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笔记整理样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970540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样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样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样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样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样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样本.docx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笔记整理样本.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样本.docx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样本

绪论

一、防止医学

1、防止医学:

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作为工作模式,运用当代科学理论和办法,摸索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及其规律,制定其防止方略和办法,消除和控制危险因素,达到防制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延年益寿目的学科。

2、防止医学特点:

研究对象是人群,涉及个体和群体,以群体为主,重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突出防止为主观念,实行三级防止方略和办法;研究重点是健康影响因素以人群健康关系;注重与临床医学结合,将防止整合于临床实践中,强调疾病积极防止作用,具备更大人群健康效益;研究办法上注重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3、医学模式:

解释和解决健康与疾病问题整体思维和办法及行为方式。

(医学模式转化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防止影响:

从治疗服务扩大到临床防止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4、健康:

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完好状态,而不但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健康决定因素:

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最重要>、环境及卫生服务)

5、三级防止方略与办法重要内容(重点)答案见书第七页表格

6、国内卫生工作面临挑战

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流行比较严重;

妇幼保健工作比较薄弱;

农村卫生发展依然滞后;

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1、环境:

指在特定期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因素构成整体状态,这些因素也许对生命机体和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原生环境:

指天然形成,且基本未受人为活动影响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地区、人迹罕至荒漠等。

原生环境存在着许多对人体健康有利因素,例如清洁水、空气等都对健康起增进作用,但原生环境对人群健康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例如有地区水或土壤浮现某些因素含量过多或过少,从而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次生环境:

指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下,原生环境中物质互换、迁徙和转化、能量与信息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环境,如耕地、种植园等。

2、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由于地理地质因素,使地壳表面元素分布不均衡,致使有地区土壤、植物、煤和水中某些元素含量过高或过少,导致该地区人群中发生某特异性疾病。

3、生态平衡:

在一定期间内,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输出和输入,生物性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之间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即为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生物生存,活动和繁衍正常进行基本。

4、环境污染:

指有害环境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徙、转化,使环境系统构造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她生物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现象

5、公害:

严重环境污染和破坏导致公众安全、健康、生命财产和生活方面危害。

(公害事件:

环境污染导致短期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事件。

如水俣病甲基汞,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痛痛病镉。

公害病:

由于环境污染引起区域性疾病。

6、环境污染对健康损害(重点)

1.急性损害2.慢性损害3.远期损害4.致敏作用5.非特异性损害。

详细内容见书19页

7、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特点(重点)

1.影响范畴大,接触人群广。

2污染物浓度低,作用时间长。

3.污染物复杂,作用多样性。

4污染物种类多,呈联合伙用。

5污染容易,治理困难

8、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因素

1理化性质;2.剂量或强度;3.作用时间;4.各种污染物联合伙用;5.个体因素。

第二章食物与健康

1、营养:

是指人体通过摄取各种食物,经消化、吸取和运用食物中营养素和其她有益成分,以维持机体生长、发育和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生物学过程。

营养素:

指食物中可以被人体消化、吸取和运用有机和无机物质,是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化学成分。

2、氨基酸模式与蛋白质互补作用,必要氨基酸,限制氨基酸(p31)

3、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1.消化吸取率;2.蛋白质生物学价值;3.氨基酸评分;4.氮平衡;5.蛋白质净运用率;6.蛋白质功能比值。

(重点)

4、维生素分类:

分为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和脂溶性维生素(涉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5、合理营养基本规定

1、摄入食物应供应机体足够能量和各种营养素;2.摄入食物应保持各种营养素平衡,涉及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和消耗量以及各种营养素之间平衡;3.通过合理加工烹调尽量减少食物中营养素损失并提高消化吸取率,并具备良好色香味形,使食物多样化,增进食欲,满足饱腹感;4.食物自身清洁无毒害,无污染,食之对人体无害;5.有合理膳食制度,三餐定期定量,比例适当,分派合理,零食恰当。

6、膳食营养素参照摄入量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参照值(重点)。

四项内容:

平均需要量(EAR):

是群体中每个个体需要量平均值,是依照个体需要量研究资料计算得到;推荐动物营养素摄入量(RNI):

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目的值,可以满足某一种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摄入水平;适当摄入量(AI):

是通过观测或实验获得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是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最高限量。

第三章职业因素与健康

1、职业性有害因素:

在职业活动中产生或(和)存在、也许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导致不良影响因素或条件,涉及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或条件,涉及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职业损害种类有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职业性外伤。

