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三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上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76304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三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上下》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三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上下》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三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上下》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三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上下》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三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上下》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三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上下》教学设计.docx

《高中历史《第三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上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三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上下》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三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上下》教学设计.docx

高中历史《第三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上下》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三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上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标志及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其内外政策。

二、要求学生认识

1.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历次危机爆发的形式虽有所不同,但就其根源来讲,都是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改革,克服了危机,但不能根本消除危机。

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

3.通过对德、日法西斯政权内外政策的讲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法西斯政权的反动本性。

4.通过对德、日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

大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是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基本特征。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政府的改革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德国和日本资产阶级为应付危机采取不同对策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德国和日本在建立法西斯专政方式上的异同,培养学生对比、概括和归纳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

重点、难点

一、本课的重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及内外政策。

二、本课的难点:

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影响;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原因;美国、德国和日本资产阶级为应付危机采取不同对策的原因。

教学设备

自制CAI教学课件或幻灯。

教学要点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2.经济危机的爆发

3.经济危机的特点

4.经济危机的深刻影响

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的背景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3.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三、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

2.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

四、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

2.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

板书结构

教学过程

本节教材内容较多,需用2课时。

每课时各讲授2个小节。

第一课

导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请同学们先来回顾一下,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英国发展缓慢;法国恢复较快;美国“柯立芝繁荣”;日本喜忧参半;德国重新崛起等。

)各国情况虽有不同,但还是具有比较明显的相似性。

其共同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答:

相对稳定,都有发展。

)一战结束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瓜分战败国的基础上暂时协调了彼此间的矛盾,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时期,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美国还出现了所谓的“柯立芝繁荣”。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一片歌舞升平、欣欣向荣景象。

但这种状况能一直保持下去吗?

(学生回答:

不能。

)为什么?

(学生回答:

其经济发展将会被经济危机打断。

)实际上,资本主义世界在20年代的普遍繁荣已经孕育着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危机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深入研究这场危机发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

导读提纲

(以课件或幻灯出示导读提纲)先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结合导读提纲快速阅读教材前两个小节的正文部分,并分析知识结构。

1.我们在世界近代史中学习过哪几次经济危机?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

3.这次危机从哪个国家开始?

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4.这次危机具有哪些明显的特征?

产生什么深远影响?

5.罗斯福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当选美国总统?

6.罗斯福新政的概念是什么?

其内容有几个方面?

7.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和世界产生哪些重要影响?

讲授新课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同学们,关于经济危机,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世界近代史中学习过哪几次?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①1825年发生于英国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

②1847年蔓延于欧洲的工商业危机。

③1857年发生于美国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如果我们对比这几次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可以发现什么共性?

(学生回答:

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所导致的。

)这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什么原因?

(学生回答:

根本原因。

)同样,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

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追求利润,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进而导致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我们已经明确了,但是这里有个问题:

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感受不到的,普通人能够分析出的问题是什么呢?

或者说,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市场供需出现矛盾。

)人们所能认识到的只是它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

表面上来看,生产出的产品太多,市场需求有限,产品过剩,出现滞销。

但产品是真的过剩吗?

(学生回答:

不是)那又是什么原因使供需矛盾逐步激化了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先来看一组数字。

(以课件或幻灯出示资料:

美国20年代的繁荣是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上,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20年代,国民收入的l/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有;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都日益相对贫困,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

)第一,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

通过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20年代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资本家为了攫取高额利润,千方百计降低工人的工资,使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因此,产品并非出现了绝对过剩,而是由于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而无力购买,出现了相对过剩。

这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大家通过阅读教材,再来看一下课本上还为我们分析了其他什么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第二,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

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

用句时髦话来说,就是所谓“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

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消费的疲软。

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

第三,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

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非常猖撅,不但有职业投机者,一些普通的美国人也参与股票的投机,把它作为致富的捷径。

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高度,股票以其帐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这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

股票市场的这种投机活动恰好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存在的尖锐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2.经济危机的爆发

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第31页第2段小字部分后回答:

1929年10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

)事实上,1929年美国经济发展已经出现严重困难。

由于传统工业部门在20年代一直发展迟缓,开工严重不足,并制约了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进而使整个经济形势开始出现大衰退的迹象。

但纽约股市经过不断哄抬,在1929年上半年股价却一直上扬。

这个美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已经无法正确反映美国经济的真实情况。

我们知道,支撑股市的是投资者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希望。

但这种信心和希望在1929年10月下旬,由于经济持续低迷而彻底破灭。

广大投资者开始疯狂抛售股票,股价下跌之快,连自动报价机都来不及报价。

股市崩溃了。

股市崩溃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

广大投资者的财富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迫于生计和信心动摇,人们纷纷赶往银行换兑存款,这又直接导致银行相继倒闭。

银行倒闭后,大量工商企业的正常运转由于失去了资金支持也相继宣告破产。

工人因此而大量失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更无力去市场购买商品。

美国的经济由此开始进入了恶性循环。

3.经济危机的特点

如果和以前学过的历次经济危机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这次经济危机具有哪些明显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第一,范围特别广。

