋蟀的叫声。

据林第一说,半夜里他咳得更高明一会儿像破锣声,一会儿像吹号声,好听得可以跟音乐会一样卖门票。

   每次复习的时候,林第一带头咳嗽,他一咳,我们就忍不住一齐咳起来,很像咳嗽四重奏,

有时把老师讲课的声音也盖住了。

老师有点生气,说:

“等你们咳完我再讲课。

”她一定以为我们是约好了捣蛋的。

林第一也确实是想捣蛋,他好像能控制咳嗽的时间,总是隔五分钟领头咳一次,我们想不听指挥,可惜噪子不争气,一听到咳嗽声就痒起来,不咳简直不行。

   考完试,我、小沙和张潇海的咳嗽都医好了,只剩下林第一独自做咳嗽精了。

他的咳嗽更有特点了。

他隔五分钟几声,咳九次左右正好是一节课,好像那个咳嗽是看着钟点准时发作的。

每天上课,大家就看林第一是不是咳得准时。

林第一知道自己成了班里的咳嗽明星,更疯了,每次咳嗽都咳出新的花样,一会儿像狗叫,一会儿像唱小调,一会儿更稀奇了,像青蛙叫看样子,他是爱上了咳嗽。

更奇怪的是,下课十分钟他一声不咳,好像咳也要休息一样。

   不久,秋游了。

绿裙子老师宣布林第一不能参加秋游,说是在野外吹了风咳嗽更不会好了。

林第一急了,说他的咳嗽很特別,一吹野风肯定就好,他还说他可以保证说话算数。

   最后,林第一还是参加秋游了,等秋游回来,他果然不咳嗽了,不知是野风医好了他的病还是他另有奥秘。

——节选自《调皮的日子》(有删政)

(1)这篇文章选自《调皮的日子》,我们学过的《剃头大师》就出自这本书。

读这篇文章,你一定也觉得特别有趣。

如果让你根据表格中的提示复述这个故事,你会在下面的空格处补充哪些内容或关键性的词语呢?

请把要填写的内容和你选择出的词语填入下表(每栏至少写出3个词语)。

时间

故事内容

挑选的关键词

期中考试前

林第一的咳嗽和我们不一样

________

林第一带头咳嗽

________

考完试

________

准时发作、新的花样、一声不咳

秋游时

林第一咳嗽好了

________

(2)文中语言写得很有意思。

读一读,试着用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写出下面词句在文中的意思。

①四重奏:

________

②更奇怪的是,下课十分钟他一声不吭,好像咳嗽也要休息一样。

我的理解:

________

(3)要秋游了,当绿裙子老师宜布林第一不能参加秋游时,林第一会有怎样的动作或表情呢?

发挥想象,补充下列句子。

“不!

老师,我可以秋游,我的咳嗽很特别,一吹野风肯定就好。

”林第一________说。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每当看着可爱的小麻崔时,我不禁______(jīn jìn)想起发生在去年暑假里的一件事。

   那天,我一走进院子,就听到几个小孩议论着。

原来,他们打伤了一只小麻崔我对这些孩于说:

“这只小麻崔是一个小生命啊,我们应______(爱惜  珍惜)它,把它放了吧!

”孩子们很听话,把小麻雀交给了我。

   我双手摔着这只小麻雀,回到家里,拿了一个小盒子,在里面铺上一层妈妈刚买回来的白白的新棉花。

然后,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个生命垂危的小东西放到里面。

我行细地给它检查病情:

小麻雀的右翅膀被石子打伤了,鲜血直流;再摸摸它的心脏,心跳十分缓慢,仿佛随时能终止似的。

小麻雀一双黑眼睛惊恐地看着我。

我悄悄地安慰它:

“小麻雀别怕,我一定把你医好。

”我从药箱里找出药,小心地涂在小麻雀的伤口上,用纱布包扎好。

然后把装小麻雀的小盒放在窗台上,抓了把小米,撒______(sā sǎ)在盒里,又找了一个塑料盒盖,接满水,放到小麻雀面前。

小麻雀大口地吃着小米,吃饱了,又美美地喝了两口水用完餐,小麻雀用快活的黑眼睛望着我,伤痛似乎减轻了许多。

   过了一个星期,小麻雀的翅膀已经能活动了,只是身体还很______(软弱  虚弱),需要滋补。

我翻阅着一本知识台历,看见一段关于饲养的话。

我如获至宝,按上面介绍的方法,给小麻雀做营养价値很高的鸡蛋糕,喂食小麻雀。

这样,小麻雀,的身体果真一天天好起来。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小麻雀的身体也渐渐恢复了健康。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我站在窗前,双手捧起小麻雀,轻轻地说:

“再见了,小麻雀我们该分手了。

”小麻雀仿佛明白了,两只黑眼睛深情地盯着我,似乎有些湿润。

我对它点点头,松开手。

小麻雀扑扑翅膀,飞到窗外,飞向蓝天。

我目送它远去,直到它消失在碧空里

(1)给这篇短文取一个恰当的题目:

________。

(2)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3)生命垂危的意思是生命即将结束,从哪里看出小麻雀生命垂危,请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来。

(4)短文有三处写小麻雀的眼睛,请你找出来,分别画上波浪线。

并说说从第三处小麻雀的眼睛中,你读懂了什么?

(5)为了小麻雀的康复,我做了的三件事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给小麻雀做一个温暖的窝         B.给小麻雀唱歌

C.给小麻雀喂食小米和鸡蛋糕       D.给小麻雀上药、包扎伤口

E.给小麻雀洗澡

(6)“我目送它远去,直到它消失在碧空里。

”这句话中,“我”当时心里在想些什么?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金子

   那是许多年前发生的故事,我一直都没有忘记。

因为在这件事中我也看到了金子。

   那一年的春(cūn chūn)天,村里的两个小女孩小琴和英子提着篮子,拿着小铲子去南村(cūn chūn)挖野菜。

   呀!

这里有好大一片野菜。

孩子们的手又快又巧,不一会儿,小篮子里装(zhuāng zuāng)满了野菜。

小琴挖着挖着,突然,刀尖碰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

她用小铲子一挑(tiāo tiǎo),从松软的土里挑出了一个黄澄澄的、亮晶晶的圆片。

“哎,这是什么呀?

”小琴叫起来。

“这是不是金子?

”英子把圆片掂一掂说,“我看肯定是金子!

”于是她们急忙向村里跑。

   孩子们飞快地进了村,找到正在开会的村长,抢着说捡金子的经过。

老村长笑着,看了看孩子们说:

“这不是金子,是装饰马鞍用的铜钉帽。

”孩子们不好意思地笑了。

   老村长笑呵呵地继续说:

“可我发现了更多的、更珍贵的、闪闪发亮的金子。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春________(cūn chūn)天         南村________(cūn chūn)

装________(zhuāng zuāng)满     挑________(tiāo tiǎo)

(2)全文共________个自然段。

(3)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事。

(4)照样子,写词语。

黄澄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老村长发现的“金子”指的是什么?

8.【答案】

(1)借花献佛;满心欢喜

(2)那位盲人夜晚行路提着灯笼,是为了让别人容易看到自己,不会误撞;同时也帮助了别人。

(3)开车经过隧(suì)道,不开车灯,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了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

(4)礼物;收礼物的人。

;好事,对别人好的事。

;自己心里得到快乐。

(5)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会帮助你。

【解析】【分析】

(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要求学生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借花献佛;满心欢喜

(2)那位盲人夜晚行路提着灯笼,是为了让别人容易看到自己,不会误撞;同时也帮助了别人。

(3)开车经过隧(suì)道,不开车灯,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了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

(4)借花献佛:

“花”指礼物。

“佛”指收礼物的人。

为善至乐:

“善”指好事,对别人好的事。

“乐”指自己心里得到快乐。

(5)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会帮助你。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9.【答案】

(1)有条不紊;安安稳稳

(2)只要妈妈把马套好,我就待在马的耳朵里,告诉它往哪条路走。

(3)汤姆独自帮爸爸把马车赶到树林里。

(4)C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井井有条——形容条理分明,丝毫不乱。

平平安安——没有事故;平稳安全。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有条不紊、安安稳稳

(2)只要妈妈把马套好,我就待在马的耳朵里,告诉它往哪条路走。

(3)汤姆独自帮爸爸把马车赶到树林里。

(4)C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形象性格。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季羡林的故事

   季羡林老师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作为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他却没有半点架子。

   在北大校园里,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