2、职业病:

广义职业病是指与工作关于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关系疾病,即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强度和时间超过了人体代偿能力,产生机体不能代偿功能性损害和器质性病理变化,浮现相应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此类疾病称为职业病。

具备立法意义职业病则为狭义职业病。

职业病特点(重点)

1.病因明确,在控制了相应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发病可以减少或消除;

2.所接触病因大多数是可以检测或辨认,普通需接触水平到一定限度才发病,因而,存在接触水平(剂量)--反映关系;

3.在.接触同样有害因素人群中,常有一定发病率,很少只浮现个别病人,具备群体发病特点;

4.初期发现并及时合理解决,预后较好,发现愈晚,疗效也愈差;

5.大多数职业病当前尚无特殊治疗办法,重在防止,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3、职业病判断(54页)

1.职业史;2.职业卫生现场检查和危险评价;3.临床体现和辅助检查。

第四五六章理解:

社区防止服务概念和内容,临床防止服务概念。

第七章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

1.食品安全:

是指食品中不应具有也许损害或威胁人头健康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以免导致消费者发生急性、慢性毒害或感染性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裔健康隐患。

2.食源性疾病:

是指摄入人体内各种致病因子引起具备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一类疾病。

3食品中毒:

是摄入了具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浮现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品中毒重要特点(重点):

发病潜伏期短,呈爆发性;中毒患者临床体现基本相似,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为主;发病与某种食物关于,患者有食用同样食物史;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食物中毒病原分为:

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P93—P96)

第八章职业病防止与控制

1.铅中毒(P103)

2.苯中毒临床体现及治疗与解决(P107)

3.矽肺(重点):

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粉尘而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全身性疾病。

矽肺是尘肺中最常用、危害最严重一种。

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粉尘而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全身性疾病。

普通接触具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作业,称为矽尘作业。

矽肺病理变化是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和矽结节形成。

临床体现:

症状和体征:

矽肺病患者在初期无明显自觉症状,随病情发展或发生并发症,症状和体征才渐趋明显,浮现胸闷、短气、胸痛、咳嗽、咳痰等。

X线胸片体现:

矽肺病理变化在X线胸片上反映,与肺内粉尘蓄积、肺组织纤维化病变限度有一定有关关系;肺功能变化:

随病情发展,可浮现肺活量及肺总量减少,伴肺气肿和慢性炎症发生时,时间肺活量减少,最大通气量减少;并发症:

肺结核(重要),肺部感染、自发性气胸、肺心病等。

防止办法(109页)控制粉尘危害、消除尘肺主线办法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防止矽尘危害法律法规,坚持综合防尘,把粉尘浓度降到国家卫生原则接触限值如下。

国内在近年实践基本上,总结出“八字”综合防尘办法,即革(改革工艺过程,改进生产设备)、水(湿式作业)、密(密闭尘源)、风(加强通风)、护(做好个人防护)、管(健全防尘设备管理制度)、教(普及防尘知识宣教)、查(定期监测和健康检查),对国内控制粉尘危害具备重大指引意义。

第十章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防制

1.医源性疾病:

系指由于医护人员诊断.治疗或防止办法不当引起不利于身心健康疾病。

2.医院获得性感染是病人,医护人员或来访者在医院内获得感染,简称院内感染或医源性感染。

3.传播途径:

空气,手,医疗器械,血制品及药物

4,药源性疾病:

又称药物诱发疾病,指由于药物作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或组织构造损害,并具备相应临床通过疾病,属医源性疾病范畴。

5.药源性疾病分类(P121)

第十一章传染病防制

1、传染病:

是由于特异性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所引起、在一定条件下可导致流行动物疾病。

传染病流行机制和流行过程(P126—P128)1)传染源: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人和动物。

涉及病人(最重要传染源,感染者排出病原体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病原携带者:

(是指没有浮现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人。

分为三类: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2)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进入新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全过程。

(经空气传播:

经飞沫传播、经飞沫核传播、经尘埃传播;经水传播:

经饮用水传播、经疫水传播;经食物传播;接触传播:

直接和间接接触;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机械携带传播和生物性传播;经土壤传播;医源性传播;围生期传播:

经胎盘传播、上行性感染、分娩时传播。

);(3)人群易感性:

人群作为一种整体对传染病易感限度。

2、疫源地:

指传染源排出病原体也许波及范畴,也即易感者也许受到感染范畴。

范畴较小疫源地称为疫点,范畴较大疫源地称为疫区。

疫源地消灭条件:

传染源已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消除了排出病原体状态(治愈);传染源播撒在环境中病原体被彻底消灭;所有易感接触者通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没有新病例或新感染发生。

第十五章流行病学概述与描述性研究

1、流行:

指某病在某地区明显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

流行鉴定应依照不同病种、不同步期、不同历史状况进行。

大流行:

当发病迅猛,范畴可跨越省界、国界、甚或波及全球,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流行水平时,称大流行。

描述性研究:

是运用已有记录资料或专门调查资料,描述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不同地区、时间及人群中分布特性,又称为描述流行病学。

疾病分布:

是与疾病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事件在不同步间、不同地区(空间)、不同人群(人间)中发生疾病强度人群现象,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三间分布”。

2、疾病流行强度:

(1)散发:

是指发病率呈历年普通水平,各病例间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

(2)暴发:

是指在一种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突然有诸多相似病人浮现。

(3)流行:

是指某病在某地区明显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

3、现况研究:

是在一种时点或短时间内对某一人群疾病或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其分布特性,以及人群与疾病或健康之间关系一种最惯用描述研究办法。

(P175)

4、暴露:

即咱们所研究对成果有影响因素或研究对象所具备特性。

暴露不但涉及与研究对象关于外界因素,同步也涉及机体内部因素和精神因素等。

5、抽样办法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175页)

随机抽样办法涉及:

1.单纯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4.整群抽样。

样本含量预计(176页)

影响样本含量大小因素:

1.预期患病率或阳性率;2.观测单位之间变异限度;3.对调查成果精准度规定;4.把握度。

第十六章分析性研究(重点)

1、病例对照研究:

是一种回顾性研究,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病因因素办法即由成果来摸索病因办法。

病历对照特点:

属于观测性研究;从果到因研究;一次病历对照研究课研究各种因素与疾病联系;适当条件下可取到验证病因作用(验证罕见病病因时,病历对照研究有时是唯一可行研究办法)。

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含量预计(183页)在预计样本量此前,要明确如下几种影响样本大小因素:

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预计暴露率;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导致相对危险度或比值比;3.假设检查中第一类错误概率,普通取=0.05或0.01;4.假设检查中第二类错误概率,或检查效能(power),普通规定power值在0.8或0.9以上,对检查效能规定越高,需要样本含量越大。

病例对照研究用途和优缺陷(189页)

1.用途:

病例对照研究重要用于探究性病因研究,亦可作为验证病因研究补充;用于疾病防止性与治疗性研究,以评价效果和选取治疗方案;用于筛选与评价影响疾病预后因素,以指引临床实践;用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和中药不良反映等负性事件研究,以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2.优缺陷a长处:

特别合用于罕见病研究,有时往往是罕见病病因研究唯一选取;省力、省钱、省时间,易于组织实行;可用于疫苗免疫学效果考核及暴发调查等;可同步研究各种因素与某种疾病联系,特别合用于探究性研究;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不影响住院病例治疗,很少涉及伦理问题。

B缺陷:

不适于研究暴露比例很低因素;难以避免选取偏倚和回忆偏倚;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不能计算RR,而用OR值预计暴露因素与疾病联系限度;混杂因素不易控制;较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因果关联弱,不易下因果联系结论,只能为病因研究提供重要线索,要拟定某因素与否为疾病病因,需进一步做前瞻性队列研究或随机对照研究。

2、队列研究特点(190页)

1.属于观测性研究;2.从因到果;3.设立对照组;4.检查病因假设能力强

3、OR:

为比值比,即病历组暴露比值比上对照组暴露比值。

其意义是暴露组疾病危险性是非暴露组多少倍。

(OR=ad/bc)

RR:

相对危险度,亦称危险比或率比,是暴露组发病(死亡)率和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比值。

阐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是非暴露组倍数。

具备病因学意义(RR不不大于1阐明两者关于联,是致病危险因素;等于1阐明没关于联;不大于1阐明呈负有关,是保护因素。

AR:

归因危险度,亦称特异危险度、率差和超额危险度,是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对照组发病(死亡)率相差绝对值,反映了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限度。

具备疾病防止重要意义。

第十七章实验性研究

1、实验性研究特性(201页):

1.属于前瞻性研究;2.有干预办法;3.随机分组;4.设有平行对照组。

2、单盲(204页):

只有研究者理解分组状况,研究对象不懂得自己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双盲:

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理解研究分组状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所有实验。

三盲:

不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理解分组状况,并且负责资料收集和分析人员也不理解分组状况,从而较好地避免了偏倚。

第十八章偏倚控制与病因判断

1、偏倚:

是一种系统误差,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研究或推论过程中存在系统误差,致使研究成果或结论偏离客观实际。

偏倚分类:

选取性偏倚、信息性偏倚和混杂偏倚。

信息偏倚:

又称观测偏倚,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测量办法缺陷、诊断原则不明确或既往资料不精确等因素,导致在信息收集过程中浮现系统误差。

2、狭义病因:

指周边环境中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性等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或者人体自身心理或遗传缺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致病效应。

广义病因:

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长因素,都可被以为是病因,当她们当中一种或各种不存在时,疾病概率就下降,这是一种概率论病因定义。

分类:

直接和间接,充分和必要。

间接病因:

指某因素要通过若干个环节才干导致疾病发生,或者说与疾病发生关于间接因素,她们存在能增进发病,人类大多数疾病属于此类。

病因学研究研究办法(216页):

病因假设建立:

a临床案例研究;b基本实验研究;c描述性研究;d.Mill准则(求同法;求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病因推断原则:

a关联强度;b关联可重复性;c关联合理性;d关联终结性;e剂量-反映关系;f实验证据

第十九章诊断实验与筛检实验评价

1、筛检:

运用迅速、简便检测办法或办法,自表面健康人群中发现未被辨承认疑患者或某些疾病高危个体过程。

诊断实验与筛检实验区别

特征

诊断实验

筛检实验

实验目

疾病诊断或排除诊断

初期发现疾病可疑患者或高危个体,理解疾病自然史,开展疾病监测。

实验对象

病人或疑似病人

表面健康人

实验阳性者解决

大多数要予以治疗

作进一步诊断或干预

对实验规定

科学、精准、特异度高

迅速、简便、价廉、安全、敏捷度高

2、实验评价原则

真实性指标:

敏捷度;假阴性率;特异度;假阳性率;约登指数;粗--致率

可靠性指标:

变异系数;观测符合率;Kappa值;

收益性指标:

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影响预测值因素)似然比(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

评价真实性指标:

真实性(validity):

也称效度或精确性(accuracy),是指测量值与实际值(金原则测量值)符合限度,用于评价某实验辨别有病和无病辨认能力。

评价实验真实性指标有敏捷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约登指数和粗一致性。

1)敏捷度(Sen):

指金原则确诊病例中被评实验也判断为阳性者所占比例。

(Sen=a/(a+c)×100%)2)特异度(Spe):

指金原则确诊非病例中被评实验也判断为阴性者所占比例。

(Spe=d/(d+b)×100%)3)假阳性率(FRP):

指金原则确诊非病例中被评实验错判为阳性者所占比例。

(FPR=b/(b+d)×100%)4)假阴性率(FNR);指金原则确诊病例中被评实验错判为阴性者所占比例。

(FNR=c/(a+c)×100%)5)约登指数(YI):

是敏捷度和特异度之和减l。

(YI=Sen+Spe-1)6)粗一致性(AC):

是实验所检出真阳性和真阴性例数之和占受试人数比例。

(AC=<(a+b)/(a+b+c+d)>×100%)

评价受益性指标:

1)预测值:

表达实验成果判断对的概率,它表白实验成果实际临床意义。

涉及:

①阳性预测值(PPV或+PV):

指实验成果阳性人数中真阳性人数所占比例;(PPV=a/(a+b))②阴性预测值(NPV或-PV):

指实验成果阴性人数中真阴性人数所占比例。

(NPV=d/(c+d))2)似然比:

指患者中某种实验成果浮现概率与非患者中该实验成果浮现概率之比。

涉及:

①阳性似然比(+LR):

是实验成果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阐明患者中浮现某种实验成果阳性概率是非患者多少倍;(阳性似然比=真阳性率/假阳性率=敏捷度/(1-特异度))②阴性似然比(-LR):

是实验成果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之比,阐明患者中浮现某种实验成果阴性概率是非患者多少倍。

(阴性似然比=真阴性率/假阴性率=(1-敏捷度)/特异度)

注:

计算题在15;16;19章,详细参照课本上例题。

题型:

名解5×2’单选30×1’多选5×2’简答4×5’计算2×10’阐述10’

 

祝人们好运!

11级中西医临床四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