由于美国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又是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经济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市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转嫁危机,又使危机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所涉及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

另外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迸发、相互交织。

第二,持续时间特别长。

从1929~1933年,持续四年之久。

第三,破坏性特别大。

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l/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失业人数更是高达3000万以上。

甚至在危机过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此一蹶不振。

4.经济危机的影响

30年代的大危机是世界性的资本主义政治危机。

大危机自然产生了大影响。

教材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学生回答:

各国状况和世界局势。

)那二者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从局部看,经济危机必然激化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各国政坛丑闻迭出,政府信誉扫地;而广大人民由于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本国政府强烈不满,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从整体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一方面设置关税壁垒以限制进口,而另一方面又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的背景

通过对第一小节的学习,我们对这次经济危机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在其沉重打击之下,资本主义各国都急于寻找出路,那么,美国采取了什么对策?

(学生回答:

罗斯福新政)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罗斯福如何当选美国总统。

美国在这次危机的打击下损失最为严重。

但当时的胡佛政府对此一筹莫展,只是坚持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等待经济形势的好转,致使危机更加严重。

到1933年初,美国已有半数银行倒闭,13万家以上企业破产,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1700万。

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力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

在这种形势下,罗斯福以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竞选宣言,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以课件或幻灯出示罗斯福的照片和生平简介)罗斯福身残志坚,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也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他上台伊始,就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大刀阔斧地对各个生产部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历史上称之为“罗斯福新政”。

新政首先从哪个生产部门开始?

(学生回答:

金融业。

)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因为这次经济危机最初是由金融危机引发,追根溯源,罗斯福首先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他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经营状况不佳的勒令清盘。

通过成立联邦储蓄保障公司,保证存款人的存款,以恢复银行信用。

到4月,存回银行的通货已达10亿美元。

银行信誉的恢复,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同时,禁止黄金出口,并宣布

美元贬值  40.9%,以刺激生产和对外贸易。

第二,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加强计划指

导。

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要求各行业拟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的联合力量,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纳入到有控制的轨道上。

第三,调整农业政策。

奖励农民压缩产量,目的是限制农业生产,克服生产过剩,以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第四,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面对庞大的失业队伍,罗斯福政府实行了紧急救济。

但单纯的救济只是治标不治本,国家财力也无法长期负担。

因此,大力推行“以工代赈”,通过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大量就业机会,进而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这些措施使美国经济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3.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及其影响

罗斯福新政作为一次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全面改革,是否就能彻底根除经济危机呢?

(学生回答:

不能)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因为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所引起,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就不可能消除这一基本矛盾。

而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和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它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

但它在很多方面确实产生了积极影响。

课本上对此分析了几点?

(学生回答:

三点。

)我们可以按照影响的程度将其概括为:

①直接影响:

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

②间接影响:

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经济危机期间活跃起来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③深远影响:

新政采取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

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此,西方国家陆续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特别是在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思维拓展

我们学习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现在来思考一个问题:

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

现在给大家5分钟时间,以4人为一组进行分组讨论。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①新的理论和政策。

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都是从19世纪延续下来的放任自由的传统经济政策。

它倡导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国家不干预经济事务,主要依靠市场进行调节。

但在各国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配合。

自由主义只能导致无序的、盲目的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

凯恩斯是英国经济学家,他倡导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把经济发展纳入到有序的轨道中,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罗斯福新政就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②新的特点。

即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③新的起点。

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

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体现。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本课小结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危机。

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0年代美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使生产和销售的矛盾不断尖锐化,直接导致危机的爆发。

在危机的沉重打击之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找对策。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

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但德国和日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下节课我们将研究它们的变化。

 

第三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下)

第二课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在其打击之下,美国采取了什么对策?

(学生回答;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虽然没有改变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但确实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是这样吗?

(学生回答:

不完全是。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本课后半部分:

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导读提纲

(以课件或幻灯出示导读提纲)先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结合导读提纲快速阅读教材后两个小节的正文部分,并分析知识结构。

1.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有哪些?

2.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标志和影响。

3.德国法西斯专政实行了哪些内外政策?

4.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5.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内外政策和由此产生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三、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

提起法西斯德国,同学们可能都不陌生。

尤其是喜欢二战史的同学,脑子里首先就会联想到希特勒、纳粹党、盖世太保、排犹主义、闪电战等等。

这个恶魔一般的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这个回答不够完整。

我们可以按照远近程度将其分为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和直接原因。

①历史原因又可分为两点。

第一,缺乏民主传统。

从历史上来看,德国长期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

1871年,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开始走上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容克贵族地主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

魏玛共和国只是德国战败后成立的一个民主制度不健全的共和国,基础薄弱。

第二,德国战败后,协约国强加给德国的制裁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凡尔赛和约》的主要目的就是惩罚和削弱德国,因此,其领土被大大缩小,海外殖民地被全部瓜分,军事力量受到严格限制,还要支付大量赔款。

