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考研《方剂学》最完整考点总结带方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76989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162 大小:7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考研《方剂学》最完整考点总结带方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中医考研《方剂学》最完整考点总结带方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中医考研《方剂学》最完整考点总结带方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中医考研《方剂学》最完整考点总结带方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2页
中医考研《方剂学》最完整考点总结带方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考研《方剂学》最完整考点总结带方歌.docx

《中医考研《方剂学》最完整考点总结带方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考研《方剂学》最完整考点总结带方歌.docx(1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考研《方剂学》最完整考点总结带方歌.docx

中医考研《方剂学》最完整考点总结带方歌

第1章解表剂注:

不易久煎;宜温服;外邪入里、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第一节辛温解表

方名

功效

主治及病机

辨证要点及用法

方歌

麻黄汤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

病机:

风寒束表,营卫郁滞

肺失宣降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用法:

先煮麻黄。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方义:

麻杏,一宣一降,宣肺平喘。

麻桂相须,辛温发汗常用。

炙甘草,调后药性,缓峻以防伤正。

桂枝汤

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及营卫

不和证

病机:

外感风寒,卫强营弱,

营卫不调,肺胃失和

示胃气已和,津液得通,营卫已和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或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用法:

适寒温,啜热粥,“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

亦适用病后、产后、体弱表现的营卫不和

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方功方义:

生姜,散表邪,和胃止呕;姜枣相配,补脾和胃,调和营卫。

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合芍药“酸甘化阴”,意在“扶正祛邪”。

全方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

“仲景群方之冠,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

加减:

“项背强几几”加用葛根

小青龙汤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

外寒里饮证

病机:

风寒外束肌表,寒饮迫肺外

溢,肺失宣降,兼阳弱津乏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配伍特点:

散收同用,散中寓收,祛邪护正

小青龙汤治寒饮,风寒咳嗽皆可医,麻黄桂姜芍药甘,细辛半夏五味子

方义:

干姜细辛、五味子,温肺化饮;

 

大青龙汤:

发汗解表,清热除烦(表寒里热)。

九味羌活汤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

病机:

外感风寒湿邪,邪束肌表,

滞于经络,阳郁蕴热

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脉浮(表寒里热)

配伍特点:

分经论治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祛风散寒能清热

方义:

羌活--太阳经;苍术--太阴经;细辛--少阴经;白芷--阳明经;

川芎--少阳经、厥阴经

加味香苏散

发汗解表

四时感冒;妇女经期感冒风寒

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舌苔薄白,脉浮

加味香苏陈草煎,荆防艽芎生姜蔓;

第二节辛凉解表

桑菊饮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

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病机:

肺经风热,肺卫失宣

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者

配伍特点:

1.辛凉轻剂

桑菊饮中杏桔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

病机:

外感温热毒邪,卫表郁闭,

肺失清肃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配伍特点:

1.“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

2.辛凉平剂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辛凉平剂效果好

方义:

荆芥穗、淡豆豉微温,“去性取用”;桔梗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

 

麻杏

石甘汤

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

肺热壅盛证

病机:

肺热壅盛,无以宣泄

身热不解,有汗或无汗,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喘咳,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

配伍特点:

1.石膏:

麻黄2:

12.辛凉重剂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疏泄能清肺,定喘除烦效力彰

方义:

麻黄,先煮,宣肺气以散里热,“火郁发之”

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

柴葛

解肌汤

辛凉解肌清泄里热

主治:

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太阳证未解,入少阳、阳明

“三阳合病”

病机:

表寒未解,里热郁结

恶寒渐轻,发热渐盛,无汗头痛,目痛鼻干,心烦不眠,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配伍特点:

1.对表邪未解,郁而化热,三阳经受邪,里热不甚者适宜。

2.“阳明经表之证”。

3.温清并用,侧重于清;表里同治,疏泄透散

柴葛解肌芷桔羌,膏芩芍草枣生姜;恶寒渐轻热增重,解肌清热此方良

方义:

葛根--阳明经

 

升麻

葛根汤

解肌透疹

麻疹初起未发,或发而不透

疹发不出,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

阎氏升麻葛根汤,赤芍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方义:

升麻,解肌透疹,清热解毒。

第三节扶正解表

人参

败毒散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

1.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邪。

2.喻嘉言用此治痢疾兼表证

病机:

外感风寒湿,滞肌表经络;气虚痰湿内阻,肺脾气滞,气虚不能驱邪外出。

憎寒壮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腻,脉浮而按之无力。

特点:

“逆流挽舟法”——外邪陷里而成痢疾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桔枳壳,

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方义:

羌独为君,通治上下风寒湿邪。

人参,扶助正气鼓邪外出;祛邪不伤正。

参苏饮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

配伍特点:

散补并行,气津并调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再造散

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主治:

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证

 

头痛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阳虚),语音低微(气虚)

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含;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无汗法当谙

方义:

熟附子,赤芍。

本方扶正而不留邪,发汗而不伤正。

加减

葳蕤汤

滋阴清热发汗解表

主治:

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

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赤脉数(阴虚)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妙

方义:

葳蕤即玉竹。

桔梗宣肺止咳。

麻黄附子细辛汤

助阳解表

主治:

1.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

2.暴哑,突发声音嘶哑

1.发热轻,恶寒重,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脉沉微;

2.突发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不语,或咽喉疼痛,恶寒发热,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

方名

功效

主治及病机

辨证要点及用法

方歌

大承气汤

峻下热结

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证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病机:

实热积滞内结肠胃,腑气闭阻,里热亢盛,津液耗伤。

“寒因寒用”

1.痞,满,燥,实。

大便不通,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脉沉实

2.下利清水,色纯青,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通因通用”

配伍特点:

“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大承气汤硝大黄,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方义:

先下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小承气汤主治:

痞、满、实而燥不明显的阳明腑实轻证

调胃承气汤:

主治阳明燥实内结而无痞满

大陷胸汤

泄热逐水

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心下满痛,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日晡小有潮热,舌燥苔黄,脉沉有力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泄热逐水效非常。

方义:

大黄先下,芒硝溶服,甘遂冲服。

第二节温下药

大黄

附子汤

温里散寒

通便止痛

主治:

寒积实证

病机:

寒湿内结,阳气不通,肠腑

传化失职

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不温,

苔白腻,脉弦紧

配伍特点:

大黄“去性取用”

大黄附子细辛汤,寒积腹痛便秘方;冷积内结成实证,功专温下妙非常

 

温脾汤

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

阳虚寒积证

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温脾附子硝大黄,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第三节润下药

麻子仁丸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主治:

肠胃燥热,脾约便秘证

病机:

胃肠燥热内结,脾约不能布

津,肠失濡润

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苔微黄,脉细涩

配伍特点:

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胃燥津枯便难解,润肠泄热功效奇

方义:

小承气汤(枳朴大黄)合麻子仁、杏仁、芍药、白蜜。

济川煎

温肾益精

润肠通便

主治:

肾阳虚弱,精津不足

病机:

肾虚精亏,阳气不足,气化

无力,肠腑闭阻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精亏肠中燥,温润通便法堪宗

方义:

当归,补血润燥,润肠通便“寓补于通”。

枳壳,下气宽肠通便。

升麻,升清阳而浊阴自降“寓升于降”。

第四节逐水药

十枣汤

攻逐水饮

主治:

1.悬饮2.实水

1.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2.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用法:

先煮大枣,强人一钱,羸人半钱。

晨起空腹服。

温服

十枣逐水效堪夸,甘遂大戟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水肿腹胀用无差

方义:

甘遂,善行经隧水湿;大戟善泄脏腑水湿;芫花消胸胁伏饮痰癖

大枣,培土制水,缓和诸药毒性和峻烈,祛邪不伤正。

舟车丸

行气逐水

主治:

水热内壅,气机阻滞证

病机:

水热雍积脘腹经隧,三焦气机阻滞

水肿水胀,口渴,气粗,腹坚,大小便秘,脉沉数有力

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青皮橘皮加轻粉,燥实阳水却相当

方义:

第五节攻补兼施

黄龙汤

泻热通便益气养血

主治:

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

病机:

燥热内结阳明,腑气不通;

气血不足,正气不支

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燥结,腹痛胀满拒按,身热口渴,神倦少气,甚则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燥裂,脉虚。

黄龙汤用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方义:

大承气汤(大黄,枳朴,芒硝);参归益气补血,扶正祛邪不伤正。

桔梗,开肺气以利大肠。

新加

黄龙汤

滋阴益气

泻热通便

主治:

热结里实,气阴不足证

大便秘结,腹胀而硬,神倦少气,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黄或焦黑燥裂。

新加黄龙玄地冬,甘草人参硝黄同;当归海参姜汁入,滋阴益气便秘从

方义:

调胃承气汤+增液汤+归参+海参、姜汁。

参汁,振奋胃气。

姜汁,防止拒药,振奋胃气。

增液

承气汤

滋阴增液泻热通便

主治:

阳明温病,热结阴亏

病机:

燥热内结,阴亏液伤,肠腑不行

燥屎不行,下之不通,大便秘结,口干唇燥,苔黄,脉细数

配伍特点:

“增水行舟”

增液承气玄地冬,硝黄加入力量雄;热结阴亏大便秘,滋阴泻热肠腑通。

第3章和解剂

第一节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

2.热入血室证。

3.黄疸、疟疾,及内伤杂病见少阳证者。

病机:

邪犯少阳,经气不舒;内蕴胆热,胃失和降;邪正交争,邪有内陷

1.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用法:

煮后去滓再煎。

(避免停饮致呕)

配伍特点:

“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方义:

柴胡,透泄少阳之邪,疏泄气机之郁滞。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扶正祛邪,一者益气以防邪气内传。

加减:

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若渴,去半夏加瓜蒌;若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若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若咳,去人参、姜枣加五味子、干姜

蒿芩清胆汤

清胆利湿

和胃化痰

主治:

少阳湿热痰浊证

病机:

少阳胆经热盛,湿热痰浊中阻,三焦气机不利,胃失和降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脉数而右滑左弦。

蒿芩清胆壳竹茹,陈夏茯苓加碧玉;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方义:

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达原饮

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主治:

瘟疫或疟疾,邪覆膜原证

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

舌边深红,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

达原朴果与槟榔,黄芩知母芍甘尝;邪伏膜原憎寒热,开达膜原效果彰

 

第二节调和肝脾

四逆散

透邪解郁

疏肝理脾

主治:

1.阳郁厥逆证2.肝脾气郁证

病机:

肝脾不调,气机不畅;肝失疏泄,脾滞不运“清阳不达四末”

“肝脾同治,气血并调”

1.手足不温,或身微热,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脉弦2.胸胁疼痛,脘腹胀满,或泄利下重,脉弦

配伍特点:

散收互用,升降并施

四逆散里用柴胡,白芍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方义:

柴胡,透邪升阳以疏郁,合芍药疏肝理脾,合枳实升降调气。

加减:

若咳者,加干姜五味子;悸者,加桂枝;小便不利加茯苓;

腹中痛者加炮附子;泄利下重加薤白;气郁甚加香附、郁金;热加栀子。

逍遥散

疏肝解郁

养血健脾

主治:

肝郁血虚脾弱证

病机:

肝郁血虚,肝体失养;脾弱不运,生化乏源;木不疏土,土不荣木。

“肝脾同调,气血兼顾”

两胁作痛,头痛目炫,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舌淡,脉弦而虚用法:

去滓热服

配伍特点:

疏养并施。

逍遥当归与白芍,柴苓术草加姜薄;疏肝养血又健脾,肝郁血虚脾气弱

方义:

烧生姜,温运和中,兼辛散达郁。

苓术,益气健脾。

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

当归,养血和血。

加减:

加味逍遥散,逍遥散+丹皮、栀子(化热)疏肝健脾,和血调经

黑逍遥散,逍遥散加生地或熟地,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主肝脾血虚。

痛泻药方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

脾虚肝旺之痛泻

病机:

肝强疏泄太过,脾弱运化不及,清阳不升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象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

配伍特点:

补脾泻肝,即“补土抑木”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方义:

原名“白术芍药散”。

防风,辛能散肝郁,香能疏脾气,且燥湿以助止泻,又为脾经引经。

第三节调和肠胃

半夏

泻心汤

寒热平调

消痞散结

主治:

寒热错杂之痞证

病机:

中虚为基,寒热互结,气机结滞,升降失常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苔黄腻而微黄。

配伍特点:

寒热并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合用以复其升降,补泻兼施以调其虚实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草枣人参全,辛开苦降消痞满,寒热错杂痞证除。

方义:

半夏、干姜、黄芩、黄连,寒热平调、辛开苦降。

加减:

1.生姜泻心汤(用二姜),减干姜2两加生姜4两。

功用:

和胃消痞、散结除水。

主治水热互结。

2.甘草泻心汤,加甘草1两。

功用:

益气和胃,消痞止呕。

主治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3.黄连汤去黄芩,加桂枝。

功用:

寒热平调,和胃降逆。

主治胸中有热,胃中有寒。

第4章清热剂

第一节清气分热

白虎汤

清热生津

主治:

阳明气分热盛证

病机:

里热炽盛,热灼津伤

方义:

炙甘草,益胃生津,防寒药伤中,且调和诸药,护中、缓峻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配伍特点:

清透、滋养、护中

注意:

不可误投白虎汤1.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2.身热脉浮细或沉3.血虚发热脉洪大不胜重按4.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

白虎膏知草粳米,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加减:

1.白虎加人参汤,+人参。

功用:

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气阴两伤。

2.白虎加桂汤,+桂枝。

功用:

清热,通络,和营卫。

主治温疟。

3.白虎加苍术汤,+苍术。

功用:

清热祛湿。

主治湿温病热重于湿。

竹叶

石膏汤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少苔,脉细数

配伍特点:

清补两顾。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

方义:

半夏和胃降逆止呕。

本方由白虎汤去知母,加人参、麦冬、半夏、竹叶而成。

“以大寒之剂,易以清补之方”

第二节清营凉血

清营汤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

邪热初入营分证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口渴或不渴,或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方义:

银翘,清热解毒,透热转气“入营尤可透热转气”。

增液汤化裁。

犀角

地黄汤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生地止血

主治:

1.热扰心神2.热伤血络

3.蓄血瘀热

病机:

热入血分,伤络致瘀

阴血受损“加大黄、黄芩”

1.身热谵语,舌绛起刺,脉细数

2.斑疹色紫黑,吐衄便溲血,舌红绛,脉数

3.喜忘如狂,但欲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

配伍:

“热清血宁不耗血,凉血止血不留瘀”

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人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

方义:

生地黄,清热凉血滋阴,又可复耗伤之阴血兼能止血。

赤芍、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入血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第三节清热解毒

黄连

解毒汤

泄火解毒

主治:

三焦火毒热盛证

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热病吐衄血;热甚发斑;身热下利;湿热黄疸;外科痈疮疔毒,小便黄赤

配伍特点:

“苦寒直折”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齐,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发斑均可医

 

凉膈散

泄火通便清上泄下

主治:

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

烦燥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咽痛吐衄,便秘溲赤;大便不畅,舌红苔黄

配伍特点:

“以泻代清”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竹叶蜜煎疗膈热,上中燥实服之消

方义:

大黄、芒硝,泄热通便;薄荷,清利头目,利咽喉;