这些过于苛刻的条款只能在德国人民心中种下复仇的种子。

就连当时协约国军队统帅、法国元帅福煦也对此评论道:

“这根本不是什么和平,这不过是一次20年的休战而已。

”此话不幸而言中,而且精确之至。

②经济危机的打击是现实原因。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经济几乎完全崩溃。

只是依靠美英对它的贷款和援助,才使经济在20年代得到逐步的恢复和发展。

正因为接受了美国的大量贷款,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几乎立刻就波及到了德国。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组数字。

(以课件或幻灯出示资料:

危机期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0.6%,下降幅度仅次于美国。

1932年,全国有2/3的工人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

农业生产下降了30%,大批小农破产。

1931年,国家黄金储备由23.9亿马克骤减至13.68亿马克,而当时德国到期必须偿还的贷款却高达64亿马克,整个信贷体系濒临崩溃的边缘。

进出口贸易一落千丈,1929~1935年,进出口总额分别降低了70.8%和69.1%。

)从这些数字中,同学们可以看出,危机对德国的打击也非常沉重。

社会矛盾激化,工农运动此起彼伏,仅1930年就发生了366次罢工斗争,参加罢工人数达24.49万人。

德国共产党的影响大增;而魏玛政府软弱无能。

垄断资产阶级感到利用旧的资产阶级议会政治已经无力继续维持自己的统治,于是逐渐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这就为纳粹党人夺取政权创造了条件。

③纳粹党的兴风作浪是直接原因。

(以课件或幻灯出示希特勒的照片和有关纳粹党的介绍)纳粹党是“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的德文简称。

该党原是德国巴伐利亚地区的一个小资产阶级政党。

1919年,希特勒加入后,把它逐步改造为一个法西斯政党。

但在20年代影响一直不大。

经济危机的发生为其提供了转机。

纳粹党打着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广泛的支持。

第一,他抓住了德国人民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情绪,宣扬说,德国人民的一切灾难都来源于《凡尔赛和约》。

他上台后,要立即废止《凡尔赛和约》。

不仅要收回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去的领土,而且要夺取德意志民族作为“生存空间”所必需的其他领土。

第二,他以日耳曼种族优越论煽动反动的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情绪,宣扬日耳曼人生来就肩负着统治其他民族的使命,第三,他针对各不同阶层的利益要求,向他们许下虚伪的诺言。

他向工人们保证说,要消灭失业,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向农民许诺说,将取消地租,废除债务和提供补助;答应给小商人和手工业者降低捐税、发放低息贷款,扶植他们的发展。

第四,针对资产阶级害怕私有财产受到威胁的恐惧心理,以共产主义的威胁来恫吓他们,表示要坚决根除德国的布尔什维克。

第五,希特勒曾公开宣传,纳粹党执政后,还要大大扩充国防军,这使得青年军官中同情纳粹党的人开始增多。

这些宣传,蒙骗了很多在经济危机中陷于绝境中的中下层民众,也赢得了军队和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

纳粹党的人数由1929年的15万,猛增到1933年的近百万。

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了。

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在1932年夏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获得了国会全部608个席位中的230个议席,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同年11月,以大军火商克虏伯为首的20名金融家、工业家和容克贵族联名上书兴登堡总统,要求任命希特勒为总理。

1933年初,希特勒正式出任德国总理。

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了。

从此,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

以此为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

3.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

为什么说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就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因为,法西斯专政的实质就意味着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实行侵略扩张。

这必将引起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尖锐矛盾,从而使世界走向战争。

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就集中体现了这一实质。

我们可以将其政策概括为几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①在政治上,建立纳粹党一党独裁统治。

纳粹党上台后不久,就制造了“国会纵火案”,有计划地打击德国共产党。

因德国共产党的力量正在逐步壮大,纳粹党把共产党看成是对独裁统治的最大威胁。

然后,纳粹党先取消议会制,进而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1934年,兴登堡总统去世,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和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成为国家元首。

德国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

②在经济上,希特勒政府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与之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采取一系列措施,组织武器弹药和军用品的生产,大量削减民用工业部门的生产,从而使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迅速增长起来。

到1939年,德国的军火生产量已为美英两国总和的两倍多,为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③在军事上,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大力扩充军备。

重建了德国空军,扩充了海军。

并公布了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的法令,把德国陆军迅速扩充到100万人。

④在对外关系上,1933年退出国联;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英法对此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希特勒的军事冒险行动步步得逞,更助长了其嚣张气焰。

⑤在文化教育领域,希特勒政府疯狂地摧残进步文化,迫害知识分子,焚毁进步书刊,实行法西斯教育,用纳粹党的说教钳制人们的思想。

同时,希特勒政府竟然把残酷地迫害犹太人定为第三帝国的“国策”。

他们胡说犹太人要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遭受的困难“负有很大的责任”,在全国掀起了屠杀犹太人的狂潮。

在希特勒专政时期,约有600万犹太人惨遭杀害。

当腥风血雨弥漫德国大地时,甚至连一些基督教徒也未能幸免。

历史掀开了最黑暗的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