普济

消毒饮

清热解毒

疏风散邪

大头瘟

头面红肿焮痛,恶寒发热,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配伍特点:

升柴,火郁发之;大便秘结加酒大黄。

普济消毒蒡连芩,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方义:

酒炒黄芩、酒炒黄连,清上焦头面热毒。

桔梗,清利咽喉。

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火郁发之”

第四节气血两清

清瘟

败毒饮

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证

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昏,或吐衄发斑,四肢抽搐,或厥逆,舌绛唇焦

配伍特点:

对比清营汤,少了银花、麦冬。

清瘟败毒草栀芩,石膏先煎知芍丹;角地桔翘玄连竹,泻火凉血清热毒

方义:

取法白虎汤(膏母草)清热保津;仿黄连解毒汤(芩连栀)通泻三焦;成方犀角地黄汤(角地芍药丹)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配连翘、玄参“解散浮游之火”;桔梗、竹叶“载药上行”

第五节清脏腑热

导赤散

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心经热盛证

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口渴面赤,意欲饮冷,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

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竹叶四味方,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

方义:

生甘草,清热解毒,止痛,调和诸药,防木生寒凉伤胃

龙胆

泻肝汤

清泻肝胆实火

清利肝经湿热

肝胆实火上炎

肝经湿热下注

1.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

2.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

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歌诀:

龙车通(木通)芩山(栀子),当地卸(泽泻)柴草。

方义:

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使邪去不伤阴血。

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

左金丸

清肝泄火降逆止呕

肝火犯胃证

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配伍特点:

辛开苦降,肝胃并治。

“实则泻其子”

左金黄连吴茱萸,胁痛吞酸悉能医,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泄痢痛在脐

方义:

黄连、吴茱萸比例6:

1;黄连,清肝火,泄胃火,泻心火(未提)

吴茱萸1.疏肝解郁2.反佐制黄连寒3.下气以和胃降逆4.引经引黄连入肝经

泻白散

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肺有伏火之咳喘

咳嗽,甚则气急欲喘,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方义:

草粳米,养胃和中以扶肺气。

“培土生金”

清胃散

清胃凉血

胃火牙痛

牙痛牵引头脑,面颊发热,或牙宣出血或齿龈肿痛溃烂,或唇舌颊腮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大数

清胃散中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

方义:

升麻,一清热解毒治胃火牙痛;一轻清升散透发伏火“火郁发之”;一引经为使。

生地凉血滋阴;丹皮清热凉血;当归养血活血助消肿止痛

玉女煎

清胃热

滋肾阴

胃热阴虚;消渴;消谷善饥

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

亦治消渴、谷饥。

配伍特点:

“阳明有余,少阴不足”清热滋阴并治,清热为主

牛膝,引热下行、补肝肾(滋补肾水)降上炎之火,止上溢止血

玉女煎用熟地黄,膏知牛膝麦冬襄,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

方义:

石膏清阳明火,熟地黄滋肾水不足。

知母,一助石膏清胃火而止烦渴;一助熟地滋养肾阴。

麦冬助熟地滋肾而润胃燥且清心除烦

芍药汤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

湿热痢疾

病机:

湿热壅滞

调气和血

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配伍特点:

立意不在止痢,气血并治,兼以通因通用;

寒热共投,侧重于热者寒之。

芍药汤内槟大黄,芩连归桂草木香,清热利湿调气血,下痢腹痛自安康

方义:

芍药养血和营、缓急止痛,合当归养血和血“行血则便脓自愈”兼顾湿热邪毒耗伤阴血;木香、槟榔行气导滞“调气则后重自除”

大黄,合芩连清热燥湿,合归芍活血行气,且可通导湿热从大便出,体现“通因通用”。

肉桂,助归芍行血和营,又防呕逆拒药

白头翁汤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

热毒痢疾

病机:

疫毒邪热,蕴结大肠,深陷血分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泻下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

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

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自少脓血医。

第六节清虚热

青蒿

鳖甲汤

养阴透热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